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清全集.net》第260/262页


而天皇跟那些军方内阁大臣,在战后都被处于战争罪名。那怕没被执行枪决,这辈子也只能将牢底坐穿。这招釜底抽薪之计,算是彻底抹杀岛国崛起的可能。
至于战前庞大的沙俄,如今依旧显得混乱不堪。一个国家,分成了几个国家,各自都寻找联盟。那怕沙皇想统一,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单论综合实力,背靠大华国成立的几个小国,反倒成了沙俄分裂之后,国民生活条件最好的国家。百姓有了吃的,有了工作自然支持政府。
而原本令世界为之震惊的红色政权,因为刘兴华的横空出世,如今虽然成立了国家。可实力相比前世,无疑小的可怜。
加上他们至今,与沙皇掌控的国家处于对立状态,情况自然不是很乐观。那怕两个对立的政府,最终达成停战协议,实力也不复从前了。
不少生活在两个国家的工人跟百姓,都选择背靠大华建国的几个国家。这样一来,几个国家的人口,也在快速的增长中,国家实力自然也在提升中。
而承担了这些国家基础建设的大华国,同样投入不菲的资金,改善这些国家的道路跟城市建设状况。让这些国家的沙俄百姓,对大华人同样倍感亲切。
随着时间的流失,结束一战的世界各国,似乎都进入埋头建设的热潮之中。可很多国家政要都清楚,相比他们的国家建设,大华国的发展速度更快。
先不说大华国如今的综合国力,相比从前完全是两个概念。就算如今拥有超越英国吨位,世界第一海军的大华国,如今的军力一样让各国震撼。
一战结束两年,刘兴华受德皇跟奥皇的邀请,正式出访欧洲几国,其中也包括英法等国。做为深受大华军民,还有世界关注的大华国总统,同样受到热烈的欢迎。
在大华国太平洋舰队的护送下,刘兴华带着裕德龄访问各国。没带钱杏芳的原因是,这位总统夫人,如今又在待产。而终于圆梦的裕德龄,才以总统二夫人陪同出访。
看着港口等候的人群,刘兴华也感叹,大飞机的研制还是要加快。相比坐军舰出访费时费力,坐飞机出访各国,无疑显得更加快捷一些啊!
听着港口那些外国人,挥动着红旗喊着欢迎的口号,刘兴华也觉得很自豪。只有出国,才能感受到,这面红旗对于华夏人的意义是什么。
依旧是汉兴装打扮的刘兴华,牵着一身旗袍的裕德龄走下军舰,自然引来记者们的争相拍照。关于刘兴华,外国人听闻过不少,却始终没见过这位年青的总统。
就是这位年青的总统,以草莽之身崛起于华夏。短短十余年的时间,推翻了统治华夏多年的清王朝不说,还建立了现在的大华民主政府。
在这位年青总统的带领下,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大华国,一跃成为世界军事经济大国。不少在外国人看来,极度奢侈的生活用口,都产自于华夏这个国度。
此番刘兴华第一站访问德意志,自然让德意志的百姓高兴。这也说明,他们尊敬的德皇,跟这位大华国的总统关系最好啊!
那怕一战,没能让德意志成为欧洲最强的国家。可战争结束之后,德意志同样收获了不少殖民地。经过两年的发展,德意志相比英国已经不相上下了。
乘座德皇特意准备的马车,刘兴华跟裕德龄也享受一次游街的待遇。陪同刘兴华出访的孙仲山,同样显得非常感慨。
看到这一幕,只怕所有炎黄子孙,都会感觉到发自内心的自豪吧!
曾几何时,他流亡海外的时候,各国对他们都给予鄙视的眼光。而如今,他们成了欧洲最受欢迎的大华人。这种改变,都是刘兴华带给他们的啊!
那怕国内有人说,刘兴华这个总统太过独裁。名为总统,实则跟皇帝没什么区别。可与其共事多年的政要都清楚,刘兴华是个多么勤于政事的总统。
这些年,若非刘兴华英明的决策,只怕大华国也不会发展壮大这么迅速。现如今,大华国泰民安,刘兴华可谓功不可没啊!
