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人生校对版作者浪拍云》第2/412页


  但是在张辰抹去眼角泪珠的时候,把感情也遮盖上了,从此之后,他不会在轻易付出自己的感情,一个人生活总比被欺骗或者背叛要来的好,爱的越深,伤的越痛。在之后的大学和生活里,不论是多么漂亮,的女孩他都没有再动心;不论女孩儿多主动,他依然不为所动,甚至敬而远之。
  回到家,张辰换了衣服,准备做晚饭。半个多月没有好好的吃顿正经饭菜了,张辰决定好好吃一顿,然后好好地走以后的人生道路。父母不在了,他还有三位师叔伯,不能让他们失望,按照张百川的交代,他是要为三位长辈养老送终的。
  张辰一边片着鱼一边想着自己以后的安排,张辰自小就接受古文化的熏陶,将来肯定是要走收藏鉴定这条路的。首先得把书念完,基本功是越扎实越好,虽然现在有了意念力的帮助,不会有打眼的事情发生,但是要涉及到鉴定的事情,就不能只靠意念力了,那还需要极其丰富的知识和日积月累的经验。上学的同时可以先自己锻炼锻炼,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毕业以后自然是再跟着师伯好好学习,在大圈子里走几遍,那里边的知识才是真正能让自己成长的东西。至于四师叔的买卖,张辰还真没想过去打理,即使将来自己继承了中亚环球,估计也是聘请职业经理人,而且张辰自己也很喜欢收藏这一行。
  想着想着,感觉手指有点发凉,低头一看,是切手上了。赶紧放下刀,把手洗了一下,准备去杂物间取纱布包扎一下,推开杂物间门的时候,有想到自己的意念力好像有恢复的功能,就转头来到客厅沙发上,释放出意念力到切破的手指上,等了等没有什么反应,血还在流。
  难道不能修复活体?可梦中那影子说可以修复世间万物的啊,要不再加大点量看看?又把意念力加大到三倍,这时,效果出来了。手指上三厘米多的伤口,已经不再流血了,并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着,大约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伤口完全愈合,连痂都掉了。看着完好如初的手指,饶是张辰知道意念力的功能,也被震惊了。如果这要是放到医院去,那能够救活多少外伤病人啊,简直就是华佗再世也没有这份能耐。可转头再想,又忍不住叹了口气,真要是自己把这能力展示于公众,那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还不得被搞了去,专门给某些人疗伤啊!不能够,绝对不能够,关于自己意念力的事情,只能烂在肚子里,不能对任何人说起,一个字都不能。
  抬头看见父母的遗像,又是悲从中来。如果自己能早一点拥有意念力,是不是就可以挽救下二人的性命呢,也就不用现在又回到这孤苦伶仃的生活。虽然现在不用在受人白眼,被人欺负,可怎么也不会再有家庭的温暖了,家的感觉是任何事物取代不了的。
  “唉!”张辰叹了一声,再如何悲伤也要生活下去,还有很多事等着自己去做呢,三位师叔伯没有后人,需要自己扶灵送终,养父母对自己的期望那么高,一定要好好的在圈子里混出个样子来,让二老泉下有知,也为自己高兴一把。还有那自己从未见过面的亲生父母,张辰也想找到他们,不为别的,就想问问他们,为什么生下他,又不管他让他变成一个弃婴,让他从小就常常流浪在街头,辗转于各个孤儿院之间。
  张辰的幼年是相当苦的,他出生不久之后,就被遗弃了,只知道有位好心人把他送到了孤儿院。也不知怎么长大的,其实孤儿院里也不是人们想像中的那样,也有着黑暗面的存在。张辰打小就聪明,做什么都比别的孩子要好一些,可这在别的孩子眼里就是一种容不得的事情了,所以张辰处处被别的孩子欺负。一开始张辰太小只能忍受,在张辰五岁的时候,同一家孤儿院比他大两岁的孩子欺负他,把他摁在地上,朝他脸上撒尿,张辰忍无可忍,抬脚踢了那孩子下身。犯了错的张辰,怕被妈妈责罚,也怕那些孩子的报复,从孤儿院逃跑了。
