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螭吻全集Zei8.net》第1/145页


【由www.【网】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书名:玉螭吻
作者:尘染青衣

明朝末年,紫禁城失陷前夕,崇祯帝密令太子出宫,本是绝密行踪,却阴差阳错天机泄露,少年太子从此流落江湖,经历了无数坎 坷磨难。乱世中多方势力竞相角逐,各种历史事件风起云涌,王侯将相、江湖豪杰、热血书生和文臣武将纷纷登场,其中更有冰魄玉魂、才貌无双的江南奇女子,身份卑微、却负剑胆琴心的各色小人物裹挟于历史洪流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荡气回肠的家国情仇和人世的离合悲欢,展现了明末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传奇 末世
搜索关键字:主角:朱慈烺,夏子矜 ┃ 配角:方珍儿,秦枫 ┃ 其它:



☆、亡音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河山破碎,朝廷风雨飘摇。
  关外,兵强马壮的建州女真部落虎视眈眈,十余年来屡犯边境,占据辽东七十余城,战火数次烧到京畿地区。八年前,建州统一关外,建国“清”,一直俯首称臣的历史宣告终结,开始与朝廷分庭抗礼。
  国内,称为“流寇”的起义军攻城掠地,摧枯拉朽。令朝廷闻风丧胆的王嘉胤、高迎祥等死后,李自成、张献忠部又迅速崛起。所到之处,势如破竹,黄河两岸大部地区尽收囊中。
  两月前,李自成大张旗鼓于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封侯拜将、开科取士、颁行历法,以一派崭新的帝王气象向摇摇欲坠的朝廷公然示威。
  张献忠则带兵进入蜀中,盘踞在中西南大部。
  如果说这三方势力先前只是朝廷背上的几颗芒刺,那么现在年深月久,这几棵久未拔除的刺已经引起大面积的伤口溃烂和恶化,显示出无药可救的征兆来。 内部是痈疽遍布的腐朽机构,革新除弊、脱胎换骨已绝无可能;对外是日益庞大的敌人,它已经失去了还手之力。积重难返的明朝随时可能伤重不治,气绝身亡。
  此时夜深了。在紫禁城文华殿,崇祯帝脸色阴沉,急速地踱着步。他现年不过才三十四岁,本来长得俊眉朗目,一表人才,但两鬓的青丝已过早地染上了一层银霜,多年来的内忧外患使他在焦头烂额的困境中过早地走向了衰老。他不知道已经多久没有睡过一夜好觉了,深深凹陷的双目显得无比疲惫而又焦虑重重,没有丝毫的神采,呈现出与他人生华年毫不相称的沧桑和暮气来。
  就在两个时辰以前,崇祯刚刚得到消息,李自成已经攻破了河北真定,带着号称数十万的人马,正兵分几路,往京城而来,俨然要形成合围之势。更让崇祯震怒的是,这一消息不是来自塘报,而是一个小太监听他从河北回来的亲戚说起,现经过打探,这消息确凿无疑。但朝廷上下竟然还蒙在鼓里,这怎么能不让他震惊和暴怒!他即刻宣诏让兵部尚书张缙彦进宫。
  此时,张缙彦已经俯身跪了很久,崇祯帝长久的沉默和来来回回的踱步让他内心充满了惶恐。地面冰凉,寒彻入骨,他手心却不自觉微微沁出了一层细汗。虽然最近每天都是接踵而来的坏消息,但今日深夜被召进宫,他知道一定又有极不寻常的事。
  “知道朕召你来,所为何事?”良久的沉默后,皇帝终于开口了,语气中的凌厉让张缙彦身躯不禁一颤,头俯得更低了:“皇上恕罪!臣不知。”
  “恕罪?看来你也知道自己有罪!”皇帝厉声说道,“朕且问你,真定失陷,你为何不呈报?”
  张缙彦顿时大惊失色,颤声道:“真定失陷?!皇上,这消息从何而来?何人所发塘报?”
  看着张缙彦一脸的惊愕和茫然,崇祯心中的愤怒更犹如火上浇油:“你还知道塘报?身为兵部尚书,连这等紧急军情都一无所知,你这兵部尚书是怎么当的!”震怒之下,崇祯一掌击在龙案,案几发出沉闷的巨响,一摞帖子从案头哗啦散落在地,“是不是等闯贼杀进文华殿,朕这皇帝还蒙在鼓里?要尔等臣僚何用!”
