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墙全集.net》第377/389页


  “你方才说西汉的士卒必须年满十八岁才能从军?”诸葛亮出声问道。
  “是的,这是陛下与群臣商议之后重新修订的兵役法。但凡是想要从军之人,都必须年满十八岁。”
  “那之后呢?从军之人就只能在军中待一辈子?”诸葛亮又问道。
  “当然不是,从军之人在军中只能待五年,只有成绩优异之人才能继续留在军中,而那些不合格的人则只能离开军队另谋出路。当然陛下也不会不管那些离开军伍的人,在确定那些需要卸甲的人之后,会安排他们进行一年的培训,教授他们一技之长也好让他们有一项安身立命的本事。”
  “那若是在从军期间伤残的人呢?”
  “那些人除了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更有资格去读书。因为那部分人日后会被安排到各地去担任村正,里正。”
  “……这些安排都是你们皇帝想出来的?”
  “陛下只是提出一个构想,然后由群臣加以补充完善。这种制度在大汉已经施行了数十年,早已成为定制。诸葛先生,陛下是个好皇帝,但终究只是一个人,没有群臣的辅佐,他也是办不成什么事的。”
  “你不怕我将你刚才所说的话告诉你们的皇帝?”
  “这是陛下亲口所言,诸葛先生就是去说了陛下也不会治我大不敬的罪。”影虎卫无所谓的笑道。
  “……早听人言西汉军中士卒人人识字,你也识字?”诸葛亮沉默了片刻,又问道。
  “那是自然,不过我也只是会写几封家书,比不上那些从兴汉学院里出来的,那些人才是有大学问的人。”影虎卫一脸谦虚的答道。
  马谡听眼前这个影虎卫说西汉军中人人识字,当即不信的拦住路过的一人,蹲在地上写了行字,让被拦住的那人念出来。被拦住的人也没计较马谡的无礼,随口念出了马谡在地上所写的字,随后便又去忙自己的事情。
  马谡不信邪,又连续拦下了几个人,结果那几个人与第一个被马谡拦住的人一样,随口就念出了马谡在地上所写的字。
  “幼常,别试了,看来西汉军中人人识字是真的。”诸葛亮轻声对马谡说道。
  “先生,你说西汉皇帝干嘛要这么做?书上不是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吗?”马谡有些沮丧的问诸葛亮道。被俘的时候,马谡还以为西汉军卒都是一些大字不识的匹夫,自认为自己是读书人,总有种高人一等的错觉。结果现在却发现自己知道的别人也知道,而别人知道的他自己未必就知道。
  诸葛亮也不知道该如何跟马谡解释,反倒是一旁的影虎卫开口对马谡说道:“小家伙理解错了,这句话应该这样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陛下说过,任何一道政令的施行,最终都需要落到百姓的头上。可如果百姓连官府想要让他们做什么都不明白,那他们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去出力。”
  “你,你胡说。”马谡涨红了脸叫道。
  “我可没蒙你,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以前所流传下来的古籍因每个人的读书习惯不同,所能理解的意思也各不相同。但自从陛下提出标点符号这个想法,然后由兴汉学院内的那些大儒进行整理,古人所留下的话也就有了几种解释,你刚才所言也只不过是几种解释中的一种而已。”影虎卫从怀中掏出一本书向马谡晃了晃后说道。
  马谡求助般的望向诸葛亮,可诸葛亮此时也被影虎卫的话所惊,没有注意到马谡求助的目光,只是盯着影虎卫手中的书问道:“可否借来一观?”
  “先生请看。”影虎卫将手里的书递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书翻看起来,马谡见诸葛亮短时间内不会理会自己,只能站在一边生起了闷气。
  ……
  诸葛亮很忙,一直在为刘备的事情东奔西走,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看什么书,对于西汉那边新出的什么著作,诸葛亮也无暇去看。眼下终于有了个机会,诸葛亮不由看入了迷,直到瞧不清书本上的文字,这才发觉天色已晚。
  “多谢。”诸葛亮将书还给了影虎卫。
  “诸葛先生若是想要看书,不如到陛下那里去借几本。”影虎卫收好书对诸葛亮建议道。诸葛亮闻言一愣,不过随即摇了摇头,招呼马谡随自己回帐。等到回到营帐的时候,诸葛亮就发现之前留在帐中读书的马良已经不在,正要找人询问马良的下落,就见马良抱着一堆书走了进来。
  “季常,这些书你是从何而来?”诸葛亮好奇的问道。
  “从陛下那里借来的。陛下得知良想要读书,便让人找来这些书借给了良。先生请看,这些书都是好书。”马良神色有些兴奋的对诸葛亮说道。
  “兄长!你真的打算投降了?”马谡颇有些气急败坏的问马良道。在马谡的眼里,兄长已经成了叛徒。
  “幼常住嘴!季常所作之事并无不妥之处。”诸葛亮不满的轻喝了一声,随手拿起一本书对马良说道:“季常,这本书先借与我看可否?”
