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明全集》第2/273页


在路上,朱明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看来阎王还是没忽悠人,至少还是为自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这个汉人聚居地的人最初都是来自中国南部沿海的渔民,早在元末战乱时期便出海避难了,最后漂流到这个地方繁衍生息,一转眼三十多年就过去了,早期的渔民们也在这个陌生的土地上扎下了根,人口也从最初的三百来人发展到今天的两千多人,其中不少人更是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联了姻。

就这样,整个村落已经很融洽的融入了当地的社会,而这个华人村落的头人是一名朱姓老者,当年便是飘洋过海船队的一名水手,平素颇有人望,在当年的船老大过世后便接过了整个聚居地的领导权。

整个村落在他的领导下也更快的发展起来,欣欣向荣,不久更是得到朱姓汉人皇帝坐了江山的消息,众人更是欢欣鼓舞,不少人更是提出要回到家乡去,不过老成持重的朱老伯安抚了众人的心思,劝说目前时机并不成熟,而且在这里没有过多的苛捐杂税,所有人安居乐业,确实没有什么不好,人心也就逐渐的安定了下来。

就在前日,德高望重的朱老伯因为年龄大了,一病不起,在断气前突然回光返照,留下了“天潢贵胄自东海而来,切记切记”的遗言后便撒手西去了,连个接班人也没有定下来。

于是村落中公推几名德高望重的老者出来暂时主持大局,准备等找到朱老伯口中的天潢贵胄后再行定夺。

朱明总算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这也好,按阎王的意思,先让自己在海外发展发展,可能也准备看看自己的潜力。

现在应该刚过了靖难之役不久,朱棣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没必要和老朱死磕,同时朱明自己也并不是太想与朱棣死磕,至少在他看来,朱棣也算是一个封建时代有雄才大略的明君了,至于天上那群人的赌局,嘿,自己反正已经死过一次了,就当这次是来古代体验生活了吧。

想明白了其中关节,朱明顿时觉得心中的压力减轻了不少,跟在母子身后不停的四处张望着,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海边的滩涂平整,再远处隐隐有一环抱的海湾,靠近内陆处便开始有成荫的绿树,一片充满生机的景象,朱明开始有点期待以后的生活来。

沿着海岸斜斜的向内陆走了十来分钟后,远处一处村落的影子便映入了眼帘,这会应该还不到吃饭的时候,所以村中并没有炊烟,而且因为寻找“天潢贵胄”的原因,村中也没有什么人。

但光光看这村庄的规模,因为都是平房,平铺开来声势也不小了,想想古代一里也不过二百来人,这样两千多人的村庄实在算是一个很大的聚居地了。

进入村中,早有留守之人飞快的向几名负有管理责任的老者进行了汇报,所有村中留守的一些人已挤在了村口处。

还没等朱明有何反应,几名老者已是快步迎上前来,其中一老者恭谦的问道:“不知贵客从何而来,以前可从未见过啊,该如何称呼?”

“呵,我从东方的大明国来,叫我朱明就好。”朱明直截了当的说道。可听到人群中传来阵阵低呼。

“不得无礼!”老者转头训斥道,随后又问道,“那贵客是只身一人横跨这浩淼的大洋?”

“这……请恕在下实有难言之隐。”朱明决定玩个虚的,这可真没法解释。

老者听后不再纠缠,却更加坚定了这些人心中的想法:为何在前天老头人去世前便会有那惊人的预言,而偏偏刚出来的这年轻人如此神秘,完全符合那一预言。于是所有人心中便更加的敬畏起来。

“大家不要光站着说话了,快把贵客迎入村中。”另一名老者忙站出来打了个圆场,于是一众人等前呼后拥的把朱明带入了村中,最先发话的那名王姓老者非得把自己的一间空屋腾出来作为朱明临时的住所,而其他人你抱来被褥我把碗筷桌凳备齐,很快朱明的新家就一应家什物件俱全了。

多么热情淳朴的村民啊!朱明十分感慨,随后要求一人在村中转转。簇拥的众人也在几名长老的呵斥下慢慢散去了。

第一卷 东南风乍起 第二章 初到宝地

看到所有人都出了房间,朱明坐在刚布置好的床上,决定还是先试试这个兑换戒指好不好使。

随后朱明便按阎王教的方法抚摸了戒指三圈,只觉得头脑中砰的一下似乎瞬间通入了电流,想想应该兑换什么呢。

看到桌上的四个茶杯,朱明想想先用这个做试验吧,随后戒指上发出一丝淡淡的绿光,朱明把绿光对准茶杯,然后脑海中默想着云南白药这个物品,然后朱明便听到脑海中有个声音在询问自己是否确定。

最终朱明确定后,茶杯在绿光的照射下神奇的消失了,而在茶杯消失的地方,出现了一小撮白色的粉末。

看来还真是管用啊,不过这个量……确实是少了点,贾古捏了捏桌上的那一小撮云南白药,如果是切菜伤了手用这点敷敷还行。

看来神仙也不做亏本的生意,朱明一瞬间有点恶毒的想到是不是这些神仙故意把自己弄到这个时代来倒腾东西来给他们赚差价了。

了解完戒指的情况后,朱明准备还是出去逛逛。出门走在完全古色古香的村落小道上,看着路边大部分都是茅草、竹片的住宅,这些住宅的院子前大部分晒有渔网,看来捕鱼是这里人的主要营生。

确实,刚才入村前看到路边的田地并不多,而这个村落这么多的人口几乎可以称为一乡之地了,单靠那些田地肯定不够养活这么多人口的。

而且汉人移民到了这个地方,作为弱势的族群,又不得不聚居以为自保,看来日子过的也并不轻松啊。

路上朱明仔细观察,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不管房屋新旧,屋顶却大多是新的,在海边长大的朱明心知肚明,看来台风对这个村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可为了捕鱼的方便,他们又不得不居住在离海尽量近一些的地方,所以说中国人绝对是最有韧劲的民族,从这个渔村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能蓬勃发展到如此壮大可见一斑。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天色逐渐暗了下来,而出去的人也渐渐的回村了,一时间村内开始热闹起来。

许多之前留在村中的人便七嘴八舌的向出门的人描述起今天在海边发现并迎回“天潢贵胄”的情况来,直把朱明吹得身带一团紫气降下,看人时眼中射出一团慑人的金光,开口时有若洪钟,直震人心,就差说得朱明三头六臂了。

而议论并未持续多久,一名精瘦的汉子手中拿着一面锣鼓,边敲边喊道:“今晚在晒场聚会,长老有事宣布,今晚在晒场聚会,长老有事宣布!”

不时有妇女笑闹道:“小猴子,传完信到家里来喝口水,看你喊得嘴角都冒白沫了,哈哈哈。”

很快家家户户中都升起了炊烟,朱明也在盛情难却下,坐上了王老伯家的餐桌。

当前:第2/27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