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墙全集.net》第388/389页


  那些人刚一行动,就让刘备派人盯上了,没等他们将计划付诸行动,刘备的亲兵就将他们从密谋的地方给揪到了刘备的面前。
  “为何叛我?”刘备一脸愤怒的瞪着为首的殷观问道。
  到了这时,也没什么话需要藏着掖着的了,殷观索性直言,看着刘备缓声说道:“主公,我等也是逼不得已,这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逼不得已?你等贪生怕死,欲行卖主求荣之事,竟然还敢说什么逼不得已?谁逼你们了?”刘备闻言怒喝道。
  “主公既然这样问,那臣倒要反问主公,主公对当前形势,可有什么对策?可能扭转乾坤?”殷观此时也豁出去了,梗着脖子反问刘备道。
  “怎么就不能扭转乾坤?只要能胜了城外汉军,自然可以摆脱眼下的困境。”刘备同样大声的说道。
  “主公说得轻巧,可关键是能胜吗?我们一路随着主公败退至此,就没有看到有任何获胜的可能。如今我军地不过一城,兵不过二十万,城中粮草更是不够一月之用,主公说能胜,敢问胜机何在?”殷观同样不甘示弱的问道。反正已经这样了,保不齐今天就是自己丧命之日,临死之前倒不如把话说个痛快,那样好歹死后也不会做个冤死鬼。
  “你,你休要为自己贪生怕死找理由。”刘备指着殷观叫道。
  “主公,我等一路追随,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可我们不想死得稀里糊涂,不想死得毫无意义,更不想死后还背个反贼的名声。”
  “你!该死!”气机的刘备举刀要砍殷观,一旁的马峤、向朗见状急忙阻止,一个抱腿一个抱腰,大声劝刘备道:“主公息怒,万万不可如此。”
  “放开我!看我不砍死这个贪生怕死还振振有词的小人!”刘备怒声骂道。
  殷观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所说的话也句句戳在了刘备的肺管上,刘备一直不肯承认的现实,也被殷观血淋淋的摆上了台面。就如殷观问刘备的,刘备总是安慰手下自己这边还有胜机,可胜机究竟在哪?他们眼下已经可以说是山穷水尽,但刘备所说的胜机依然不知在何处。再加上之前城中有流言称刘备打算拖着众人给自己陪葬,殷观问刘备的话,其实也是大多数人的心声。
  而刘备打算砍死殷观的举动,落到旁人眼中更是被说中心事后恼羞成怒的表现。在场的人都默默地看着刘备,等待刘备给他们一个交代。可刘备又能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交代,再说什么胜机,别说别人不信,就连刘备他自己都不信。
  有些时候,人要是不要脸起来,那还真是无敌了。当刘备不再在乎脸皮这回事,马峤、向朗这些人还真拿刘备没办法。反正刘备现在是了无牵挂,已经到了无欲则刚的境界,被殷观逼问的无言以对后,直接下令将预谋开城献降的殷观等人给关押了起来,与此同时,刘备更是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清理城门,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城决战。
  当然清理城门的事情白天不能干,一旦干了就被西汉军发现,到时又会遭到投石车的攻击,晚上干,派人偷偷的干,就像是老鼠打洞,从被石头封死的城门处掏出一条通道,只留下薄薄的一层外皮,等到四门都准备好以后便动手推倒杀出城去。
  想法挺好,但想法再好也架不住有内奸的出卖,清理城门内的巨石本来动静就不小,更何况在城中早就有刘福安排的奸细存在。刘备的行动不过才过去一天,到了第二天晚上,刘备的人正准备继续干活的时候,西汉军的投石车阵再次发威,将那些正在掏洞的人全给糊在了里面。
  刘备暴跳如雷,这西汉军是不给自己留条活路啊!气急败坏的刘备带着人气冲冲赶往东城门,还未赶到就听到城外传来一阵阵的歌声,刘备听后脸色不由急变,作为高祖皇帝的忠实粉丝,对于高祖的事迹刘备是耳熟能详,像垓下困霸王,四面楚歌离散军心这种大事,刘备当然不会陌生。