  “先生要看,自然没有问题。”马良满口答应道。
  马谡自视甚高,也正是因为觉得自己聪明,所以平时对读书这种事马谡一向是能躲就躲。只不过这回他似乎躲不过去了,诸葛亮跟马良在得到一堆书籍以后就足不出帐,整日里就留在帐内苦读,而马谡自己一个人又不敢在营地中随便溜达,只能耐着性子陪着兄长一起看书。
  环境会影响人,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当诸葛亮与马良都陷入书本的海洋不可自拔的时候,马谡也不可避免的陷了进去。与以往所读的那些书相比,马良所拿来的书本要更有意思,马谡看着看着就入迷了。
  负责保护诸葛亮的影虎卫对此乐见其成,总是随着诸葛亮在营中四处转悠,也耽搁了他们自己的看书时间,现在好了,诸葛亮跟两个马家子都老实待在了营帐里,他们也可以忙里偷闲,乐得轻松。
  不过诸葛亮能够清闲读书,可遭到西汉军攻击的武陵却清闲不下来。严格来说,西汉军还没对武陵发起攻势,可西汉的大军就在城外一摆,武陵城内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主要还是武陵太守刘度与负责镇守此处的荆州军大将沙摩柯意见相左。
  沙摩柯主战,而刘度却觉得西汉军势大,应固守以待转机出现。沙摩柯大骂刘度胆小,而刘度也视沙摩柯是一只知武力的匹夫。蛮人就是蛮人,哪里知道什么叫运筹帷幄。
  将帅不合,兵家大忌!


359第359章龙虎斗三十六


  刘备兵败,刘福大军过江,荆南顿时陷入动荡。 上到一城太守,下到平民百姓,都对自己的将来感到了担忧。原本以为刘备能够守住荆南,却没想到刘备是如此的不济,面对西汉的大军,原本在他们心中还算不错的刘备是这样不堪一击。
  眼下刘备似乎人在长沙叫喊着要整军再战,可对刘备的信心,却远没有西汉大军过江之前那样强烈,那些荆南世家的人更是在暗中蠢蠢欲动。预感到大厦将倾的刘备急令柴桑关羽率兵前来与自己汇合,可柴桑与荆南的消息断绝已经有段时日,谁也不知道刘备的急令能否送到关羽的手中。
  好在关羽也不是一个提线木偶,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主,对荆南的战事关羽还是很关心。通过行商人的讲述,关羽也大致知道了荆南的战况,西汉大军过江,刘备兵败退守长沙。
  “我意弃城赶往桂阳,确保主公的退路。”在柴桑的军事会议上,关羽沉声宣布了自己的命令。
  关羽说一不二,在军中他的话就是最后决定。听到关羽打算率兵离开柴桑,柴桑城内的官员谁也没有反对。唯有奉命协助关羽处理柴桑民政的潘濬脸色有些难看。虽说关羽要弃城,但不代表将要将柴桑城拱手让人。潘濬算来算去,唯有自己最适合留下。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势已定,刘备败亡只是时间的问题,自己要是继续抱着刘备这棵快倒的大树,对潘家没有丝毫好处可言。
  与关羽已经共事有段时间,对关羽的脾气潘濬已经基本摸透,这就是个发起飙来六亲不认的主,自己要是敢跟关羽提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话,关羽管保二话不说先斩了潘濬。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认识,潘濬没有出言反对关羽的安排,老实的接受了关羽的任命。不过潘濬的心里也已经打定了主意,只等关羽离开柴桑,他潘濬立马就联系西汉军商议投诚一事。
  关羽并没有在柴桑留下什么人马,或许已经猜到了潘濬的心思,而关羽此时也懒得与潘濬这种识时务的小人计较。眼下差不多已经自身难保,又何必去阻拦他人的生路。简单收拾了一下,关羽带着柴桑城中的人马浩浩荡荡的出城直奔桂阳。
  站在城头的潘濬目送关羽远去,直到再看不到大军的影子,这才叫过自己的家仆,让其将自己亲笔所书的一封书信送往赤壁对岸的西汉军大营。受命前去送信的人倒是没费什么工夫,在过江的时候就被巡逻江面的西汉水军给抓住了,送到了负责留守西汉水寨的丁奉手中。
  原本丁奉还为甘宁不带自己参加与荆州水军的大战而生闷气,但现在却一点都不气了。当即就想要劝与自己一同留守水寨的徐盛带兵过江去接收此时几乎就是一座空城的柴桑。
  “承渊急什么?柴桑飞不了,这功劳肯定是咱们的。”徐盛不紧不慢的对丁奉说道。
  丁奉闻言不解的问道:“那你还犹豫什么?”
