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全集.net》第3/328页


  邹靖眼圈一红,作势便要向朱平安行大礼,朱平安肩膀一沉,手臂托住了他的身体。
  “大郎,咱家当年多有得罪,难得您不计前嫌,实在是、实在是……!”邹靖语音哽咽,难以言辞。
  朱平安微微一笑,“邹公公说的哪里话,您和姚少钦姚公公都是王爷和王妃的体己人,也多亏您两位的帮衬和照拂,王爷和王妃才能撑到如今。姚公公已经去世,就算为了王爷和王妃,邹公公您也要多多保重啊!”
  一番话说的邹靖唏嘘不已,拉着朱平安的双手连连道谢。
  曹无伤原本的脸色有些不屑,但听到了“姚公公”三个字,眼神也不由得一黯。
  ……
  八月十四这一天,天还没亮,朱平安已经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洗漱完毕,猛然间想起一件事情来。于是踹开火头军的灶房,在笼屉上拿了几个馒头,风一般的跑出军营。
  凤凰山脚下,靠近皇城不远处,原本是凤阳最为繁华的地域。可自从崇祯八年流寇洗劫之后,这里便成了不毛之地。离此不远,一个孤零零的坟茔显现在树丛中的平地上。
  一身青衣的曹无伤,手执一柄利剑,在坟前的空地上辗转腾挪,剑气纵横,身形却诡异无踪。朝阳在地平线上偷偷探出了头,清透的阳光随着剑刃的流转映照出各种色彩,长衣飘飘,宛若出尘的精灵。
  朱平安一屁股坐在坟茔的墓碑旁,墓碑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坟茔上的杂草也被清除,供台上摆着半只烧鸡和几个馒头,香炉中的三支信香袅袅生烟。
  朱平安从怀中摸出一小壶劣酒,慢慢倾倒在供台边,嘴里还在念叨着:“姚公公,我和无伤看您来了。明日就是八月十五,请您老也开开荤,这烧鸡可是无伤从我牙缝里挤出来的!”
  或许是听见了朱平安的“牢骚”,曹无伤收住剑势,黑着脸走了过来,也是一屁股坐在了墓碑边,闷头不理朱平安。
  朱平安干笑了两声,“无伤,你这功夫真是好看,能教教我不?”
  曹无伤声音冰冷,“成啊,不过,欲练神功,必先挥刀自宫,你能做到吗?”
  朱平安险些被嘴里的馒头一口噎死,“姚老头教的啥玩意啊,葵花宝典啊!”
  曹无伤大奇,“你怎么知道,不过,干爹教的这门功夫,不叫葵花宝典,叫做莲花宝典!”
  “什么,还真有这东西!”朱平安干脆冲着天空吼了起来,“这贼老天,你不如干脆给老子开挂得了!”
  吼了半晌,看曹无伤的脸色柔和起来,朱平安这才厚着脸皮说道:“无伤,咱们兄弟之间还说啥,不就是那两千两银子嘛,至于的吗?一连三天都没到军营里来。”
  一听这话,曹无伤的脸顿时又黑了,“您大少爷说的容易,小的我没日没夜在废墟里扒了两天,才找到一家商铺的仓库,检出来东西作价卖给赌坊,才得了这两千两银子,您可倒好,一转手便给了石应诏!”
  朱平安嘿嘿笑了起来,“你放心,姚公公交给你的这些功夫和旁门左道绝对有用武之地。少爷我掐指一算,这凤阳城的废墟底下可都是宝贝!你想啊,流寇在凤阳不过呆了三天,虽说将满城富户斩尽杀绝,可富户们这两百多年积攒在凤阳的宝贝他们可没空去仔细查找啊。所以说,这东西注定就是留给咱们兄弟的。等找齐了宝贝,换成金银,咱们就招兵买马,看以后谁还敢在老子面前耍威风!”
  曹无伤却摇摇头,“少爷你也真是的,有了银子不说自己享享清福,确实一门心思的给卫所的兄弟炼刀换甲,真搞不懂你是怎么想的!”
  朱平安叹口气,没再说话。还能说什么,难道告诉曹无伤,要不了几年,大明江山就会换了主人,天下百姓都会成为满清鞑子的奴才?
  正叹息间,远处却传来了马蹄声响,一人一马由远及近,“百户大人,段指挥使有请!”
