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校对版作者午后方晴》第687/791页


  然后立即写信,时间紧啊,后天晚上就要接到准确答复,没有办法。
  写完信后,立即送走。
  王画在操练军队,韦巨源过来看,也没有拒绝。不过韦巨源是一个外行汉,如果让他选择,他甚至会认为皇宫中的羽林军战斗力更高,因为比血营看上去更威风,更整齐。
  看了一会儿,跑进长安城,不想再呆下去了。
  王画也没有管,到了傍晚送出来一批犒赏,可是王画再次留韦巨源吃晚饭,依然是盛情款待。
  实际上韦巨源是有意而来的,有一件事他没有说。他是等王画开口,可王画没有开口,他只好在吃过晚饭,王画送他回长安时说道:“王侍郎,我有些话儿不知当讲不当讲。”
  “韦相公,尽管道来。”
  “我记得你小时候说过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
  “不错,难道不对吗?”
  “说得很有道理。那么我再说一件事,这两年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首先申明一下,你前去吐蕃真与皇后无关。后面皇后听信了家族里的一些小人,还有朝中的奸臣挑拨,所以发生了一系列的误会。现在皇后心中很后悔。”
  王画不吭声,心里想道,肉戏来了。
  “既然没有永远的敌人,就象你现在与太原王家交好。后来与十八家也再次和好。为什么不能与皇后和好如初?”
  “那不是和好,是合作。我不是君子,谈利,无利不起早,韦相公,皇后能给我什么?金钱?地位?名誉?”
  “这些你都不需要,皇后能给你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安乐公主。不知道王侍郎有没有惦念着她们母子?”
  李裹儿的事,王画知道一部分,但因为她被韦氏禁闭着,知道得不多。
  他答道:“想。”
  虽然韦氏的话,让他有些戒意,说不想那是假的,不过条件现在不允许他立即将李裹儿的事摆在首要位置。
  “本来皇后想让你们完婚,弥补去年的遗憾,然而朝中大臣十分反对。所以作罢,不过皇后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正在安排此事。”
  韦氏在留给韦巨源的字条上写得很含糊。
  当时商议时是有人提议利用王画与李裹儿的感情,让王画退兵,安心做灵州的总管去。
  不过许多大臣反对,其中一部分是相王与太平公主的人。现在王画态度不明,可是血营,特别是那个王画的左膀右臂,有心将李持盈捧为主母。如果这门婚事成功,将会永远失去王画的支持。
  只要王画不谋反,这股力量任谁都不能轻视。可以说现在的血营,支持谁,谁立即就会在朝堂上有最大的发言权。
  其他的清流大臣同样也反对,原来就商议过此事,这时候不是议事的时间。未必会有帮助,反而显得朝廷低三下四。要议也等事情过了才议。
  韦氏听了长松一口气。
  李裹儿这步棋是关健一步棋,到了她那个小瓶子派上用场时,为了防止有人反对她,将这步棋打出来,换得王画支持。在她想法中,李裹儿是皇太女,也就是未来的女皇帝,作为未来女皇帝的丈夫,儿子又是下一班皇帝继承人,王画十有八九会动心。
  如果这时候下嫁,就没有办法安排了。总不能说,我要毒死皇帝,马上李裹儿将会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太女。弄不好王画还会告发。
  只要王画动心,就会支持,想一想强大的血营支持,她这个女皇帝比当初武则天登基时还要稳固。
  先透一个风儿,暖暖王画的心,但这个安排连韦巨源都不能明说。
  当然,也让韦巨源看看王画的反应。如果王画不识抬举,再换一种方法。
  总体来说,王画提出的要求很过份,可那是与朝廷相争的,但对自己,山珍海味的招待,并不象他所想的那样,恨不能将韦家的人撕吃了。所以韦巨源还是很满意的。
  这才将这个消息放出来。
  说完了,看着王画,看他怎么回答。
  