  在刘福离开之前,命徐盛为正,丁奉为辅,徐盛要是不同意,丁奉也是不能擅自行动的。徐盛听到丁奉询问,继续不紧不慢的说道:“如今我西汉大军已经进入荆南,刘备败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荆南那边自有陛下料理,可柴桑这边……承渊,你觉得是拿下一座空城的功劳大?还是拦住关羽这员战将回援荆南的功劳大?”
  丁奉这下听明白了,敢情这徐盛不是谨慎过头,也是所图更大,竟然想要去找关羽的麻烦。那关羽既然能够与庞德、典韦那样的猛将不相上下,丁奉觉得光论武力的话,自己就算加上徐盛恐怕也不是关羽的对手。
  徐盛听到丁奉的担忧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承渊刚才没听清楚?我什么时候说要去擒拿关羽了,就凭咱俩能对付得了他吗?我的意思是不让关羽可以顺利回到荆南,至少要想办法拖延他返回荆南的时间。张燕的白虎军如今就藏在柴桑至桂阳的那些群山之中,而水路断绝,关羽想要返回桂阳,那就只能走陆路。我的意见是咱们兵分两路,你我一同领兵去找张燕汇合,然后寻一险要之地固守,至于接收柴桑那座空城,随便派个校尉带上三千人马去就是了。”
  “……成,就按你说的办。”丁奉想了想,本着富贵险中求的原则,答应了跟徐盛一起干下这一票。当然在出兵之前,徐盛也派人分别通知了刘福、甘宁与陆逊。虽然接收柴桑并不见得会出什么意外,但也要防备江东的孙权会派人来捡便宜。
  主要是通知陆逊,眼下陆逊负责应对江东水军,一旦柴桑入手,陆逊的防线就能连成一线,更加有利于对江东的封锁。
  刘福从来不会去限制手下将领的自由发挥,只要不影响到大局,刘福乐见其成。在收到动用信鹰送到的急报以后,刘福立刻命人给陆逊送信,命他接手柴桑的防务,统领对江东的战事。至于张燕那里,刘福也命人送去了一纸命令,不必死守一地,只需不断骚扰,滞缓关羽大军的行军速度即可。
  算算时间,庞统张任所率的铁壁军也差不多快到桂阳城下了。虽然要去桂阳必须要经过零陵,但随着刘福大军过江,整个荆南人人自危,更何况刘福也不觉得零陵的太守巩志会对庞统造成什么威胁。
  可偏偏事情总是那样出人意料,零陵的巩志很是厉害,单凭城中一员名叫冯习的武将硬生生的将庞统与张任拦在了零陵城下。而从长沙那里得到的最新消息,也是刘备察觉到了刘福的意图,已经带兵退往了桂阳。
  计划往往总是赶不上变化,随时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总是会打乱原定的计划。刘福会让庞统张任花费两个月的时间返回巴蜀自零陵入荆南,其实就是为了将刘备给堵在荆南,不让刘备有窜入交州已经抵抗的可能。可眼下事已败露,自然也就没必要继续藏着掖着,自过江之后就没有什么大动作的西汉军再次行动了起来。庞德去了武陵,太史慈去了长沙,刘福则带着其余各部去追赶刘备。
  武陵城内
  作为武陵太守的刘度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心烦意乱过。他不是刘备的忠臣,当初会选择归顺刘备那也是形势所迫。而眼下见刘备大势已去,刘度自然也就动了另投他主的念头。可这个念头也就是动动,刘度却不敢对外人有丝毫的表露。
  别看受命负责武陵防务的守将沙摩柯是个五溪蛮人,但心眼还是有一些的,至少将人质控制在自己手里这点他懂。刘度的独生子刘贤如今就被沙摩柯给看押在一个秘密地点,刘度也不知道儿子被关在哪。
  为了自己的儿子安全,刘度不得不与沙摩柯周旋,在满足沙摩柯要求的同时,也在暗中准备着发难。当然前提就是自家的儿子安然无恙。
  如今庞德率领游奕军兵临城下,刘度在感到不安惶恐的同时,也意识到这是自己摆脱沙摩柯的控制,救回自己儿子的最后机会。
  沙摩柯是五溪蛮王,平日里自负勇武过人,在刘备帐下除了关羽,就数沙摩柯的武力值最高。当听说来犯的汉军大将是传言与关羽不相上下的庞德,沙摩柯顿时来了兴趣,带着一众蛮兵就出了城,打算亲自掂量掂量庞德的能耐。
  事实证明,过分自信就等于自大,沙摩柯想要掂量掂量庞德,结果却差点把自己的小命搭上,好不容易在手下蛮兵拼死相救下逃回了城,却再也不肯主动出城迎战了。而庞德此时却不打算围困樊城,已经进了荆南,眼看着天下一统的战事即将进入尾声,庞德可不想为了区区武陵就耽搁自己的时间。一声令下,西汉军的攻城战就展开了,武陵顿时岌岌可危。

当前:第377/38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