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春全集.net》第188/190页


武则天的话够严厉,也说的非常过分,但李晨却完全不为所动,依然神情淡淡地说道:“娘娘,我不怕任何指责。为了避免出乱事,为了大唐的朝纲不起乱,臣即使被娘娘认为是想图谋不轨,也会这样做的。臣觉得,只要臣所做是能安天下,那就不必理会闲言碎语。”
武则天再次从李晨的话中听出了异样,忍不住喝道:“李晨,你意欲如何?”
李晨并没回答武则天的问询,而是反问道:“娘娘,如今陛下身亡,臣想问娘娘,意欲立何人为帝?大唐不可一日无君,陛下身亡,必须要选定一个新的继承人,臣想知道娘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李晨,这事不要你过问,本宫会好生考虑的,”武则天从今天李晨的话中感觉到了太多的异样,心里生出警惕,说话间也不客气,并下了逐客令,“本宫累了,想休息一下,你先出去吧。”
李晨却完全不理会武则天的不客气和逐客令,依然坐在榻沿上:“娘娘,如此危急时刻,你不会休息,臣也不能出去,因为我们都是时局的主要决策者,天下的安危,将由我们负责,所以我们今天要商量个对策出来,臣已经将传召诸臣进宫议事的诏令发出去,大臣们会先后来到宣政殿。现在我们商量出个意见,一会就可以向众臣宣布了!”
“李晨,你想怎么样?”武则天心里有隐隐的恐惧起来。
“娘娘,今天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吧,”李晨微微叹了口气,嘴角下意识地抽了抽,露出一个玩味的笑容,“就当讲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从武德九年六月时候开始的。”
李晨说着,也不理会武则天的反应,将与李显讲过的“故事”,声情并茂地说给了武则天听。说完后,在武则天惊讶异常,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笑着说道:“娘娘,你自己的儿子已经没有了,他们基本上因为你挑起的权力斗争而亡,或许这是天意吧。既然你的儿子已经没人能继承皇位,那你就将皇位传给我,原本当年皇位应该属于隐太子李建成,现在还给他的后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晨,你疯了!”武则天身体都在不停地颤抖,也不知道是因为激动,还是害怕。“这不可能,这决不可能,本宫不会立你为皇帝的。这怎么可能,你怎么可能是隐太子的后人,你……李晨,你太有心计了,竟然一直利用本宫,替你清除异己,摄取权力。”
“这是天意吧,上天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让我来当皇帝,领导大唐走向繁荣昌盛。天意不可违,娘娘你就听了我的建议,将皇位传给我,你应该相信我能清理好这个国家的!”
“这决无可能!”(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 皇位继承人
接到以武则天名义发出的宣召,先后来到宣政殿的大臣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
只是让他们奇怪的是,他们来到宣政殿已经两个时辰左右,武则天却并不出来接见他们。皇帝李显也没出现,除了宣政殿内侍卫的宫人及禁军将士,能解决问题的任何一个人都没出现。
大臣们不禁心生异样,许多人聚在一起,相互打听,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大臣们中间,已经有一些人知道了皇宫中发生了什么事,但他们不敢说,也不能说,只能与其他人一样装聋作哑。也有很多人发现异况,皇宫中巡逻警戒的禁军数量比平时多了很多,就在他们呆在宣政殿内等待的时候,殿外不时听到军士巡逻走过的整齐脚步声。
一些眼尖的人发现,在宣政殿外巡逻的,竟然是内卫军士及一部分羽林军将士。
“好像宣政殿已经被军士包围了,”不知谁嘀咕了一句。
这声音马上让众臣哗然,有人想走出殿去看看到底怎么样了,但还没等他们走出去,就被持枪侍卫的内卫军士逼回来了。值勤的内卫军官告诉大臣们,他们接到太后的旨意,不许任何人走出宣政殿。
出去被内卫军士阻止,大臣们更是惶恐不安,他们清楚,皇宫中一定发生了异变,不然不会出现这样情况的。也有一些大臣想强行冲出去,但依然被内卫军士阻止。还有大臣与军士发生冲突,但最终还是被内卫军士制服,甚至还有大臣在肢体冲突中被军士打伤。
直到天近子时。距离他们进宫有三个时辰左右,殿外才有动静,传来军士及宫人的喝喊:“太后娘娘驾到。”
听到太后驾到,原本闹腾不已的宣政殿,这才稍稍安静下来。
武则天在武团儿及其他几名宫女的搀扶下,走进了宣政殿,众臣忙上前行礼。眼尖的人发现。跟在武则天后面进来的,赫然是内卫将军李晨。
站在殿首,已经接到李晨传出宫消息。知道李显与武则天争执过程中撞柱而亡的裴行俭、狄仁杰、张柬之等人,也马上清楚,李晨已经控制了局势,并说服了武则天。
只是他们不知道。接下来武则天会怎么宣布善后事宜。
武则天进殿后。李晨并没走到殿下大臣们的班列中,而是站在了殿上,距离武则天所坐不远之处。这情景让殿下的大臣们很是吃惊,越加弄不清楚什么情况,但他们也都知道,宫中定是发生了宫变。
“诸位爱卿,告诉大家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与李晨争论了半天。情绪好像有点平静下来的武则天,用她那刻意压抑情绪的声音缓缓地对大臣们说道:“皇帝因为想重用韦氏家族成员。与本宫起了冲突,本宫恨其不争,暂时剥夺了他的权力,想让他冷静一段时间,好好反省。待他反省清楚后,再次权力交还给他。但很不幸,他并未好好反省,反而在本宫前去规劝之际,与本宫相争。”
武则天声音并不响亮,但整个大殿内的大臣们全都听的清楚,盖因为大臣们全都屏息静气听着。
“本宫怒斥了他几句,却没想到,他却突然暴起,拔剑想杀本宫!”
