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说民国全集.com》第46/129页


【让西瓜飞】

汪精卫、黄复生、喻培伦等陆续到了北京。人到了,炸药也到了,当然不是托运。由几个女同志打扮成贵妇人,放在手提箱里,冒险闯关。她们都是汪精卫的粉丝,为了他,不说是炸药在旁,哪怕是绑在身上也毫无畏惧。

接着就是守真照相馆开业,为什么开照相馆呢?

其一,照相馆人来人往,即使有陌生人也不会引起注意。

其二,炸药有气味,对外可以说是化学冲剂洗照片。

其三,科学达人喻培伦不仅是炸弹大王,还是个摄影发烧友,干革命不忘顺便发挥一下自己特长。

他们到铁工厂加工了一个类似西瓜大小的铁罐,作为炸弹壳。将炸药放在里面比较安全,简称铁西瓜。

行动的日子终于来了。

最初的目标是炸载洵、载涛,在海外考察海军,正准备回国。这哥俩儿借考察为名,挪用公款出国吃喝玩乐,不干正事,现在该是让他们偿还的时候了。

汪精卫、黄复生在车站昼夜等候。两人蜷缩在角落里,铁西瓜严严实实地裹在怀里。

“这俩小伙子眉清目秀,怪可怜的,这么冷的天还为了生活出来乞讨。”不时有行人叹息着放几个零钱在他们面前。

北京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汪精卫、黄复生感动得一塌糊涂,当天北京暴雪,零下十几度,他们心里却一直暖烘烘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钱先拿着,充做革命的经费,赶明儿革命胜利了,一定给北京的老百姓建造一座现代化的温暖舒适的车站。

深夜,好容易等到载洵、载涛下车,却下不了手。接车的官员太多,到处都是红顶子,分不清谁是即将被炸的主角。而且围观的人也多,汪精卫不忍心伤着善良的老百姓。

铁西瓜又抱回来了。

那就炸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但庆亲王防卫森严,北京街道宽阔,很难下手。大伙儿一合计,不用左挑右选了,干脆炸个最大的,一次性解决。最大的是谁?那还用说,皇帝爸爸载沣。

首先摸清楚载沣每天上朝的必经路线,经过鼓楼大街,前面有一道短墙,从墙上扔炸弹,立即炸毙。

汪精卫、黄复生兴冲冲地抱着铁西瓜上路了,回来,还是抱着铁西瓜。原来鼓楼大街正在翻修马路,载沣改道了。

改道要经过烟袋斜街,可以从民房里投掷炸弹。

这次是黄复生抱着铁西瓜去了,照样抱着铁西瓜回来。此处是繁华地带,黄金旺铺,房源紧张,租不到房子,计划再次落空。

黄复生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这年头,想炸个人,真是TM的太难了!

铁西瓜来来来回回的搬运中,虽然锻炼了身体,增加了臂力。但要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既不能跑,也不能快走,一不小心就会爆炸,必须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简直是个折腾人的活儿啊。

一次又一次的折腾中,暗杀团成员们在一点一滴增加对载沣的刻骨仇恨,一切都是他,才让这次炸人如此曲折。

怒火在每个人心中燃烧,大家开始觉得铁西瓜不够重量,又在铁匠铺定做了更大的铁坛罐,圆径一尺二寸,高一尺多,里面能装炸药四五十磅。

看来炸药不响、人不倒,同志们决不罢休,载沣,你死定了!

最终目标定在了甘水桥(在今甘露胡同与鸦儿胡同交会处),离摄政王府很近;附近只有几户人家,环境偏僻。这是一座普通的小桥,由三条石板铺成,非常简陋。甘水,名字听起来很美,其实北京人称臭水为甘水。桥下有个臭水沟,平时干涸,下雨时才有水。过去都说是银锭桥,不准确,银锭桥下有水,不能埋炸弹。

载沣每天上朝都要由此桥经过,到鼓楼西大街,再由鼓楼前直向地安门,绕经景山进神武门(紫禁城后门)。到时将炸药铁罐埋在桥底,人躲在阴沟里拉响电线。

说干就干,六个字:挖个坑,埋起来。

越挫越勇的黄复生首先挖坑去。刚到桥下,突然狗叫不止,开始一条狗叫,后来附近所有的狗都叫了。怪了,观察了几天,一条狗都没有。黄复生看了看自己,衣服也还整洁,仪表堂堂,不像是歹人啊。

挖坑吧,黄复生用手往水沟一摸,黏糊糊、臭烘烘的,满手都是大便。太没有社会公德心了,黄复生心底的怒火油然而生。带着满身的臭气,坑总算挖好了。

接着就是埋起来。

第二天深夜,黄复生、喻培伦用一方大毛巾包裹着特大号的加重铁西瓜,两个人抬着,好不容易来到桥下,放到坑里,可是一铺电线,太短。毕竟是第一次炸人,经验不足。

没办法,又抬着铁西瓜回来了。

所有的人再也忍不住了,无一不在心底怒吼着:铁西瓜,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永不回头!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愤怒的青年们,请记住这愤怒的一天:庚戌年(1910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

夜里十一点钟,月有点黑、风不是很高,黄复生、喻培伦再次抬着铁西瓜上路了,汪精卫随后接应。

当前:第46/1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