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一帝国全集.net》第79/80页


事实上,弗朗西斯二世非但不是从惩处的角度来处理查理大公,相反这确实是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他最大的保护。
慕尼黑前线只有五万装备不足,士气低落的奥军残部,而奥地利要面对的敌人则是奔袭而来连战连胜的十几万法军。难道弗朗西斯二世看不出这其中实力上的差距?更何况他同样也明白此时德意志战场的凶险跟非往日可比,奥地利军官在战场上的存活率不到二分之一,更不要说阿尔文齐、博利厄这两个不幸被俘的元帅,到现在还毫无音讯。从目前的情况可以说,和法军作战多半都是在送死。
而弗朗西斯不管怎样也都要保全自己弟弟的安全,更何况十年前在巴登战争当中幼弟约翰大公战死沙场的消息至今为止仍然让他不能忘怀。对于奥地利诸位将军的能力,弗朗西斯心里自然也清楚得很,恐怕论起作战谋略,军事素质,奥军战将中尚无一人能超过查理大公。但是明知道这一点,仍然是派遣了乌姆瑟尔这样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元帅出战,就是最好的证明。
要是真的论起来,恐怕用撤职来处置连战连败的查理大公似乎都不算是一种惩罚,要知道奥地利将领被送上军事法庭审判的大有人在,枪毙的也不再少数。而查理大公就算是失去了职务,但是上·将军衔还是得以保存,再者说他又是弗朗西斯皇帝的亲弟弟,来日领兵出战,晋升元帅也是迟早的事。
所以说查理大公在看到皇帝的命令后丝毫没有一丝忧愁,然而这个时候恐怕已经容不得查理大公将心思放在撤职令上面了。七月中旬,还没有等奥地利的援军感到,刚刚在奥格斯堡休整一段时间的近十三万法军立即兵进慕尼黑地区。
然而奥军还在慕尼黑四周的迈萨赫、奥尔兴、达豪、盖默灵、加尔兴、阿沙伊姆、普拉内格这七座坚固要塞部署重兵防御,致使布里昂以图减少伤亡所以直接没有发动进攻,而迅速包围了慕尼黑,并暂时屯兵下来以商量攻克慕尼黑的对策。
法军的临时指挥部内。
“至14日为止,我军已经对慕尼黑地区完成了包围圈的战略计划。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师部署在迈萨赫、奥尔兴一带控制其重要通道,达武的第三师负责控制慕尼黑东北角的达豪要塞。儒贝尔师团与纳拉师团则分别负责盖默灵和普拉内格的封锁,至于苏尔特军团四万人马则控制了东面加尔兴、阿沙伊姆的交通要道,完全封锁了慕尼黑市内奥军的出入口。”
麦克唐纳的教鞭继续在墙上的地图上移动着说道:“现如今这七座要塞如果不清除,那么必然会成为我军进攻慕尼黑的最大阻碍。据我军情报人员可靠消息,这些要塞部署的奥军足有三万余人之众,火炮加起来少说也有百门,守卫战力不可小觑。除此之外,奥地利元帅乌姆瑟尔已经有率领五万精锐向慕尼黑方向支援奥军。当然,查理大公因为屡次失利已经被撤去职务。”
“什么,奥地利帝国经过这几个月损兵折将,到现在还能抽调出五万精锐?”贝尔纳多特看着地图,仍然有些不敢相信。
布里昂点了点头,说道:“我看这应该就是奥地利帝国最后的军事力量了,可以说我们莱茵军团能否打进奥地利,甚至攻破维·也纳,也就尽在这一战的胜负了。苏尔特,你有什么见解?给诸将领分析一下。”
“是。”苏尔特站了起来向布里昂敬了个军礼,然后拿起一支铅笔在地图上指着,说道:“我认为应不先急着攻取慕尼黑,暂时继续以充足兵力围困,绝对不能让奥军逃出一个。至于对付乌姆瑟尔元帅的五万援军,我以为应当优先集中兵力消灭,以迅速在野战当斩歼灭敌军有生力量。”
“围城打援?!”听着苏尔特的想法,布里昂随口便说出了前世影响很深刻的这四个字。在前世,布里昂记得围城打援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军对付国军使用的战术,最终只是通过野战不但消灭了国军有生力量,并且使城内守军崩溃,避免了高损失低回报的攻坚战。
当然,18世纪的这个时代在欧洲各国呆板的陆军战术下,围城打援人们的脑海中还没有这个理念存在。然而布里昂却对于苏尔特作战的新型想法也特别感兴趣。
布里昂摸了摸脸上的小胡子,笑着说道:“苏尔特,说下去。”
苏尔特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想这次战略方案的主攻部队就由我的巴登军团担任,我会抽调出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近三万人负责与奥地利五万援军交战。只留下一个步兵师防守阵地,以免奥军向外逃。同时我还希望能得到纳拉师团与儒贝尔师团的配合,分别从三面围攻乌姆瑟尔部,再打一场围歼战!”