说到这里,武则天停了下来。殿下诸臣,都不由的发出惊叫,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殿上的武则天。他们想不到,事情竟然会这样,皇帝拔剑刺自己的母后。
只是接下来情况怎么样了,皇帝拔剑要杀太后,现在太后平安无事,那皇帝呢?
“幸好内卫李将军身手敏捷,将皇帝的剑打落,不然现在本宫已经去见先帝了,”武则天的话,让很多人明白过来,也松了口气。但他们更关心现在的皇帝情况怎么样,是被武则天继续软禁吗?
“本宫愤怒于皇帝这样决情,竟然想杀本宫,怒斥了他几句,却没想到,皇帝他竟然……”说话间,武则天眼角有泪流了下来,并站起了身:“诸位爱卿,皇帝他或许觉得无颜活在世上,在刺杀本宫失手后,竟然一头撞在殿内的柱子上,当场身死。陛下的遗体,现在依然安放在蓬莱殿,诸卿随我去看看吧。”
武则天说着,也不待众臣有反应,起身就离去。
李晨赶紧跟上,殿下的裴行俭、狄仁杰、张柬之等人也马上跟了过去,其他那些大臣,在喧闹了一声后,也都鱼贯而出,跟着去看李显的遗体了。
李显的遗体,安放在蓬莱殿内,他的遗体已经得到了处置,脸上的污物擦洗干净,但伤处依然清晰过见。他撞柱身亡的地方,并没处理干净,依然有血迹与脑浆。
武则天看到李显这副样子,忍不住失声痛哭。
一些大臣也跟着抹眼泪,并齐刷刷地跪倒了大片。
但很多人并没下跪,包括李晨、裴行俭、骆宾王等人。
“本宫没想到,与皇帝的关系会变成这样,最终会导致这样的惨剧发生,”站在李显灵前的武则天抹干了眼泪,面对诸臣而站,悲愤地说道:“这是大唐之悲事,但也可能是大唐之幸。这样性子的人,并不适应当皇帝,如果大唐的江山一直由其执掌,说不定天下的黎民百姓,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往事己矣,皇帝已经驾崩,现在我们要做的,除了为皇帝行丧事外,还要重新选定一个皇位继承人,今日本宫就想与众卿商议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武则天说着,也没问询众臣的意见,指着站在距离她不远的李晨,用没感情的语调说道:“李晨是太宗皇帝之兄,当年的隐太子的后人,其才学不是一般人可比,从这几年他的表现,他给朝廷提的建议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他所提的建议,无不给天下苍生带去了福祉。如今先皇与本宫的子嗣都已经不在了,因此本宫决定,选定李晨为大唐的皇位继承人,并马上诏告天下。”
“啊?!”武则天的话,让许多大臣大惊失色,刚才李显的变故死亡,还没让他们回过神来,现在剧情又往这样方面转变,任他们再圆滑、再聪明,也是反应不过来。
而这时候,李晨已经扑通一声跪在武则天面前,大声地应命:“多谢太后的恩泽,儿臣一定不辱使命,不辜负太后所托,与众臣一道,将天下治理好。”(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原来如此
武则天这番话及李晨马上的谢恩自然引来激烈的争执,接受李晨继承帝位的裴行俭、狄仁杰、张柬之、骆宾王、魏玄同、魏元忠等人,马上跟着下跪,表示他们拥护太后的决定,支持李晨当皇帝。
反对的大臣,包括裴炎、李敬玄、薛元超等人则反应很激烈,他们除了跪请武则天收回成命外,还一再指责李晨谋篡位,是李晨杀害了皇帝李显,并逼迫武则天做出立其为帝的事情。他们要求严惩李晨,将李晨全家抄斩,为李显报仇。立何人为皇帝,要从李治的其他子嗣中挑选一位。
但武则天冷冷地拒绝了这些人的意思,并宣布从今天起,李晨就是大唐的新皇帝,以后的大唐朝政,就由她和李晨共同商议后决定。
武则天拂袖离去后,这些反对李晨即位的大臣并未罢休,跟随武则天而去,准备死谏。
而李晨也没难为他们,任他们跟着武则天去仙居殿。
他将支持他的那些大臣召集起来,严令他们日夜呆在皇宫中,将如今的乱局支撑过去。
因为预先做了布置,李晨已经基本掌握了皇宫的形势,内卫的全部及左、右羽林军,左右金衙卫的大部,都是效忠于他。当然还有一些将领没有表示,为了预防万一,李晨也马上宣布撤去这些人的职务,禁军将领的主将,全由他信任的将领任命。
