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赏天下校对版作者十月无涯》第4/379页


  “嘿嘿,老爷子,这小鼎还能入您老法眼吧?”见老爷子也基本确认这是一件疑似国宝,心情自是开心无比,看着老爷子兴奋表情,李墨白打趣道。自从李墨白独自倒弄古玩以来,从来没被老头儿夸过,总说李墨白淘弄的物件上不了台面,这次终于有机会扳回一局。
  “墨白,虽然没有断代,还没有对铭文进行解读,但我确定就算达不到国宝的级别,但一级文物是跑不了!你打算怎么处理啊?”老爷子曾在博物馆担任研究员,对文物的鉴定与评级自是门儿清,神情肃然地问道。
  “嘿,老爷子,您见多识广,怎么处理还不是你老人家一句话嘛!”李墨白嘿嘿笑道。
  “臭小子,我老人家有那么独裁吗?”老头儿急了,吹胡子瞪眼道,却是一点没有发怒的意思,沉吟了片刻道:“虽说国家对青铜器一直管制很严,但是也没有禁制民间收藏啊!虽说这些铭文解读出来,有可能震惊学术界,但是国家还有那么多珍贵文物要研究保护呢,也不缺这一个!”
  “嘿嘿,您老人家说得太对了,国家不缺这一个,何况收藏本应在民间嘛!”李墨白自是打蛇随棍上,想都没想过把这小鼎捐献给国家。博物馆的状况李墨白可是门儿清,先不说监守自盗什么的内幕,经费也有限啊,还有更多的文物正等待大笔的经费保养呢!何况,还有大部分的博物馆在收费运营,这和企业有什么不同啊,凭什么捐献了文物,以后想再看一眼,还要花钱买票,这理儿堵着呢!
  “呵呵,不说这个了,还是赶紧把这宝贝处理下,再不能让宝贝明珠蒙尘了!”老狐狸和小狐狸异口同声,压根没有过捐献的想法。国之重器又怎么了,现在就在我手里,没偷没抢更没盗墓,而且出土时间已经有年头了,何况我还会保养的更好。不是老少二人觉悟不高,而是现实就是这样!
  “老爷子,您老人家就放心吧,交给我了,保证让您老看到一个完美的艺术品!”李墨白打着包票,就差拍胸脯发誓了。
  “好,我相信我李家优秀儿郎的本事,等你打理好,咱爷俩好好谈谈!”老头儿若有所思地道。
  “只要您老有命,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孙儿我自当在所不辞!”听老头儿如此说,李墨白知道考验算是通过了。小的时候,李墨白很怕老头子,尤其是每天按时在那些味道怪怪的药水里泡澡,真的是很怕怕的,但是长大了尝到了甜头后才发现老头虽然有些独裁,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经常和老头儿耍贫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臭小子,别贫了,赶紧给这宝贝做好保养先,再不好好保养,国宝就变成废铜烂铁了!”老爷子乐呵呵的出去了,丝毫不担心李墨白能不能处理好这宝贝。
  现如今所说的青铜器一般是指先秦以前的铜锡合金器物,所谓青铜,就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或者是红铜、锡和铅的合金,青铜器在中国约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而鼎盛于商周时期,常见的青铜器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镇物等,具体又分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爵、角、斝、觚、觯、兕觥尊、卣、盉、方彝、勺、罍、壶、盘、匜、瓿、盂、编铙、编钟、钺等等数十种,早期的青铜器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具,但自夏以来便成为最重要的祭祀礼器,以鼎最为尊贵,自古便有“禹铸九鼎定天下”的传说,且曾见于《史记》。
  青铜器的保养可是一个技术活儿,人才是相当的匮乏,各地的博物馆都为此头痛不已。青铜器一般都被深埋地下,致使铜器接触氯化物,与铜作用形成氯化亚铜,氯化亚铜又与水、氧气、二氧化碳作用下形成粉状锈,而粉状锈又与氧气、水发生作用,如此周而复始,最终致使青铜器的腐蚀产物不断扩展、深入,直到器物溃烂、穿孔,这就是学界说的“青铜病”,故而青铜器的保养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花费不菲。
