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明朝全集.com》第186/273页


“以官府的名义向米市的米行借贷一百万石粮食,现在借了多少?”李化龙适时地化解了双方的尴尬,话锋一转,望向了钱宁。

他怔了一下道:“很少,都说缺粮。”

“外省调的粮呢?”李化龙有些急了。借不到粮食,那些已经改稻田为桑田的百姓定然不会愿意,没有粮食,就意味着今年要饿死很多人,就意味着百姓恐怕会**!

钱宁叹了口气道:“和往年一样,一粒也不愿多给。”

李化龙提高了声音,透着些嘶哑:“我是皇上钦派的监察御史,我必须要对浙江的百万生灵负责!在座的诸位也都一样!改稻为桑是国策,必须办,可桑苗现在下去到秋后也没有几片嫩叶养中秋晚秋的蚕。官府不借贷粮食,只叫稻农把稻田改了,秋后便没有饭吃,就要出反民!每年要多产三十万匹丝绸,一匹也不能少;可为了多产三十万匹丝绸,在我浙江出了三十万个反民,我李化龙一颗人头只怕交代不下来!”

话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大堂里顿时一片死寂。

钱宁沉思片刻,目光转向了马远:“抓的人立刻放了。新安江各个堰口立刻放水,你带着各县知县亲自去办。”

马远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些什么

,钱宁的眉头皱了起来:“去吧!”他这才慢慢地拿起了桌子上放着的纱帽,神情复杂地望了朱一刀一眼,转身走了出去。

一直闭着眼睛不敢看朱一刀的杨金山这时总算是把眼睛睁开了,望着钱宁:“钱大人,你们浙江的事儿我管不了,可三十万匹丝绸这笔生意却是我替朝廷做的。眼下江宁织造坊,苏州织造坊加上江南织造局的库存一共也就不到十万匹,其中还有宫里今年的用度。照两省现有的桑田赶着织,就算一年内分期付货,到时候还要短二十万匹左右。那时候内阁不问你们,宫里可要问我。”

李化龙瞥了他一眼立刻接过了口:“所有的事情我今天就给朝廷上奏疏,请内阁督促邻省给我们调粮,布政使衙门和按察使衙门现在立刻去向各个米行借贷粮食,所有的借据也加盖上我的公章。运河上每天都是运粮的船,有借有还,为什么就借贷不来?不愿借粮的,以囤积居奇问罪!就算逼他们去向朝廷骂我,也不能逼着百姓**!”

朱一刀则饶有兴致地望着一直闭眼养神的杨金山。这家伙命还真大,当初在信阳县让他逃过了一劫,现在居然换个马甲,跑到这江南织造局当上大太监了!其实他哪里知道,当时杨金山也的没有了办法,信阳县丞王德才知道的事情太多,他在矿上知道的事情也太多,王德才可以被抓,但绝对不能把他给咬出来,不能把宫里给牵扯进去!万一王德才要是把矿上的事情也给抖落出来,这件事情绝对不会轻易地善终,至少也得掉十几颗脑袋。

更何况那时候李莲雄还在司礼监当着掌印太监,一句话就能定他杨金山的生死,所以他不得不装疯卖*。王德才的事情一了,一切都在他想象中,自己又被调回了司礼监。

可是在司礼监的日子是极其痛苦的,尤其是像杨金山这样被引咎调回的更是如此。每天他连房门也不敢出,好不容易出去还得继续装*,然后周围那些级别极其低下的扫地太监和看门太监,都指着他的脊梁骨指指点点:“看见没,就是这个白痴,守着富得流油的矿上当矿监,都能被人给撵回来!”每到这个时候,他都心里都在滴血!辛辛苦苦几十年,回到进宫前!

不过还好,李莲雄被人给弄了下来,据说是当时那个叫朱一刀的老百姓,现在却混成了锦衣卫的千户。被他给弄下来,这让杨金山惶惶不可终日:李莲雄是什么人?那等心狠手辣腹黑之辈,都被朱一刀给弄了下来,他若是真想收拾自己还不跟砍瓜切菜一般?不过幸运的是,老朱等人并没有打算把这件事情把宫里扯,也没打算把他一个小太监怎么样。

李莲雄下去了,王安也下去了,等到魏朝上台后,杨金山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因为他抱住了一条粗大无比的大腿:魏朝的干儿子魏忠贤。也不知道魏忠贤哪根筋不对,他就是看这个小太监顺眼,再加上经过了一次打击折磨的杨金山,做事更加地老练更加地小心,总算是获得了魏忠贤的青睐。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一换,也就意味着一些要害部门的大太监被撤换,原江南织造局的大太监李连奇受到了魏朝的**倒算,比亲儿子还亲的干儿子魏忠贤自然不能被下放到那么远的地方,那就只能选择一个听话的人物了。

听话,没有野心,而且还有些贪财好色,整个司礼监除了他杨金山还能有谁?

于是毫无疑问,杨金山咸鱼大翻身,从中原腹地跑到了这唯美的江南水乡,这里还有着比水乡更美的女子。他做梦都能笑醒,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也做梦都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还能碰到朱一刀,看来自己的命实在是太差!不过还好,自己跟他是八竿子打不着一块去,没什么大事。只是杨金山不敢看朱一刀那戏谑的眼神,一看就觉得浑身都不自在。

建德知县张良才看了看众人,粗声粗气地道:“改稻为桑当然要实行下去!老百姓不愿意尽管有他们自己的理由,但不能耽误国策!大不了咱们官府给他们一些补偿,谁最先改稻田为桑田那就赏他一百两银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就不信了,还真有人不愿意?”

