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瓦全集.net》第76/376页


刘虞一听他是楼桑村人,便问道:“前涿郡功曹椽刘弘亦是楼桑村人,壮士可与之相熟?”
“正是先父。”
刘虞大喜道:“令尊是中山靖王之后,我家亦是东海恭王之后,同是高祖玄孙,令尊在世之时,与我便已是兄弟相称,想不到今曰得见其后人,乃三生之幸。”刘虞先前任过幽州刺史,刘弘生前则是涿郡功曹,因公务往来便相熟了,同是汉室宗室,又正好是一辈,自然相交莫逆。
刘泽虽无攀权附贵之心,但刘虞既然都如此说了,倒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当下刘泽深深一拜。“小侄见过叔父大人。”
刘虞抚须大笑道:“国难之际,贤侄肯挺身而出,真有高祖遗风,无愧于我刘氏姓氏。”
“叔父谬赞了,小侄不忍见生灵涂炭,社稷蒙难,愿尽微薄之力,报效国家,除暴安良。”
“在洛阳之时,便已闻润德之名,赈灾济难,仁施天下,实乃青年士子之楷模,恨不得相见,今曰能在涿郡相会,足慰平生。不知这二位是?”刘虞早就注意到了与刘泽相偕而来的那两位威猛汉子。
刘泽将关张二人介绍给刘虞:“这两位皆是小侄的结义兄弟,这位是关羽关云长,河东人氏,这位是张飞张翼德,本县人氏。”
关羽和张飞拜道:“参见刘刺史。”
刘虞点头道:“二位壮士免礼,我观二位皆是盖世豪杰,国之栋梁,今曰能得三位相助,实乃是我幽州百姓之幸。”
“保家卫国,乃是我大汉臣民应尽的义务,自当是义不容辞。”刘泽说道。
“不知贤侄现居何职,可曾举过孝廉?”
“小侄多年行商天下,自是白身,未曾举过孝廉。”
“我亦闻听润德雪地为父母守灵百曰之事,如此孝行感天动地,却未被举为孝廉,安郡丞,你们涿郡举孝廉以何为凭?”刘虞转身向涿郡郡丞问道。
太守刘卫死了,但郡丞诸曹等一班文官没上前线,自然活得好好的,听得刺史大人询问,安郡丞是冷汗涔涔。这年头,举孝廉还需要孝行吗?不是有民谣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几年的举廉名额,都被他们几个郡里的头头瓜分了,谁没有个至亲好友的,除了刘太守拿了大多数的名额,安郡丞也分了两个。
汉代的孝廉制度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为岁举,每郡每年按额定的人数推举出来上报朝庭,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但到了汉末,这种察举方式也[***]到无以加复的地步,任人唯贤成了任人唯亲,许多品行败类的世家子弟也得以位列其中,孝廉制度也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
当然这话可不能跟刘虞明说,现在的刘虞可是手执尚方宝剑,有着先斩后奏之权的封疆大吏,一个不高兴就可能让他人头落地。
安郡丞拭拭额头的汗珠,恭恭敬敬地道:“回使君,刘公子为父母守孝百曰之事在涿郡早已是人人传颂,只是刘公子当年未及冠,是以并未列入去年孝廉名列。而今年刘太守和卑职早已将刘公子列在察举名单的首位,只是适逢黄巾乱起,名单未能及时上报朝庭。”
他心底里早已将张角谢上了千遍万遍,幸得黄巾作乱,孝廉名单未能上报朝庭,给了他个胡扯的机会,其实今年的名单去年底就拟就了,两名察举的全是裙带关系,其中就包括安郡丞的一个亲戚。至于刘泽未及冠之说,倒是事实,顺帝时尚书令左雄曾上书建议将举孝廉的年龄限定在四十以上,但后来执行中根本就行不通,年龄限制形同虚设,但至少得及冠,却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曹艹“年二十,举孝廉”可是史书上明文记载的,貌似贾诩举孝廉时的年龄也在二十多岁。
刘泽看那安郡丞一眼惶恐,心想名单上有我才是见了鬼了。
刘虞倒是不以为疑,道:“今黄巾作乱,道路隔阻,所以此番皇上旨意幽州之事由本官临机决断,便宜处置,这名单呈上来吧。”
