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春全集.net》第36/190页
刘仁轨在接到诏令后,已经准备离开了鄯州,赶回长安。刘仁轨在最新写给朝廷的上奏中说,他生了病,再也吃不消在高原上的日子,希望接替他的李敬玄能早日到达。他还在奏表中自嘲了一句,希望李敬玄抵达青海的时候,他还有命在,这把老骨头能活着回到长安。
李敬玄不能成行,青海的军务,要么让刘仁轨继续执掌,要么再派另人前去接替。
刘仁轨这样说,还真的吃不消在高原上继续呆着,要是这位老人家吃不消高原上的恶劣环境,落了个和苏定方、契苾何力、郑仁泰一样下场,那不但动摇了军心,而且也会让朝中一些大臣有微词。
这么大年纪的老臣,何忍心让他们再在边关作战啊!
李敬玄的善后事该怎么处置,李治和武则天也马上如何了群臣商议。
第二天的紧急朝会上,主持朝议的李治,就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诸卿,中书令李爱卿遇袭受伤,需要静养几个月才能康复。刘爱犹豫因为年岁已高,吃不消青海的恶劣环境,期望能回朝静养。李爱卿遇袭的事,目前还没有查个水落石出,但青海的军务主持人选,却需要尽早解决。对于此事,诸卿有什么意见?”
“陛下,目前所能做的事,应该让刘相公再在青海主持军务!”中书侍郎李义琰站出来,率先表示了自己的意见。
“陛下,臣附议!”黄门侍郎裴炎也站了出来,支持李义琰的提议,“陛下,刘相公未离开鄯州,只能让他继续执掌军务。若是……刘相公身体吃不消,朝廷可以尽快任命新的执掌兵事的人。”
这时候,吏部侍郎裴行俭站了出来,向御座上的李治和帘后听政的武则天作礼请命道:“陛下,娘娘,臣不才,愿意请命前往青海领军!”
裴行俭这一主动请命,顿时震惊了朝堂上的诸人。
在众人的吃惊中,裴行俭再奏道:“陛下,娘娘,臣在安西领军多年,与吐蕃人也数次交手。归朝后,也曾率军出征过青海,对吐蕃人很熟悉。臣也自认为熟读兵法,李中书令因伤不能成行,臣愿代李中书令,到青海领军。还请陛下和娘娘恩准!”
这时候,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薛元超站了出来,支持裴行俭:“陛下,娘娘,裴侍郎乃当朝名将,在安西的时候,就以战功和威望镇服了突厥各部。他率军作战无数次,从无败绩,此番若由裴侍郎令军,青海之战况定可无忧。臣赞同将青海之军务交由裴侍郎,相信他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裴行俭的自荐,及薛元超的说辞,换来了多位大臣的支持。
但黄门侍郎裴炎却站出来,强烈反对裴行俭代任李敬玄的职务。“陛下,娘娘,臣觉得,不如让刘相公继续留任青海,或者改任工部刘尚书主持青海军务。刘相公虽然年岁已高,吃不消高原上长途奔驰,但他的威望还在,有他在,诸将莫敢不服。刘尚书也是战功卓著,无论职位和威望都在裴侍郎之上,若由裴侍郎出任行军大总管,肯定会引起刘尚书及其他领军将领的不满。”
裴炎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依裴行俭的职位和威望,是没办法镇服青海诸将的,刘审礼的职位比裴行俭高,战功也在裴行俭之上,让裴行俭去领军,还不如让刘审礼代为主持军务。
或者让刘仁轨继续呆在青海,实际军务由刘审礼负责,如果与吐蕃之间发生了战事,那战场上的指挥任务,就交给刘审礼负责。
裴炎和裴行俭虽然出自同族,但在朝堂上,却相互争斗。裴炎看不起裴行俭,经常针对裴行俭做点什么,裴行俭倒是大度,没太计较。
今天裴炎站出来反对他出任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却是有气,但他还是挺沉着,并没再站出来表示什么。
支持裴行俭和反对裴行俭的人,先后站出来陈述意见,最后朝堂上变成了一些人的争论,直到李治轻咳了几句后,争论才停下来。
这时候,帘后听政的武则天俯身上前,对李治轻声说了几句什么,李治听了后,也微微地点点头,表示同意武则天的意见。
这些年,因为李治身体不适,武则天慢慢插手朝政大事,并以为了帮李治更好处理朝事为由,希望在举行朝会时候,能听听大臣们怎么说。李治也答应了,让武则天在朝会时候坐在御座后面听政,中间挂个帘子。到了后来,每次朝会,武则天都躲在帘子后面听政。