  五岁大的孩子,完全没有生存能力,冬天的夜里不是睡在人家的炉洞外边,就是在草堆里咬着牙打哆嗦。渴了就捡路边的冰块来解渴,或者吃雪。有时候一天都没有吃的,张辰饿极了都会在狗离窝的时候去偷狗食。流浪的生活给张辰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阴影,不合群,不和任何人说话。从五岁到九岁的四年多时间里,张辰多次被送进孤儿院,又多次逃跑,直到九岁的时候被张百川夫妇领养,张辰的好日子才算来了。
  张百川夫妇把张辰带回家后,并没有急切的让张辰叫爸爸妈妈,只是给他安排了自己的卧室,带着他买衣服买日用品,带着他去游乐场。期间张辰也想过要逃跑,被养母陈雯珊发现截了下来,张辰以为接下来一定是一顿皮肉之苦,可陈雯珊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把他叫到他自己的卧室,对他进行了一番开导。告诉他这样顽皮是不对的,作为一个男孩子,应该要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只能是害了自己。并且养父母还给他安排了学校,让他多多接触社会的正面,夫妻二人每天还都会亲自辅导张辰的功课。
  张辰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幼小的心灵里,满是社会的黑暗,和被人欺负侮辱的惨痛。这时候有这样一对夫妻,如此的对他,张辰也不是傻子或者不识好歹的孩子,他明白这对夫妻不是坏人,和以前欺负他的人不一样,他也能感受到那种来自家庭的温暖,心中那根叫做亲情的弦被拨动了。
  在张百川夫妻的意料之外,张辰开口了。那天夫妻二人约好了早点回家,带着小家伙出去吃饭。二人一进门,就看到张辰并不是往常那样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而是跪在了门口,张百川和陈雯珊惊呆了,这孩子是怎么了,难道又犯了什么错怕被责罚吗?孤儿院的孩子领回家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才会慢慢融入新的家庭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孩子常常会因为叛逆心理犯错。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孤儿院被领养走的孩子又再次回到孤儿院的原因。
  夫妻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张辰就开始磕头了,三下,额头重重的碰在地上,发出了“笃、笃、笃”的响声。张辰流着泪,对着二人说:“爸,妈,对不起,这几天让你们操心了。我从小野惯了,除了孤儿院就没有在谁家里待过,不懂规矩,还请你们不要怪我。既然你们领我回来,就是要把我当儿子养的,这个我知道。你们是好人,你们对我好,我心里明白,我以后不会跑了。我一定好好学习,给你们长脸,长大了也好好孝顺你们,不会比谁家的亲儿子差。”说完,站起来跑到自己房间拿出一张纸,递给张百川,问道:“爸,您看我写的对不对?”
  纸上写的是:爸爸,张百川;妈妈,陈雯珊;儿子,张辰。在小孩子里边这字算是很漂亮了的。张百川赞许的点了点头,也是流着泪问他:“你这字写得很好啊,在哪里学的啊?”
  张辰答道:“以前在孤儿院学过一些,我逃跑出去的时候,也会在一些学校的窗户底下偷偷地学一些。有时候没饭吃,饿的厉害的时候,就会跑去听人家上课,听着听着入了神,也就忘记饿了。”
  陈雯珊早在进门听到张辰那番话的时候,大颗大颗的眼泪就滚落出来了。她们师兄弟五人都是孤儿,知道孤儿的苦,可没想到,这小小年纪的张辰,竟会是如此的苦。冲过来就把张辰搂在怀里,忍不住的哭,边哭边说:“我的乖儿子,你怎么就受了这么大的苦啊!你让妈妈要怎么疼你才好呢!”
  张百川也是忍不住的落泪,一家三口抱头痛哭。哭罢了,张辰抹抹眼泪,笑着对二人说:“爸妈,我不苦,我现在有家了,还有你们这样疼我的父母,我心里很高兴呢!”