此次陪同出访,孙仲山也感受到,这种国家崛起,国家地位快速提升的感受。以往鄙视他们的外国人,此番却表现的异常羡慕。这一切,让每个出访的官员都自豪。
那怕裕德龄也一样,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可她必须承认,此刻接受外国人欢呼的她,心里真的很高兴。觉得多年的守候,终于没白等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章 联合国设想
战争结束,留下的战争创伤,却无法快速的结束。做为崛起的军事大国,德意志如今在欧洲的影响力,跟老牌军事强国英国已经能平起平坐了。
那怕德皇对未能统一欧洲而婉惜,可他同样清楚继续打下去,对德意志及其联盟国,一样没太多好处。保存现在这个局面,实际对德意志情况更加有利。
眼下大战已经结束,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战后重建。刘兴华的国事访问,对于德皇而言也是其彰显国力的一路表现。招待规格,自然极其隆重。
不管眼下欧洲人,对这个东方大国存在什么偏见。到过大华访问的德皇很清楚,如今大华国际事务中,所拥有的国际影响力。
一战落幕,德意志虽然从英法手中,获得了更多的殖民利益。可德皇同样清楚,这一战将国家实力也打的差不多。目前德意志急需外资,恢复战后的经济跟秩序。
要说如今各国谁最有钱,除了大华国只怕没几人。至于未能攻占的英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大的黄金储备。可德皇同样清楚,英国这次只怕也狠狠出了次血。
相比之下,稳打稳扎称霸亚洲的大华国,如今拥有的黄金储备只怕也不少。就连他们德意志,也运送了不少黄金白银到大华,以换取当时急需的军用物资。
亲眼见证过大华快速发展模式的德皇,同样需要与大华展开各项合作。无论是民生还是军事方面的合作,对德意志都非常需要。
而此次到访德意志的刘兴华。一样希望扩大对欧洲的影响力。刚刚成立不久的大华国,想得到世界的认可。就必须加快彰显实力的步伐。
在访问德意志期间,刘兴华访问德意志的军校跟军工厂。签定双边的军事合作协定。除此之外,关于公路跟铁路基建合作,刘兴华同样出席签字仪式。
伴随这些合作的消息,被陆续公布出来。很多德意志人都清楚,随着这些合作的展开,一些失业的人就能获得工作。而大华国的财力,同样让德意志人感叹!
都说东方人有钱,现在看来还真是如此啊!
在访问期间,刘兴华跟裕德龄同样没忘记。到一些战争福利院看望那些失去父母的小孩。同时跟德意志签定捐助,以及培养这些孤儿的双边协定。
总而言之,在访问的一周时间里,刘兴华跟裕德龄显示出来的贵族气息,一样让德意志臣民敬仰。他们也真正意识到,这个以前蛮荒般的东方,实则跟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首批互换留学生的名额,让不少贵族都眼红,希望能将家族的孩子派出大华留学。如果能跟大华国打好关系。对他们家族而言只怕也好处甚多。
结束对德意志的访问,刘兴华又带着裕德龄登陆奥匈帝国。而这个时候,有关刘兴华访问欧洲的消息,自然也传遍了整个欧洲。
做为曾经的欧洲霸主。英国方面自然有些不是滋味。可他们都清楚,在与大华国交往的过程中,英国确实不如德奥两国亲密。
眼下整个欧洲都在重建当中。能否得到大华国的援助跟合作,似乎变得举足轻重起来。有外部援助的话。重建的速度自然会比其它国家快。
这是整个欧洲一些强国共有的想法,以至在奥国访问期间。刘兴华自然又签属了不少双边合作协议。让与德意志为首的联盟体,也视刘兴华为最亲密的国家元首。
只是在刘兴华看来,这种亲密期总有结束的时候。第三站他便选择了英国,而第四站则是法国。对于这两个国家的合作,刘兴华同样还是很重视的。
正如刘兴华所说,只要真诚合作的朋友,他代表大华都会表示欢迎。至于这些欧洲国家,曾经给华夏留下的伤害,刘兴华不会忘记。也会找机会,慢慢的找回来!
