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路》第18/104页
“你是不是认为上面的婆婆太多,你不好搞啊?”徐伟民一针见血的问道,“现在这些上面的人都在这里,我给你疏通一下。”说着转身就对主管篮球的几位官员说道,“各位今天都在这里了,我们也算是来一次现场办公,你们也都看到了,这国家队被他们红星队给修理成什么样子了,这样的球队显然不是我们需要的也不代表我们国家的实际水平,要我说这不是队员不行,而是原来的训练不得法,是我们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有偏差。体育比赛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蒙混的,滥竽充数是绝对不行的,那是要靠实力说话的,我看今后在比赛和训练上你们就不要过多的去给下面下指示和提建议了,放手让他们去干,就是现在的张晓军,你们也不要过多的去干扰,让他认真的去组织和训练。至于今后我们篮球训练和培养人才的方式可以探讨,他们红星队的路子也不一定就是永远正确的,但是起码人家现在出成绩了,起码现在国内还找不到能够打败他们的球队,什么时候有人打败他们了,那么他们就下课,这是竞技运动的规律,我们必须按照这个规律去办事,今天看了他们的比赛我的确是大开眼界,他们现在走的路子我个人认为是正确的。从我这里开始,我就不给他张晓军当婆婆,我等着他们把好的成绩带给我,你们能不能也像我这样啊?”
老资格的训练局长发话了,那些本来就想推责任的人能不顺杆爬吗?于是一个个的都很痛快的表态,要给新的教练班子搭好台,要给新班子保驾护航,要给新班子提供一切方便,凡此种种,……。到了这个时候张晓军已经没有退路可走了,只能走马上任了。
二天后,第二场内部教学比赛又开始了,这次是张晓军指挥二队对阵马连德指挥的一队,两个从一个基地出来的球队真刀真枪的干了起来。张晓军把二队的队员叫拢来,他看着这些原来的职业球员,然后开始了安排,
“你们原来都是赫赫有名的运动健将,在红星队受了不少委屈,刚来的时候你们也许还接受不了,可是现在你们自己知道得到了什么,郎卫华,你说说你现在的摸高是多少?”
“报告教练,现在的摸高是三米六七,比原来整整高出了 十八厘米。”郎卫华立正说道。
“如果在你们原来的球队,你们的身体素质是达不到这样的水平的,因为你们有成绩,有名气,那些教练要看你们的眼色行事,可是在我这里不行,你们都经历过痛苦的磨练,也知道了在球场上应该追求什么,那么,今天你们的机会到了,你们把你们压抑在心中的郁闷,把这大半年来不能上场的渴望全部发泄出来吧。他们会的战术你们也会,他们不会的你们不见得不会,那么你们应该知道在场上怎么去对付他们,只要你们把心中的自我放弃,那么你们就完全可以战胜他们。具体位置我就不罗嗦了,你们就按照平时训练的去打,我相信你们会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的。”张晓军没有给二队队员做具体的安排,因为这些专业球队出来的人战术素养比一队的高,所出现的问题是思想上的,在比赛的时候放不下自己,不能做到无我忘我,原来养成的心高气傲的习性还没有完全克服掉,这才使他们在业务训练上不能进步,到了红星队以后,这样的环境没有了,这样的条件和氛围没有了,那么他们的技术的提高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虽说是教学比赛,可是那气氛比正规比赛还激烈,马连德当然不愿意看着一队在自己的队友手里帆船,那些楞小子更是不愿意输给自己的师弟,弄的不好这一队的交椅就要让给他们了,所以也是憋着劲要打好比赛。最近他们打了那么多场国际比赛,说到经验还是积攒了不少,第一节一开始比分就交替上升,一队利用自己快速多变的战术频频发动攻击,二队则利用自己的身高和已经大大提高的身体素质与之纠缠,这些队员有主教练做后盾一点也不怯场,硬是抗住了一队强大的攻势,还时不时的打出漂亮的反击,双方比赛的节奏都很快,防守上也是各显其长,二队在掏球方面要弱一点,但是在盖帽方面可是大大的强于对手,那明胜是第一次被对手盖了这么多帽,几乎都有些发急了,可是严酷的训练使他们并不会在这种逆境中头脑发热,他们还是冷静的一板一眼的变换着战术,马连德知道现在的二队很不好打,这些原来的独门铳现在在技术上都比较全面了,就说那郎卫华几个吧,现在都可以打后卫和前锋,有时还能客串中锋,而一队这些人同对手比体力好水平平均的优势已经不存在,要想把对手打爬下还真的是不容易。