  所以大家在看到博物馆经费紧张的新闻时,千万不要惊讶地问为什么,文物养护的费用是很惊人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墓国家不敢发掘的原因。试问,谁不想知道秦始皇、武则天的墓里面有什么宝贝,可是一旦挖掘后,那养护的费用会让文物部门的头头脑脑们一股脑儿站在中南海门口,合力捧着可能会出现的大禹九鼎,哭喊着乞求赏点红票票。
  老头子的鉴定室虽然不大,但是在李墨白的撺掇下,各类现代化的鉴定、养护仪器与材料却是啥都不缺,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于是在第三天的时候,这个小鼎已经是换了马甲改头换面,今非昔比,完美的呈现在一家人的面前。
  经过李墨白专业的除锈、清洗、成膜、封护后,古意盎然中怎么也掩饰不住那华丽尊贵的气质,令的满室生辉,流光溢彩,宛若身处王室皇宫。此时再看这小鼎,便可清晰地感受古人在错金银制作工艺方面高超的技艺,鼎身青铜铸呈“黑漆古”色,外层以金银为饰,盖顶、口沿、流鼎嘴及附耳皆细而匀称的错金银几何云纹涡线,旋转的细涡线之间,用较宽的面来联结,充满节奏感和律动美,铺首衔钮旁边对称的一对对称的鎏金饕餮活灵活现,鼎腹饰以皿银为血肉、皿金为筋骨的凤鸟长尾纹,鼎足饰以错金几何云纹,精美绝伦,器表一侧有铭文9行82字,由黄金错成,熠熠生辉,字体为草叶篆,线条劲细飘逸,横竖笔划交叉处,辅以圆点装饰,好似点点繁星,散落于字里行间,在器表黑漆古色的衬映下就好像夏夜深蓝色天空闪烁的星星,邻人沉醉。
  “哇,好漂亮耶,哥哥你从哪儿买来这么漂亮的工艺品?”呆李墨白将处理好的小鼎一取出来,俩宝贝妹妹就惊叫道。
  “这俩丫头,真是只顾贪玩了,简直不学无术,这哪里是工艺品,这是国宝!”老爷子戴上手套,爱不释手的仔细观看。
  “国宝,那岂不是要好多钱,老哥你好厉害哦,赚了好多的好多钱钱哦,都开始回购国宝了,不行,你要给我和语晴买辆MiniCoper,好不好嘛?”虽然小鼎漂亮,但古玩终究不是女孩子喜欢的焦点,语荨虽然也想上手看看,但无奈老头愣是不撒手,眨了眨大眼睛,于是便转移了方向找上了李墨白。
  “语荨,你还真像爷爷说的不学无术耶,最近根本没有这样的新闻,要是有的话,媒体肯定都是疯狂报道。肯定是老哥在鬼市捡漏啦,而且是个大漏!嘻嘻,老哥,我聪明吧!”语晴生怕好处都被语荨得了,也凑了过来,一副我很乖巧的模样。
  “这俩孩子,你哥又不是银行家,又没有随身带个取款机啊,就知道添乱!”母亲看着俩丫头俏皮的样子,也是笑骂道。
  “哥哥不是银行家,但哥哥就是我俩专有的取款机,哥,你说是吧!”俩丫头一脸得意地说。李家虽然家境还算殷实,也很宠爱这俩丫头,但是在经济上的还是比较严格的,零花钱都是有数的,而李墨白每次回家,则是大把的英镑或欧元往外撒,有求必应,故而俩丫头有此说。
  “得了,原来你们英俊潇洒的老哥在你俩心里就是这形象,我伤心了,从现在开始,取款机断电了!”李墨白听着俩丫头的插科打诨,哭笑不得。
  “墨白,你来说说这小鼎有啥说道!”老爷子拿着小鼎笑眯眯地问道,一般情况下,老爷子称呼墨白的时候,就意味着考校或谈正事儿,李墨白一般情况下自是不敢满口花花。
  “嘿嘿,在老爷子火眼金睛前,那我就放肆一回,说叨说叨?”虽然老头子有考校之意,但李墨白知道老爷子正开心呢,嘿嘿笑道。
  “臭小子,别得意啊,再说了我老人家又不是那弼马温,说错了我老人家可是不依!”老头儿佯骂道,将小鼎放在桌面,却是一点没有迁怒的意思。
  “好吧,那我就说叨说叨!”拿起桌上的小鼎,便打开了话匣子。
  经过清洗养护后,恢复了原本面貌后发现,这是一尊西周时期的错金银凤鸟纹颂鼎,非常罕见,据我所知,应该是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青铜器中唯一一款具有错金铭文的错金银颂鼎,通过对锈粉和铜质的观察发现,明显是红铜加锡和铅的合金,通过仪器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这尊小鼎采用的是范铸法,器表有明显的范痕铸造披缝,器底有范痕且棱角分明,云纹对接之处的纹饰有高低错位的痕迹,而且主纹与地纹泾渭分明,器腹的主纹凤鸟纹饰具有西周长尾的特点符合当时人们对神兽凤凰的图腾,盖顶的饕餮也显示了当人们对力量的崇尚,云纹寓意了人们对生活在云端的美好愿望,是典型的西周青铜器制作风格。