  刘备此时手中军队成员复杂,不客气的说几乎囊括了刘备所经过的所有地方。幽、冀、青、徐、荆、扬各州,但凡是刘备涉足的地方,他的军队中都能找到当地人。不过随着连番失利,占据如今刘备军主要部分的已经变成了土人。那些土人不过是受刘备拿出的财货所诱,哪里会跟刘备讲什么忠义,之前不跑是害怕遭到报复,但在听到熟悉的乡音过后,刘备军军心浮动大增,逃兵潮愈发剧烈。


372第372章龙虎斗四十九

  “战书?”刘福对于刘备能想出的这最后一招不由感到有些好笑。看来自己是真的把刘备给逼得没招了,不得不出此下策期望刘福能够让他的大军出城与自己决一死战。只不过此时的刘福已经不打算一定要置刘备于死地了。
  利益最大化永远是刘福所坚持的做事准则,既然留刘备一命可以令关羽归心,那刘福不介意多费一番工夫。不管怎么说,关羽的能力还是值得刘福多费一番周折的。人才对刘福来说从来就没有嫌多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刘福可以放过大多数对手的原因。都是汉人,与他们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没必要非要拼个你死我活。
  “城中现在情况如何?”刘福开口问站在自己面前的刘备使者道。
  出乎一旁的关羽所料,刘备使者丝毫没有犹豫,闻言答道:“回陛下,城中人心浮动,逃兵现象更是严重,此外城中存粮也不足一月之用……”
  “殷文!你!”关羽怒声喝道。
  “云长莫怪他,他的兄长殷观现下已被刘备缉拿,生死只悬一线,殷文会如此做情有可原。”刘福摆了摆手,打断了关羽的话道。随即又和颜悦色的对殷文说道:“莫怕,在这里你很安全。”
  “多谢陛下宽慰。”殷文道了声谢,对向自己怒目而视的关羽说道:“关将军,你关心你兄长的性命,可我也不能不顾自家兄长的死活。眼下情况就是如此,你兄长想死,可我兄长跟我却不想死,甚至我可以说苍梧城中没有多少人愿意陪着你兄长去死。明明败局已定,却还要负隅顽抗,违抗天命,请恕殷家不愿跟随。”
  “……我兄长非是那种滥杀无辜之人,除非你兄长做了必死之事。”
  “什么叫必死之事?顺应天意难道也有错?”殷文闻言反驳道。
  “好啦,朕没兴趣听你们在这辩论。”刘福打断了关、殷二人的争论,随后对殷文说道:“你且下去休息一晚,明日再回城。”
  “微臣遵旨。”殷文恭敬的答道。
  等到殷文退下,刘福扭头对依然有点气愤难平的关羽说道:“云长,莫要觉得殷家兄弟是背主小人。正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他殷家兄弟不看好刘备,想要求去,这并没有什么不对。要怪也只能怪你兄长自己不争气,笼络不住人心。”
  “陛下,若非你咄咄相逼,我兄长又如何会陷入如今尴尬的境地?”关羽不服气的反驳道。
  “不逼?难道要给你兄长十年的发展,然后让我大汉陷入内战?你知不知道?对国家影响最大的就是内耗,让你兄长站稳脚跟,坐拥荆、交二州与大汉分庭抗礼,到时会死多少汉人?这些可都是大汉的百姓,朕身为大汉皇帝,首先要考虑的自然就是大汉百姓。长痛不如短痛,与其日后因为内耗损失上百万人口,朕宁愿这时候就解决这些隐患。”
  关羽也知道讲理讲不过刘福,刘福能言善辩,无理都能搅三分,更何况此事刘福的确有充足的理由。就如刘福所言,一个强大的国家最不想面对的就是分裂这种情况,一旦出现,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必将损耗元气。以先秦为例,秦始皇一统六国,定鼎中原,那时匈奴犯边,大秦名将蒙恬率兵北伐,一度将匈奴打得狼奔豕突,可等到高祖击败项羽一统天下之后,还是面对匈奴,却出现了白登山之围。不是汉人打不过匈奴,而是因为内耗,使汉人元气大伤,斗不过昔日的对手了。后来经过数代汉帝休养生息,这才恢复了汉人的元气,直到汉武帝时,才重新夺回了上风。