李多祚、契苾明、程务挺、黑齿常之等将,已经先一步接到李晨的密令,他们在短暂的犹豫后,也选择了立场,站到了李晨这一边。而长安城内的其他卫军,很多将领是不会选择支持李晨的。李晨必须马上将这些军卫控制住。将不愿意忠于他的将领解职,改任他自己的亲信担任。
这一个晚上,将是不眠之夜,所有的布置都要在晚上完成,时间越长,越容易生乱。在事情急骤变化的最初这几天。他要把一切都搞定。这也是他现在唯一的选择,错失了机会,那就是永远的遗憾。
武则天那里,他已经不再担心,经过几个时辰的唇枪舌战,两人之间已经达成了协议。
武则天支持李晨当皇帝,而李晨也答应,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让武则天过问朝事。朝会时候,也可以让她垂帘听政。在主动答应武则天这些条件的同时,李晨也含蓄地警告,依他现在的力量,他完全可以用发动兵变的手段,控制长安的局势,将生米煮成熟饭。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点,那武则天最终会完全失去一切。李晨也告诉武则天。他做这一切,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因为当年的李世民,就是以暴力手段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将皇帝之位抢到手,他最多只是效仿前人而已。“我不会比太宗皇帝差,现在禁军大半由我统领,宫中的一切。由我说了算。”这是李晨赤-裸裸的威胁,当然他希望这些威胁的话,能让武则天支持他。
经过两个多时辰的“较量”,最终武则天在沉思了好久后,改变主意答应支持李晨登基。她也提了很多要求。那就是要李晨不能否定李治的一切,还有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也不能否定。太平公主也要继续享受公主的待遇,她的太后之位也要和以前一样,如果她想过问朝事,李晨也不能拒绝她,在许多事上,她有决策权。
李晨当然答应,武则天提的任何要求都答应,他只要武则天支持他登基称帝就行了。
答应武则天的事,以后可以通过众多的手段慢慢想办法让她改变主意,事在人为,只要大权在握,李晨相信任何事情都能够改变的。他登基之后,对朝中的势力肯定要进行清洗,在巩固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很多反对的大臣都要被贬、被流,杀头的人也肯定会有。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想要获取最高权力,不可能不付出流血牺牲的。
最终和武则天达成协议后,李晨这才护着她到宣政殿接见众臣。当然李晨还是担心武则天出尔反尔,用内卫包围了宣政殿,准备看情况不对就动用武力将武则天囚禁,将那些反对的大臣拿下。
幸好,武则天没有任何的不配合。
武则天这样,李晨也放心了,裴炎等那些反对他的大臣跟着武则天去,他也不去理会,他相信武则天会拒绝那些人的要求,继续支持他登基称帝的。
武则天是个明白人,知道现在主动权在他手里,李晨相信,武则天不会做傻事。
在与支持自己的那些亲信商量事情后,李晨也让他们各去忙事,万不得懈怠,特别是那些禁军将领,更是要他们打足十二分的精神,严防宫中起乱。
最后只有裴行俭留下来。
“恩师,我在做很多事之前,并没和你商量,不知你是否会责怪我?”李晨很恭敬地对裴行俭行了一礼后,轻声说道:“我是怕恩师在很多事上身不由己,让你背负骂名,所以很多事就不和你说了!”
“晓阳,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不计较这些,”裴行俭很严肃地对李晨说道:“既然我已经表态支持你行事,那在任何事上,我都会站在你这一边,我相信你最后会成功的。只是我想不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会有这样的结果出现。现在只有我们两个,我也问你一个问题,希望你能老实回答。皇帝是不是你杀的?”

当前:第188/19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