  张百川毕竟是个男人,也抹了一把眼泪,高兴道:“对,应该高兴,今天得庆祝一下,咱们全家到鸿宾楼,去吃烤鸭去。明天,不,今天晚上我就给师兄和四师弟小师妹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他们听了一定也会很高兴的。”
  就这样,张辰脱离了辗转流离的童年生活,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有了疼爱他的养父母。
  其实张辰也不知道,当他真正的见到亲生父母的时候,会不会去恨她们,会不会叫他们一声爸妈。


第4章 文庙街
  张辰回到了学校,老师们也都表达了对张百川夫妇去世的惋惜,并安慰张辰,要他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当然,对张辰的成绩还是很放心的,虽然张辰读的是双学位,可成绩从来没有因为课程多而落后过,从来都是第一。
  就这样,张辰又投入到了学习生活当中。每天早上晨练,吸收灵气进化着意念力,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回家做顿好吃的犒劳一下劳累了一天的自己。只是每天晨练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时间显得鬼鬼祟祟的,这就是在找吸收灵气的对象,准备下手了。可是这灵气虽然到处都有,可也不能见啥就抱住吸吧,吸也不怕,最怕的就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被张辰吸走了灵气,肯定会马上变成一堆灰。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半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这半个月里,张辰的意念力有了很大的长进,总感觉意海有一种要惊涛骇浪的感觉。现在张辰能够找到的地方几乎已经没有什么石头可供他享用了,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一处可以供他长期吸收灵气的所在,要不这灵气可就要断顿了。话说这意念力可是张辰的必杀技,不说他能够穿透物体的能力,单单是那恢复的功能就可以让张辰受用不尽。
  周五晚上张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龙城卫视正在播一部纪录片,讲的是龙城市领导大搞经济建设一类的形象工程片子。镜头里,一帮子跟屁虫捧臭脚的家伙跟在主管经济建设的副市长身后,聆听着副市长的现场教导,就怕落下一个字。接着副市长大人来到一片树林之前,旁边是龙城老牌企业卤味斋的董事长陪着,副市长对着面前的树林一顿指点,身后的小官吏门只剩下微笑和点头,然后大家鼓掌。
  听着配音的旁白,张辰“嗯?”了一声,卤味斋要到高新区建基地,选的是这片树林?真实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一直以来张辰都在为灵气供应的问题发愁,眼看着周围已经没有可供吸收灵气的东西了,正在为这时犯愁,解决的办法自己就来了。
  既然是要在这片树林的地方搞建设,那么这片树林就是要被毁掉了,常言说十年树木,这片树林里树龄最长的也不过六七来年,还不足以成材,肯定是要被浪费掉了,不如便宜自己好了。张辰心里欢喜,看着这副市长和卤味斋的老大怎么就那么讨人喜欢呢,恨不得抱着他们亲上一口。
  高新区离张辰家不远,还不到张辰每日晨练跑到中心公园的距离,而且那片树林还是在高新区靠近边上的地方,基本就没什么人会去。那片树林张辰还有印象,是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三年时候一个个体老板种的,为的就是占地方。一共种了有六千株,占了二十亩的土地,就等着将来有人想用这块土地的时候,他好借这片树林来抬价。可悲的是树林还没长成,土地也还没人用,那个体老板就在澳门赌钱输了个倾家荡产,还不了银行的贷款,这片种了树的土地也就被国家收回了。
  现在刚刚开始考察,到立项、批复、开工这么一个圈子兜下来怎么也得要半年时间。这么大一片树林,张辰两年都吃不下,所以也不用担心被发现的问题,可以美美的享受了。况且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了,就算批复会很快,要动工也得等到明年开春才可以,这一冬天死个几百棵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第二天一早起床后,张辰改变了往日的晨练路线,一路向南跑步到了那片可爱的树林处,依旧是按照惯例进行。一套太极打下来后,看看四下无人,钻进了树林里,先是把一只手扶在树身上,感应一下灵气,树木是有根之物,灵气果然要比石头强太多了。张辰不敢吸收的过猛,双手放在树身上,展开意念力,一点一点的开始吞进,等到把一棵树的灵气全部包裹之后并没有过于反常的感觉,这才把灵气收入体内开始消化。这一棵树的灵气就让张辰足足转化了十几分钟,足足是之前消化石头灵气耗时的五倍。张辰又把两棵松树变成朽木之后,满足地离开了树林。
