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龙威凤全集》第214/269页
南北大官道贯通顺德府城,夏秋间旅客过多,长途货车不许通过府城、须绕城东郊而过。
凡是以车马代步的旅客,北面以鸯水门外的北关,或关外至板桥(通济桥一后改称鸯水桥)一带城外市街作宿站,避免进城自找麻烦。
南面,则以南关为住宿中心,车行的站头,邢台驿,栈仓、或各式旅舍,皆在南关一带市街集中,午后不久便有旅客到达。
双烈祠的南首,是南关颇有名气的邢都老店,规模坐二望一,停车场说广约四亩左右,两百余名店伙。
但隆冬季节,旅客不多。
双烈祠北端,是邢台县(顺德府的附廊县)所经管的卑田院,收容有四五十名孤寡残疾的贫民。
团头是一个年近古稀,断了一条右腿的老丐邢老乞。
县里派来照料的院主叫古风,本身也有花甲年纪。
征调来的四名役夫,忙得要死经常缺一两个。
所供应的衣料食物不足,得由院民自己行乞解决。
经费不足,无可奈何。
辅助照料的人,由城内东北隅的开元寺主导,西南隅的通真观赞助。
开元寺派了一位老僧,以及请来一男一女,照料这些无依无靠的孤残男女。
通真观为善也不落人后,派了一位老道照料。
卑田院原称悲田院,是官府的建制救济机构,源远流长。
汉代佛院东传,按佛典普渡众生的宗旨,接管了民间的乞食管,用佛教三福田的悲田名义,正式名取悲田院,收容贫苦无依的孤寡残疾。
佛典中的三福田,指供父母的思田、供佛僧的敬田、供贫穷的悲田。
悲田的意思是:当悲悯苦贫穷之境界,向此境界惠施,得无量之福,故名悲田。
信众们向寺庙捐赠田地,称之为福田。
因此众寺庙的庙产,足以称为大地主。
但和尚们是不能亲自耕种的,变相租给家主耕种。
佛门比丘为资自己的色身而乞食求布施,称为清净的正命,自作种种生业而生活,称为邪命。
所以僧尼们乞齐化缘求布施,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自己绝不会亲自去耕种这些福田的,以免沦为邪命。
到了唐代,官府又将悲田院收回,拨公费办理收容救济,正式收容乞丐。
久而久之,悲讹成卑,不是慈悲的悲,变成现在的救济院。卑田院成了历史名词。
卑田院的丐头俗称院主,也称团头,后来的花子帮帮头,就是由此而来的,在地方上颇具权势。
南关卑田院这位古院主,就是地方蛇鼠的众头头之一,绰号称赛铁拐,骨子里是大爷旋风虎罗天雄的眼线地头神。
可是,赛铁拐这位精明的眼线,对府城的蛇鼠活动了如指掌,却忽略了身边的事务。
开元寺是本城的第一大寺,派来照顾的老僧法本和尚,带来的一男一女雇佣,负责照料那些行动不便的人。
女贫丐有七位。雇来的小村姑十分巧勤快,里里外外整理得井然有序,治理衣食缝缝补补任劳任怨。
小村姑叫余小燕,十六七岁眉目如画,可惜皮肤不健康,穿的大棉袄大棉裤,青布包头,显得单薄瘦弱。
她来了两个月,谁也没留意这位脸上有病容的贫家小姑娘。
小村姑是开元寺僧人雇用的,开元寺经营的卑田院的救济金,乞丐们不敢过问,也就不管派来照顾的人是何来路,反正有吃有穿,照料得当就心满意足。
赛铁拐每天一跳一跳在外面鬼混,完全忽略院中这位不起眼的小村姑。
阴阳双怪躲在封山托庇的消息,不断向南北悄悄传出,令北天君的人大感不安,派了不少人追查谣传的来源,毫无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