双方就是这么对峙着,从第一节一直咬到第四节,双方的差距始终没有超过3分,而且还是交错领先,到了最后一分钟,比分是92比92,今天红星一队的队员可是累坏了,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体力透支,可是今天,他们也大口的喘着粗气,二队的队员也好不到哪里去,好比两个势均力敌的拳击手在擂台上搏击,打满了14个回合,大家都没力气了,可是还是要把最后一个回合打完,双方都在等对手坚持不下去,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放弃。当一队获得球权的时候张晓军叫了暂停,他对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队员们说,
“你们现在很累,这我知道,可是你们知道不知道对方比我们还累,他们会在这最后的时候冒险投三分球,马连德一定会安排他们用大范围跑动策应主力前锋海平去投三分球,你们想想这个时候队员已经十分疲劳,还要在场上大范围跑动策应,已经累的气喘吁吁的再投三分球能有多大把握?命中率不会超过20%,如果你们的防守再去干扰那么一下,恐怕连10%都不到了,所以,你们上去后要重点去控制篮板,拿到球权,然后在进攻中打篮下,郎卫华和姜军两个打双中锋战术,他们一定会急眼,你们争取打进一个两分球再加罚一次,如果没有加罚,那么你们立即回防去守他们的第二个三分球,结果还是会投不进,那么你们就有了80%的可能拿下这场比赛了,就是他们利用暂停休息也等不来手感了,这种全身的疲劳不是能用几分钟就可以缓和的了的,记住,疲劳的时候不要打三分,用你们最后的力气狠狠的砸那个篮球框!”
果然,马连德按照以往的经验在给队员们安排三分球战术,而且还就是选中了海平,因为海平整场比赛都没有投过三分球,对方可能会忽视他,而且他现在应该是有能力投进的,对于这个安排队员们也没有说什么,平时海平的三分球在队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相信他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投进三分球后就加强防守,坚决不让对手打三分,我想张指导也在安排他们的三分球,这个不用我说你们知道该怎么做。”马连德最后说道。
开球后果然一队用眼花缭乱的跑位去给海平创造投篮的机会,直到24秒进攻时间快要到了的时候海平才勉强找到机会出手,出手的时候对方的后卫郎卫华还是滑步上来干扰了一下,那球硬是比平时低了一点点,砸在球框上反弹回来,被回身的郎卫华接了正着,他迅速的传给另一个后卫,几个前锋和中锋全线压上,直逼对方禁区。三分球没有投中马连德“腾”的站了起来,“怎么搞的,今天这小海没有准头啊!”他跟着队员沿着边线边跑边喊,“注意防守三分,注意他们的后卫!”
可是这个时候的二队几个高大的队员几乎全部挤进了禁区,那篮球就在他们之间穿梭,根本没有传出来的意思,明胜和柳青由于担心对手投三分,始终把重心放在在外围游荡的对方后卫身上,已经放弃了同内线防守队员夹击对方中锋,那姜军本来就身高力猛,在郎卫华的策应下转身就把球实实在在的塞进了篮框,还造成了张文东的犯规,加罚一次。这样二队就领先了一队3分了,马连德气的直翻白眼,剩下的时间还有24秒,刚好够一次进攻,他又叫了暂停,重新布置三分球战术,成败在此一举了,他还是安排由海平来完成最后一击,这个时候的海平其实心中已经没有了底,但是习惯服从的他没有吭声。
比赛的结果跟张晓军预料的完全一样,在最后的一刻,一队耗尽了时间然后由海平去完成攻击,当然是没有命中了,剩下0。7秒的时间根本就没有办法去组织一次象样的攻击,二队把这点垃圾时间放弃了,最后是二队以3分的优势战胜了一队,一队队员第一次品尝了失败的感觉。
赛后,马连德过去问张晓军,“你怎么就不打三分球战术,铁定的知道我们投不进吗?”
