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校对版作者午后方晴》第37/791页


  这个工程可谓庞大至极,七千多个大和尚,每一个和尚都要雕刻得栩栩如生,何其艰难。这也是为什么王画请贺掌柜请人,请的最多是雕刻师傅的原因。而且雕刻完成后,还要上漆,打上金箔,以及其他工艺,不但更耗人工,成本也会急剧增加。如果不是宝林斋的后台老板与太原王家比拼,凭借王画,可没有这个本钱制作这个漆器。
  这才是第一项工程,当然也是主体工程。王画不可能为了制作这件漆器来颂扬佛教。现在的佛教因为武则天的推动,已经成了国家的一个祸根。大批百姓因为贪图寺庙没有税务徭役,进入寺门,给国家收入带来妨碍。这只是其一,因为寺庙增加,许多僧人不法,诱骗穷苦百姓出香火钱,来求富贵平安,这是其二。因此建造寺庙,花费不说,侵吞百姓田地的事时有发生,这是其三。
  王画从没有认为他想做一个滥好人,但也不想做一个穷凶极恶的坏人。
  因此,他制作这件漆器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弘扬佛法,而在于唐僧这种为了理想,进取努力这种向上的精神。而这种虚心并且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自唐以后,在中国人身上基本就消失了。到了宋朝以后,国人渐渐变得内敛起来,最后闭关自守。
  象唐朝杜审言可以大声说,我的文章赛似屈宋,不管是不是这回事,但这种精神是充满自信的,蓬勃向上的。过了唐朝后,有几个人敢喊出这样的自信之言。有时候那不叫谦虚,纯是虚伪。
  这才是他弘扬的主题。
  因此,才有了下面两项工程。
  第二项工程就是漆画,是多幅连环图画,叙述的是唐僧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一直到天竺,然后在天竺闻名遐迩,最后到唐僧归来,唐太宗敕命梁国公房玄龄等文武百官盛大欢迎的场面,这十七年五万里旅程的一些主要故事。
  这个工程比不上第一项工程,但因为面积的原因,同样巨大无比。
  第三项工程,从这个漆器的一个正面到另一个正面,誊写唐僧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对于印度历史很重要,虽然这个国家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明,可因为不着重历史记载。如果没有这本书,印度的古代历史有可能没有办法重组。就连印度人最骄傲的阿育王故事,也是来自于唐僧这本书的记载。
  但这本书共有十二卷,十万余字。这块木材三个直面,面积不小,还不得不用绳头小楷书写,然后采用柘印刻在直面,进行木雕,再打上金粉。
  现在贺掌柜终于知道王画说是什么绝响了。他听了两眼发黑,七千余人物塑像,十万来字,还加上一百多幅连环图画,行,小郎君,你牛叉。
  硬是大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难怪要这么大的木材做原料。但这也是好事,如果完美地制作出来,那肯定是绝响!
  在另一个侧面,也就是最大的人物雕像唐三藏的正背后,王画将它作为主面,王画开始写下一篇铭文:
  法师玄奘,为求正义,跋程几万余里,历漠沙,经绝域,渴露饥风,得西域正经回。君子之道,弗以险畏之,弗以难怯之,弗以窘弃之。道路见狙,信义越明。
  太史公幽缧著《史记》,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左丘失明,安于《国语》;孙子膑脚,方论兵法。居高不忘形,居贱不移志,居满知其盈,居损亦知聚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今天下言道德者,入于老、入于佛、入于儒,入者附,出者污。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亦吾师弟子也(唐朝有佛教弟子说老子颜回孔子是佛的三个弟子,孔子是儒童菩萨)。为孔子者,乐其涎亦曰,吾师亦尝师之。实讥而!
  吾尝读《论语》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又尝读蜜经,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长嗟叹息之。大道幽远,求以长避以短,弗以难易畏忘,此真理也!