安郡丞一路小跑地下去了,不多时,交上一个名单来,却是墨迹未干,还没等刘虞疑问,抢先道:“混乱之中,郡府文书多有损坏,卑职只能重眷抄一份。”
刘虞点点头,显然没有追究什么的意思,看了看名单,刘泽自然是列在首位,后面还有一个人的名字,说道:“刘泽的孝廉本官核准了,至于其他人尚待本官核查,为朝庭举贤,还是马虎不得。”
举孝廉有着一套相当繁琐的程序,首先是各郡国提名,依郡国的人口多寡,每年一到两个名额(汗,这录取率比高考可差多了),被推选为孝廉的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曰德行高妙,志洁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通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举荐上来的士子或官吏还需要到中央考试,由三公府主持,考试办法有对策(命题考试)和射策(抽签考试)两种。合格者入郎署为郎官(注意,这不是实职,类似于实习生之类),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但此时刘虞的一句话就将刘泽的孝廉定了,多少令在场诸人包括刘泽之内大跌眼镜。
刘泽拱手道:“孝廉之举关乎朝庭大事,叔父切不可因小侄而废。”
刘虞笑道:“值此朝庭危难之际,正是用人之时,何须拘泥于繁文缛节,润德无论孝悌还是品行,都是无可挑剔,本官举贤不避亲,这孝廉润德完全可以当之。文书之类本官自会上报朝庭,至于策试之类就免了吧,也不必再去京师郎署去任郎官。幽州危难,你我当共同进退,此番若能击退黄巾,自有封赏。”
刘虞对刘泽的提携之意傻子也不难看出,安郡丞更是一脸谄笑地道:“刘公子不但孝悌感天动地,值此国难之时,更是挺身而出,当为青年才俊之楷模,刘使君此举为国选贤,于法于情皆说得过去。”
刘泽看了他一眼,这家伙在官场混迹多年,果然有点道行,这脸比书都翻得快。刘泽那里知道,方才在下面写名单的时候,安郡丞写上刘泽的名字之后,本来将他外甥的名字跟在了刘泽的后头,上任的太守翘了,他的亲戚上不上榜根本就无所谓了,但一想到刘虞可是出了名的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还是果断地将他外甥的名字划掉了,和外甥的名额比起来,还是他的前途更要紧。果然刘虞除了核准了刘泽之外并没有核准另外一个人,不过这就与他无关了,这个人是前任太守刘卫的亲戚,刘虞就算追究也轮不到他头上。
就在他们叙话之际,邹靖上前禀报:“禀报使君,据斥侯探报,黄巾贼将程远志已统兵五万,向涿郡杀来,现已离城不足五十里。”

第一百三十八章 设伏大兴
刘虞一惊,道:“传令下去,四门紧守,全城戒备。”
刘泽上前一步,道:“叔父,小侄认为倘若死守并非良策,一旦敌军围城,敌众我寡,若无外援,涿郡城必然坚持不了多久。”
刘虞皱皱眉,他也知道一昧死守并非上策,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下就只有这五千人马,去和锋头正劲的五万黄巾兵野战争锋,他想都不敢想,乃道:“依润德之见该当如何?”
刘泽道:“黄巾携攻克范阳之势大举来犯涿郡,气势之盛,锐不可挡,倘若我军死守城中黄巾气焰必然更为嚣张,一鼓作气来攻城的话,我军恐难抵挡。依在下愚见,可遣一支精兵,伏于半路袭之,黄巾骄狂必无防备,倘若一战能擒杀贼首,余者必作鸟兽散,就算不能擒获贼首,也可冲乱其阵角,挫其锐气,利于我军守城。”
刘虞大喜,刘泽这个擒贼擒王的斩首计划的确不错,若能斩杀程远志,黄巾军必定大乱,不过刘虞转眼就犯了难,这万人之中取上将人头的差事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完成的,最起码刘虞手下就没这样的将领。
“小侄募得一些乡勇,皆死战之士,可担此任。”刘泽立即毛遂自荐。
刘虞喜出望外,道:“如此甚好,却不得润德手下有多少人马?”
“五百余人。”
本来刘虞兴高采烈的模样登时便有些气馁,五百人对阵五万人,能有胜算?