  “圣上恕罪!并非臣欺瞒皇上,臣确实没有收到塘报,确实不知呀!”张缙彦惊恐万状地回答道。
  本来崇祯帝还以为张缙彦早已收到消息,是不想让自己今夜惊慌失眠才故意瞒报,没想到他竟然对此消息丝毫不知,这让崇祯更加怒不可遏。
  “塘报塘报!真定都陷落了,督师大学士率先投降,将士阵亡的阵亡,降贼的降贼,何人发来塘报?你身为兵部尚书,对于前线军情不闻不问,不派人打探侦察,整日浑浑噩噩,所为何来?”
  张缙彦惊恐无比,慌忙答道:“皇上,皇上请容臣启禀。臣已经先后三次派人出去打探消息了,但不知为何,出去之后都杳无音信。臣今日上午还派人前去打探,现在还未收到任何消息。”
  “这是为何?”崇祯余怒未消,显然并不相信。
  “回皇上,臣料想,一是因为而今形势危机,出去的人就趁机逃走了,因此并未履行职责;二来因为现今民穷财尽,国库空虚,兵部也捉襟见肘,”他伸手在额上抹了一把,战战兢兢道,“派出去的人嫌工食太少,皆抱怨不已,难免因此渎职。现在朝内人心惶惶,都在为各自打算,寻找后路,连支派个人当差,也是千难万难啊,皇上!臣有失职之罪,请皇上重罚!”
  皇帝闻言不禁默然。半晌,颓然自语道:“兵部连派人当差的银钱也如此拮据?”他随即心生疑问,声色俱厉道:“你竟敢夸大其词,用这样的借口来搪塞朕!真是胆大包天!国家危难,尔等自顾私心,朕就不信,朝廷难道真的山穷水尽到如此地步了吗!”..
  张缙彦不知如何作答,只是惶恐低语道:“皇上恕罪,兵部确实,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啊,皇上……,而今,兵部剩下的费用,连一千钱也不足……”
  崇祯闻言,知道张缙彦说的是实话,他长叹一声,恨声道:“如今国库空虚,朕派了徐高到众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中倡议助饷,但众人推三阻四,叫苦连连,要么一毛不拔,要么就拿出微薄碎银敷衍朕!素日里,人人争先恐后表忠心,危难时刻,个个私心自保!朝廷没有饷银,如何派兵打仗!……朕真要亡于这帮庸臣之手!”
  “皇上息怒!”
  崇祯帝忽然想起什么,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迫不及待地对张缙彦问道:“对了,朕三日前调了山东总兵刘泽清和蓟镇总兵唐通入京勤王,现在可有消息?他们到了何处?带了多少人马?”
  “皇上,刘泽清……”张缙彦似有隐情,吞吞吐吐不敢说。
  “怎么了?你快说!”看张缙彦的神情,崇祯知道情况不妙,更加焦灼。
  “启禀皇上,刘泽清声称自己突然身患重疾,不宜带兵打仗,到了临清就撤兵,回去了……”
  “这个贪生怕死的鼠辈!”崇祯咬牙切齿道,“即刻收回朝廷的饷银,朕再另派他人入援!明日朕就下诏砍了他的脑袋!”
  “皇上,朝廷给的饷银,刘泽清已经,已经领走了。”张缙彦泄气地说道。
  “什么?”崇祯顿时又惊又怒,“领了朝廷的赏银,却敢不受君令,真是反了天了!……给我传旨!大敌当前,山东总兵刘泽清拥兵自重,违抗圣旨,率众撤逃,且私吞朝廷饷银,即刻削去总兵一职,就地斩首!”
  “皇上,臣以为此时万万不可!”张缙彦急忙劝阻道。
  “有何不可?”崇祯脸色铁青,怒气冲冲地道。
  “启禀皇上,刘泽清手下有数万军士,此时若要斩他,只会逼他造反,反而投了贼寇。如果他倒戈相向,我们又哪来兵力去对付他!为了大局,皇上不妨暂且先忍耐片刻,留他性命几天。待解得京城之围,再处置他不迟!”