目前英法两国在大华西南,依旧存在很大的影响力,法国殖民地安南,英国殖民地印度。这都是下一步,大华国要插手破坏的地方。
可至少表面上,他要显示大华国爱好和平的诚意。一句话,暗斗归暗斗,合作归合作。这些似乎都不冲突啊!
整个欧洲转下来,签属的合作让刘兴华也感叹,这次出国有些吃亏了。好在这些投资撒下去,相信过上几年就会加倍赚回来。
而这次欧洲之行,让他成了欧洲最传奇的国家元首不说,也让大华国的威望得与提升。尤其陪同其出访的海军舰队,也让欧洲人见证到大华国海军的强大。
就目前大华国拥有的四支舰队,规模都非常庞大。整个亚洲海域,几乎都成了大华的后花园。那怕在亚洲拥有殖民地的英法美等国,驻扎舰队的规模都极小。
原因很简单,那怕舰队派遣太多,他们依然无法对抗拥有空军支援的大华海军。更别说,拆迁了岛国造船厂,吸收了岛国造船技术,大华的军舰建造丝毫不比欧美差。
加上大华独特领先的武器装备系统,让同吨位的军舰在海军相遇,拥有胜算的更多都是大华国的军舰。而各国都清楚,大华一直没放松对海军的建设。
带着太平洋舰队,访问完欧洲的刘兴华,最后一站来到了美国。对于这个抢夺美国战争果实的国家元首,美国政客都没什么好感。
可他们都清楚,美国想要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话语权跟利益,就必须跟大华国合作。无论是民生还是军事方面,大华国都具备跟他们合作的底气。
没能在一战中,捞到太多好处的美国。除了得到美洲方面的一些殖民地外,他们的损失同样惨重。尤其派遣到境外作战的部队,更令美国反战情绪高涨。
对于此次刘兴华的访问,美国工商界却表示了浓重的兴趣。他们都清楚,刘兴华是个很讲诚信的国家元首。如果能跟大华签定商贸协定,对美国也很有帮助。
有民意基础,那怕美国政要们心里不爽。面对刘兴华夫妇的到访,他们依然呈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且这些政要都清楚,如今的大华真可谓今非昔比了。
只是相比与欧洲各国的军事合作,此番来美国的刘兴华,更多只答应经贸方面的合作。类似飞机跟坦克方面的合作,刘兴华却表示还需要议会审议。
非常清楚,相比德、奥、英、法四国所在的欧洲,建国在美洲的美国,很少出现战争的威胁。而且前世对美国的忌惮,让刘兴华不敢轻易转让一些敏感技术。
至于欧洲方面,至少短时间内,这四个大国会两两抱团对抗。他们想压倒对方,都必须寻求大华国的声援。而美国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两国更多存在竞争的关系。
跟这些有影响力的大国,签属了诸多贸易协定之后,刘兴华也算满载而归。有了这些合作,短时间大华不用担心经济发展放缓的脚步了。
一些欧美先进的民用跟工用技术,让大华国的农业跟轻工业发展,都取得重大的突破。而首批奔赴各国的留学生,也将承担学习国家先进知识的重任。
至于来华夏留学的外国学生,他们也将成为双边交往的纽带。但不管如何,这次的访问让欧洲一些国家的百姓知道,东方那个古老的大国重新崛起了。
一些拥有独立资本的小国,也开始陆续寻求与大华的合作。总之,欧美各国渐渐发现,大华国的触角,在战后似乎比战前都发展的迅速。
买不起大型的军舰,一些小国则购买大华退役的潜艇。那怕是大华国退役的潜艇,在欧洲却是极具威胁的武器。这也意味着,这些小国无形中也在抱团取暖。
伴随大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刘兴华想到后世的联合国,突然跟世界强国提出组建联合国的建议。派遣常驻代表,以便更好处理双边或多边事务。
对于这个提议,欧洲四大强国很快表示同意,而美国方面自然不会拒绝。根据刘兴华的倡仪,六个常任理事国中,有一个就是美国的。

当前:第260/26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