李治多病,很多时候,没办法主持朝会,武则天趁机提出替李治坐朝。在李治因为染病而无法主持明会的时候,御座上就没有人,只有帘后的武则天坐着,代李治听朝。
这情况虽然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但这是皇帝李治同意的事,大臣们的反对最终不了了之,武则天进一步插手朝政。
许多时候,朝堂上议事的时候,武则天会悄悄和李治说自己的意见,一些时候,她的意见也因此左右了朝政。
李治听了武则天的话后,也没马上下定论,而是继续听诸臣的争论,在争论声音慢慢轻下去后,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诸位爱卿说的都有理,朕今日也不急于下结论,此事待过两日后再决定。”
紧急朝会就此结束,诸臣散去。不过裴行俭、薛元超、李义琰、裴炎,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恒及另外一位中书令、太子左庶子郝处俊,侍中张文瓘等一批重量级的大臣被留下来。
李义琰、薛元超、裴炎几人都在刚才的朝会中发表过意见,但来恒和郝处俊、张文瓘三人并没站出来发表意见。
这三人都是位列政事堂的宰相,张文瓘和郝处俊极得李治的赏识,他们和刘仁轨三人,差不多是李治在朝堂是最为倚仗的大臣。还有一点很重要,这三个人,都是反对或者强烈反对皇后武则天干政的。郝处俊更是比刘仁轨还要激进的大臣,上元三年,李治以风疹欲逊位,想令武则天摄知国事,与宰相商议的时候,遭到了郝处俊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郝处俊的一力谏争之下,此事不了了之。
对这些反对她干政的大臣,武则天自然没好感,但这些人,却不是她轻易能撤换掉的。
这些人在朝中多年,声望非常高,门生遍布天下,如果在他们没有什么错事做出来的时候,将他们撤换掉,那会惹起众怒,这不是现在的武则天能抗的下来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这些人都非常得皇帝李治的赏识,朝中大事都会咨他们以意见,这些宰相提出的朝政意见,基本不会反对。
其实这也是李治扼制武则天权力的一种手段,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妻子对权力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他在现在情况下,没办法消除这情况,只能采取一些“委婉”的措施,让朝中大臣,特别是政事堂的诸宰相,来牵制武则天。
如今朝堂上因为武则天的原因提拔起来的大臣并不多,在朝中身居高位的更少。李敬玄和裴炎是其中的两个,还有一个刘祎之。刘祎之是著名的北门学士之领袖,深得武则天的器重和信任,现在任朝议大夫,兼豫王府司马,武则天有意让其进一步升迁,准备让其出任中书侍郎之职,位列政事堂。
不过今天李治吩咐留下来继续商量事情的大臣中,大多都是皇帝李治信任的人,与皇后武则天关系比较亲密的,只有裴炎一人。得武则天信任的刘祎之,也没有被李治留下来。还好,今天要讨论的并不是与武则天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那些反对她干政的人,在今天的朝议时候,也各有不同意见。
但现在裴炎官职后面并没挂“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不是宰相,没有位列政事堂。在留下的诸人中,只有他与裴行俭不是政事堂的宰相。
这些人留下来自然是继续商量,因不是正式的朝会,商议事情又在紫宸殿进行,武则天也没再以帘子相遮,与李治并排坐在御座上。
在李治开口问询诸人关于青海镇军主将人选的问题时候,朝会时候一直没发言的郝处俊,率先站出来表态发言:“陛下,娘娘,臣觉得,委裴侍郎去青海领军,节度诸将,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郝处俊先声夺人的话,顿时让所有人吃惊了,包括裴行俭本人!
