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第103/119页
“大姊,”昭君笑道:“太后很夸奖你呢!”
“喔,”林采自然也绽开了笑容:“太后怎么说?”
“说你很稳重。这一次伴我从雁门归来,立刻放你出宫,而且,还要挑选一个英俊有为的郎官,把你许配给他。”
一听这话,林采又羞又喜,眼前立刻浮起侍从在皇帝左右,那些服饰鲜明,仪表俊伟的郎官――汉朝的制度,大臣的子弟得“纳赀为郎”,在御前供职。所以郎官的家世,无不高人一等。蓬门碧玉,托丝萝于高门,而又出于皇太后的恩命,能有这样的收缘结果,实在是一无所憾了。
心里高高兴兴地这样在想,口头上少不得还要做作一番,“二妹,”她薄嗔似地说:“何苦拿我开玩笑。”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趁早自己物色吧!趁我未出关之前,可以替你代奏。”
“越说越得劲了!”林采记在心里,而乱以他语:“太后还跟你说了些什么?”
“谈得很多!”昭君想了半天,毅然决然地说:“大姊,我给你看样东西。”
这样东西是连秀春、逸秋都不能看的。昭君将她们两人遣走,亲自去关了殿门,才将放在手边的一个锦袱解开,里面是黄丝绳所扎的一个木简。
“是敕命!”
“轻点、轻点!”昭君急忙拦住她。
“二妹,你见了皇上了?”
“没有啊!”昭君诧异地:“大姊,你何出些言?”
“我是说,这敕命――”
“喔!”昭君抢着说:“这是懿旨。太后亲笔写了第一次的懿旨。”
“给谁的?”
“你想呢?”
“我想不出,总不会是给二妹你的吧?”
“虽不是给我的,却与我相关,是给陈将军的。写得很好。可惜已用‘封泥’缄识了,不然我可以拿给你看看。”
“你只告诉我好了。”林采问说:“必是不准陈将军拦阻你出关?”
“意思是这样的意思,不过说得很婉转,最后有句话很重。陈将军大概不能不听。”
“懿旨虽可抵消皇上的诏令,不过,二妹,你要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是太后给外臣的懿旨?”
“太后给外臣的懿旨,说来不大合礼,不过事非得已,陈将军亦不会胶柱鼓瑟。”
“只要二妹有这个自信就可以了。”
“我的自信,出自最后的一句话:‘毋贻君以不孝之名、终天之恨!’”
“终天之恨?”林采大吃一惊:“皇上的终天之恨,不就是老太后宾天了吗?”
“太后的说法,正是如此。如果陈将军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借口,擅动干戈,太后忧急愤懑,因则成疾,竟致不起。大姊,你倒想想,这是闯的多大的一场祸?”
林采有些心惊肉跳,“这可是太严重了!”她说:“陈将军决不敢再出关了!”
“正是,我想他亦不敢冒这个天下的大不韪。”
“可是!”林采仍有些不放心:“陈将军的性情刚强。万一一意孤行,可又怎么处?”
昭君微笑不语。眼中又充满了那种难以形容的喜悦,带着点憧憬、带着点狡猾,竟不知她是想到了什么?
“二妹”林采有些失望:“我也算是会猜心思的,哪知道这会儿竟一点都摸不着边!”
“大姊,你先纳闷些日子,将来会有补偿。”
“好吧,我不知道你说些什么,反正不想问了。言归正传,说陈将军吧!”
“你不说他性情刚烈吗?大姊,我有把握,把他的百炼钢化作绕指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