转过头来,苏尔特有些歉意的看着贝尔纳多特与达武说道:“那么就劳烦第一师和第三师多费一些精力,补充包围防线。”
布里昂看着苏尔特倒是极为欣喜,没有想到几年不见,苏尔特的军事素质竟然长进得如此之快。按以前来说,苏尔特最开始只是一名在布里昂身边的中层军官而已,其地位远比不上达武或者贝尔纳多特,顶多和铁血卫队的德塞是是一个级别。直到后来被布里昂发现有训练新兵的能力,便被委托将封地八万新兵练成军。毫不夸张地说,此时布里昂麾下的法军中至少有一大半都是出自与苏尔特之手,很多军官也可说是苏尔特的嫡系门生。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www. 电子书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一百一十五节 慕尼黑决战(1)
纵观莱茵军团中众多军官,但是真正能被布里昂所看中并且委以重用的人物其实并不多,然而再进一步能够掌握实际兵权,成为一师之长之类的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那就更是寥寥无几,掰着指头都出的出来。
第一师师长贝尔纳多特,最早跟随布里昂,也是最早成为师长的元老级心腹将领,所以布里昂才会将第一师师长的宝座交给了他。要知道,第一师可是布里昂当年的起家部队,根正苗红的嫡系,也是弗格森步枪最早装备的部队。整体战斗能力在莱茵军团当中自然属于前列,然而又因为布里昂本身的领袖影响,以至于第一师在莱茵军团当中绝对的地位无可撼动。
第三师师长达武,也同样与属于布里昂的早期心腹大将,实际上其军事素养要远远高过贝尔纳多特,也是布里昂在军中最为看重的将军,在当年巴登战争爆发时期率领一支骑兵旅跟随布里昂出征萨克森,但是地位总体来说要比贝尔纳多特低一些。但是不可否认,在军中达武仍然被视为与贝尔纳多特一个级别的高级将领。
之后便轮到去年新编成的两个巴登师团的师团长,纳拉与儒贝尔两人都是去年刚刚被布里昂调任莱茵军团的,所以说目前在军中倒是没有多少势力。如果要非要将二人的军事素质相比的话,其实是不相上下的。
只不过儒贝尔的指挥风格比较严谨,所以说战绩平庸。与之相反的是纳拉却率领该师团屡立战功,以勇敢进攻在军中站稳脚跟。虽说两人的军衔都已经升为准·将,但是这个军衔却是布里昂利用巴登公国的名义私自授予的,实际上在法国军官的档案上还是保留原来的军衔。也可以说是布里昂派系将领中第二梯队的存在。
至于预备旅旅长德塞,虽然名义上只是一个旅长,但是该旅具有独立作战能力,下辖的铁血卫队以及早年弗格森创办的突击队也当属莱茵军中第一的战力,绝对的王牌部队。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支部队就可以说是布里昂的近卫军,所以在之前的几场大战当中布里昂怎么也没有舍得将预备旅投放到战场。
如果你要是觉得德塞的地位还达不到像纳拉这样的第二流将领的话,那么就是实在是太天真了。要知道,德塞跟随布里昂的日子好歹也有快十年了,况且要真的比较起来,德塞的作战才能应当与达武不分上下,只不过预备旅基本不会轻易参加作战,所以德塞至今也没有多少战绩。因此布里昂才将铁血卫队交给德塞统领,毫不夸张的说,布里昂宁愿损失一个巴登师团也要保住预备旅。所以说,德塞再怎么着也能跻身第一流将领之中,只不过地位远比贝尔纳多特等主力师长要低多的。
然而此时苏尔特率领四万大军的到来却使得整个布里昂派系的权利阶级焕然一新,毫不客气的说如今的苏尔特已然代替了贝尔纳多特成为了莱茵军团当中的二号人物。
