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立志传》第2/434页


“那你们村的支书呢?”

“支书是什么玩意。”

“就是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张善仁疑惑的看着杨洪森,“那是个什么官啊!”

杨洪森想了想,这个村子都成这个样子,还要党有什么用,“难道你们没有将当地灾情向镇上、县里或市领导反映。”

张善仁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反映,有什么用,去了也是白去,少不了挨板子。”

“什么?”杨洪森一听一蹦三尺高,“妈的,这还有王法了。”杨洪森没有想到安徽省的官员如此作为,中央的人都是瞎子啊!

“我说小兄弟别激动。”张善仁拉着杨洪森坐了下来,摇了摇头,“王法,这年头哪还有什么王法啊!”

“不行,这事我定要向省里反应,在不行我就直接去中央,现如今还是GCD的天下,难不成这些安徽省的官老爷们还翻了天不成。”杨洪森那里还能坐得住,这些村民对自己可是有救命,拼了这条命,要与这些贪官污吏斗争到底。“大叔,我在床上躺了几天了。”

张善仁,“已经有三天了。”

杨洪森,“那么今天是几月几号。”

“几月几号?”张善仁轻‘哦’了一声,“如今是光绪32年……”

“等等,你刚才说光绪32年……”

张二喜疑惑的看着杨洪森,“是啊,今年是光绪32年啊,大兄弟你没有事吧!”

“不会吧,光绪32年,天啊!今年到底是哪一年啊!”。杨洪森发现自己八成是疯了。

张善仁糊涂了,不是说了今年是光绪32年*吗,怎么还问。

*注:光绪32年即公元1906年

第二章 必须是一位武林高手

杨洪森在这个木棚子里一晃就是十五天了,眼前的发生的一切虽然有那一点诡异,但是眼前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张二喜被一巴掌打的一蹦三尺高,“嗯,看来我真的穿到了光绪32年了。”

据张二喜口述,他是被他和几个孩子从河滩的淤泥里挖出来的。想想杨洪森都感到后怕,如果当时没有张村长屁股下的那把椅子,自己可能就交代了。作为曾经无神论的拥护者,杨洪森心里面正在向满天的神佛们祷告着,什么耶稣、什么阿拉,天上老君、神农等等……

又过了一段时间,杨洪森算是彻底看开了,想通透了,就权当免费度假吧。

张家村受这次到水灾影响,大伙的日子更加艰难起来,可是再艰难也要过,中国老百姓的忍受力是难以相信的,此刻沙洲上的各家各户都忙着重建家园。

田间又重新种上了稻种,孩子们则在田间帮着家人干着农活,男人们驾着舢舨在江面上打鱼以资家用,而杨洪森在这些善良的百姓的照顾,身体已经慢慢健壮起来,也能帮助村民干一些较轻的体力伙了。

村长张善仁觉得这个杨洪森不是一般的人,你瞧瞧他那扮相,再看看他的那双手,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还能识文断字。

“杨先生,你帮我看看,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村长张善仁小心翼翼的从木箱子里子拿出几封信。

因为受了潮,有几封信上面的字都花了,杨洪森捡了一封出来,看着上面的毛笔字眉头一皱。新中国成立以后共和国才使用的都是简化汉字,繁体汉字多在香港、台湾等地方使用。眼前的这些繁体字通过简单的对照杨洪森到也能认出个八九不离十。

“张大叔,这是你儿子给你报平安信,说他现在很好,让你不必担心,等他月饷放下就寄回家里。”杨洪森推断这张善仁儿子八成是个当兵的。

“好,好,杨先生,您帮让看看其他的。”

杨洪森又找了几份保存较好的信在众人面前读了起来,这些信大同小异,多是询问家中近况,或报平安的家书,一时村中但凡有家书的便纷纷送到杨洪森处,读信这种事对杨洪森也只是举手之劳,如果是写信那可真叫麻烦了,毕竟他还真的没有用繁体字写过东西。

村民让杨洪森把这些家书读给他们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要说到代写家书,他们既没有纸,也没有笔。

在养病期间杨洪森本想帮村民做一些,但张善仁每每看到都加以劝阻,“杨先生,识文断字,哪里能让你干这种粗重的活,你要是不嫌弃就在这里好好休息吧。”

杨洪森默默的将这份恩情记了下来,如果有机会能自己出人头地,必定十倍报答,那家送辆小福田。

什么事都不作有时候也挺郁闷的,既然大家都叫他先生,那就做先生的事吧,杨洪森有空就把村里的孩子召集在一起,教他们识文断字,每天也不多就五个大字,在教导这些孩子的同时,也是自我再学习繁体字的过程。

杨洪森本来就不是安分守己的人,而且心里一直想着怎么报大恩,所以他的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好大财,怎么出人头地。

去国外,那标准的中国英语,杨洪森想了想打消了这个不符合实际的念头。至于外快也不用想了,还是来一点实际的。经商做买卖,你有本钱吗?干力气活,就凭现在这身子骨。看到张二喜那黝黑的发亮的古铜色皮肤,杨洪森思索了一下,决定还是等病好再说。

当前:第2/43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