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疆全集.com》第391/393页


对此贾悟忌并没有跟劳伦斯爵士进行任何的废话,而是直接告诉劳伦斯爵士道:“亲爱的劳伦斯爵士,如果你不能签署这份四十二条的中印友好互助条约的话,那么我只能遗憾的统治你们,元首林海疆阁下已经准备好了十个党卫军师来印度,相信帝国党卫军能够达成我们一切所有的愿望,而且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

面对赤裸裸的威胁,劳伦斯爵士无可奈何的接受了贾悟忌的建议,开始签署条约协议,作为大英帝国殖民地的总督,去签署一份接受他国监控大英帝国殖民地税收和涉及领土的文件?这似乎有些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不过既然帝国皇家海军依然战败近乎全军覆没,那么劳伦斯爵士就认为自己说话的声音就要放小一点,如果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取得了胜利的话,就算劳伦斯爵士说话的声音比大炮轰鸣还大,那根本就不是任何问题,非常可惜的是协约国集团的海军舰艇编队彻底华丽的完败了。

可以说印度洋大海战标志着中华帝国在印度洋海域取得决定性胜利,英国皇家海军主力的覆灭标志着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绝对海洋霸权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海洋时代的来临。

当身在北海的林海疆收到印度洋大海战的报捷已经是9月中旬了,这还多亏了中华帝国发达的有线电报网络,仅仅十几天的时间情报就传递了上万公里!

尘埃落定的林海疆也突然改换面孔,在北海邀请沙皇尼古拉一世、新俄罗斯共和国总统切科夫在北海商谈三国边界划定问题。

对于中华帝国的态度突然间发生了转变,似乎有了什么依仗一般?沙皇尼古拉一世很是有些不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华帝国方面敢于直接跳出来?甚至大有直接甩开傀儡代言人契科夫的意思?面对中华帝国的气势汹汹?莫斯科也乱成了一团,先不说在东线已经解除了包围的戈茹夫要塞,仅仅在北海和西伯利亚现在就驻有中华帝国超过八十万的大军,而且随着铁路线的又一次大铺设,中华帝国的投送能力可谓是一日千里。

尼古拉一世并没有看到维多利亚女皇所说的中华帝国的兵力将会被牵制在东南、中南行省,他只看到了中华帝国源源不断的大军进入远东,这些军队与契科夫匪帮勾搭连环,帮助契科夫训练军队甚至提供军械物资。

尼古拉一世此刻已然很是懊恼后悔,当初自己主动割让一个远东还给中华帝国,加入同盟国阵营该多好?即便自己失去的远东将来也可以从意大利手中夺得足够的补偿,何至于现在连西伯利亚都全部失去?

虽然,西伯利亚荒凉土地贫瘠,但是那比较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俄罗斯帝国的统治者们可以不过奢侈的生活,甚至可以没有女人陪伴,他们却绝对不能少了对土地的渴望和需求。

很快,协约国舰队在印度洋战败的消息传到了莫斯科,对于这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俄国人开始是不予相信,认为这是中华帝国方面的诡计,但是通过多方面的确认,俄国人接受了这个铁一般的事实,那就是中华帝国确实获得了胜利,一场堪称辉煌的胜利!

尼古拉一世只注意到了中华帝国获得了大胜,他却没想到此刻中华帝国的海军舰队的主力以及被俘的英国皇家海军舰船都在各大造船厂内进行大修,可以说现在的中华帝国海军只剩下太平洋舰队第三分舰队与印度洋舰队的几十艘战舰在各个海外行省之间巡弋!不过即便如此,也在没有任何一个国际敢在海上一试中华帝国之龙威所及。

协约国舰队远征印度洋却遭遇惨败全军覆没的消息让整个协约国方面陷入了莫名的恐慌之中,一时间无论是巴黎还是伦敦的上空都飘荡着惨淡的愁云,维多利亚女皇一直不敢相信她亲自送行的舰队竟然会全军覆没?