  段喜年,高墙卫指挥使,今年已经五十岁,头发已经微秃斑白。出身于唐王府家将,由于朱聿键父亲朱器墭的提拔,才得以在凤阳扎下根来。朱聿键被废之前,将朱平安托付于他,安排在高墙卫中做一个百户。
  其人虽然胆小怕事,但总算还有一份良心在,这一年来,将朱平安照顾的无微不至。
  段喜年站在高墙卫的校场边,看着空荡荡的校场中孤零零的一个三百人的方阵。这就是朱平安麾下百户的三百名军户。
  凤阳军户,到如今和天下各卫所一样,已经是名存实亡,太祖皇帝流传下的军户制度已然是一个空壳。单说这凤阳卫各军,将官以吃空饷为生,军户的土地被豪商大族兼并,无以为生,纷纷逃离。原先五千人编制的高墙卫到如今实际上只有约千名士卒。
  卫所仅剩的两个千户已经成了甩手掌柜,除了每月雷打不动的例行会议,基本上不露面,偏偏这两个人还是凤阳本地豪族的子弟,段喜年一个都得罪不起。下面的百户更不用说了,满打满算只剩下五个。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平安所辖的百户。朱平安初来时,这个百户所与其他并没有区别,充其量只剩下不到五百人,但仅仅一个月,朱平安便从其中抽调出了三百精壮。
  不仅是如此,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的银子,竟然是以一人之力包圆了这几百口子的吃喝,搞得上下归心如同铁桶一般。其实军户的心思很简单,只要一家老小有口吃食,他们就愿意豁出命来拼。段喜年怀疑那是唐王府给他的体己银子,总归银子是他自己的,劝了好几次,也不见他有什么反应,只好随他。
  反倒是朱平安这三百手下的训练,却是越来越有样子。每天早上围着空荡荡的凤阳卫校场先跑上个十几圈,然后便是分成若干小队,开始什么所谓队列训练。刚开始,引得凤阳卫上下一窝蜂的前来观看,在众人的眼中,这便如同是耍猴戏一般有趣。
  时间长了,看的人也少了,反倒是段喜年越发觉得其中并不简单。三百人的队伍,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群军户泥腿子居然弄清楚了方向,纵成列、横成排,号令统一、如臂使指,竟然完全是一副精兵的模样了。还有近几个月才开始的刺杀训练,一人一杆长枪,三百人行动起来,长枪如林,气势逼人,就连段喜年这个老行伍都忍不住心里发颤。
  远远看着朱平安和曹无伤飞一般的跑过来,段喜年忽然感觉到格外的轻松。朱平安的身份他作为唐王府的心腹家将是一清二楚。原本以为这两个小子,一个是唐王的私生子、一个是王府的小宦官,放在自己这里,将来指不定惹来什么样的祸患。
  没想到这两人却将手下的百户所经营的这么有声有色,现如今凤阳城内兵马司、巡抚衙门、班军卫所等等,都知道自己麾下还有一支可以拿得出手的精兵,使得段喜年也是老脸有光啊。
  可一想到高墙内囚禁的那位,段喜年的心情立刻又沉重起来。
  “听说那晚出了些变故?”段喜年问朱平安。
  朱平安行了个军礼,走近段喜年,“回大人的话,暂时不会有什么麻烦了。不过为了谨慎起见,石应诏那边还是需要尽早解决!”
  段喜年倒吸一口凉气,石应诏是什么身份,朱平安居然信口便说要解决他,到底是王府出来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天高地厚啊!
  段喜年脸一虎,“莫要胡说,过两天巡抚大人召见,路大人官声不错,乐于助人,还是请他居中调解一下吧。一切以稳妥为先!”
  朱平安刚要反驳,校场之侧一名红衫传令兵疾驰而至,“段指挥使,巡抚路大人紧急召见!”
  “何事?”段喜年眉毛一挑。
  “刚刚得到探马急报,流贼一阵风拥兵两万,已至来安一线,兵锋直指凤阳!”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

  “完了,该来的还真来了!而且居然来的这么快!”