  内耗是刘福最不愿意看到的,即便如今大汉周边的异族都很老实,但熟知历史的刘福却也清楚三国虽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但同样对汉人自身的力量却也是极大的消耗。想魏国平定蜀国时,蜀国人口不过十万,而在刘备入蜀时,巴蜀一地光是青壮就近百万,那些人都去了哪里?还不都被内耗这头怪兽给吞食了。
  自东汉末至西晋建立,光是让后人耳熟能详的战役就数不胜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场战役那一战没有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青壮,都是以少胜多,都是经典战例,可这背后,却意味着大量的青壮死在了这三场战役中。
  官渡之战中的袁绍失去了河北霸主的地位,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失去了天下一统的良机,夷陵之战中的刘备失去了恢复中原的可能,在这三场大战中,汉人中的青壮至少有百万人失去了性命。
  一个人自呱呱坠地到可堪大用,至少需要二十年的光阴,为了争霸天下,无数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最终得利的却只有一个人,这么赔本的买卖刘福又怎么可能会去做。虽然这样会令后人失去许多谈资,可刘福却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仁义道德是对自己人讲的,跟外人讲究仁义道德,在刘福看来纯属脑袋被门夹了,又或者说是被驴给踢了的脑残行为。对待外族时绝对不能怂,你认为宽容可显大国风范,却不知在那些跳梁小丑眼中这只是软弱的表现。就算你真的想要向外人表现自己的容人之量,那也应该是在狠狠教训过那些跳梁小丑过后,再让他们知道招惹了自己的后果绝对不是他们能够承担得起的。一味的软弱,委曲求全,只会令那些跳梁小丑越发嚣张,变本加厉,更会让自己人感到心寒。一旦真到了那种人人只扫门前雪的时候,再有钱也不过是那些跳梁小丑眼中的一块肥肉,任人宰割。
  上辈子的刘福是个准愤青,他只是个普通百姓,看不到大局为重这四个字,只能看到自己人被外人一次次欺负,但当家人却把眼睛始终盯在钱袋子上,对待自家孩子被人欺负这种事,除了抗议还是抗议。
  尊严从来就不是靠嘴巴说出来!
  刘福很庆幸自己回到了大汉,这时候的百姓还知道忠孝仁义这四个字,官员也明白礼义廉耻为何物。以前是没机会,如今得到了机会,刘福就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变大汉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的命运,这或许也是大多数穿越客的选择。
  而在刘福的意志下,五胡乱华那种对汉族来说可谓是一场浩劫的灾难应该不会再出现,而在解决了刘备这最后一个内斗的隐患后,刘福也有意让自己手下那些才智过人的武将谋臣明白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究竟是副什么模样。
  天圆地方是错误的!南辕北辙是正确的。刘福不是找不到证明自己所说的证据,最简单的,就是自海上而来的船只,若大地真的只是一面平镜,为何总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先他人一步了解这个世界的本像,在未来就可以先他人一步抢占先机,保持优势地位。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刘福不希望汉族再经历历史上那些屈辱的过去,为了这个目的,刘福只能竭尽所能,为此担下一些恶名,对刘福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关羽看着刘福神游天外,一会一副下定决心的模样,一会又咬牙切齿的不知在恨谁,唬得关羽大气都不敢喘。好不容易等刘福回过神来,关羽赶忙问刘福道:“陛下,那我兄长还有救吗?”