  再仔细观察金银错纹饰的工艺也有明显的凹痕和打磨痕迹,清晰地发现有古人在铸造时预留的凹纹,然后灌注泥金打磨而成,最后从整体器形而言,符合西周时期的特点,而且在目前已发现的器形中,没有相同的造型,符合古人一器一范、手工制作的工艺特点。
  保养过程中,通过对铜锈的辨别发现结构致密、天然锈自然生成,有晶形,层次分明,不易剥落,虽然出土时间较早,但是依然具有土气味,声音清脆,明显与伪器有巨大的区别。因此,现在初步判定此鼎为西周时期珍品。
  看完器形,仔细辨认器表上的铭文发现,该鼎错金文为草叶篆金文,共有9行82字,字迹看上去横直规整,自然圆融,劲细飘逸,书法丝毫不逊色与传世名作《毛公鼎》《散氏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铭文记载的内容可了不得,我初步解读后,发现竟然记述了周穆王征犬戎大胜后,用战利品铸成此鼎,用以祭祀天地及先王护佑的颂器,这恰好印证了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关于穆王的记载,因而也可以称之为错金银穆王颂鼎,总而言之,这小鼎是当前发现的最早的错金银颂鼎,堪称西周史研究的重要发现,展现了西周青铜器艺术的巅峰技艺,学术研究价值连城。
  说到这里,李墨白也不知觉间感到自己心跳加速,虽然昨天在清洗保养过程中,已经确认,但此时说出来却也是感觉有些兴奋异常。李墨白说完,发现俩宝贝妹妹和父母均张大了嘴,有些发傻地看着自己手上的小鼎,说不出话来。老头子神情倒也自然,却也是满面红光,虽然明知道是珍品,却也没有想到如此珍贵。
  “好,墨白不错,没有让明珠蒙尘,终让国宝重见天日,我李寒舟终于没有让先人失望!”老头儿说着,眼圈竟然泪花闪现,“婉仪,晚上加菜,我老头子要和墨白好好喝两杯!”随即,吩咐李墨白的母亲道,母亲姓张,名婉仪。在老爷子的家长作风下,李家吃饭是比较讲究的,虽然没有食不语,但是三餐的菜色与吃饭的时间,却是有具体的要求与规定,比如一般情况下,晚餐就是四菜一汤,而过节又各不同。
  “爷爷,我也要喝,哥哥带回来的有上好的红酒耶,嘻嘻!”语荨唯恐天下不乱,可爱地吐了吐舌头,趁机起哄地说道。
  “喝,今天晚上大家都喝,不醉不休!”老头儿大手一挥,颇有大家长风范,“嘻嘻,我就知道爷爷最好了!”语晴赶紧趁热拍马道。
  “这小鼎的事情你们谁也不得对外提起,都烂在肚子里,小鼎怎么处置你们都不要问了,墨白自有打算!”老头儿却是不接小丫头的茬,神情颇为严肃地吩咐道。
  “嗯啦,人家知道了啦!”语晴瘪了瘪嘴,发现马屁拍到牛屁股上去了,一副委屈的模样,看的一家人哈哈大笑,“对了,老哥哎,啥叫错金银啊?”见大家大笑,小丫头赶紧转移话题,不过心中确实不甚明了什么是错金银。
  小丫头提出了疑问,李墨白于是又出言解释道:“所谓的错金银,是指青铜器的一种铸造工艺,也是青铜器中的贵族,也是中国青铜时代一抹最绚丽的晚霞,西汉张衡《四愁诗》曾有‘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的著名诗句,就是说古人对错金银工艺的高度喜爱。错金银又称金银错,是先在青铜器表面铸出或錾刻出凹槽,然后嵌入金银丝、片等,锤打牢固,再用厝石将其打磨光滑,使之与器物表面相平,最后用木炭和清水打磨,使青铜器表面和金银纹饰各显出不同色泽,映衬出瑰丽的图案,达到突出纹饰和铭文的装饰效果。”
  “为了追求装饰的极致美,错金银铜器纹饰则多采用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几何纹和传统的鸟兽纹;铭文相比青铜器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铭文的位置,从器内移于器表,并刻意艺术化。错金铭文一般使用各种美术字,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吴越鸟虫书,即篆书中的花体,往往用虫鸟组成笔画,似书似画,饶有情趣。因而,错金银铜器是专属于王室诸侯,如这只西周铜鼎,华美典雅,精美绝伦,说明错金银工艺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王公贵族的至爱之物,懂了吧?”