从实力上就已经足见分晓,贝尔纳多特虽说乃是第一师三万兵力的统帅,但是实际上仍然隶属于莱茵军团,无论怎样也就是师长而已。然而苏尔特的情况却大为不同了,手底下的巴登军团就有四万余众。从级别上来说,苏尔特也可以算得上和布里昂平级的军团指挥官了,只不过在地位上要稍稍打一些折扣。
苏尔特麾下的得力干将并不比布里昂的少,这里就要不得不说一下巴登军团的编制了。军团下辖三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满编一万人左右。其中除了骑兵师师长内伊上校是布里昂特批调用的,其余三名步兵师师长马尔蒙、絮歇、贝西埃尔皆是苏尔特从法军军官当中挑选过来的部下。
内伊,1788年12月参加了第五骑兵团,1792年被任命为瓦尔密军的中尉。后随北方军团参加1792年的耶拿佩斯之战。1792年10月-1793年7月,任克兰德将军的副官,1794年4月被布里昂看中骑兵方面的过人能力,调遣至巴登公国担任骑兵教官一职。
马尔蒙,1790年进入巴黎军校进修炮兵专业,毕业后即加入莱茵军团升任中尉。之后便投入第三师麾下,负责指挥一个连的步兵,此后便在莱茵军团一路升迁,直至担任步兵旅旅长职务。1794年初,苏尔特在法国军中挑选军官以补充巴登军队时,将马尔蒙调入封地新军编制,担任炮兵总教官职务。由于成效突出,苏尔特在成立巴登军团后才晋升马尔蒙为步兵师师长。
絮歇与贝西埃尔皆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军,之后便在军队当中担任营长职务。特别是絮歇在1793年的土伦战役当中活捉了一名英国将军而立下大功,之后便被苏尔特调至巴登任职,便长期担任步兵教官协助训练,就来布里昂还亲自面见过他。
巴登军团的编制与莱茵军团的编制有着极大的不同,巴登军团下辖的四个师编制为一万人左右,师下面又下辖三个旅满编三千人左右,一个旅又管编制千余人的三个团。而莱茵军的师级编制就有三万余人,旅级满编七千余人,就连团级少说也有两千余人,似乎怎么看都是巴登军的两倍以上。
所以说苏尔特手下的四位师长虽说表面上与纳拉等人一样,但是就不是一个类别,差不多是夹在旅与师之间的情况。但是巴登军团的各师师长依然不可否认的成为了莱茵军中第三梯队的将领。
。。。。。。。。
乌姆瑟尔元帅的奥地利部队离慕尼黑越来越近,然而苏尔特的巴登军团则留下了贝西埃尔步兵师继续驻防慕尼黑外围之后,其余三个师以及儒贝尔、纳拉师团立即向奥地利边境奔袭,17日,近六万大军至罗森海姆地区进行休整备战。特别是这次作为初战的苏尔特军团,全军上下磨刀霍霍,准备随时给奥军迎头痛击。
“刚刚回来的情报兵汇报说,这次前来支援的五万奥军距离罗森海姆城大概还有一天的行军路程。”苏尔特在军营帐篷里看着铺在桌上的地图,手里还不停的把玩着铅笔说道:“这一支奥地利部队可不是我们围困在慕尼黑的残兵败将,敌军除了武器没有我军先进,但是军队的素质也确实不错。在目前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正面交战,恐怕损失不小啊。”
“既然这样,我的骑兵师愿意作为先头部队向奥军发起进攻。我手底下的骑兵们在巴登公国早就渴望上战场与敌人浴血奋战了,现在正好就是一个展现士兵们勇气的机会。”骑兵师长内伊托着头盔,紧握着挂在腰间马刀乃以掩饰内心中激动地心情。
苏尔特拍了拍内伊肩膀,摇了摇头说道:“内伊,我相信你统帅骑兵部队的进攻作战能力,但是你要明白贸然率领骑兵发动冲锋会造成极大的伤亡。到时候,一旦敌军步兵组成方阵,那么你的骑兵将会遭受到灭顶之灾。”
