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全集.net》第228/328页


  但贺人龙部却显得有些迟疑。周国卿、贺国贤、魏大亨纷纷将眼光投向贺人龙,“大帅,咱们如何是好?”
  清兵大军的威势让贺人龙有些胆战心惊,之前一片石一战中多铎所部的骁勇对于他的震撼是极大的,他不由得扭头看向李自成的中军,“皇帝呢?他的大军为何不动?”
  “大帅,中军已经来了几拨人,都是催促咱们尽快进兵的,咱们的正面便是两蓝旗的兵马,人数足有两万!”
  贺人龙努力睁大双眼,搜寻着战场,“鞑子的主力呢?现在两白旗和两黄旗都还没有踪影,万一他们忽然出现,到时候,咱们可就是难以抽身了!”
  贺人龙忽然间高声大骂起来,“李自成那个糊涂蛋!老子早就向他建言,一定要安抚住吴三桂,拿下山海关之后,一切再做他图。现在可好,吴三桂干净利落的把山海关献给了鞑子,这仗还打得什么劲!”
  唐通率部匆匆赶来会和,“大帅,多尔衮的中军大纛已经在城头竖起,刘宗敏和李过的老六营兵马已经抵挡不住了,望洋门城门洞开,鞑子大军的主力已经要出城了!”
  贺人龙长长叹息一声,“还看个鸟!山海关坚城落入鞑子之手,此番北征先机已失,撤军、撤军!”
  “那皇帝那里……?”众将眼巴巴的看向贺人龙。此番撤军可不是小事,贺人龙部控制大顺军右翼,撤退之后,大顺军便有了好大的一个缺口。虽说此番战役,胜算已经是寥寥无几,但李自成毕竟是如今大顺朝的皇帝,掌控着如今的半壁江山。这要是一撤军,那李自成难道就会放过这些临阵脱逃的人吗?
  贺人龙面色一沉,“难道便在这里等死吗?经此一役,大顺朝算是走了下坡了,咱们手握雄兵数万,何苦再为他李自成卖命。再说,看看罗汝才、革左五营,被李自成逼得到现在还在山中做流寇。山陕是咱们的家乡,姜瓖又占据大同,只要能控制住三晋之地,以后不管是大明、满清还是大顺,谁能小觑咱们!”
  众将听到此话都是兴奋异常,轰然应诺。刚刚下达撤军的命令,身后却是有一支万人的队伍挡住了贺人龙所部的退路,看旗号,却是后营李岩的兵马。
  看着李岩行色匆匆、一片铁青的带着人马来到近前,贺人龙不由得而有些尴尬。说起来,李岩还是贺人龙的救命恩公。要不是李岩当初及时示警,恐怕贺人龙早就死在了孙传庭的手中,哪里还有现在的威风八面。如今不打招呼便要撤军。偏偏是李岩前来阻挡,两人这一见面,任凭贺人龙如何的不要脸面,总是感觉十分的别扭。
  “鲁国公意欲何往?”李岩大声问道。
  贺人龙讪讪的笑笑,“原来是林泉贤弟,这个,我部伤亡巨大。正欲向陛下请示,退后稍稍休整一二!”
  “东兵两蓝旗就在眼前,李过将军的兵马已经抵挡不住。此时,正是鲁国公所部上前增援的时候,如何能够撤军休整!”
  “呵呵!”贺人龙打个哈哈,却是不知道如何回应李岩的质问。当下一狠心。“林泉贤弟,今日之战,你也看在眼中,我军已无胜算,与其白白的损耗兵马,倒不如先行撤军,为大顺保留下一些精锐……!”
  “一派胡言!”李岩怒发冲冠,当此关键时刻。贺人龙竟然要擅自撤军,居然还是如此振振有词。要此人镇守右翼。实在是当初的一大失误。
  留在李岩的话音刚落之时,他身边的杨翻却是手腕一翻,一道银光向着贺人龙径直射来,这可是将贺人龙吓了一跳,虽然这顿时间在河北之地养尊处优,但贺人龙毕竟是武将出身,身体的反应还是极快,用尽全身的力气旁边一闪,身侧的周国卿眼疾手快,手中的佩刀一挥,“当啷”一声,一枚飞刀落地。
  “李林泉!”贺人龙恼羞成怒,“你竟敢刺杀于我!当日你救我一命,今日便是将这恩情一笔勾销了。老子麾下还有大军两万,你不过万余人马,老子这便撤军,看你还怎么阻拦?”
