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志远》第2/769页


院长说:“不急,你慢慢说。”

杨志远知道院长的秉性,他一直要求学生‘说实话、做实事’,对于那些虚假的东西深恶痛绝,现在既然院长对他的事情上了心,杨志远知道自己没有隐瞒的必要,还是怎么想就怎么说为好,他理了理自己的头绪,也就说了。杨志远说:“院长,学生想回家乡去,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学生来自一个叫杨家坳的小山村,那地方非常之贫穷。学生原本喜欢历史学,并不想学经济。高二那年,父亲病逝,孤儿寡母,全仗乡亲接济,才能完成学业考进这所名校。填写志愿时,学生思量再三,才决定改报经济学,当时想的是,自己学好经济知识,看能不能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让贫穷的家乡尽快的富裕起来。”

杨志远停了停,觉得自己说的都是旧事,院长时间观念强,自己这是在浪费院长的时间,他有些不安地望了院长一眼,院长没说话,只是听,点点头,示意杨志远说下去。

杨志远赶忙直入正题,说:“在大学的四年里,学生都在思考农村经济的问题,如果说国家是社会的总成,那么乡村就是这个社会总成的基石,乡村家庭就是这个社会总成的基础,不可忽视。其实每个乡村它都有着自己特定的风俗和传统,有着固定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模式,这个特质注定乡村经济必然简单、封闭,农民意识强、目光短视,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也就谈不上发展。所以学生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否,政策、资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人,与农村领导者或者说是一村一族之长的眼界思维有关,眼界决定高度,思维决定发展。所以学生有心回去试试,一则是因为父老乡亲的希冀,二来也是想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看自己能不能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摸索去一条有实际意义的发展方式来。”

院长点头,开口,说:“想法不错。有没有更加具体的想法?”

呆在一旁的李泽成看了看表,提醒:“院长,您待会还有个会。”

院长说:“不急。小杨同学你继续。”

杨志远知道不能耽搁院长太长时间,于是加快速度,说:“其实,农民手中最可利用就是土地,学生觉得解决农村问题的出路,就是盘活农民手中的土地。学生的想法是成立一家股份合作制公司,允许农民以手中的土地入股,当然也绝对不允许买卖土地。把村民手里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只有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农业才能形成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现代化的经营优势,才能发挥集体抵抗自然灾害消灭病虫害和改善土地使用状况等各方面的优势作用,才能消除分田单干带来的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只有把村民重新团结起来,才能杜绝农村荒田和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等种种弊端,最终使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院长思索了一下,觉得这个学生的思路有点意思。他有心和面前的学生探讨一下,说:“如果照你这个思路,是不是又回到了吃大锅饭人民公社那一套上去了?”

杨志远说:“是有那么个意思,但又与其大不相同,因为它将按股份公司的模式运转,人人各尽其能,人人都有考核目标,奖金工资都会有一套完整的考核程序。如果有的农民因为在外打工、或因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也可以不参加具体的工作,只用荒弃的土地入股,年终可参加审计和分红,所以更准确的说,它更像是一家现代化的农业控股公司,以发展深层次的农业深加工产业为主打方向,与村民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依存,互助发展。”

院长起身,说:“好,既然你有自己的想法,尽可以放手一试,到时候我想看看你会交出一篇怎么的答案。”

杨志远有些惶恐,说:“院长,这毕竟只是学生自己的一些想法,还不成熟,而真要操作起来只怕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难度,就怕到时让您失望。”

院长一摆手,说:“有难度不怕,有恒心就好。失败了也不怕,努力了就好。”

院长如此鼓励,很是难得。之所以如此,也算是对杨志远甘愿放弃安逸,选择困难的奖赏。

李泽成留意了一下,整个过程有三十二分钟。李泽成跟院长多年,知道院长时间观念强,能听杨志远这个学生谈上三十二分钟的时间,已是非常不易,肯定是杨志远某些想法得到了院长的认可。能让院长如此关注,杨志远这个小师弟还真不可小视。

李泽成带杨志远离开。分手的时候,他拍了拍杨志远的肩,说:“志远,好好干,不要让院长失望。”

杨志远说:“我一定竭尽全力。”

李泽成说:“我相信你能闯出一条新路来。咱学校百年品牌,培育出来的学生,哪个不是精英,你杨志远能当上院学生会主席,也不是光有虚名。”

李泽成随即又问:“你准备什么时候离校?”

杨志远答:“明晚八点多的火车。”

李泽成有些诧异,说:“怎么这么快就离开啊?”

杨志远也不隐瞒,说了实话。杨志远说:“早离是非,图个清静。”

李泽成会意,说:“这样也好。”

李泽成继而有力地握了握杨志远的手,说:“静候佳音,一路保重。”

李泽成让杨志远默记了一个电话号码,然后说:“如果你遇上了实在迈不过的坎,就打这个电话给我,到时看我能不能帮你一把?”

李泽成是何等人物,他杨志远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师弟,竟然对他杨志远如此关爱,杨志远很是感动,说:“谢谢师兄。”

李泽成笑,说:“那我们后会有期。”李泽成说完,朝杨志远摆摆手,转身离开。

杨志远觉得整个过程就像是梦境,不敢相信是真的。试想如果院长没在学校任职,别说和院长面谈,只怕是看院长一眼也是几无可能。就连李泽成这等人物,也是许多人想要百般巴结的对象。现在李泽成能和自己如此亲近、如此关爱,实属难得。

第1章北京再见(2)

杨志远一边想着,一边朝宿舍楼走。没几步,就看到了安茗,这丫头竟然没走,一直候着杨志远。看到杨志远出来,她迎了上去,巧笑嫣然地问:“院长召见,所为何事?”

杨志远笑笑,紧走了几步,转过一个弯,这才回答,说:“院长就问了我一些回乡务农的想法。”

对于杨志远目前的情况,安茗一直都比较上心,也知道杨志远面临的压力,她关心地问,“院长怎么说?”

杨志远回忆了一下,自始至终,院长好象都是听,没说什么,任由他杨志远自行发挥。杨志远现在有些后悔,刚才自己在院长面前是不是有些唐突了,在院长这样的专家型首长面前,自己的那些想法是不是有些幼稚,是不是有些太不自量力了。谁不知道院长不喜欢夸夸其谈之辈,只喜欢实干之人,自己还没开始干,就先说上,是不是有些不妥。

在安茗面前,杨志远也没什么隐瞒,把和院长的前前后后一五一十地和安茗说了,当然也包括自己的担心。

安茗细心地听着,然后说:“这你大可放心,如果你真要是夸夸其谈,没什么内容,院长不会听你说那么长的时间。而且院长不是鼓励你‘有难度不怕,失败了也不要怕吗’你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当前:第2/76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