“呵呵,你呀,是教条主义害了你,你也不想想,孩子们都累成那样了,他们投三分的稳定性还能剩多少?现在就是咱们不防守他,你让他去完成一个基本的三分球练习看他能做到吗?今天的体力消耗是前所未有的,你看二队虽然胜利了,可是想高兴都跳不起来了,这个时候最稳定的得分就是把球直接放进球框里,二队队员相比一队要高大的多,他们当然有这个优势了,我不用这个优势难道还要舍近求远的去搞什么劳神子的三分球?让那些连脚都抬不起来的人还要去佯攻?作为教练就是要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吗。哈哈,被我玩了你一把不服气啊?”张晓军毫无顾及的调侃着这位老大哥。
“唉!原来是这样,总是自己棋差一招啊,的确,那个时候我们要是坚决打两分机会就大的多了,局面最多也就是个加时赛,你怎么就吃准我会安排三分球?”马连德奇怪的看着张晓军。
“因为你是马指导啊,如果不安排海平投,那么你就不是马指导,而是张指导了。哈哈……。”
第二十四章 两手准备
红星二队战胜了红星一队充分说明了张晓军的指挥才能,那在二队练球的队员们激动的看着他们的教练,他们做梦都想有一天能够打到一队去,可是现在看来还真的是要遇到明主啊。篮管中心看了这两场比赛后没话说了,他们立即给了张晓军一切手续,授予他决策战术和挑选队员的一些权利,并声明篮管中心决不干扰他的训练和比赛。在二队离开北京的时候,张晓军召开了全体红星俱乐部球员大会,他在会上先布置了一队参加比赛的计划和二队今后的训练计划,同时也分配了几个教练员的工作重点,这次还特意的从国家举重队、田径队和武术队请了专门项目的体能教练,武警总队的散打教练也给他请了过来,对于这些有些人不理解,可是张晓军却把这些教练看的很重,他在最后的总结发言的时候说,
“现在我们两个队的技术差距已经不大,说实话派哪个去都一样完成任务,可是现在我们还不能派二队出去,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我所设想的高度,这个高度将是我们的一只伏兵,一只将来为我们打出更高比赛的伏兵,我的眼光绝对不是现在的亚洲冠军,也不是什么奥运会世锦赛的好成绩,我的目标是要搞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符合我们国情的训练方法和体制,全面的提高我们国家的篮球水平,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新技术新战术,跟在别人后面走将永远是落后的。二队的队员身体条件要比一队好的多,因此,将来的大任也就要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每个人都要知道,在我们这条奋斗的长河里,每个人都只能也只会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工作,这将是你们对强大我们的篮球事业的贡献,包括我在内,只要我们做到了应该做的那一份工作,那么社会就会回报我们,历史就会回报我们,一队的队员在参加完这次的奥运会预选赛以后,比赛的历史任务也就基本上结束了,形式会逼迫我们马上要把你们转移到下一个工作岗位,你们也许还会打球,你们当中的人也许还会有人继续这个工作,但是作为一个整体,你们的任务将会有改变,这是历史赋予你们的神圣使命,而二队则要继续加紧训练,训练计划和方法我已经跟马教练交代了,所以你们不要急,不要去想自己今后的前途,个人的利益永远没有我们的事业重要,当祖国需要你们的时候我希望你们不要;拉稀掉链子。
我总结体育比赛的精神是,一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有公平的比赛精神;二要有强健的体魄,要有靠苦练出来的真功夫;那么第三就是要有奉献精神,要知道自己在这种锁链中是处在那个环节。好高务远和骄傲自满是我们从事体育运动的大忌,你们切切不要把自己放在整个的运动生涯中,那样永远也出不了成绩。”
这次的会议以后,红星队就兵分两路,一队在留在北京由张晓军带着准备奥运会亚洲预选赛第二阶段的比赛,另一路由马连德带回深圳的基地,按照张晓军给他交代的新的战术和技术,抓紧训练现在的这批队员,有一点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原来那几个国家队的队员回去后都辞去了原来俱乐部里的工作,他们相约一起来到张晓军这里要求红星训练收留他们,就是付费他们也干,张晓军笑着看着他们,
“你们能吃的了那个苦吗?这样吧,我那里现在正在扩招第三预备队,你们不妨去试试,待遇暂时就按照学员的待遇吧,付费还是不需要的,只要你们出成绩,就是我们多出点钱也是应该的。”
就这样,这几个底子很好的运动员也到了红星队的训练基地,一时间红星队几乎把全国的优秀好手都收纳到自己的麾下,而那些俱乐部则不干了,他们联名向国家篮管中心写了个报告,力陈这种做法的危害,并说这样下去其他俱乐部就没办法继续发展下去了。事实也是这样,这个问题篮管中心不得不面对,问题反映到国家运动总局,上面也感到头疼,只好安排徐伟民去找张晓军万嘉奇谈话。
张晓军还有三天就要带球队出国比赛了,在这个时候徐伟民找他谈话难度是比较大的,可是面临的问题也不得不解决,徐伟民先找了万嘉奇,万嘉奇倒是很痛快,他说,
“我们红星队倒真没想去收罗那么优秀队员,是他们自己去的,这些人到我们那里对我们没有什么好处,不过是给我们增加了费用,但是张晓军是个球痴,只要人家想练球他就不会拒绝,只要张晓军发话,这些人也就会回去了,我看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的,找张晓军谈一次看看他是什么意见,我想他可能早就看到这个问题了,只不过他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了。”
在离京的前个晚上,徐伟民借给他们送行的机会徐伟民开始试探着问张晓军,“晓军啊,现在你这手上有了这么多优秀队员,别的俱乐部可就麻烦了,咱们国家可不能就叫你这一枝独秀啊!”