  贺人龙的亲兵将其护卫在中间,小心戒备着拨转马头,指挥着大军缓缓向后撤退,李岩虽是焦急怒极,一时之间却是无计可施。
  就在两军交错的当口,李岩的身侧却是忽然响起一声火铳的声响,枪声响毕,贺人龙却是一头从马上栽了下来。倒在地上,仰面朝天,额头上赫然出现一个弹孔,红白之物汩汩而出。
  还没等贺人龙的兵马反应过来,杨翻却是带领身边的数百亲卫纵马而上,目标直指周国卿、贺国贤、魏大亨、唐通这些和贺人龙的心腹将领和一众家丁亲卫。
  周国卿等人措不及防,在杨翻等人的迅捷攻击之下,没有阻挡两个回合,便被看落马下,借着便是被割去了首级,杨翻等人用旗杆高高挑起。
  接着,李岩的身侧那人便是高声大喊道:“今日乃是国战,诸位皆是前明边军出身的勇士,贺人龙为了一己私利,置天下苍生和我汉人江山于不顾,实在是欺君灭族之辈,虽百死亦难赎罪。今日,李将军便在阵前诛杀此贼,亦是为了彰显我华夏之正气。诸位都是搏杀疆场的热血汉子,昔日数不尽的同袍兄弟都死在鞑子的手中,今日便请诸位与李将军一道,与鞑子决死一战!让鞑子看看,我汉家男儿,却也是骁勇善战,不惧生死的好汉子!”
  贺人龙和一众心腹将领以及家丁亲卫都被诛杀,麾下的两万兵马却是都愣在了当场,但那人的话语却是勾起了众人对昔日与鞑子血战的回忆,一时之间,群情慷慨激奋,尤其是那人的一句“汉家男儿“更是让许多人热血沸腾。
  边军与满清血战数十载,其中不少人都是世代与八旗鏖战,常常是父死子继。尤其,李岩在顺军中威望甚高,此时有人感召,当即便有不少士卒挥动兵刃响应。
  李岩深深的看了一眼身旁胸膛起伏,激动不已的沈策,他的手中却是还握着一杆兀自冒着白烟的火铳。李岩万万没想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儒生竟然有这么大的勇气,竟然赶在万军从中狙杀了掌管数万兵马的国公贺人龙,还说出这么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轻易的便将士卒凝聚在一起。
  看着贺人龙麾下的大部士卒都肯听命,沈策这才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冲着李岩一抱拳,“将军,军心可用,从速下令进兵吧!”(未完待续。。)


第五十六章 军机处

  大顺和满清的山海关之战,牵动了整个天下。南京义兴朝廷为之兴奋不已,吴三桂投靠满清,所用的名义的是借东兵为崇祯皇帝复仇,挽救社稷于水火,这个名义无疑让南京朝廷的很多人都深信不疑。其中就包括义兴皇帝朱慈烺。
  山海关一战,大顺军大败亏输,损失了近四万精锐,多尔衮率八旗铁骑,趁着风势,在大顺军与吴军血战了一整天之后突然杀出,乌真超哈部的红衣大炮,配以八旗骁勇的骑兵,使得大顺军只不过勉强支撑了两个多时辰便宣告崩溃。而满清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顺鲁国公贺人龙在乱军中被杀,他所主导的右翼军团由制将军李岩暂时统带,也幸亏有了李岩的挺身而出,才使得大顺军不至于兵败如山倒。
  李自成带领大军且战且退,向着京师的方向转移。而吴三桂和多尔衮则合兵一处,在后面衔尾追击。
  此时,义兴皇帝朱慈烺的心情是极为激动而且矛盾的。他一力支持的北伐之战,却遭到了南京官员士绅的反对,支持者寥寥无几。而吴三桂联合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消息,则让朱慈烺如获至宝。
  不得不说,朱慈烺此时的眼光还是集中在李自成这个不共戴天的仇敌身上,根本没有看到清军南下带来的恶果。在他看来,击败李自成的主力是吴三桂,而非满清八旗,他是将消灭大顺作为南京朝廷的首要任务来看待的。
  在这种情况下,朱慈烺迫不及待的命令孙传庭立刻组织人马进攻河南和湖广。河南有高杰留守,已经取得很不错的局面,而湖广却是驻扎有顺军大将白旺的七万精锐之师。
  武昌的左良玉、寿县的刘良佐、庐州的黄得功却是无一人响应。庐凤总督史可法奔走于三镇之间,却是没有任何的效果。无奈之下,孙传庭和史可法只得带领仅有的三万兵马出师北伐,进入河南。
  但进入河南之后,孙传庭和史可法便开始举步维艰,一方面。大顺河南总兵官刘洪起以及大将刘汝奎举兵阻击,襄阳的白旺也出兵配合;另一方面,南京朝廷的供给却是寥寥无几。孙传庭和史可法只得与高杰和郭从宽合兵一处,虽是竭尽全力向北供给,但战果却是乏善可陈。
