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全集Zei8.com》第2/185页


他立刻使劲扯起背带,沿着马路一路往南,边走边打听着找到城南新区的建筑工地。

然而,工地不可能为他候着不放工,等他走到正地方时,四下早已黑灯瞎火,工地里人影都没有。

暖被窝又变成了大冰窖,乐极生悲不过如此。

天早黑透了,他好不容易走到这里,怎么也不能说放弃就放弃。张杨探头过矮墙瞅黑漆漆的工地,边使劲推栅栏门,周围静悄悄的,他壮着胆子喊:“有人么――?”

回答他的只有空旷的回声。

张杨绕着工地和民房转了一圈,想找找有没有打更人别说民工房,连能避风睡觉的桥洞都没找到。

黑天半夜的,张杨被搁在这儿,没饭没住处更没熟人,省城彻彻底底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这可咋整啊。

张杨愁眉苦脸的蹲在栅栏底下,疲软的脚踝针扎般疼,头也昏昏沉沉的快要顶不住了,他觉得秋收掰苞米都没这干走路累人。

黑暗里,他望着路边亮灯的一排排人家,想去敲门,站起来走到门前,又不敢了。

过堂风呼呼钻进单薄的衬衣里,张杨忽然非常后悔来省城,他想回家,想睡热炕,想吃一碗苞米粥,只要能让他回去,就算以后一辈子种地他也认了。

可要来的是自己,要出人头地的是自己,今天来了明天再回去,这算啥事呢?

夜风呼呼的刮,晌午晒太阳的最后一点儿热乎气也早吹尽了。他强忍着鼻头酸涩,双手使劲拍拍脸颊,给自己鼓气,沿着另一条马路漫无目的的走。直到走的再也没力气,想回火车站蹲一宿的时候,前面空地上忽然亮起荧光,仔细听还有嬉笑吵嚷和唱戏的动静。

再近些就能看见临时的巨大环形栅栏里,巨大幕布在风里摇摇晃晃,布上的图像也跟着抖动,然而下边或站或蹲的男女老少至少几百上千人,都盯着看的入迷。

是露天电影,正在放《五女拜寿》。

张杨呆愣着杵在一旁,栅栏边上戴蓝布帽子的男的以为他想蹭电影看,横叨叨伸出手,问:“一毛钱一张票,不看别在这站着。”

张杨低下头,心里七转八环的犹豫。

一毛钱都能吃俩大面果子了,妈一共才给了五块的零钱。可晚上这么冷,坐着看电影怎么着也比自己一个人到处瞎走强啊。

他这样想着,背过身在衬衣里怀兜里翻找,掏出一张破旧褶皱的五分钱递给售票员。

售票的男人扒拉着他肩膀把他推进去,人头攒动间,有个年轻小伙子目光扫过张杨,可能是以为他在找位置,便随意招了下手,曲腿往旁边挪出块空位。

张杨怔怔的看他,那人一笑,目光便转回幕布上。

好么,进城第一天就看了场电影,真赶上是来享受的了。

张杨自娱又自嘲的在心里想着,猫腰坐到年轻人让出来的一块破砖头上,放松四肢,解脱般的长出一口气。

“也不知道现在几点……唉,蹭过一会儿算一会儿吧。”

2城里人这不是挺好么

《五女拜寿》讲的是杨继康做寿时,五位女儿跟女婿来拜寿送贺礼,三女儿家礼薄,这让杨继康很不高兴。后来他因事获罪,投靠几个女儿家皆被拒,只有三女儿将其收留。最后三女婿中举,杨继康沉冤得雪,从此再不亲近其余几个女儿。

越剧侬腔软调,好听倒是挺好听,只是北方人大多听不懂,只能看下边的字幕猜个大意,街里邻家的来看纯粹是夜里闲来没事做,图乐呵罢了。

张杨从小在田间地头上听二人转和大秧歌长大的,听这玩意儿听跟和尚念经似的,就是觉得困,还没等演到一半就忍不住合眼想睡。

他脑袋直往怀里的铺盖卷上坠,忽然崴了后脖颈,倒吸一口气激灵着直起腰背,睡眼惺忪的用手背胡乱抹嘴,胳膊肘不小心杵上旁边人的肩膀,这一下张杨立马就醒觉了,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没事儿吧?我刚才没看着!我真没看着!我我我、对不起!”

旁边坐着的小伙子就是给张杨让位子的人,让人碰一下原本没觉得怎么,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他看张杨急成那样,倒像是他欺负了张杨似的。那人不自在的摇头,“没事儿,碰一下子怕什么的。”

“对不起啊……”张杨讪讪的,不说话了。

他原本听邻居家的说,城里人都眼珠子恨不得长到脑瓜旋上,要是让人碰了踩了,那就指不定要闹成什么样。可如今自己真摊上这事儿,人家也没有计较的意思啊,张杨就觉得自己像老疯子似的一惊一乍,怪丢人的,他肯定是在心里笑话自己呢,脸颊就不自觉红了起来。

他在心里骂,邻居家二赖子那张大嘴真他妈秃噜,真的假的都敢说,上辈子猪舌头吃多了吧他……

张杨骂完随口胡诌让他丢人的二赖子,还是感觉浑身不得劲,心里不自觉的想把刚才那傻样掩饰过去。于是他把行李袋垫在腿弯下边,佯作不经意的跟那人搭讪道:“这电影看着挺没意思的,唱的啥玩意儿听不懂。”

“越剧,浙江那边的戏曲。”年轻人眼睛盯着银幕看,随口回答张杨。

当前:第2/18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