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说民国全集.com》第30/129页
除了溥仪,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归纳成方程式:血统+年纪+爸爸+外祖父=载沣的宝宝=皇帝宝座。
宝宝,就是你了。
不过,也有不同意见。老臣张之洞建议直接立载沣,“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宝宝虽然可爱,可国运不能寄托在可爱上。载沣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皇帝的亲弟弟、有国际名声,在皇室中属于偶像级的皇子,在军机处做得不错。关键是人老实、听话,脾气又好,绝不会有二心。
但大家不明白,慈禧始终有块心病在心里,一辈子在心里。
慈禧的心病还在儿子身上,苦命的儿子同治年纪轻轻就死了,没有后,只好让他的弟弟继位,现在如果要立载沣,又是弟弟继位。皇帝的弟弟是皇帝,皇帝的弟弟的弟弟又是皇帝,说着拗口,于体制也不合。现在找个晚一辈的,以同治后代的名义继承皇位,也算给唯一的亲生儿子一点补偿,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慈禧想得越周全,载沣听得越无奈,皇帝横竖都在自己家里了。自己宝宝做皇帝,他是一百个不乐意。爸爸的无奈,哥哥的可怜,现在又轮到自己的宝宝身上。谁不想望子成龙?可载沣不愿,因为儿子已经是龙种了,不管他做不做皇帝。
奕?那次昏厥在地,高潮都让他演了,载沣不可能再一次倒在地上玩昏厥。那玩什么?老实人什么都不会玩,只会磕头。
那可以哭吗?对不起,载沣也不会,眼泪不是说挤就能挤下来的。
在别人看来,这是天大的好事,所以载沣只能边辞边谢边磕头:“谢谢皇太后的好意,我家宝宝不合适。”
慈禧问:“说个理由听听。”
载沣急了:“我家宝宝太小,我弟弟载涛的宝宝大点,请立年长的。”这是什么话,自己儿子不想往火坑里推,也不能推侄儿,做人要厚道。
慈禧也急了:“怎么这么糊涂?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
理由太过牵强,拒绝无效,就是你的儿子啦,别人的儿子想当还当不上。
就这样定下来了,慈禧下了一道谕旨:“着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
载沣稍微舒了一口气,好,好得很,大事小事都有老太太训示,看来我还有时间盖章。
没想到第二天,慈禧又倒下了。腹泻,一天几十次的腹泻。虽然有宫廷版的“大内秘制泻立停”,可依然是一泻不停,长泻不止。七十多岁的老人哪禁得起这样拉,拉着拉着眼看着快不行了,又紧急下了一道谕旨:“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
载沣的一口气还没舒完又硬生生给憋回去了,他彻底绝望了。婚姻让老佛爷做主了,儿子贡献给全国人民了,现在还要自己负总责。太后你不能走得这么早啊,我只想做无事的神仙,我只想盖我的章。
不管载沣怎么捶胸顿足、呼天抢地,这个七十三岁的老太太还是走了,留给了二十五岁的载沣一副天大的重担。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让这个忧郁王子治国,国家会跟着一起忧郁吗?
十年了,那个远渡重洋屈辱赔罪的忧郁王子终于成为中国的NO.1。十年前的那些粉丝依然看好他,期待这个年轻人能带领古老破败的老大帝国重新起帆远航,闯出一片蓝天。
不过载沣还是只喜欢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看看书,写写诗(不是原创),盖盖章。他不想出家门,不喜欢大风大浪。远航,对他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
那载沣的眼神还忧郁吗?是的,天生的,没办法。
作为摄政王的他会用犀利的眼神秒杀一切吗?不会,后天的,学不来。
载沣依然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忧郁(上朝、回家都忧郁)、盖章(挤出时间盖)、怕老婆(在家全天怕)是固定的三部曲。
那载沣到底有什么资本管理天下?
他秉承了父亲的优点:遇事谦让,不表态;他摒弃了父亲的良好基因:城府深,头脑活。
说来说去,他的资本就是老实。
老实人当然也能从政。不过让一个抑郁、懦弱、心不在焉、不肯负责的老实人搞政治,就好比让李逵泪眼吟诵李清照的词,无论怎样都不合拍。
载沣到底怎么个心不在焉、不负责?举个例子说来听听。
新任驻英公使李经方向载沣辞行,准备就外交政策提一些建议。没想到载沣比他还急:“你哪天来的?你哪天走?好,好好干!”三句话打发了事。
可怜的李经方,熬了大半夜准备讲话材料,一句话愣没说上就莫名其妙地退下了。
这个世界真颠倒,光绪想负责却负不到责,载沣不想负责却偏要负责。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当载沣成为国家的NO.1,性格开始决定国运。让一个不想负责的男人管理天下,天下当然也不会对臣民负责;让一个忧郁的男人管理天下,天下当然也会愁眉苦脸;让一个怕老婆的男人管理天下,天下当然也会阴盛阳衰。从此,怕老婆开始在中国盛行。
不过这也并不表示老实人好欺,载沣也有轰轰烈烈的壮举。
载沣的这次壮举和老婆八妞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