集大英帝国三年之功和无数的金钱打造出的这支堪称世界吨位第一的舰队竟然又一次沉沙折戟?她明明为这支舰队选择了最适当的人选,戈姆斯特上将,而且还应戈姆斯特上将的要求将全部都指挥权都交给了他,为了就是让戈姆斯特给自己赢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保住印度与本土的航线,等欧洲大战进入尾声,在回过头来收拾中华帝国与林海疆,难道是上天在冥冥之中不佑英皇?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巨大损失令得维多利亚女皇的皇位一时间变得岌岌可危,甚至已经有人在公开场合谈论起了女皇是否应该逊位?

协约国与德国人和奥匈帝国在沃苏勒大战的大战已经持续的数月,双方都陷入了预料当中的阵地争夺战,上百万枚炮弹将沃苏勒地区的土地整整翻了即便,无论是同盟国军还是协议国军都蹲在战壕中享受着凉爽的秋雨。

协约国没能击败德国人,也没能挫败德国人的整体攻势,双方只不过进入了僵持阶段,这些都是在协约国预料之内的,出乎协约国预料之外的就是信誓旦旦的尼古拉一世的大军没能攻克戈茹夫要塞,德国人的东线丝毫没有半点压力,德国人不但没向东线增兵,反而还从柏林抽调了九个师加入了西线,对于俄军的无能和无作为,协约国方面除了怒斥之外别无他法,由中华帝国远征军固守的戈茹夫要塞已经成为了永不陷落的标志!

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毒气袭击,英法也尝试研制出了自己的毒气弹和防毒面具,在沃苏勒地区只要风向允许,就会有一方大肆施放滚滚的毒气,而且芥子气、光气等也由炮弹发射改为用钢罐大规模施放,显然这种由钢罐施放的成本更加低廉,也更加容易被前沿指挥官所接受,于是炮击加毒气成为了进攻的先奏。

沃苏勒大战的僵局和俄国方面的大撤退让协约国方面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海军舰队可以击败中华帝国海军主力舰队,从而在中华帝国漫长的海岸线上给予对手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华帝国无暇顾及远东,使得俄国人可以说重新抽出力量去攻击德国人的东线,因为现在戈茹夫要塞外的三十余万俄军根本不是在包围戈茹夫要塞,他们是已经被中华帝国的守军几次主动出击击退了几十公里。

协约国现在西线有所行动就必须要让东线能够牵制大量的德军机动力量,否则的是西线的协约国军队的进攻就等同于自杀,德军的海军虽然在大英帝国皇家海军面前不值一提,不过非常不幸的是英国陆军在德国陆军面前同样也是脆弱的。

现在协约国舰队在东方的覆灭如同一场暴风一般席卷到了欧洲,巨大的蝴蝶效应让整个的欧洲协约国阵营陷入了莫名的恐慌之中,尤其在孟买港有十一艘无畏级战列舰被俘不但使得大英帝国颜面无存,更为主要的是中华帝国的海军力量似乎又得到了加强?

至今为止英国方面还不清楚中华帝国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大海战中的具体损失,虽然中华帝国并没有直接派兵入侵印度,但是印度总督却被迫签署了一系列非法的条约,现在让英国人惶恐的是印度的危局与欧洲的巨大危机。

第三百三十九章 南京谈判

作为一个老牌的殖民帝国,英国人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清楚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可以说大部分的游戏规则都是英国人制定出来的,在所有的规则中,谁的拳头最大最硬,谁的决定将成为准则,这一点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就如同东方的野蛮屠夫林海疆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公理只在我大炮射程之内一般。

现在非常明显的是中华帝国已经取得了绝对的制海优势,一旦协约国一方等这头巨兽休养生息结束,那么整个欧洲的噩梦恐怕也就开始降临了!对于欧洲经济来说海运贸易占了各国经济总额至少百分之十以上的份额。

如果协约国一方丧失掉了至关重要的制海权,那么这场战争似乎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协约国方面就无法从同盟国一方获得任何利益,相反所有的协约国成员国的海外殖民地都将受到同盟国一方的中华帝国海军的攻击。

