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秘玺全集.com》第14/192页


我跟着吴小冉回了房,把老头儿一个人撂在院子里。

“怎么变成这样了?”吴小冉坐在椅子上,“爷爷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人一老,脑子就不清楚了。算他运气好,人家没和他一般见识。”

“我觉得不会到此为止,他们一定会过来报复的。”吴小冉烦恼地说,“周寻,咱们好倒霉啊,回来就遇到这种事。”

说完她托着下巴,嘟着嘴,这个样子非常好看。几缕阳光从窗棂里射过来,光圈里有无数的颗粒在翻滚,像是在跳舞。

“那个队长找你谈了什么?”

“问我吴飞的事儿,也是在找他。”

“上次那个人不是说他们是国家文物局的吗?”

“你信吗?”

“这谁知道真假啊。”

“我不怎么信,但怎么说呢,那个史队长很有修养,不像是坏人。”

“坏人又不是写在脸上,你把你知道的情况都告诉他了?”

“我保留了一部分。”

“呦,看不出来,你还挺谨慎的。”

“社会经验嘛,我毕竟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了,哪像你。”

“我怎么啦?”

“长着副容易受骗的样子。”

“我呸!”

7

吃过午饭,我回到房里,想起史队长给我的那份资料,便掏出来看了看。第一张纸上就是对靖难之役的解释: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燕王势大难图,故削藩自燕王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

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加强防燕措施。七月,朱棣以计擒杀张昺、谢贵,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这就是“靖难之役”。

建文三年(1401年)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朱允炆败局已定,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四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炆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燕,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这几段话文白交杂,我读了三遍才看出大概意思。

是说皇帝家内讧了,当皇帝的大侄子看叔叔们势力大,深感不安,想着去削人家的势力,结果运气不好,刚削了几个,就把最厉害的二叔燕王朱棣惹毛了,领兵造反,反把侄儿的势力给削了。朱允炆应该就是那个跑路的建文帝。

后面还有几页,我刚想继续看,就听到外面一阵子吵闹。

我趿拉着鞋冲了出去,见史队长带着两个人费力地解释着什么,老头儿站在木墩上,上衣都脱了,狂舞着那把刀,人一挨近他就像马一样嘶叫。

那只黑狗也仗人势,前爪挠着地,不时露一下牙,脊梁上的毛耸起,做出一副随时都会咬人的架势。

“你听我解释。”史队长耐心地站在两米开外。

“解释个屁!”

“咱们可以谈。”

“敢过来老子就劈了你!”

“爷爷,你把刀放下。”吴小冉也觉得不好意思了。

“谁是你爷爷?你跟他们是一伙的。”

当前:第14/19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