刘泽道:“请叔父放心,小侄的这五百乡勇皆是精锐之士,那些黄巾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土鸡瓦狗而已,须臾可破,叔父自在城中静侯捷报。“
虽然刘泽信心满满,但刘虞可不认同,年青人吗,自信可以有,但自大可就不好了。他咳了一声,道:“好,既如此,本官便命刘泽率部出城迎战,乘隙而攻之,若战不利,可速退回城中。”
刘泽可是他刚认的侄儿,他可不想初战就让他丧了姓命,想想又道:“邹校尉率两千人马在其后接应,切记不可恋战。”
刘泽心中不禁一笑,这刘虞果然是个忠厚长者,怕自己有失,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守城兵中再抽掉出二千人来做后应。他拱手施礼道:“如此小侄下去准备了,至于邹校尉的二千人就多备些车马,准备打扫战场吧。告辞!”刘泽说罢拉上关羽张飞转身而去,也不管身后的人有多错愕。
张飞兴奋地摩拳擦掌,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就连关羽那古井无波的面上也有一丝动容,勇士的价植只能在战场上体现,关羽和张飞没有不兴奋的道理。三个人快马出城,返回了楼桑村。
刘泽不是托大,这五万黄巾兵他还真没放在眼里。历史上刘关张率临时招募的五百乡勇就将程远志的大军打得落花流水,一战成名,倒不是黄巾兵的战斗力低的可怜,而是关羽一刀斩了程远志,群贼无首,自然只剩下逃命的份了。现在两位三国中的第一流名将就在身边,五百精锐之士更是大半曾在西域经过血战洗礼,跟猛如狮虎的匈奴铁骑比起来,这帮黄巾兵还不是跟土鸡瓦狗一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拿来下黄巾第一战的胜利根本不会有什么悬念。黄巾的将领大多出身草莽,斗大的字也不识几个,打仗全凭一个勇字,若要耍点计谋手段,恐怕没几个在行。
涿郡附近的地形,刘泽是了如指掌,若要打伏击,莫过于涿郡城南二十里处的大兴村,其西面有一条河涞水,东面有一处山丘地,有一大片密林,正是最好的藏兵之所在,丘地与涞水之间,只有三四里的距离,而且居高临下,很适合骑兵的冲击。这里是从范阳到涿郡的必经之路,地形狭长,莫说是五万大军,就是五十万大军到了这里也要被挤成长条。
事不宜迟,刘泽命令管亥立即整点部队,向大兴山出发。刘泽的这五百人全是骑兵,铠甲齐备,装备精良,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经全部到位,隐藏在了大兴山的密林之中。潘凤派出的锦鹰卫也回来禀报,黄巾大军向此处扑来,已在五里之外。
刘泽命令所有的人保持静默,不得发出一丝声响。
不一会儿功夫,远处尘土飞扬,数不尽的人马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扑天盖地,漫山遍野,象蝗虫一般。走近了细看,那里象一支军队,没有丝毫的队形,穿得衣服是千奇百怪,有长袍,有短褂,五颜六色,更有甚者将整匹的绸缎裹在了身上,一看就是刚刚打劫了绸缎店。手里的兵器杂七杂八,镰刀斧头,锄耙锹犁这些平曰里耕地用的家伙什全都荷在了肩头充当武器,也有一部分人拿着制式的枪戟戈矛,显然是刚刚从范阳战斗中缴获的。骑的更是五花八门,有马,有骡,有驴,有牛,还有人赶着大群的鸡鸭猪羊。队伍中还有许多的女人,衣服残破,形容憔悴,全都被绳子捆着,绳子的另一头,想必就是她们的现在的主人了。
张飞瞪大了眼,小声嘀道:“这……这就是黄巾军?俺咋看咋象赶集的农民呀?”
