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说民国全集.com》第123/129页


吹吹打打迎娶新人后,瑞澂仕途看涨,接连高升,笑得像花儿一样,夫人真是我的福星啊。

现在你该知道了,福星是潜伏在瑞澂身边的卧底。

从此源源不断的大量的情报从衙门内瑞大人的办公室、书房、卧室、枕边传出。

夫人常常劝瑞大人多积德,给自己留条后路,于是,本该抓的人没抓,本该杀的人放了。革命党人多次往棺材里塞军火,瑞大人也不掀棺材盖查了,怕伤阴德。

现在,瑞澂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来临了,10月9日,抓获彭楚藩、刘复基,杀还是不杀,瑞澂拿不定主意,张彪坚决主张都杀掉。潜伏夫人责怪他不积阴德,瑞澂叹了口气“事情闹大了,没办法”。

不过瑞澂依然没料到危险,他在奏折中吹嘘“臣不动声色,一以镇定处之,因得弭患于无形,定乱于俄顷”⑷。

10月10日夜,在衙门突然听见枪炮声。瑞澂马上将大师爷张梅生、张彪、楚豫舰管带陈德龙等找来商议对策。

张梅生极力主张留下来稳定军心,慷慨激昂表示愿和大帅共生死。看来每月三百元工资没白给啊,张彪也主张留下来。可是陈德龙怕死,认为守不住衙门,叫瑞澂赶快登上楚豫舰。这不是逃跑,在军舰上照样指挥,灵活性更大。陈德龙还举例,当年张之洞在唐才常事变时,不也是登上军舰从容布置指挥,平息叛乱的吗?

瑞澂面临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去还是留?

他想到了一直带给他运气的夫人,来到内室,咨询她的意见。夫人早已得到母亲的指示,劝瑞澂逃走,这样军心不稳,革命党就有办法了。于是她说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话:“张师爷是个书呆子,只晓得尽忠报国,不晓得临机应变。陈管带的话有道理,趁现在还能走,赶快逃出制台衙门,到楚豫兵轮不是照样可以指挥吗?耽在这里,家眷在一起,你怎样指挥打仗啊?你即使不怕,我们女人也怕啊!”

见瑞澂还在犹豫,她说出了辛亥年最动容的一句话:“你答应过我的,过几年告老,在上海好好过日子。”

是男人,都禁不住这句柔肠寸断的话!你懂的。

于是瑞澂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围墙打洞,直奔军舰。”

为什么不走大门?因为家眷众多,目标太大;为什么不走后门?因为制台衙门根本就没有后门。

在陈德龙的引路下,一行人急冲冲什么东西都没带。来到后花园,陈德龙先叫几个戈什用枪托敲掉墙上的泥巴,再用刺刀刺进砖缝撬松,最后一二十个戈什甩枪托敲打,掘了个大窟窿。瑞澂先叫戈什保护媳妇和丈母娘出去,他自己接着带了其他人走出去,一路狂奔登上楚豫舰,直开汉口。

从此,他们再也没有回来。

每个失败的男人背后都潜伏着一个有二心的女人。大清王朝267年的基业也在这个女人柔肠寸断的话语中顷刻土崩瓦解。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洪哥,我们动手吧】

熊秉坤稀里糊涂的第二枪或第三枪创造了历史,现在子弹不缺了,大炮不缺了,不过熊秉坤此时缺一样大东西。

他缺气场,掌控局面的气场。

熊秉坤只是个排长,一个小人物。历史把他推出来,却不允许他在风口浪尖待太久。

革命党内,总指挥蒋翊武跑了,参谋长孙武伤了,财神爷刘公跑了,孙中山、黄兴在海外,汪精卫在大牢,谁来做领袖?谁是众望所归的领头人?

谁能挺立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当然要有资历、有声望,不仅如此,他还要有一颗菩萨般的爱心,士兵们都服他。

这样的人,在武昌只有一位,不用多猜,当然是洪哥,只能是洪哥。

那就去找吧,他在哪儿?

谁也不知道。

当前:第123/1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