  感觉了一下意海中的情况,已经有波涛汹涌的架势了,估计第一次的进化很快就到了,不知到时候会是什么样的状况。根据梦中的说法,到时候意海内会是惊涛骇浪,等进化完成之后意海会扩大一倍,意念力也会随之增强。想着这些,张辰心里不免有些期待。
  回家洗漱之后吃了早饭,张辰就往文庙古玩街赶去,周六日的文庙是摆摊的人最多的时候,张辰到没想着怎么去捡漏,古玩市场上的东西,十件里边最少有九件是假的,地摊上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一百件最少有九十五件假的,不过这些赝品却是考究眼力,学习知识的最佳教材。
  张百川在世的时候经常带着张辰逛这些地方,张百川很少出手买东西,只在有绝对把握的时候才会出手。张百川只是收藏字画,而字画类的精品又很少,而且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非漏不出手,所以二十多年下来的藏品也就百十件。虽然只是收藏字画,但张百川对于其他方面也不是没有研究,要不怎么做博物院的鉴定师呢。
  龙城作为三晋省府,在两千多年前就以城市的形式存在,历经了十几个朝代的更迭,有着极深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龙城一共有三个古玩市场,分别为南宫旧货市场,文庙古玩市场和刚刚开业的并州古玩城。其中又以文庙古玩市场的物件相对好一些。文庙古玩市场因张之洞做山西巡抚时,提议在被大火焚毁了的崇善寺废墟上再建的文庙而得名。
  文庙古玩市场形成于一九九五年,除了文庙街里边的龙城收藏品市场,还包括分布于整条文庙街两侧的众多古玩店铺和沿街地摊,随着一九九六年府西园古玩市场的古玩经营商户陆续迁入,文庙古玩市场越发的繁荣昌盛了。相对于南宫旧货市场和新开业的并州古玩城,文庙市场无疑是收藏圈内公认的首选,每逢周六周日,更是人山人海,比逛庙会一点不差。虽说比不上北京的琉璃厂和潘家园之类的大型市场,但也算得上不小了。
  从文庙街口进来,一路都是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地摊,每个摊位上都摆着或多或少的物件,有青铜器,陶瓷,玉器,木雕,骨雕……林林总总,类别繁多,整个一条街挤得满满当当的。
  龙城历经两千多年的朝代更迭,特别是经过了晋商大院时代之后,遗留下来的宝贝数不胜数。然而,经过了八十年代的大收购之后,包括一些高古文物在内,明清之前的早期精品古玩,尤其是家具瓷器,在市面上已经所剩无几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多数都是在当时被玩家们所忽略的清晚期及民国的家具、瓷器、杂件之类的。想要找到更老一些的物件,就要看你是不是能够撞大运了。
  张辰是抱着拿实物学习的想法来的,倒是不管他有没有真家伙,老家伙。它就想看看自己的眼力能达到个什么样的程度,看着一个物件,先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后再用意念力去判定对错。
  连着看了十几个摊子,没有发现一件能够入眼的物件,都是一眼看去就知道是新做的。即使有几件看起来老一点的,不是器形不对,就是纹饰弄错的,搞得张辰想施展一下意念力的机会都没有。
  在走到一个稍微大一些的摊子时,正见到摊主在对着一个客人神侃。
  那摊主左手里拿着一只碗,右手伸出食指,指着手里的碗说道:“你看着花纹,这包浆,实打实的老物件,你要是送人的话,挑这件绝没错。整个文庙街就没有几件好东西,一出来就让人买走了,你今天是正赶上了,这是我前两天刚收的,今天第一天摆出来。”
  听这摊主的话就知道,这位客人是一个绝对的外行,标准的棒槌一个。到这里还敢说是买东西送人,那不是嚷着要挨宰嘛。十块钱的东西能要你一万,就算是刀子不够快的。
  这位像是有点被说动了,但又不太相信,带着点疑惑的眼神,问那摊主:“我怎么相信你说的就是真话啊,谁知道你是不是骗我?”得,还算是没有傻到家。
  摊主也明白,一句两句根本拿不下来,接着忽悠道:“这你就不懂了,我能拿着老东西骗人吗?我跟你说啊,这个玩意儿是有来头的,可做不得假,你知道原来那个慈禧太后吗?”
  这位点了点头,说知道。摊主再接再厉,道:“那你应该也知道慈禧太后逃难的事吧,那时候给外国人撵出来的。不是就跑到咱们这边来了吗,还在祁县的乔家住过,这碗就是那时候慈禧太后赏给乔家的。”
  摊主说完咽了一口吐沫,也不给客人说话的机会,又开始鼓吹他的东西:“这年头,但凡是和皇家御用什么的沾点边的东西,那可是人人都喜欢的,但凡有了这层关系,那这物件儿就带上贵气了。你要给人家送古董,那对方也得是一个有来头的人物吧,你说,你把这只带着浓重贵气的皇家瓷碗一送,那是多大的面子啊,还愁办不了事吗?”