  在这篇铭文中王画赞扬了唐三藏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同时也怦击了一些学术界相互排斥的思想。第四段王画采用了韩愈《原道》中一段论点,但韩的文章是尊儒斥佛道,如果用彼之矛对彼之盾,连韩本人也难以自圆其说。王画干脆连儒也一道批驳。反正独步自大,全是错误的。不管你信的什么家,只要不虚心求人之长,补己之短,都是不好的行为。
  当然他说得不错,可有没有人听是两回事了。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唐玄宗都不会因为满而盈,有安史之乱之祸,到了明清时更不会闭关自守了。
  正是这篇短短的铭文,立即将这件漆器从赞扬佛教界这场盛事,演变成另一种意义。这也是王画一直追求的灵魂所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这件漆器有了鲜明的主题思想。
  但王画想了想,还觉得不满意。于是在这铭文下又写了一道诗。这一次他又无耻地抄袭了一道大作。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贺掌柜看到这篇铭文与这首诗时,再想想这件漆器形成后的样子,过了大半天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最后郑重地躬身施礼,说道:“小郎君,老朽说句内心的想法。小郎,你制作漆器太委曲了。”
  虽然知道这件漆器会为自己的主子带来巨大的名声,现在更有了赢得与王家这场暗争的胜面。但一个人的才气到了一定地步,不得不让人仰视。
  且不说这首诗写得惊艳绝伦,这篇铭文就包括了许多真义,而且这件漆器与这文章这诗歌,所包含的进取精神,更加让人敬重。
  到了这时候,贺掌柜在心目中,再也不敢将王画当作了一个少年看待了。
  他是后知后觉,象狄仁杰一眼就看出王画,与众不同。当然,如果与普通少年一样,王画那几十年岂不是白活了,况且那几十年他还是社会最精英的人士!
  

第051章 站住
  王画明白他的想法。可在王画心中却不赞成这种想法。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官员还是农民工人商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只要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取财有道,都值得尊重的。这就象一个人身上的器官一样,也许心脏比手足更重要,那么只爱护心脏就不爱护手足了?每一个成员都是构成社会的一个有机整体之一,离开谁都不行。
  就是执法的官吏,让人厌恶,可没有他们清理这个巨大身体的有害细胞,同样也不行。说到酷吏,包拯也算是一个酷吏吧,铁面无私,无论什么人犯了法,照样处置。可为什么百姓还这么拥戴他?但不要象来俊臣那样,什么人都要伤害,那不是卫士白细胞了,而成了癌细胞。
  但在这时代,连姓氏都分为三六九等,同样姓王,还成了不同姓,更是分成了高低,更不要说人了。
  这个道理太超前,没有办法说得通。
  王画也没有与他多做解释。
  除了这三道工程外,还有一项小一点的工程,那就是底纹,因为传说释迦牟尼和观士音菩萨颇爱莲花,用莲花为座,自此所有寺院里的佛像都是以莲花为宝座。因此王画在另外三面上用了莲花纹。但在他自己书写这篇铭文下面,为了突出它是这件漆器的灵魂所在,王画采用了其他纹饰。
  一开始他想用龙纹饰。但怕引起有心人故意曲解,毕竟现在龙是皇家的象征。于是最后选择了松纹饰。虽然龙作为中国的图腾,也更能代表这件漆器的进发向上的内涵,可自己的安全还是要排在第一位的。因此王画只好舍而取次。
  渐渐宝林斋的动作,开始有人注意到了。
  翰林斋这一次动静很大,不但请来了许多工匠,连小李将军的图画也作了出来。但这些工匠指着屏风上的图画,议论纷纷。不能就这一幅画吧,怎样使它变得珍贵起来。于是借用了王画第三件奔马图箱的工艺。比如在人物衣服衮金边,采用镶真实的金丝进去。连桌子上的杯碗都采用真实的和田白玉往里面镶嵌,也就是说,将这些杯碗从屏风上下下来,还是真实的玉杯玉碗,只是变成了迷你版。
  就连断裂的山体,众人都在商议使用真实的玛瑙镶嵌。但如何镶嵌进屏风里面,不破坏图画的整体效果,还得要商议。至于屏风图案外的纹饰边角,更是使用了无数的象牙、玉石、云母,甚至连祖母绿都用了上去。
  小李将军听着这些工匠的议论,郁闷地离开了。这还是我的画么?