  “嘻嘻,老哥你真了不起,那老哥不是发达了啊!这么漂亮多可惜啊,肯定值好多钱钱哦!”听完解释,语荨的大眼睛满眼小星星地看着李墨白,装出一幅我最爱钱钱的可爱模样。
  “要说价值啊,说是无价之宝也无妨,如果拿出去的话,全世界青铜器学界都会震动!”李墨白看着宝贝妹妹,刮了刮那挺翘的鼻尖说道,“2001年,美国纽约佳士得春拍,一件晚商时期的皿天全方罍仅罍身就拍出924.6万美元,折合当时人民币9000多万元,而留在国内上海博物馆的盖子则是老牌国宝,何况这尊小鼎的价值更高,在10年后的今天,你自个想想值多少钱钱,我估摸着啊把你反复拍卖上几十次也不比这尊小鼎,哈哈!”
  “哥哥,你讨厌,坏死了!不理你啦!”
  “好了,收起来吧,这东西很娇气的!”看着闹做一团的兄妹,老头儿好像想起了什么,起身说道,“墨白,一会儿到书房来,我有事和你谈谈!”


第七章书房坐谈
  站在老头儿的书房门口,抬眼看着门楣上的“惜古斋”三字,自是知道出于老头自己之手,简简单单三个字,却是让人肃然起敬,李墨白每次老爷子进书房都会对惜古斋三字行个注目礼,以示崇敬。“惜古斋”也是李家家传古玩店的名称,老爷子在九十年代于秦城书院门古玩市场再度营业。
  进门是一组苏绣屏风,高约五尺,穿过屏风便见正中摆放了一张红木书桌,左右分别摆了一个博古架和书架,后面悬挂了数幅人物画。
  博古架上是各种各样的古玩,有瓷器、陶器、铜器、造像、古籍善本、雕刻等等,琳琅满目的摆了整整一个博古架,足有过百件;书架上分门别类的摆放各类书籍,将书架撑的满满的,如果相熟的人,随便取出一本书,都会发现里面有密密麻麻的批注,无疑昭示主人渊博的学识;书桌后面的墙壁挂了几幅国画的人物画像,其中最右边一幅画上的人物是李墨白爷爷的父亲,看上去潇洒不羁,风流倜傥,一派风流才俊的气度,这幅画是老太爷生前好友林可心所作,自是画出了老太爷的风骨,而其他作品则是祖上各代传下来的。
  书房中间是一张明代的红木书桌,书桌上文房用具俱全,以及老人自用的各种印章、镇纸,一方明代洮砚,一只明青花鱼龙纹笔洗更是令的房间里古香四溢,如果不是桌角放了一台17寸笔记本电脑,就仿若走进了古装影视剧中的古人书房。
  窗前的案上有一幅还散发着墨香的字,上书“厚德载物”四字,署名惜古山人,行草结合,笔力雄浑,雄健豪放,浑厚苍劲,令人扼腕赞叹。这幅字是老头刚刚所写,墨迹还未干透,老头居然用了三方钤印,显然是老人得意之作。
  老头儿正襟危坐的坐在书桌后面,桌上摆了两只黑漆漆的木箱,虽然分辨不清到底是什么材料,但确定不是什么名贵木材,但老头一脸虔诚,双手不停地摩挲着箱体,因而李墨白丝毫不敢小视,知道箱子里是老头珍爱之物,莫非老头儿想在和自己谈话之前搬回一局找回场子。
  “老爷子,您老人家真是让孙子我高山仰止啊,啧啧,这字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我是无法超越的啊!”李墨白发自内心地赞叹道。
  “呵呵,都是水磨工夫,你小子别尽逗我老人家开心,赶紧来露两手!”老头儿摆摆手,却是想看看李墨白的书法进展。
  “爷爷,您这是赶鸭子上架啊,我的字你老是知道的,再说回来这几天倒时差都没有动笔,手生硬的紧!”一听要让自己露一手,要是没有看到老爷子刚才写的字,倒也不惧,只是明珠在前,岂敢献丑于后,赶紧告饶道。
  “年轻人就要一份傲气,狂放不羁才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不要学那些腐儒做派!”一挥手,一点不容李墨白推脱。
  老头儿如此说了,李墨白也不再推辞,便在老头儿的笔架上选了一只中锋鼠须湖笔,放在笔洗里泡上,等待笔毛泡开、泡软,同时也想了想要写的内容。泡笔,这就是写字绘画前的“润笔”,“润笔”也泛指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润笔”的典故源于《隋书·郑译传》有一则故事:郑译为皇上拟诏书,有人戏称他“笔干了”,郑答:“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于是从此之后便把把稿费、书画酬金称为“润笔”。
