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秘玺全集.com》第132/192页


多尔衮将这一消息报于皇太极,皇太极乐坏了,当多尔衮班师回朝时,他破例步行百里之外,到辽河以西的阳石木迎接,举行了隆重的接宝仪式。

获得这枚玉玺,天命在斯,为皇太极立国称帝提供了契机。就在这事后不久,他正式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吴三桂投降,摄政王多尔衮率军入关,清王朝开始了对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曹振彦入内务府,曹氏家族“赫赫扬扬,将及百年”的历史从此揭开了序幕。

这儿就出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皇太极得到的传国玉玺是真的吗?

二是曹振彦在这个事件里,除了随多尔衮打仗和那次谈判外,他没再干别的?

第一个已经解决,皇太极得到的那个是假的,乾隆时已经被鉴定其为赝品,“好事者仿刻之”,此玉玺现仍藏于故宫博物院。

关键是第二个。据小曹讲,其实谈判结束后不久,额哲派来的使臣曾私交给曹振彦一件东西,并附有额哲的一封密函。

信里额哲先恭维了曹振彦一番,然后又打抱不平,说曹将军既是大明臣子,即使不做忠臣,带一家老小上吊投河殉国,也该做遗老,去山里种地赏菊花,后代子孙永世不入新朝为官。大不应助蛮夷夺天下,何况曹将军再英勇神武,在满人眼里也只不过是个“包衣”,干活的家奴而已,何必呢?大丈夫宁做鸡头,不为凤尾。不如咱们里应外合,在关外搞掉多尔衮。

信尾额哲又玩隐喻,说要献的那个玺是伪造的,真正的传国玉玺已经被朱元璋拿走,我们这些北元的后代,为了面子才没把这事传出去。给你的这个东西是西汉时从玉玺上面摔下的螭虎角。大明江山摇摇欲坠,曹将军不愿与我等为伍,不知有没有信心将此角重新安回?

曹振彦当时正值盛年,又颇受重用,一家老小均在皇太极手里,他斟酌权衡一番后,自然不会同意额哲提议。他看完后就把信烧了,东西却留下来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事在他心里还是留下了阴影。他给自己已经十二岁的大儿子改名叫曹尔玉(后因康熙把尔玉连写作玺,故又改名玺),字完璧。

就这样过了十多年。

到1648年,山西大同汉人姜襄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暴乱,曹振彦与长子曹玺一同随军作战,左冲右突,所向披靡,很快打败了贼寇。本以为此事到此为止了,谁知道多尔衮为了杀鸡儆猴,下令屠城。

面对着五万多赤手空拳的降卒,七八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一衣同胞,如何下得了手?

但军令如山,曹振彦最终还是血洗了大同。城内血流成河,横尸遍野,一座本来人丁兴旺的千年旧城顿成废墟。

无论如何,大同都应该是曹振彦一生都摆脱不了的噩梦,加上后来他虽富贵累世,但因其包衣身份,根本无实权,又屡遭清朝贵族鄙视,他后悔没有听额哲的话。

临死前,他把额哲给他的螭虎角转交儿子曹玺,曹玺后又传于曹寅,曹寅后又传于曹颙,曹颙后传于曹雪芹。一百多年,几代传承,曹家也从鼎盛走向没落,但一直都在秘密寻找真正的传国玉玺。

到了曹雪芹,玉玺终于被他找到了。

至于他怎么打听到玉玺是被建文帝拿走,藏在清溪村,这就不得而知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之前,他已经写完了《红楼梦》,在这之后,他突然要把这部书焚毁,要不是有个女子挡住,历史上也就没有这部了。

挡他的女子别号叫脂砚斋,曹雪芹的妻子,小曹的远祖母。

虽然《红楼梦》已经烧掉了后半部分,毕竟前八十回留下了。

但从此后曹雪芹一蹶不振,终日以酒浇愁,画一些怪石头,四十几岁就泪尽而逝。他再没提找传国玉玺的事,螭虎角由脂胭斋留着,仍一代传一代。

“为什么非要找这个东西?”

“遗愿吧。”

“不明白。”

“大同屠城事后,我的远祖曹振彦虽然再次被封官加爵,心里却一直很痛苦,清朝虽宣称满汉一家,打骨子里还是瞧不起汉人。”

“嗯。”

“要是真找回这个东西,还是能成就一番事的,冷兵器时代,当时的人又迷信。”

“曹雪芹找到后又耍什么疯呢?”

“我也想不通。”

“你早知道玉玺藏在这里?”

“哪能呢,我也是听林姐说的。”

“曹雪芹没说过他来过这里?”

当前:第132/19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