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说民国全集.com》第99/129页


&文&孙武会羡慕地说:“你从来都不用为钱发愁。”

&人&蒋社长会感慨地说:“贫富论对你只是个传说。”

&书&刘公则满脸兴奋:“哥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屋&所以在许多人看来,刘公和孙武、蒋社长根本不会有交集,他也根本不需要认识他们。

革命,对刘公来说,只是个遥远的传说。

可是,偏偏他们三人就交集了,偏偏刘公非要找到这个传说,将它变成自己的传奇。

一切,还是从刘公他爸说起吧。

刘公的老爸刘子敬,号称刘百万,出身豪族,刘家是襄阳三大富室之一,四房共有一万三千多亩田产。

刘氏庄园四周是两丈高的石脚砖墙,四角建有望楼。垣墙内并排四座八字门楼,粉墙朱檐,逶迤街对。庄院门前有一方大堰塘,养金鱼数千尾;堰塘岸上建有凉亭,长堤数里,遍植垂柳。

庭院深深深几许,刘公就在里面住。

刘子敬是武秀才,喜欢延揽结交武术大师和江湖艺人。刘公自幼深受熏陶,性格豪迈,喜欢舞枪弄棒。最爱读《水浒》,最崇拜九纹龙史进。

刘家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一样:光宗耀祖。当然,钱多也可以做得到,修祠堂、续家谱,拜祖宗,大把大把地花,在所不惜。

不过要让大伙儿都承认,从心底真正的承认,那就得考科举,考个进士,最好翰林,天子门生。再多钱也买不到,那是八辈、十八辈祖宗的荣耀。

这个重担,就历史性地落在了刘公身上。刘公很不乐意,因为他一点都不好这个。

这你无权选择,不是你好不好的问题,关键是刘子敬好这个。望子成龙,光宗耀祖,是所有中国父亲的终极梦想。

刘公最终妥协了,不过提出一个要求,读圣贤书,行天下路,想先到外面游历游历。

1901年的阳春三月,桃花满天的日子。刘公带着书童,还有大把大把的银票,一路北上。先到古都洛阳,游览了龙门石窟、白马禅寺。随即来到西安,半年后,经宝鸡西南行,到成都,在这儿,遇见了对自己一生影响至关重要的一位青年学生,叫邹容。两人经常酒酣耳热、大快朵颐,大谈革命理想。当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刘公买单。不久刘公又乘船东下,到达武汉三镇,结交了这里的新军朋友,大伙儿依然是边下馆子边谈革命宏愿。

外面的世界不无奈,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刘公开始有想法了。

回家后,刘公就告诉父亲,科举废除了,要想取得功名,必须要留洋。刘子敬不大愿意,这孩子看来心野了,万一待在外面不回来就麻烦了。刘公的表哥是留学生,说了许多好话,刘子敬才给钱放行。

到了日本,刘公就如脱缰的野马,只看枕边书。《猛回头》、《警世钟》、《革命军》是他的最爱,《水浒》也偶尔翻翻,就是不看课本。当然考试也不行。好在这次来的目的是考察游学,考察为主,学习其次。

除了看枕边书,刘公最大的爱好就是花钱。

有钱在哪儿都抢手,男人需要它挣足面子,女人需要它满足虚荣,革命需要它筹措经费。

刘公几乎每天都请同学们下馆子,吃日本料理、寿司,吃无污染的纯天然原生态绿色蔬菜。大家常常为革命的前途争得面红耳赤,这时刘公总会轻轻地说一句:“走,下馆子边吃边争论。”

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化解了无数的争执、不愉快;许多人都将纠纷搬到了刘公的寝室,原本没有纠纷的也制造出无数个“伪纠纷”,就是为了等刘公的一句话。

刘公为革命所作的最大贡献就是请客吃饭。

肚子饿了,嘴巴馋了,伙食差了,快去找刘公,这成为广大留学生最常用的一句口头禅。

也许你会对此不屑一顾,因为一位伟人曾谆谆告诫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我同样告诉你,干革命也要先填饱肚子。

眼看着不能按期毕业了,刘公干脆弃文从武,做铁血的军人,报考了士官学校。可一体检,没戏了,深度近视,不适合从军。

刘公纳闷了,祖宗三代都不是近视,怎么遗传基因到我这儿突变?

所有的人都纳闷了,说是看书看的吧,刘公从来都不是一个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考试科目多是红灯,他点滴的时间都用于吃喝、捐款。难道喝酒诱发视网膜充血病变?可只听说过酒喝多了胃出血。

思来想去,刘公终于找出了正确答案。都是枕边书害的,枕边书枕边书,顾名思义,当然是要躺在床上看、趴在床上看,甚至躲在被窝里看,拿得方便,看得方便,眼睛却从此不再方便。

那就转学校吧,刘公进入明治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当然还是计划外的自费生。他起了个别号,非非子,难道是痛改前非,不大吃大喝了?

书虽然读得不怎么样,可是刘公依然是留学生中的风云人物,也成了各个革命团体的抢手货,因为找到刘公,就找到了聚宝盆。

共进会抢先一步拉刘公入会,条件很优惠。在这儿,你是老大,共进会会长;在你的家乡湖北,你还是老大,未来革命成功的湖北大都督。做不做老大,刘公倒不是很在意。但这些话爱听,说明同志们对我这个人还是完全信任的,对我的能力还是充分肯定的。

看来在明治大学也很难拿到毕业证书了,刘公准备回国了。科举上不能光宗耀祖,那就在革命上让祖宗好好地扬眉吐气。

当前:第99/1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