扫视了一圈帐篷内的四周,莱茵军团目前的八位师长中,就有五位站在了苏尔特的面前。此时苏尔特能够独立指挥的兵力也差不多是莱茵军团的一半了。不得不说,恐怕布里昂派系的将领中,除了巴登军团长苏尔特,也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得到布里昂的如此重用了。
之前的莱茵军团部队当中,一提起代表性的将军恐怕立马就会想到贝尔纳多特或者又是达武、德塞之类,但是绝不会有苏尔特的位置。然而现在的苏尔特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布里昂派系将领中最有权势的一位,当初布里昂命令苏尔特留在封地训练八万新军也正是对其的重用所在。
然而苏尔特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实力即使是和法国各地军团相比,已经可以算是较为雄厚的了,但是他也时刻明白自己即将面临的敌人的实力是强大的。如果这一战法军失利,那么对于整个莱茵军团将会是灭顶之灾,之前几场战役的胜利也将前功尽弃。而苏尔特在布里昂心中还可能会有一席之地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想要彻底消灭奥军就必须要在罗森海姆地区形成大包围圈,公爵大人在奥格斯堡打的一场歼灭战能以六万部队一口气消灭阿尔文齐的五万大军。如今面对不断逼近的奥地利援军,我们也绝对不能让公爵失望。”
苏尔特拿起手中的铅笔在诸位师长面前指着地图说道:“这样,先由儒贝尔师团佯装做主力部队与奥军进行交火,然后立即向罗森海姆地区溃退,引诱奥军主力继续深入。纳拉师团与内伊骑兵师则负责迂回至敌军后方,在我军完成迂回包围便在罗森海姆打一场大会战!”
此时远在行军路上的乌姆瑟尔元帅也正在忧虑着接下来与法军的作战将会有多大的困难,要知道之前他的老同僚阿尔文齐、博利厄可都是兵败被俘,就连年轻有为的查理大公也被困慕尼黑。
他也时刻明白着,如今奥地利帝国最后的生死存亡也就在自己的手上,如果这最后的五万精锐丧失,那么奥地利就连最后反抗的力量也会失去了。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www. 电子书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一百一十六节 慕尼黑决战(大章节)
7月19日早晨八点左右,奥地利元帅乌姆瑟尔的五万奥军与儒贝尔师团的一万六千余人在罗森海姆边界相遭遇。
然而在相隔近千米的战场上,奥法两军各自组成的部队方阵在平原上遥遥相对,肃杀的气氛使步枪上的刺刀,骑兵的马刀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令人胆寒。两军的指挥官们分别在战马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对面的动静,已经箭在弦上,却又迟迟不下令开火。
法军不开火?没什么好奇怪的,儒贝尔师团自然不会首先开火。因为这一次的慕尼黑战役,儒贝尔师团按照计划就仅仅只有佯攻装作主力部队,然后假装溃逃引诱奥军主力继续深入的任务。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法军就根本没有要和奥军把军队伸展开来,扎扎实实打一仗的想法。所以说,儒贝尔军团这才会一反常态的按兵不动。法军要真的是像之前的几场战役那样,只要对面的部队不超过两万人,不到一个小时就足以彻底打垮。