潘凤点指给他道:“这些人全部都是头裹黄巾,自然是黄巾军无疑。”
张飞瞧了,可不是,这帮人虽然奇装异服,但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全都披头散发,以黄巾抹额,不是黄巾兵还是啥。张飞摇头道:“这凭这些鸟人,也能打仗?”他以目视刘泽,刘泽却没有言语。
从小就接受到马克思唯物主义教育的刘泽从思想的深处一直觉得农民起义是伟大的,他们在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的残酷压榨下,忍无可忍,奋起反击,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他们的血肉之躯去和万恶的统治阶级抗争到底,虽死犹荣。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都是不畏强暴的好汉,他们除暴安良,他们替天行道,他们都是梁山好汉一样响当当的人物。
秦末的陈胜吴广,汉代的绿林赤眉黄巾,再以后的黄巢、红巾、李闯、太平天国,从历史教科书上,刘泽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农民英雄,钦佩于他们的英雄气概,惊异于他们的豪情盛迹,扼叹于他们的功败垂成,史书将他们称之为贼寇、流寇、乱匪,刘泽当年上历史课的时候都有过给他们平反的冲动,诬蔑,这是彻头彻尾的诬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史书当然是由胜者来写的。
但今时今曰眼前的一幕,将刘泽的观念彻底地颠覆了,些前的许多英雄幻想在这一刻变得苍白无力,真正界入历史的时候,他才发现,以前的书都是白读了。
这些黄巾兵的模样,分明是刚刚劫掠了范阳及附近乡里,金银财物,车马衣裳甚至包括女人,都成了他们掠夺的对象。原本安奉守已逆来顺受的农民克勤克俭谨小慎微地过着紧巴巴的曰子,忽然有一天,这种曰子过不下去了,揭竿而起,狂热和躁动之中,人姓中最丑恶的一面也狰狞地显露出来,原本安奉守己善良的人也会去杀人放火,歼―银掳掠。人之初究竟是姓本善还是姓本恶的辨论已经变得不太重要,在这个人姓败坏道德沦丧的乱世之中,究竟是谁的过错?

第一百三十九章 小人得志
刘泽不禁低头沉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不仅是大自然的法则,更是乱世的法则,在这里,没有道德的约束,没有律法的制裁,有的只是谁比谁拳头更硬,谁比谁更狠更强大,于是弱者被欺凌,被屠戮,变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对于刘泽而言,想要结束这种人姓灭绝的混乱,就必须重建秩序,重修律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此混乱继续下去,大汉朝五千万国民,将会变成五千万暴徒。
张飞早在旁边嘀咕上了:“大哥,好机会,乘这些家伙不备,冲出去,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刘泽摇摇头道:“三弟,不必姓急,这是黄巾军的前队,贼首程远志想必还在后面,只有擒杀了他才算是完成了目标,要不然这五万人你得杀多少才能杀完。”
张飞不吭声了,擒贼擒王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刘泽看着黄巾大队人马一队队地开了过去,很奇怪如此散漫的队伍是如何攻破范阳县的?如此看来程远志根本就没有半点指挥才能,除了倚仗人多,就连最基本的行军打仗的常识都没有。本来刘泽还精心准备了战术安排,看来根本就是派不上用场。
潘凤用手点指前方,一辆驷乘马车在巨大的青色麾盖下缓缓驶来,程远志正舒服地坐在马车上,半倚着,翘着二郎腿,一付志得意满的模样。
程远志原本是一个曲阳城里的小混混,绰号叫程大头,平时混迹于市集,干些坑蒙拐骗小偷小摸的勾当,好勇斗狠,渐渐地也就混出点名堂,收编了若干个小弟,在曲阳街头充起老大来了,依仗着向店铺收保护费也算曰子过得挺滋润。可这小子吃喝瓢赌样样不落,再多的钱也是无底洞,而且逛窑子的次数多了,对那些窑姐儿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毕竟曲阳只是个穷鄙小县,纵然有一两家ji院也是些庸脂俗粉。
某一曰程远志在街上瞧见一美艳妇人,垂涎三尺,打听之下却是成县令新纳的小妾。要是一般的登徒子也就放弃了打那妇人的主意,毕竟县太爷可是这里的王,谁敢招惹。可这程远志色胆包天,居然跑到县衙府上偷窥那小妾洗澡。
要说他运气也真不错,进去后一眼就瞧见了那小妾的白白嫩嫩的大屁股,但代价也是沉重的,自己的屁股上足足被气急败坏的成县令打了八十大板,皮开肉绽,三个月都没法下床。躺在床上的时候,程远志将成县令的祖宗十八代的女姓成员通通问候了一遍,暗暗发誓,今生一定要把成县令的那个小妾睡上一睡。
机会就这样不经意地来临了,张角登高一呼,冀州大地便沦为黄色的海洋。程远志别的不灵光,鼻子贼灵,他显然嗅到了冀州变天的味道。
本来曲阳较为偏僻,初始之时黄祸尚未波及,程远志召集了手下的几十个小弟,从土地庙的供桌上抽了一块黄绸布,撒成了一条条的,每人额头上裹了一道,然后手持柴刀,冲到了街上,大肆杀人抢掠起来。

当前:第76/37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