  “身为天子,难道现下朕要杀一个小小的总兵也无能为力了吗!”
  “皇上,眼下大局为重啊!一旦刘泽清造反,我们要兵无兵,又能奈何!”
  崇祯知道张缙彦说得有道理,眼下的情形他确实不能动刘泽清,京城已经势如鼎沸,刘泽清一反,那更是火上浇油。他只能按下心中的怒火,又问道:“那唐通呢?唐通带了多少人马?到了何处?”
  “回皇上,唐通本已至京城,现下又带兵撤回居庸关去了。”一连串的坏消息让张缙彦都有些不忍心说出口,因此,崇祯帝问到什么,他都回答得很艰难。
  “什么?唐通竟敢擅自带兵撤往居庸关?”崇祯又如同惊闻晴天霹雳,额上立时青筋暴突。
  张缙彦一脸无奈,叹气道:“那唐通接到朝廷命令后,倒是带领兵马尽快赶到了京城。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他听闻皇上又派了黎公公去监军,登时翻了脸,带着三万人马离开了。”
  “放肆,真是狂妄至极!”一连串的打击让崇祯彻底失去了威仪,他不禁暴跳如雷,“一个个看朕身处险境,都敢擅做主张了,竟然都不听朕的号令!真的以为朕拿他们没有办法了吗!”
  崇祯虽然愤怒,但其实他内心清楚,自己现下面对这些将领,确实有些无能为力了。要早在先前,只要他御笔一挥,便可生杀予夺,但而今,他已自身难保,更别说下诏书取一个远在朝廷之外的武将性命。他不禁有些后悔自己让太监黎世如去监视唐通。崇祯一向生性多疑,多年来一直有习惯让宦官到武将身边任监军,以牵制和监视武将的举动,以恐武将不听号令或谋逆造反。特别在这非常时刻,唐通带兵入京城,在天子脚下,崇祯心中当然顾忌,万一唐通真有谋逆之心,那真正是引狼入室,因此他更不放心,这才传令让黎公公任监军,在城外迎接唐通。没想到此举激怒了唐通,唐通竟愤然离去,援京由又少了一支劲旅。此时的崇祯皇帝,真是到了孤立无援,众叛亲离的境地。
  张缙彦看着崇祯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昔日跺跺脚都会山摇地动的天子而今显得如此无助,也不禁心中凄然。他不知道暴怒和绝望交织的皇帝会做出什么举动来,他自己可不能与那些远在朝外的武将相比,此时他们已经不用顾虑皇上会拿他们怎么样,但身在朝中的众臣,皇帝要杀谁,自然还是轻而易举。方才崇祯已经因为他的失职而大发脾气,他不能保证这一连串的坏消息不会使皇上迁怒于他,砍了他的人头。因此,他心情复杂,大气也不敢出。
  崇祯此时像热锅上的蚂蚁,步子丝毫停不下来,他指着张缙彦,焦躁地问道:“你说,而今,谁还可堪大任,进京入援?”
  张缙彦惶恐地道:“皇上,恕臣无能,刘泽清、唐通事发后,臣也冥思苦想,确实不知道谁能来勤王。”
  崇祯脸色立时颓然,他绝望地自语道:“满朝文武,朕真的无一人可用了吗?”
  张缙彦沉默良久,搜肠刮肚,方小心地道:“皇上,万不得已,臣以为,可以调宁远总兵吴三桂进京勤王。”
  “吴三桂?”崇祯深深蹙着眉,一脸的疑问。
  “听闻吴三桂镇守宁远,勤于练兵,手中有精兵数万。建州军数次攻城均吃了亏!当此朝廷危机之时,他镇守孤城,犹自忠于职守,看得出此人有一副忠肝义胆,应该可堪一用。”
  崇祯点点头,但免不了忧心忡忡地道,“吴三桂镇守宁远,如果进京勤王,那宁远不是白白拱手让给建州了吗?”
  张缙彦谨慎地道:“微臣以为,而今只有先解京师之急,他日可再图宁远。”
  崇祯满怀忧虑,沉思片刻,确实觉得目前除了吴三桂,再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你说吴三桂有精兵数万?”

当前:第1/14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