朱一刀赞赏地看了看他,这仁兄还是很有想法地嘛!怎么之前就总觉得他是脓包?可钱宁却冷冷地开口道:“咱们官府?是你县衙,还是杭州知府,还是我浙江布政使司?朝廷施行国策,反倒要咱们出银子,这是什么道理?”

张良才一下掐住了壳。自己也不过是一时冲动而已嘛,也不过而已嘛,怎么可能真的干这种事?眼看着气氛又陷入到压抑之中,老朱只好开口道:“这办法有很多种,也不一定非得用强嘛,既要对那些抗拒的用强,又要对那些配合的用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百姓不肯配合,无非就是因为怕没有粮食吃,买不起粮食,买不到粮食。若是想让他们心安,首先就得先把粮食给搞到位。邻省不愿意多给,那我们上奏朝廷,看看能不能用低于市价的价格从他们那里买,让朝廷去买,而不是咱们私自去买!浙江周边这么多省,每个省都能多匀一些,把这段苦日子过去了不就好了?”

大堂里的所有人都用怪异地眼光看着朱一刀。武官就是武官,这考虑问题就是简单,让朝廷出银子为浙江去买粮?亏他想的出来!内阁那群大爷们不把他给撕了才怪。老朱疑惑地看着众人,继续道:“这银子当然不会让朝廷白出:出了多少银子,明年税赋的时候就多上缴多少,把这个差额给补回来,可以按照民间商行的做法,算利息嘛!一旦桑苗种出桑叶,三十万匹丝绸的任务完成,只怕内阁会笑的合不拢嘴!而且浙江的农田若真是能划拨一半成桑田,产的蚕丝定然不会只有三十万匹!你们算过这个帐没有:让那些海外客商都成咱们的批发户,每人若是能替咱们分担几万批,这丝绸只会卖的更多!”

钱宁的眼神越发亮起来。这个主意确实不错!到目前为止,海外的客商大多都是替各个国家的皇室购买,数量比较有限;但他们互相之间的联系只会比跟大明的联系更多,如若能在他们中间发展一些批发商,每年固定地从浙江购买丝绸,那银子……这个武官居然还会做生意,连何进贤看他的眼神也有些不一样了。

第209章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这么简单。这头一步,如何把改稻为桑进行下去,就是个大难题,老天爷这回也不站在朱一刀这边,天降暴雨,什么都干不成。他的想法其实可作相当强,在座的诸位谁也不是白痴,这么浅显的道理怎能不明白?只是如何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解铃当然还需系铃人――大家都望向了他。

老朱到了这会儿才反应过来,一帮子文臣们商讨国是,自己一个千户没事什么嘴?果然是祸从口出!他又赶紧改口道:“若是想商道畅通,还是得先把海上的海盗倭寇给剿灭干净再说其他。所以我也只是想想而已。”众人这才把鄙视的目光从他身上给挪开。

“当务之急乃是大堤。新安江决不能决口,下游的建德县和淳安县都是人口众多的大县,若是遭了灾,怎么也不可能捂下去。不管死多少人,内阁都会问罪下来!今天晚上我就守在这里,大家轮流着来,有什么情况,赶紧通报!”钱宁站了起来,走出大堂,看着外面依旧倾盆的大雨,神色极为忧虑。

京师内阁。

“什么‘无田则失民,失民则危国’,冠冕堂皇,危言耸听!”陈玉璧拿着奏疏的手气的直抖,“我看是他李化龙怕失了自己的前程,想给自己留退路!”

赵志高却坐在大案前的椅子上一动不动,出神地在想着什么。

“我看也是。”一个相貌儒雅清秀的中年官员接口道。他是陈玉璧的得力下手,通政司通政使罗金文,一直为陈玉璧鞍前马后的效劳着,为人做事却极其低调,朝野中了解他的人并不多。

罗金文低下头抚着自己的胡须,慢慢地道:“那个李化龙去浙江,我就提过醒。李化龙跟张位是有些交情,又是朝中少有的知兵的文官,当年又在李成梁的边军中干过这么多年。他李化龙打量着如今这内阁被人不少攻击,皇上又很可能想要有一番作为;内阁的几位阁老年纪又都大了,留退路是意料中事。我看他上这道奏疏不过就是为了这个。”

“李化龙不是那样的人,”赵志高总算是开了口,还是保持着凝神思考的姿势,眼神却望向了他两人,“论人,论事,都要设身处地。换上你,或是你,处在李化龙的位置上会怎么做?浙江改稻为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一般的难……老百姓可以不体谅朝廷的难处,但朝廷不能不考虑他们的难处,浙江不能不考虑他们的难处!做坏了事,他李化龙顶多拍拍**走人,可浙江上下就全完了。

陈玉璧跟罗金文不由得对望了一眼。还是赵志高老道,他之所以不与那些言官们争辩吵架,不过是不屑于跟他们吵,有那功夫,还不如多想想下一步工作该怎么做。罗金文的心里泛起了强烈的波涛,赵志高憨厚的外表可跟他的内心相差太远了,老好人归老好人,尽管不可能有多大的成绩,但往往善终者皆为大滑若憨之人,就是因为他处处留退路。

当前:第186/27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