  “你兄长一心求死,到了眼下这种众叛亲离的地步还打算战死沙场。说实话,朕也没辙了。”刘福闻言一摊手,对关羽说道。
  关羽一听这话立刻就急了,不过还没等开口求刘福,刘福就继续说道:“眼下想要让你兄长活命,以朕之见,唯有效仿安国故智,当然让你去下药不太可能,不过让你领军破城还是可以的。到那时,是杀是放就由你自己决定了。”
  “……陛下不能下道圣旨,令众将放我兄长一条生路?”关羽有点不愿与刘备对阵,小声问刘福道。
  “云长,那是不可能的。众将本来就憋着要生擒刘备,又怎么可能放他一条性命。朕顶多宣布谁捉住了刘备,刘备就由谁来处置。”刘福摇头拒绝了关羽的请求。
  关羽也明白刘福所说已经是他能够给自己做出的最大承诺,想救刘备,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关羽沉思了片刻,对刘福抱拳请战道:“请陛下允许关羽出战。”
  见关羽请战,刘福点头说道:“你既然答应,那有些事朕就不需要瞒着你了,早在半月前,我军通往苍梧城中的暗道就开始挖掘,昨日已经完工,只等城中内应准备妥当,我军就可以开始攻城。”
  此时关羽无论听到什么消息都不会感到太惊讶了,跟在刘福身边的这段时间,关羽已经见识到了刘福的厉害,提前命人挖掘暗道这种事关羽已经见怪不怪。
  “不知陛下准备派何人与关羽同往?”关羽沉声问道。此时的关羽在汉军中就是光杆司令,他的子女以及刘禅、张苞那些小辈都已经被送去了桂阳,只等结束了苍梧之战后便跟着关羽一同前往长安。
  “朕会命典韦率领五百虎卫军随你一同前往,除此之外,其他事情你不需理会,你的任务只有一个,生擒活捉刘备。那样是留是放皆有你做主,朕会提前跟典韦打招呼。记得动作要快,莫要中途耽搁了,若是刘备在你赶到之前被人杀了,那就只能怨他自己命不好了。”
  刘福丑话说在前头,让关羽觉得刘福这人做事光明磊落,不会暗中使坏,但实际上刘福却没安什么好心。虽然刘福不会暗中指使典韦对刘备不利,可在乱军之中,刘备想要活命又谈何容易。而被刘福安排下去休息的殷文,就是刘福暗下的一枚棋子。
  与殷观相比,殷文要更加现实一些。早在刘备败退荆南之时,殷文就已经看出了这天下最终会落到刘福的手中,在刘福的大军还未进入荆南之前,殷文就已经劝说过兄长不要继续待在刘备这艘眼看着就要沉的破船上。可惜当时殷观却不这么认为,将殷文臭骂了一顿。
  等到一路溃败到了交州,殷观后悔了,可后悔也晚了,殷观这时候才想到要与刘备划清界限,却是为时已晚。更糟糕的是,殷观的计划败露,自己的性命变得朝夕不保。万幸殷文还算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不肯扔下兄长独自逃命。
  刘备用殷文做使者不是因为刘备还信任殷文,而是觉得殷文无足轻重,跑了也就跑了,要是让马峤或者向朗担任这次的使者,刘备很担心这二人会一去不复返。此时的刘备已经如同惊弓之鸟,不再信任任何人。
  殷文带回了刘福的回复,答应了刘备堂堂一战的要求。刘备知道以后大喜,连夜命人清理城门处的石头,务必在天亮之前清理干净。看到城外的汉军并没有投石干扰,刘备暗松一口气,疲倦之感也顿时涌上心头。
  为了明日的决战,刘备需要养足精神,安排好了众人的任务以后,刘备回到太守府,简单吃了点东西后便就寝了。
  这一觉刘备睡得并不踏实,不断的做梦,各种各样的梦,那些昔日的对手和所经历的事情如同看电影一般在刘备的梦境中不断出现,直到梦中惊醒,刘备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伸手抹了抹额头的冷汗,忽听外面传来一阵阵的喊杀声,刘备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猛地就从床上跳了下来。
  开门一看,就见一队蛮人正直奔自己这边杀来,刘备心中一惊,急忙抽出自己的雌雄一对剑怒声喝问道:“彭虎,你要作甚!”
  “刘玄德,某要借你项上人头一用!”彭虎边说边扑到了刘备近前,举刀直奔刘备就是一计力劈华山……



当前:第388/38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