焦灼了数月的沃苏勒大战给同盟国与协约国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如果这场战争继续下去的话,那么一旦中华帝国海军进入地中海,切断英国本土与非洲的航运路线,那么作为一个岛国的大英帝国前面的大字就应该彻底的被拿掉了,而且也无法在称为帝国,印度与英国本土的航线被切断已经导致英国本土物价飞涨众多中小型商行、企业破产,如果英国在失去非洲的航线,相信不出半年时间,英国的经济就会总体崩溃,殖民掠夺型经济的致命弱点就是当武力无法维系的时候,就是殖民掠夺型经济彻底崩溃的时间点。

在沃苏勒大战重损失了三十余万部队的德军饿开始冷静了下来,沃苏勒的每一寸土地几乎全部被鲜血渗透,德意志的大军虽然作战英勇无比,但是依然无法突破协约国方面的层层防线,往往一道战壕都需要经过几十次的反复争夺。

威廉一世面对这场已久却有毫无战果的战争感到了无比的愤慨,相对于捷报频传的中华帝国方面,威廉一世有些嫉妒林海疆的好运气了,同样作为皇帝与元首,威廉一世更加羡慕林海疆的那种独裁模式,不过羡慕归羡慕,威廉一世知道德国的现状这种独裁模式是绝对没有实施的可能性的。

沃苏勒的炮火逐渐的停止了下来,西线交战的双方陷入了一种沉寂之中,无论是德国人还是英法,都不愿意在这块土地上在流淌更多的鲜血了,可以说战争进行到这个地步,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都十分清楚,这场战争中的任何一方都是有着充分的准备的,没有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开始一场战争可以说极为容易,无论是任何借口都可以拿来作为充分的理由使用,但是停止一场战争的技术难度似乎就大了许多,正如林海疆所说的那样,人们往往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或者说是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适合的东西?当大量的生命和鲜血毫无意义的付出流淌的时候,人们总会在事后很不恰当的问为什么?

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绝对不能为了一个人或者是一小分部人的野心而牺牲,但是事实往往却又是如此,林海疆在北海与尼古拉一世、契科夫坐到了一张桌子上,如同三个推心置腹的老朋友在谈笑着。

对于尼古拉一世沙皇提出的所谓要求林海疆根本没有给予答复,支持契科夫建国已经是中华帝国的既定政策,契科夫在西伯利亚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建国,在未来的百年之内,契科夫的所谓新俄罗斯共和国就将为中华帝国提供极大的战略缓冲,同样中华帝国也为其提供援助和相对的庇护,从战略的角度上讲新俄罗斯共和国更加是中华帝国未来面对欧洲的桥头堡和跳板。

俄罗斯以现在的国力来说根本没有能力发动一场针对中华帝国的战争,虽然尼古拉一世非常清楚比俄罗斯帝国还要穷兵黩武的中华帝国是同样的脆弱,不过俄罗斯帝国就如同陶器一般,中华帝国虽然脆弱,但是其的材质却是青铜,陶器碰上青铜器的后果如何?尼古拉一世显得万分的无奈,一个比自己对土地还贪婪的家伙!这是俄国人在历史上留给林海疆最为真实的评价。

在俄国人划定了新疆的边界勘定之后,林海疆与分别与新旧俄罗斯签订了中俄友好条约、中俄互不侵犯条约、中俄商贸条约,在边界勘定中将卡拉干达全部划入中华帝国领土,随即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宣布停战退出协约国,在戈茹夫要塞外的俄国大军随即快速撤退!

俄国人的退出让原本就有停战意图的英法派人与德国方面进行了联系,无论是维多利亚女皇还是拿破仑三世都注意到了,这场战争在这样进行下去,肯定对于英法来说要损失的要远远如此,所以英法均拿出一部分北非的利益给德国人和奥匈帝国,而希腊、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则支付三十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给德国和奥匈帝国,以换取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停火书上签字,并且履行停火。

威廉一世与俾斯麦和总参谋长毛奇等人进行了商谈,俾斯麦认为赔款的额度还有提高的空间,因为英法真正惧怕的并非是德意志帝国,而是远在东方的中华帝国,现在中华帝国在大规模的维修战损的战舰,相信九个月之后中华帝国海军舰队可以纵横世界大洋所向披靡。

当前:第391/39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