第五十章 最终决定
郝处俊也马上说了自己的理由:“陛下,裴侍郎在任青海长史及都护这十几年内,经历的战事无数,从无败绩。在其任安西都护的时候,突厥诸部皆来归附。相信各位也知道,如今的吐蕃人已经在做入侵我大唐的准备,而从安西传回来的消息,突厥各部落也有与吐蕃联合的趋势。若由裴侍郎率军出征,以其出任行军大总管,必定能威慑突厥诸部落,他们定不敢明目张胆与吐蕃人联合。”
据最新收到的情报,安西境内,突厥人有异动,部落头领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引诱各附属部落来,准备和吐蕃结为联盟。
此消息是从安西都护府传来的,虽然说在裴行俭的举荐下,肃州刺史王方翼改任安西都护,已经在赶赴安西的途中。但前往安西路途遥远,王方翼抵达安西的时候,肯定在过年以后。
王方翼的名望不及裴行俭,与吐蕃人的交手也并不多,如果安西的突厥各部落在吐蕃人攻击我大唐边关的时候,与吐蕃人联合,在安西作乱,那王方翼不一定能平定安西的叛乱。
但要是由裴行俭出任洮河道行军大总管,那吐蕃人的到消息后,定会有顾忌。
毕竟裴行俭在安西境风的名声太响亮了,许多部落头领听到他的名字都会忍不住胆战心惊。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名望在战争时候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些非常出色的将领,单枪匹马都能搞定几千甚至上万的人马,凭借的正是威名与声望。如果裴行俭出任洮河道行军大总管,全面掌管陇右道的军务,那原本准备与吐蕃人联合的突厥人,不可能没有顾忌。
郝处俊说出这一点后,原本眉头有点拧住的李治,稍稍舒展了开来,一边的武则天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郝处俊说了这些后,又换了种声调说道:“其又是邢国公的嫡系传人。邢国公战功卓著,朝中能出其左右的,并无几人。得其慧眼相识,并得授所有卫公兵法者,也只有裴侍郎一人。邢国公在征战中从无败绩,裴侍郎也是如此,卫公系兵法的嫡传之人,军事谋略皆如此出色。邢国公以大总管身份多次领军,无论哪次都让我们收获惊喜,相信裴侍郎也是如此,如果陛下委以裴侍郎大总管职,青海的吐蕃人威胁定可消除。还有,裴侍郎曾率军出征青海,对青海的局势了解颇多,对吐蕃人的战力也了解不少,此也是臣支持裴侍郎主持青海军务的理由之一!”