  一连串的消息送到山东济南,朱平安却是稳坐钓鱼台,并没有展开行动。北伐之举,的确有些操之过急。内部的力量尚且没有完成整合统一,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北征。的确是不智之举。
  江南三镇目前是支撑南京朝廷的主要军事力量。但三镇主将与义兴皇帝朱慈烺却是若即若离。朱慈烺大力提拔孙传庭,任命其为北征主帅,节制诸路人马,未免有些名不副实。
  左良玉坐拥兵马二十万之众,虽然有些夸大,但麾下数万能战之兵还是有的。此人也愿意为朝廷出力,但其人却甚是骄傲。早年在杨嗣昌麾下便是桀骜难驯。如今朱慈烺一味重用孙传庭,左良玉虽为定策功臣。却是只落了一个平南伯的爵位,自然是心生不满。所以按兵不动。
  刘良佐和黄得功更不必说,这两人都是扶保福王的中坚力量。义兴皇帝登基,两人都是惴惴不安,生怕朝廷会动手责罚,因此更是不敢轻举妄动。
  济南总兵府军机议事厅内,阴世纲将这些天来得到的情报汇总。得出结论。南京朝廷此次的北征,必定要以失败告终。孙传庭、史可法孤军深入,大顺在河南、京畿、河北还有近十万之众,想要一举而克,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朱平安居中而坐。旁边便是卢向昇、卢向昇、阴世纲、杨廷麟三名军机处阁员。军机处,是山东军政体系内刚刚新设的机构。目前,山东军政各位一体,互不干涉。内政系统便以新任的山东巡抚赵光忭为主,军事体系则以军机处为尊。
  而军机处的最高指挥便是朱平安本人,山东军系统内部,任何兵马、物资的调动,都要经过军机处首肯,朱平安签章才能得以实施。此举也是为了避免武将做大,将军权牢牢的掌握在核心层手中。
  军机处另外还有两名新晋的阁员,却是两名刚刚来到山东军的新秀。分别是南京翰林张煌言和浙江台州石浦游击张名振。这两人都是朱平安点名挖来的人才,在南京朝廷属于郁郁不得志的类型,而且都是二十多岁的黄金年龄,来到山东便得到重用,自然是对朱平安感喟莫名。
  对于这两个人,朱平安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文一武的出身,身为翰林的张煌言虽然也通晓兵事,但在临机决断上却有一些迟疑和犹豫,因此作为参谋使用绰绰有余,身为一军主将却是有些欠缺。
  张名振目前虽是武将,但却是不折不扣的读书人。身上还有一些东林党人的痕迹,他能来到山东,张继祖在其中居功不小。早年间,他游历京师,被曹化淳引为上宾。游历凤阳,又和张继祖结为莫逆之交。其人果敢英武,投笔从戎,却是难得的将才。
  军机处属于初创,阁员没有品级,但其重要性和权柄之重不言而喻,更有朱平安和卢向昇压阵,所以也等于是山东目前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因此,张煌言和张名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后辈入选,虽然在山东将领中颇有微词,却没有人敢于直接反对。
  原本在大顺军进攻山海关之时,山东军中便有不少将领建议朱平安,可从海陆偷偷奔袭至山海关外海。等到吴三桂、清军和大顺军拼个你死我活、精疲力竭的时候,突然杀出,必然可以斩获无数,重创三家。
  但张煌言和张名振却是提出了反对意见。以水师携带陆师,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或许的确可以斩获不少。但此战却是毫无意义,等于是山东军白白奔袭千里,却是拿不到什么有实际意义的战果。
  原因有三:其一,一旦满清参战,此战李自成便是胜算甚微,清军多为骑兵,而山东军多为陆师,清军和吴三桂据守山海关,山东军除了以炮火覆盖,便别无良策。但炮火轰击之后,想要通过攻坚战拿下山海关却是势比登天。其二,就算拿下山海关,关内关外都是强敌,山东军却是只能困守孤城,白白消耗钱粮和兵力;其三,集结在山海关的是大顺军的精锐和满清的精锐共计二十万人,还没算上吴三桂的兵马,山东军需要出动多少人马才能重创他们。抑或是与大顺联合,共拒满清八旗?不太现实!大顺和大明目前有毁国米灭家只恨,要是在这个时机和李自成联手,恐怕便会遭到南京方面的口诛笔伐。
  综合来说,出兵山海关,实在是极不妥当啊!没有任何的意义!