“哦,这个问题在上次郎卫华投进我这里的时候我就考虑了,开始我也很有顾虑,虽然我们没有违反国家篮管中心的规矩,但是这毕竟是伤害了其他俱乐部的运作,对于全国的篮球发展是不利的。”张晓军真诚的说。
“你这不是挺明白的吗,那你干吗还要收留他们?”徐伟民奇怪的问道。
“现在的这些俱乐部大多是为了经济利益才去搞球队的,这也是商业化运作的结果,那么要想俱乐部经营的好就必须要使球队有成绩,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可是对于球员来说他们知道自己职业生涯是很短暂的,即便是在他们所在的俱乐部里他们是优秀的,可是当他们知道自己的水平还需要提高的时候,知道有地方可以使自己提高的时候,他们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也会去找出路的,这是客观规律,我们靠人为的规定是做不到的,更何况有红星队在这里比着,那怎么能使其他的俱乐部发展?所以根本的出路是给这些俱乐部提供高级的教练员,让他们自己训练,而我们红星队也可以在这个期间不参加国内的比赛,腾出空间让其他的俱乐部去竞争,我的打算是我手上这批队员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他们年纪都已经25岁以上了,关键的是他们的先天条件决定了他们只能是个过度的队员,用这批球员打出亚洲没有问题,但是抗衡欧洲那些即高大又灵活的队员就很吃力了,进一步去对付清一色的美国NBA黑人球员就更困难了,打日本丰盛队的时候我们是利用外线占了点便宜,其实黑人球员只要用跟我们身材相当的球员贴身紧逼,我们也就讨不了多少好了,所以我准备的二队才是我们要去奥运会的球队,这我已经在内部交代了,而第一批球员回来以后我们就可以把他们散发到国内其他俱乐部去带新的球员,把我们的训练方法扩展到全国去,到那个时候这些俱乐部的老大们就不会叫唤了,咱们的球市有这些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折腾,您还担心那些老总们不把嘴巴笑歪?您就请好吧。”
张晓军的一席话使徐伟民茅塞顿开,一下子明白了张晓军的今后打算和远大胸怀,看到张晓军已经把中国的篮球事业支撑起来他完全放心了。他举起了手中的矿泉水杯子,“好!你有这样的志向我很高兴,我这里以水代酒,预祝你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第二阶段的比赛是在韩国汉城举行,到了汉城那朴善东专程来机场去迎接自己的老朋友,他们相互拥抱,互致问候。现在的朴善东可是韩国篮球界的第一人,已经是国家队教练了,他把在红星队学回来的训练方法和篮球理念传输给队员们,使那些队员们真正体会到比赛的乐趣和胜利的乐趣,短短的三个月他就把现代队打造的如同钢筋铁骨一般,在国内已经没有敌手,后来韩国国家队任命他为国家队教练,他们在第一阶段的预选赛中的成绩最好,那个时候朴善东就对韩国队领队说,
“来的这只球队不是中国的最高水平,这次我们亚洲区奥运会预选赛有两个名额,我们争取第二就可以,第一阶段我们要尽可能的多拿分,第二阶段的时候中国一定会把我的老师请出来的,那是我们现在这个队对付不了的,在他的那个队的身上下功夫是浪费我们的资源。。”说这个话的时候那领队还不相信,现在张晓军带队到了汉城后他不得不服朴善东的远见。
朴善东一见张晓军的面就说,“老师,您终于出山了啊,没有您指挥的那中国队的篮球不过是花拳秀腿,您来了我们就只能去争第二名了。”
“不要这样说吗,我看你把韩国队就调教的不错,时间再长一点我这个队就可能打不过你了,你算是把我的绝招都‘偷’去了。”张晓军打趣的说道,“有没有时间咱们去看看卢侗石啊,那也是个难得的人才啊,就是太偏激了,要是有机会我想请他到我那里去。”
“回国后我去看过他,他现在好像对什么都没有了兴趣,每天在庙里做功课,人消瘦了很多。听说他老婆也改嫁了,这女人才半年就守不住了,韩国这现代的风气啊,真的是叫人受不了。”朴善东感慨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