  铺好宣纸,待毛笔泡软至易吸墨后,李墨白便沉心静气,提笔在已经铺好的宣纸上用草篆体写下“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十二个字,一气呵成,丝毫不拖泥带水,颇有大家风范。李墨白自小便在老爷子的督导下练习书法,先楷书,后隶书,再行草到草书,算下来也有二十年功底。随着年龄和性格的原因,逐渐喜欢狂草及草篆,虽然不及老爷子书法的筋骨形,却总算没有在老爷子面前吃瘪。
  “嗯,不错,看来这几年没有荒废,不过嘛,也就仅仅是不错而已!”听老爷子说是不错,心中正自暗喜,却没有想到老爷子竟然又来一句不错而已,让李墨白顿时如坠冰窟。
  “嘿嘿,老爷子,怎么能和您老比啊,俗话说,荧光岂可与日月争辉,您说是吧!”李墨白赶紧一记马屁送了过去。
  “臭小子,就知道贫嘴耍滑,让我老人家开心,以后切不可荒废!”老头儿笑骂道,见时间还早,“来,咱爷孙俩对弈一局!”
  “嘿嘿,老爷子,这可是我的菜啊,看我如何屠掉您老人家的大龙,到时候您老可别难过哈!”看老爷子兴致高涨,虽然知道老头儿是个臭棋篓子,却也是欣然应战。小时候老头儿教小李墨白下棋,发现李墨白相当有围棋天赋,于是下围棋成了李墨白少年时代的一项主要的娱乐活动,老头儿也美滋滋地蹂躏着小李墨白,但是到李墨白十一岁之后,在没有故意放水的情况下,老头子竟然从未赢过一局,最让老头儿郁闷的是,经常是输掉半目。开始还不以为意,半目输的多了自是明自家孙子在捉弄自己,却也没有办法,谁让自己艺不如孙呢!
  老规矩,李墨白让三子,棋局进展的很快,仅仅过了125手,老爷子就缴械了,这还是李墨白未尽全力的情况下。李墨白读中学的时候,老师极力撺掇李墨白参加职业围棋定段,禁不住老师的那鼓励的眼神,终于应了下来,于是,李墨白就成了职业一段棋手。成了职业棋手后,李墨白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比赛参加,屁颠屁颠地参加了几次比赛后,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李墨白却渐渐地厌倦了那些无聊而功利的比赛,于是拒绝参加任何比赛,也不稀罕那什么世界冠军,用他的话说,那都是渣,围棋已经成了他们的工具,没有任何的艺术性可言,谈何益智修心。
  “痛快,输也无悔!要是我老人家能年轻二十岁,一定能赢你,哈哈!”老爷子浑然忘了十几年前自己都赢不了自家孙子。围棋界一直有个说法,就是二十岁前,成不了国手,一辈子也成不了国手。虽然这话不绝对,但是老辈人用数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道理,自是有其理由。
  “嘿,您老要是年轻二十岁,您孙子我还没有学会下围棋呢!”李墨白毫不留情的打击这老头儿的豪情,“不过您老的棋力可是一点也不减当年呢,要赢您可不容易呢!”
  “好了,我们来谈点正事儿!”喝了口茶,活动了下身体,老头儿终于切入了主题。
  “爷爷,有事您尽管吩咐!”见老爷子要说正事儿,李墨白便搬了把椅子坐在了书桌前。
  “墨白,这两只箱子,就是我们李家祖先留下来的最珍贵遗产,从现在开始就交给你了!”老头儿一脸严肃地说。
  “呃,爷爷,您老龙马精神,还是由您保管为好,我还小,还需要您老悉心栽培呢!”李墨白一听,顿感头皮发麻,老头儿这是唱的哪一出啊!自己老爹还年轻着呢,遗产要传也是传给自个老爸啊,于是赶紧装嫩道,就算装嫩也不能置自个老爸的尊严于不顾啊。
  “嘿嘿,先别推辞,你不想打开看看到底是什么吗?”老头儿似笑非笑地看着李墨白,眼神里充满期待与戏谑。
  “呃,……,那我先看看吧,要说不好奇那肯定是假的,刚才一进来就发现了,只是你老没说,孙儿我不敢问啊!”犹豫了一下,好奇心还是战胜了理智,看看总不打紧吧。

当前:第4/37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