  张煌言和张名振的据理力争,驳斥倒了所有要求出兵北上的将领,也使得两个人在山东军内部声名大噪。也让朱平安对他们两人推崇备至。
  孙传庭出兵进入河南之后,朱平安本有机会进入京畿一带,但这样一来,势必要和大顺军留守的牛金星、刘芳亮部决一死战。就算拿下北京城,损耗恐怕也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况且,这又是义兴皇帝朱慈烺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就在孙传庭誓师出发的时候,他已经派人前来山东传旨,命令朱平安所部只能进入河南协助孙传庭,不得擅自向京畿一带发动攻势。
  如此以来,朱平安也懒得妄作小人,索性便按兵不动,只是派岳锦峰所部按部就班的进入河南以北,策应孙传庭北上,和许定国的兵马隔着在兰封一线隔河对峙。
  在这种情势下,朱平安整合了内部的意见,开始将眼光投向关外。
  关于在关外的布局,其实早在李定国兵进皮岛、朝鲜之前便已经开始。大批的军情处密探在原先朝廷谍探司参与下来的情报人员的配合下,进入满清的辖地搜集情报。
  多尔衮带领八旗大军倾巢而出,奔赴山海关之后。摄政王之一的济尔哈朗留守盛京,负责看守八旗的老巢,在义州一带便集结了将近四万人的兵马,但这其中却是只有一万多的八旗精锐,其余的都是蒙古部落的联军和汉军八旗的兵马。
  庄妃大玉儿和济尔哈朗等留守重臣也深知关外对于满清的重大意义,因此也将八旗再次动员,抽调十四岁以上的所有男丁入伍,集结起一支五万余人的后备军,以备不时之需。
  朱平安想要做的,便是展开针对关外满清国土的试探性进攻。李定国在朝鲜目前共有两万的兵力,加上朝鲜可以调动起来的三万多兵马,想要一举攻克辽东还部现实。抽调山东军跨海东征,也会让山东的力量变得薄弱。所以,朱平安便决定在关外展开一次规模有限的战役,以此来吸引八旗主力回师,以便策应关内的战事。(未完待续。。)


第五十七章 噶里的美梦

  崇祯十三年,李定国兵进皮岛,继而逐步将势力渗透进朝鲜的各个阶层。并将平安西道的定州占据为租界,和朝鲜王室共同开发境内的资源。在此之后,朝鲜的京畿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当然,升斗小民是不会在乎这种繁华背后意味着什么,反正从明人和佛朗机人进入朝鲜以后,朝鲜的百姓却是越来越富庶了。
  开矿的热潮席卷整个朝鲜,大明商人和佛朗机人的勘探小队足迹踏遍朝鲜的河流山川。这其中,富山一带的铁矿开采尤为兴盛。大明和佛朗机的商团开出的报酬优厚,还为下井的矿工准备了什么“保险”,即便是死在了井下,家人还是可以得到丰厚的补偿,这对于积贫已久的朝鲜百姓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无数人涌入各大矿山,争做矿工,还有更多的人也因此看到了商机。矿石的运输、矿工的衣食住行等等,带动了无数行业的兴旺。

当前:第228/32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