  饶是朱平安早已有了心里准备,可乍一听到流贼大军逼近凤阳的消息还是有些恍惚。
  看多了穿越小说,里面的无所不能让朱平安青睐不已。可一旦真的身处于这个动乱的年代,朱平安却发现一个人的力量其实是多么的渺小。
  穿越者所具备的知识优势,在这个时代中能发挥的作用是及其有限的。工业和经济的发展是有着其自身规律的,任何想要脱离实际的念头都是注定要吃苦头的。一颗螺丝钉、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铸具模件看似简单,却包含着科技与工业上百年前行的积淀与传承。
  所以,如今的朱平安只能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去尝试着将后世的点点滴滴与现在一点一点的对接起来,努力实现脑海中仅有的一些知识在当下的实际应用。
  组织军户参加正规军事训练,并按照后世的薪酬制度和管理体制对百户所士卒进行改造,便是朱平安开始的第一项尝试。所幸,效果还算不错。
  “少爷,反正已经弄了不少银子。要不,咱们想办法趁乱将王爷救出来,一起逃走吧!”曹无伤吞吞吐吐的说道。
  “跑?”朱平安没好气的翻翻白眼,曹无伤这家伙白长了一副好皮囊,说出的话却是完全不经过大脑。“往哪儿跑?王爷是朝廷的罪宗,我是兵部挂号的百户,跑不出南直隶就会被抓回来,难道到时候一起被斩首示众吗?”
  “那怎么办啊?”曹无伤也没了主意,顿时有些慌乱起来。
  “我命由我不由天!不过是一场厮杀而已!”朱平安狠狠的挥了一下手臂。
  “大狗”,随着朱平安的一声高喊。不远处,刚刚轮值回来的小旗张大狗带着几个士卒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大人,有啥吩咐?”昨晚见识了朱平安的一系列手段,大狗此时一见到他,满眼都是崇拜的小星星。
  “二狗呢?”朱平安问道。
  大狗挠挠头,“不知道是不是吃错了东西,从昨天开始便有些闹肚子,听说今天也没参加操练!“
  朱平安挥挥手,“管不了那么多了,传我的命令,你、二狗和岳锦峰即刻升为总旗,每人指挥一百名兄弟。我之前吩咐匠户准备的特制枪头还有钢刀,全部给弟兄们换上!”
  “要上阵?”大狗又惊又喜。
  这货纯粹是个没脑子的浑人,和兄弟张二狗都出身于辽镇边军。辽镇被满清逐步蚕食,兄弟两个就带着老娘跑回关内,在凤阳这边投靠段喜年做个亲兵,朱平安来之后,便被分配到他的麾下。这辈子没什么喜好,除了喝酒吃肉就是上阵厮杀,倒是他的兄弟二狗心思还算细腻些。
  朱平安的脸色沉重下来,“告诉兄弟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回去将家人安置好,一会儿我让咱们百户的军需官洪胖子过去,每人二两银子安家费。战事结束,运气不好阵亡的,每家再发五两银子。当然,立了军功更有重赏!”
  不到一个时辰,乱匪再次逼近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凤阳城。凤阳城立刻陷入混乱当中,百姓们纷纷收拾行李,携家带口的逃亡,剩下无处可以投奔的老弱妇孺只能是一家相拥着无助的哭号。兵马司的巡检们也没了心思维持治安,就连班操军和护陵新军都开始有了逃兵。
  中午时分,巡抚衙门终于有了动作。凤阳府锦衣卫千户所在巡抚路振飞的调度下开始调动巡检整顿治安,当街斩杀了十余个趁乱抢劫的**和混混。凤阳知府、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衙门的主官也都分散到各处,召集壮丁配合官军各部守城。
  可问题是,现在的凤**本没有城墙。洪武年间完工的凤阳城,内含一百零四个坊市,是仅次于北京和南京的陪都。也是天下数一数二的雄城。只是因为当时国力有限,外廓的城墙只是夯土而成的土垣。之后历经数代帝王,也只是在土垣的基础上,于外部包裹一些城砖进行加固。因此,凤阳的城墙看似雄浑,其实不过是外强中干。当然,这也是因为,凤阳位居帝国腹心,历来便未经历过战事,既无外敌之忧,也就没有修建坚固城墙的必要。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崇祯八年时,流贼一战而下凤阳。除了凤阳当地百姓承担徭役赋税沉重,暗自与流贼串通勾结的原因,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凤阳武备废弛、城防虚弱。
  到了如今,当年流贼的一把大火,烧毁了皇陵、公私邸舍和太祖皇帝朱元璋兴建的龙兴寺以及陵区内的三十万棵蟠松。除此之外,凤阳四周仅剩的土垣城墙也全部被夷平。无险可守,拿什么来对抗流贼的两万大军?

当前:第3/32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