苏定方曾如此对裴行俭说:“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后倾其所学教授裴行俭,让其得卫公兵法真传。苏定方在被卫国公李靖收为徒弟后,这么多年以来,从未曾将卫兵兵法倾囊相传于何人,自己的儿子都是这样,裴行俭是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上元三年,吐蕃入侵,裴行俭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后改任秦州右军总管,在此番出征中,他所部表现出色,打了几次大胜仗,但因为吐蕃和大唐都没心思将战争扩大,最终这次出征,以虎头蛇尾的形式收尾。但裴行俭在此次出征中的出色表现,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裴行俭在安西及上元三年这次出征青海的表现,足以证明苏定方的眼光是非常出色的。
裴行俭通晓天文、历法,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据传每次打仗,他都能预知有利的时日,这更让其生出神秘色彩来。
郝处俊的一番话,几乎是当众热烈称赞了一番裴行俭的才能,让一向自负的裴行俭都觉得脸上有点发烫,在郝处俊说完后,赶紧上前作谦了一番。原本想站出来反对的裴炎,看到了皇帝李治及皇后武则天的神情变化后,最终收住了腿,没站出来说什么。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薛元超,马上跟着站了出来,继续支持让裴行俭去青海主持军务。“陛下,娘娘,裴侍郎军事谋略出众,臣觉得由其领军与吐蕃人作战,定能有所斩落,说不定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青海事务,将吐蕃人赶出青海,复吐谷浑国。”
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恒也站出来,附议了郝处俊和薛元超所说。三位重量级的大臣说了支持裴行俭代替李敬玄出征的建议后,其他的大臣,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委婉地表示自己不反对此议。
对于大多的大臣来说,李敬玄出任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总揽青海的军务,让他们忧心忡忡。
李敬玄从未接触过军务,让其去青海领军,今天在场的这些人,都没感觉到过乐观。他们只企望不要有战争发生,不然结果可能会有麻烦,没有人对李敬玄有信心。
在朝议是否让李敬玄主掌青海军务的朝议上,许多大臣都反对,但皇后武则天支持,皇帝李治也支持这个由刘仁轨提出的建议,最终朝议得以通过。如今以善谋略,指挥过多次战役并取得过大胜,从未败过的裴行俭去执掌军务,这个结果肯定比由李敬玄去领军更让人放心。
他们中除了裴炎因为某种不能说出口的原因与裴行俭有隙外,其他人与裴行俭并没有利害冲突,今天皇帝和皇后如今多位重臣讨论这事,郝处俊和薛元超说了一通裴行俭去领军的好处,裴行俭自己也请命出征,其他人也不想再说什么反对的意见。
坐在李晨身边的武则天,只是静静的听着诸人这样说,也没表示什么意见。
“如此说来,裴卿是众望所归的人选了!”看到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裴行俭出任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连刚才朝议时候反对过的裴炎也保持了沉默,李治呵呵笑了两下后,道:“既然众卿都认可了让裴卿出任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总理青海的军务,那朕也支持此议。皇后也不会反对吧?”
“陛下,臣妾如何敢反对!”端坐在一边的武则天,笑吟吟地看着李治,“裴侍郎的军事才能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他在安西十几年,立下战功无数,拿他的名头就足以吓唬住突厥人。这样战功赦赦的名将出任洮河道行军大总管,实是众望所归呀!”
武则天这样说,李治也呵呵笑出了声,还冲武则天微微点点头。
因为体弱多病,李治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很多,如果不知道李治的实际年龄,任何一个看到他的人,都会把他当作比实际年龄老十岁的人看待。贵为皇帝,吃的是山珍海味,享受着天下间最好的医疗和保养,但因为先天因素,还有优厚的生活条件所生出的懒惰心态,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
如果要以一个词来形容现在李治的情况,那未老先衰这个词是最适合的。
而他的妻子武则天,却与他是完全相反的情况。武则天完全看不出年龄,如果不知道她实际年龄的人从外表看,至多把她当成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年轻少妇。武则天保养的极好,也可能有先天因素的影响,她无论是容貌还是肌肤,与少女时候相比,都没太多变化,即使她生产了多次。
如果她与一个同龄人脱光了衣服站着相比,那会让另外那个人羞愧的想一头撞死。
如今的武则天,身材保持的非常不错,挺丰满,但绝对没有什么多余的肉,依然是非常诱惑男人的前凸后翘。李治年轻时候就被她诱人的身材诱惑,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如今依然如此。
只不过现在的李治,差不多到了只能看不能用的地步,身体的每况愈下,让他差不多失去了男人的主要功能。这是武则天最大的遗憾之处,她想着如果李治依然如年少时候那样雄风,那受到滋润的她,肯定会比现在更年轻。
不过无论怎么样,武则天对李治的影响都是非常大,年少时候在身体方面的影响,年岁增长后,在行为方面的影响。刚才朝会的时候,武则天和李治说,此事事关重大,如今朝中没有人能和裴行俭的军事谋略相当,希望皇帝能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