  宝林斋这边也请了大批的工匠,一下子都知道了,两家开始打擂台了。这次两家行为恰恰相反。依王家的底蕴,应当行事低调,这才符合王家的内涵。而宝林斋的后台,大多数人不清楚,但少数人还是知道的。他们后台很强硬,行事也象暴发户一样。可这次宝林斋却十分低调,从上到下,守口如一。至于这些工匠制作什么漆器,更没有一点口风透露出来。
  让人感到不解。
  但都知道,不久后,一场好戏就要上演了!
  工匠的到来,王画也开始忙碌起来,首先一件事,得把平面图画出。严格来说,有两大幅平面图。一幅是画在木材中间的直面上,然后进行漆雕。另一幅是做一个样板,照着这个比例在木材上端进行实体雕刻。不然这么多工匠,你下一刀,我下一刀,最后还不知道雕刻什么样子。
  为了使这些工匠有一个更好的参考,王画务必使这幅巨图画得栩栩如生,这可是七千多个人物图案。王画几乎废寝忘食地工作了近十天时间。这才画了一半。
  就是王画身体素质好也吃不消了。正好这一天是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
  本来清明节是清明节,是二十四气节之一。寒食节是寒食节,这是重耳当上国君之后,忘记封赏介之推。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到了唐朝,将拜祭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古代,清明节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因为要扫墓,“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其实除了新丧之家,大多数人于其出城扫墓,还不如说是踏青。
  清明还是乍暖还寒时刻,又要禁火吃冷食,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这就是清明踏青的由来。
  王画走出农庄,野外各种野花正开放着最美丽的身姿。更有一些爱俏的小姑娘换下厚厚的冬装,穿上了春裙,在和风暖阳中,显得婀娜多姿。
  王画深吸了一口气。如果没有这些纷争,生活在这世界还是很美好的。空气因为没有污染,是那么地清新,天蓝得就象莫泊桑所形容的,象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水碧得更是清彻见底,在明媚的光线照耀下,可以清楚地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
  王画也走进了游春的行人中。
  正当他欣赏道路两边如诗如画的风景时,忽然听到后边有人喊道:“哎,王画,站着。”
  王画先是一机灵,那个认出我了?一想也不对啊。在家乡里,村民喜欢喊他小二,或者王小二。到了外面,因为尊称,喊他王郎君,或者王小郎,至于象陆二狗他们喊阿郎那是过头了。这个直接喊名字,在唐朝好象还没有这个习惯吧。
  不过这是一个女童的声音,有些清脆。
  他回过头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灯火都没有,倒是路两旁有着无数的野花。可那人却不在鲜花处,而让两个黄袍衣袖遮蔽着大半个身影。
  也算是一个伊人吧,一张粉脸儿,镶着宝石一样的大眼睛,还梳着双环云堆髻。但这个小美人啊,绝动不能动任何杂念,否则猪狗不如都不能形容。因为这个小美人儿,只是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女孩。她身前还有两个公公,大概是为了保护她,看到她喊叫,立即用宽大的衣袖遮住她的脸庞。
  王画一看,认识,那天在奇珍轩遇到的临淄王带着的小姑娘。他不知道这个临淄王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但知道他是皇室子弟。
  本来王画就不想高调,因此隐居于城外。这一下子碰到皇室的成员,王画拨腿就跑。
  “别跑!抓住他。”
  一听小姑娘喊叫,如果是那三名凶恶的刺客,也许行人畏惧,还不敢作出什么反应,可王画也是一个半蛋大的孩子。前面立即出现好几个青年,拦住了他的去路。
  王画只好乖乖地走回去,来到这个小姑娘前面,说道:“我说小娘子,我没有招你惹你吧。”
  小姑娘眨着大眼睛,说道:“王画,那为什么我喊你,你要逃走?”

当前:第37/79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