再者说,儒贝尔非常清楚对面的奥军可不止两万人,而是五万余人,可不是现在被围困在慕尼黑且屡遭重创、士气低落的查理大公部了。虽说法军在战力方面是占了上风,可是搞不好就会被奥军围起来打。虽说在之前的符腾堡战役当中,纳拉师团就以两万兵力硬是缠住了查理大公的五万主力,但是却付出了七千余名士兵受伤或阵亡的昂贵代价。在一心想要保存实力的儒贝尔来看,这一切似乎都不值得。
然而法军东面的奥军却又是不同的情况,之前阿尔文齐元帅所犯的错误便是低估了法军的实力,结果五万大军在奥格斯堡战役一次性遭到全歼。而这次则是太高估了法军,因为前面几位统帅的不断失利,导致了乌姆瑟尔元帅对于作战还是继续停滞的优柔寡断。
其实,乌姆瑟尔是真的明白对面的法军只有不到两万兵力,即使不能在战场一时占了上风,但是面对五万精锐的围攻早晚也会垮掉。实际上,如果乌姆瑟尔一开始就真的集中兵力围攻法军的话,儒贝尔师团就算不全军覆没,起码也会被打残。
直到过了二十多分钟,在身边奥朗德等众将领一致劝说下,乌姆瑟尔这才优哉游哉的准备下令全军进攻。然而,这个时候却又传来了奥军后卫部队遭到袭击的消息。
原来儒贝尔趁着奥军没有察觉,便派遣了两支骑兵团三千余名骑兵迂回至奥军后方发动爆发式冲锋,一举冲散了奥军的后卫部队方阵,消灭了近千名奥地利士兵,最后还没等奥军反应过来进行反击就大摇大摆的返回了法军阵营。
最可气的便是,战场上奥地利士兵的尸体尸横遍野,一大片一大片的倒下,却很难找到一具法国骑兵的尸体。这说明什么?奥地利步兵在法国骑兵的进攻下根本毫无还击之力,一下子就把部队给打懵了,而且打完就跑,等到奥军重新结集时法军早就逃之夭夭了。
听到了传令兵带来的消息,乌姆瑟尔元帅已经气疯了,下巴上花白的胡子一颤一颤的。“流氓,法国人就是一群流氓!奥朗德将军,立即通知全军向法军发动进攻,我要保证在六个小时之内击溃这支法国部队!”
虽说奥军与法军之间的战斗力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乌姆瑟尔元帅相信就算不能全歼法军万余人,但是暂时性的击溃应该是可以做到的。不敢抱有太多的希望,乌姆瑟尔估计最起码六七个小时应该能结束战斗。
“恐怕要让您失望了,元帅。”奥朗德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说道:“法军已经撤退了,我建议还是让我率领一万五千余人的前卫部队追击法军,加紧速度应该能追的上去。即使歼灭不了也可以死死缠住,以等待主力部队支援。”
乌姆瑟尔接过奥朗德手中的望远镜说道:“不,我看法军撤退时不慌不忙,井然有序,再者说有没有经过两军对阵的正式较量,并不像是溃退,恐怕法军这是引诱我军上钩啊。派一个骑兵旅追上去,法军给我们的见面礼,起码也得给份大礼才行啊。其余军队缓缓前行,不得贸然行军。”
上午九点左右,奥军两千余名骑兵就迅速追上了正在向罗森海姆西面急速行军的儒贝尔师团,然而早有准备的法军随即迅速调转方向,组成方阵,将刺刀密布的火力网对准了匆匆赶到的奥地利骑兵,致使原本以为可以趁机偷袭的奥地利骑兵们大失所望。
莱茵军团除了在战斗力方面尤为突出之外,在其机动性、纪律性以及快速反应上更加是欧洲各国军队的前列。尤其是在战争中的情报侦察方面,莱茵军团各部的侦查系统确实要比奥军做的要优越不少,也可以称得上是极为完善的。

当前:第79/8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