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说民国全集.com》第117/129页


不过瑞大人显然是小题大做了。都什么年代了,洋枪洋炮满天飞,随便花个几十两银子,都能在袍哥、舵把子那儿买到各式热兵器,手雷、手榴弹、炸弹一应俱全。

非常时刻,从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出发,禁止凶器被不法之徒利用,确有必要。但这只能吓吓街头泼皮无赖之徒,用这个对付胆大的革命党,显然不起什么作用。

革命党人玩儿大的,对菜刀他们当然也不拒绝,但更多的是真家伙。这几年暗杀成风,听说过谁用菜刀了?小的是手枪(而且是五连发的),常用的是铁西瓜。一发毙命,省得菜刀拖泥带水。

瑞大人的告示终于促使革命党人下决心更快更好地研制威力更大的炸弹。

不过,告示还是起了一点作用:人心更加恐慌,菜刀从此滞销。买把菜刀这么麻烦,家里的多磨磨,凑合着用吧。瑞大人还算通情达理,没挨家挨户没收旧菜刀,否则这日子真没法过了。

接下来是旅馆登记。

制订了旅馆管理办法,规定借宿者必须登记姓名、籍贯以及现在住址。倘若住宿者形迹可疑,即使有行李在身诸多不便,也不准住进旅馆。个人随带物品必须接受巡警检查。每天晚上9时,旅馆业主应把来客记录交给警署。

菜刀实名,本地人很危险;旅馆登记,陌生人很危险。总之,没有不危险的。

对于思想最为激进的学生和士兵,瑞澂也防了一手。规定晚上11点之后,在校学生不准外出。街上戒严,没收士兵子弹,全部库存到楚望台军械库,由工程第八营把守。

面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尤其是社会上到处流传“中秋节杀尽鞑子”的传言,瑞澂整天忧心忡忡,他减少了看戏、打麻将的时间,减少了和夫人耳鬓厮磨的时间,专心扑在维稳上。大约三分之一的兵力被端方抽走了,首先必须加强总督衙门的防卫,专人24小时在签押房值班,设有专线,一遇突发情况马上向瑞大人汇报,调集楚豫舰升火在江面上来回游弋,岸上遇非常情况可立即开炮,主要作用是为瑞大人留条后路,真撑不住时可带家眷跑到舰上躲避。

可是害怕什么来什么,危险挡也挡不住,它真的来了。

【传奇从偶然开始】

刘公这边又出事了。

刘公租住在照相馆楼上,来来往往照相的人很多,不容易引起怀疑。一天深夜,风雨大作,有个小偷从凉台翻入刘公卧室行窃。刘公惊醒,小偷从凉台逃跑。事后检点财物,万幸,什么都没少。

多善良的窃贼,知道我们革命筹钱太不容易了。

有这么善良的窃贼吗?当然没有,所以大家怀疑极可能是清廷的密探。

怎么办?转移。

挑个好日子,中秋节这天,将总机关搬到宝善里十四号。

刚搬来三天,最大的一次意外终于出现了。

10月9日下午,孙武在后面亭子间赶制炸弹,这批炸药是汪精卫等原来为暗杀端方准备的,没用上,留在这儿。

突然,意外发生,中国近代史最大的一次意外发生了。关于这次意外,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有三个版本。

版本一:刘公的弟弟刘同很好奇,看孙武造炸弹。刘同只有十六七岁,书读不上去,跟着哥哥混。小伙子头脑灵活,充当联络通讯员。

谁都会好奇,刘同正是好奇的年龄。但他不应该做一件事,口里含着纸烟卷,蹲在旁边看。烟灰不小心落在炸药上,意外发生了……

小人物改变大历史,刘同和他的纸烟卷永垂史册。

版本二:孙武在后面亭子间赶制炸弹,一位革命党同志钟雨亭手捧水烟袋站在门口,一边抽烟一边和孙武说话。

孙武一心两用,还嫌不够,又回头作答。结果手中疏忽,将装有硝酸的玻璃管碰倒,硝酸液流入炸药内。意外发生了……

小人物改变大历史,钟雨亭和他的水烟袋永垂史册。

版本三:孙武手上拿着一个才装上药的炸弹,对大家说:“用这个炸药把瑞澂、张彪、铁忠三个王八蛋一起炸死就好了。”怀着对反动阶级的切齿仇恨,他将炸弹重重地往桌上一放。不料用力过猛,立即爆炸,楼窗玻璃都被震破,浓烟弥漫全楼。

一群人一起改变历史。

三个版本都是意外。

版本一的意外太突兀。刘同既然是通讯员,应该能经常看见孙武制炸药。习以为常,没什么好奇,而且也不会傻到在炸药旁吸烟。

版本二的意外则自然得多,距离比较远,符合人之常情。水烟袋也比较安全,孙武是熟手,一边说话一边制炸弹对他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偶然失手。

但是整个意外只有孙武一人受伤,近在咫尺的刘同毫发无损、稍微远一点的钟雨亭没事、围在他旁边说笑的大伙儿没事。爆炸的威力够大,难道他们都是金刚不坏之身?难道他们逃跑的速度快过博尔特?难道所有的危险只能让孙武一人用血肉之躯抵挡?难道所有的苦难注定要让孙武一人来承受?太不公平了。

版本三,明显是无稽之谈,孙武不是弱智。

所以,刘同不能改变历史、钟雨亭不能改变历史,一群人也不能改变历史。

当前:第117/1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