第617章 炮与炮
  王画脸上神情果然变幻莫测,一会儿喜一会儿忧。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韦相公,皇后将公主下嫁才算吧。”
  言外之意,韦氏的信誉很不好,我不相信了。
  “那是,那是,”韦巨源也不生气,现在是王画强势,只好受着。但他从王画的表情与语气,已经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于是一拱手说道:“王侍郎,且回。”
  “韦相公,慢走,”王画同样一拱手,才扭转身体,往回走去。
  但这时候他脸上惊喜交集的表情立即消失,转为一种嘲讽。因为他已经知道韦氏有什么打算。
  第二天,韦巨源又过来蹭饭,蹭饭是假的,与王画走得更近一点。交往嘛,不交怎么往?
  王画依然很客气地款待。
  就在这时候,过来一个士兵,在王画耳边低语了几声,王画脸上露出惊喜,他对韦巨源说道:“有一样好东西,韦相公,想不想看。”
  “哦,请王侍郎拿出来。”
  “这个东西我可拿不动,韦相公,请跟我来。”
  王画将韦巨源来了出去,走了一会儿,一行人推着几十辆车子,车辆上架着一些古怪的铜管与铁管。还有一些更小的铁管,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韦巨源见多识广,可不知道它们是什么。
  王画走了过去,深情地用手在上面抚摸着。
  这些正是真正意义上的火炮。
  炮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但不是炮,而是砲,也就是发射石头的投石机。这种投石机直到回回人亦思马因融合了西方的投石机技术发明了回回炮,达到了巅峰,也就是现在血营使用的这种投石机。
  但很快被淘汰下去,为真正火炮代替。
  砲改成炮是唐末,因为火药出现,杨行密部属郑璠攻豫章,发射飞火(用投石机发射出去的沾火药的纵火物),改射石为射火,所以才变成炮的。
  但火器的真正发展还在宋朝,最惨烈的是宋将娄钤辖退过月城后,因粮尽无法坚守,抬出一具大炮,引燃后声如雷霆,城土皆崩,二百多人与城同归于尽。这种大炮就是一种炸弹地雷一类的火器。
  可在北宋还是以投石机为主,曾公亮写的《武经总要》里面出了十六种投石机,包括西夏的旋风炮,可里面还是石字旁砲。
  直到北宋晚年,各种粗制的火器才渐渐出现,包括北宋的东京守卫战,开始用大规模的火器御敌。
  宋高宗建火二年,南宋发明了类似手统与手榴弹的火器,绍兴二年,陈规发明了一种火枪,这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真正管状火器。到开庆元年,寿春府军民发明了一种突火枪,出现了子窠,这种子窠也是中国的最早弹丸。
  后来又在突火枪基础上,用巨竹筒装火药,利用筒内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压力发射子窠,杀伤敌人。这就是真正炮的原型。用竹与木做管子的,当时被称为无敌竹将军。
  元蒙南侵后,得到南宋的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原始铜火炮。与竹火炮很类似,只不过炮尾有两个方孔空扦铁栓,代替耳轴,有了木架发射装置。但没有瞄准具,命中率极低,为了散热为炸膛,炮管做成喇叭状的敝口。看上去就象一个大型的号角。
  但火器技术进一步在发展,元末农民军起义,已经开始大规模用火器交战。因此,明朝的火器发展最快。什么大将军炮,二将军炮,炮里炮,盏口炮,神炮,佛郎机炮,灭虏炮,神威大炮,飞碟炮,几百个品种。材料又分成铁炮,铜炮,木炮,竹炮。作用又有城寨攻守炮,野战炮,水上舰船炮等等。
  如果不是清军入关,明朝吏治太腐败,有可能中国热武器,就是在以后还继续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清朝入关后,努尔哈赤吃了火炮不小的亏,对火炮还是十分看重的。然而封关自守,以及自乾隆晚期的腐败,技术再次停顿不前。这一停,终于迎来了百年耻辱。
  实际上火炮的技术要求比王画想得到的那种步枪要求要低。
  不过对于现在技工来说,无疑还是要求小学生做大学数术题,十分困难。
  首先就是炮管,分煅造与打造,煅造最好,也就是人工打造,铁铜经百练,金属组织细密,强度高,韧性大,无炸膛之险,又可以用小炮发射大弹,搬运又十分方便。当然这种百炼成本同样更高。然而威力更大的火炮,还是必须用铸造技术的。王画授教了后来铁模铸炮法,这种方法也是目前条件下最先进的铸造方法,压缩铸就时间,节约成本。
  但就是锻造与铸造工艺,对于现在唐朝技工来说,还是十分超前。
  接下来就是看膛,如果有一丝漏眼,就是废品。必须要光滑无比,这么长的炮筒,现在这种原始方法,不是很好观察。就是这一点,就难倒了大洋洲技术很长时间。
  然后齐口,这个好办一点,只是用极其笨重的方法,硬将口磨平。接下来就是镟膛,王画画了一张简易的镟床图,也就是镟刀上安车轮,以十字铁条绊紧,轮外安镟棍。可图是图,实物是实物,又是很长时间。这是使炮膛更加光滑的。最后是钻火门,火门位置极为重要。再次让技工摸底索了很长时间。
  但并没有结束,炮身各大小长短的比例一定要恰当。王画也不可能知道这个比例的,这要反复的试验。安装炮耳的位置也要适当,耳若偏前,炮发时炮身后仰,耳若偏后,则炮头下覆。安置引门要得法,引门直大,火气透泄,发火必迟。偏前则后坐,引门若小,火气不足。炮膛受药处必须坚厚圆滑,所以另铸一生铁药膛,其引门就熟铁贯入膛底,再经过裹麻、滚泥、日晒、上沙浆、敷白泥浆、限木矩板、转圆合径、火培、外擦乌烟,最后用泥条顶住,使炮心居中不移,逐层安上泥摸板,合缝处用泥盖护,再束住铁箍,用火烧红,这才算完工。
  炮管的外围还在加节加箍,这也要合理的加节,尽管为了坚固不炸膛,但加在什么位置,加多少,都要经过调试的。

当前:第687/79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