  张辰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这家伙愣是够能侃的,一只现代的景德镇青花碗,还不是什么顶级工艺,最多也就二十块钱,他就能给你说成是慈禧老佛爷用过的。那位也是够可以的,着实让人给侃懵了,看情形离掏钱也不远了。
  这古玩市场里,最听不得的就是故事,不管是什么样的故事,什么人说的故事,一概的不能听。等你真的听进去了,等着你的十有八九就是套儿,挨宰是跑不了的。
  张辰离开那个摊位继续往前走着,又到一处摊子跟前,这是一处卖字画和瓷器的。前边也蹲着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只笔筒问价呢。摊主出价两千,那人听了摇摇头放下笔筒就走了。


第5章 维摩诘真迹
  这是一件保存完的整民国笔筒,山水青花,画工也还可以。张辰蹲下来拿起笔筒,展开意念力,果然是民国的,只有一层淡淡的绿色。这还是张辰今天见到的第一件老玩意儿,对这书画摊子也起了一点兴趣,就把意念力展开覆盖到其他的东西上面,这一下倒是让张辰有了意外的发现。在那一堆的大轴里边竟然有一件表面散发着一层浓重的红色光芒,下面还有一层淡淡的红色。
  张辰还真是给惊了一下,随后又是一喜。惊的是那一浓一淡的两层红色光芒代表的年代是唐中期的开元盛世左右,一千两百年前的书画作品能流传到现在,还能有这么好的品相,已经不能用难得来形容了,众所周知,如今存世的唐中期到早期书画作品那可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啊!喜的是这摊主把那唐代大轴扔在那一堆破烂中间,肯定是没认出来,让宝珠蒙尘了。
  看着这民国青花笔筒,张辰脑子却在想着怎么把那大轴搞到手。估计这摊主不会要价太高,毕竟他应该是把那大轴当成仿品来卖的,今天出门时候装了五千块钱,应该是够了。
  思量一阵之后,放下笔筒从那堆大轴里拿出来五六件,其中就有那唐代大轴,张辰不敢直接拿那一幅,那样就显得过于明显了。
  展开两幅看了看之后,都是现代印刷品,质量粗糙,毫无美感可言。再拿过那幅唐代大轴,慢慢的打开,越是往下看张辰就越是忍不住地想要惊呼出来,这个惊喜实在是太大了。这是一幅积雪图,整幅画作层次分明,干净利落。远山近树皆是一片银装素裹,山势威严,山腰处可见一处寺院,一片松林间穿出一条积雪覆盖的蜿蜒小道,小道折弯处三两户人家,画工可谓精绝。
  最让张辰惊喜的是上边的题字和落款:癸巳年腊日遇雪,嬉作,赠晋阳古人。王摩诘。跟着是篆体的款识方印。
  王摩诘是谁?山西老乡啊,唐开元九年的进士,官至尚书右丞的王维是也,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世人皆知王摩诘好诗书,却不知其更善画,只是因为王维的传世画作少得可怜,能被世人认可的也就是台北故宫的一幅《雪溪图》而已。而这幅大轴,绝对是王维在世那段时间的物件,在那个年代搞当代大家高仿的人不可能有,而且王维可是大官,仿他的作品,不是找死吗?就算仿出来也不会有什么太高的价值。
  王维是唐代水墨山水的开宗人物,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对后世文人画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绘画不完全依赖色彩,一种以水、墨作为表现手段的“写意画”逐渐取代了浓艳富丽的重彩。
  苏轼曾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赞美王维的画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钱钟书也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王维的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诀》,更是被历代文人画派的选手们所追捧,堪称水墨画的顶级教材。
  而这幅画也正合了王维水墨山水画“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有路处则林木;林密处居舍。”等特点,当是一幅传世巨作精品。
  放下这幅王摩诘精品,张辰又装模作样的拿起另外几幅看了一遍,问道:“这些个大轴,怎么个价?”
  摊主知道他是从那一堆里拿出来的,那些都是用来糊弄外行人的,也就几十块钱一件,都是他从别处当破烂收来的赝品,或者直接就是从印刷厂进的货,那幅王维的腊八雪景图他压根就没看过。见张辰也年轻,随口应了一句:“那可都是古画,最便宜的也得千把块。”
  张辰一听就知道他没认出那幅王维的画,心下一阵狂喜,接着口说:“你这是古画?你当我是棒槌呢吧,就你这印刷品,别说一千,一百怕都没人要吧。说句难听的,擦屁股都嫌它太硬。”
  那摊主听张辰这么一说,原来也是行里人啊,笑道:“小伙子懂行啊,我想你不是看上这些轴子了,你想要这件笔筒吧?”
  张辰听他这么一说,心里那个高兴啊,这正瞌睡着呢,他就把枕头送过来了。嗯,这摊主不错,人很好嘛。

当前:第2/4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