《桓侯再生全集.com》第1102/1142页


关羽和诸葛亮就是准备利用这段时间之差,以猛烈迅速的进攻,一举拿下济阴,堵住濮阳,将河南的诸州郡一分为二。而接下来,就是与魏延左右夹击,彻底地解决曹仁所部曹军。

然而,就在分割计划行将完成之际,曹操的反扑来了,而且是相当的猛烈……

……

濮阳厚重敦实的城郭轮廓已经在望,关羽的大军却不得不暂时停驻了下来。

一骑骑快马飞快地驰进驰出,不停地来回传递着消息。

掀开布帘,全琮举步踏入临时搭成的帅帐内,躬身行了一礼后,禀报道:“君侯,关荡寇(荡寇将军关平)刚刚快马传回消息――飞军业已进抵濮阳城下,守城曹军闭门不出。关荡寇正在喝令守军出降,但暂时未有结果。”

关羽只是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知道此事,目光仍然盯注在帐正中的诸葛亮身上。

全琮再行一礼,退回到帅帐的左下首。

“……虞县一旦丢失……”诸葛亮以手中羽扇指着一旁的沙盘,神情略显凝重地说道,“曹军实际就从东、西两面,对黄汉升部形成夹击之势。同时,由于牵招的阻截,南线的风骑军也无法有效策应黄老将军……”

“但是……”诸葛亮直起身体,清淡如水的目光在帐内诸将身上掠过后,话风突然一转,“亮并不认为,曹操筹划出这些大动作,目的就是为了黄老将军……”

“军师的意思是?”朱然似明非明地接口问道。

诸葛亮将羽扇从原先所指的地方一路前移,停驻在了一处,随即虚划了一圈。

众将的眼睛都不自禁地一紧。诸葛亮所指的,正是关羽大军所在。

诸葛亮证实了众人心中的猜测,“以牵招牵制赵子龙,从东、西两面威胁黄汉升……凡此种种,曹操的真正目的,恐怕是为了包围、聚歼君侯的大军。”

“怎么讲?”关羽轻捋颔下长髯,简单而直接地问道。

“在西线,曹操已没有翻身的机会。对其而言,损失的不仅仅是夏侯渊、曹洪,和那数万大军,以及关中、关西的广袤土地。更关键的,他已经失去了天下人的信心,尤其是自己治下各州郡官员军民的信心。

长此以往,不消我方大军攻打,曹操治下郡县恐怕就会成片成片地倒戈归降。”诸葛亮比划着沙盘,不紧不慢地分析道,“若不能迅速改变战场态势,这一状况还会愈加恶化。

所以,曹操必须在短时间内,赢得一场战事胜利,而且是必须是能够震惊天下的大胜。

主公、将军身在关中,又行将汇合马岱、张任、吕蒙三路兵马,曹操急切之间根本无法相图。这么一来,他能够想到的对象,也只有君侯了。

而假使的确如此……一旦曹操的图谋得逞,必将给北伐大业造成崩溃性的影响。”

诸葛亮的话说的非常隐晦――其实,包括关羽在内,帐内众将都知道所谓的“图谋得逞”,指的也就是关羽的败亡。

身为刘备军中两大巨头,关羽的一举一动,确实都能关系到一场战役的最终胜负。这一点诸葛亮说的丝毫不错。

如果曹操真能击败,甚至是擒杀关羽,很可能在第一时间引起东线战事的动摇、乃至崩溃。东线如若溃败,西线的胜利再如何辉煌,也将无济于事,庐江朝廷精心筹划、规模空前的第二次北伐大战,很可能就此中道夭折。此次北伐如果失败,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届时曹操很可能也稳住了跟脚,南北两强的对峙或许将长时间维持下去。

诸葛亮分析的这种可能虽然后果很严重,不过问题在于,曹操当真有这个能力包围、甚至聚歼关羽大军么?

不提南面的黄忠、赵云两部,东面的魏延部,仅就在濮阳近郊的关羽部自身,也有五万余精锐大军。这样的实力,虽不能说无可抗衡,但曹操想要吞下这块刚刚出锅的“肥肉”,恐怕也得被烫得鬼哭神号。

再者,关中、关西的战事即将结束,腾出手来的西线十余万大军不消多日就能东返中原战场,尤其这其中还包括数万西凉铁骑。

综合此种种,不禁令帐中诸将心中怀疑曹操是否有这样的能力?但诸葛亮又向来料事如神……

“曹操绝对有这样的实力……”感觉到众人焦灼的目光,诸葛亮知道他们心中的疑惑,轻叹说道,“除却业已出击的兵马,曹操在颖川郡内至少还有八万大军。算上用来防范主公和将军的那一部人马,曹操应该可以抽调出五万人从西面包围我军。

同时,兖东的曹仁手中,也有五万人上下。如果曹仁分一部兵马,令擅守之将死抗魏文长半月乃至一月,未必无法实现。这样,大概又能抽调出两到三万兵马。

必要时,甚至臧霸也可以暂弃黄老将军,全力北上进攻……”

随着诸葛亮的分析,众将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此外,曹操甚至还可以从白马津、官渡等处,调河北兵马南下……”诸葛亮的分析并没有结束,“如果需要,曹操最少能够调动八万人围攻我军。而最多,他甚至能够拿出十五万人。”

听到十五万这个数字,甚至有人惊讶地轻抽了口气。

“军师之言虽然不错,但曹操若真这样做了,其他各处的兵力大大削弱,防守起来势必首尾难顾,危险极大。他当真敢冒这样的风险么?”潘璋皱眉说道。

“以眼下的情形,已非曹操愿不愿冒,敢不敢冒,而是他必须冒这个险――冒险失败,固然会加速覆亡,但不冒此险,曹操当真就能逃脱覆亡么?”诸葛亮提起羽扇,轻轻摇动了几下,缓缓说道,“面对此等情势,以曹操的性格,恐怕是宁可冒险而亡,也不愿保守待死。”

当前:第1102/114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