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路》第32/104页


“不理你了,厚脸皮!”孟莹说完走了出去。

晚上7:30分在奥运会篮球比赛的主体育馆,中美之间的篮球决赛开始了,赛前美国队教练在对记者简短的采访的时候说,“上一次我们小看了中国队,因此让他们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我们总结了经验,相信今天我们会大开杀戒,给美国人民一个惊喜。”

主力队员也对记者们说,“中国队跟我们比还很差,他们不敢跟我们硬碰,我们今天要像绞肉机一样把他们碾碎。”说着还有意的炫耀了一下自己结实的三头肌。

还有的美国球员则说,“他们的确很强,但是我们比他们更强,我们已经找到克服他们的办法。”

总之,那些美国球员十分絮叨的在给自己打气。因为是在这个十分崇拜美国文明的地区比赛,那电视台里把这些采访都实况转播了出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队则是悄无声息的在那里准备,当有些记者也打算采访中国队的时候,被张晓军婉言拒绝了,他只说了一句“出水才看两脚泥”,就转身去照看他的队员们了。这句中国的俗话俚语让对方的翻译十分头疼,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翻译,结果给直译成“Appearing above water sees two feet mire。”西方人理解成“在水面上出现了两个泥潭,”孟莹听着对方的翻译说话乐的直捂肚子。张晓军可不管这些,他在场边静静的看着队员们热身,而自己的那些队员一个个神态自若的并没有把这里的气氛放在眼里,在国外比赛的一个好处就是队员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也看不明白那些观众的表情,负面的干扰远没有国内影响大,到了这里没有几个人能听的明白那些来自欧洲和美洲的人说的天南海北的各国语言,队员们只是在那里按照习惯热身。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张晓军向队员们招招手,那些队员们习惯的向他跑了过来,“今天第一梯队是刘勇、郎卫华、戴俊、马明奇、焦严,你们上去专打快攻和抢短,注意防他们的高球,他们不是喜欢接力大力扣篮吗,就按照我们训练时候的那个样子,先给他们这样扣篮的机会,然后在斜角35度的地方隐藏的那个防对方大前锋的人突袭拦截,他们不会想到我们是在做圈套让他们这么打的,注意一定要打成功几个,后面他们就不敢再打了。第二梯队是张宇、华宏胜、尔达、廖晓湘、卫平,你们的节奏是慢半拍,主打外线,跟对手拼成功率,他们进两分,你们要进三分,要不了几个回合他们就急了,然后再由戴俊、马明奇、尔达、廖晓湘、卫平混合组编第三梯队,由戴俊和马明奇突击他们的内线,其他的在外围游动,剩下的组成第四梯队,打反复穿插外围中投的战术,今天就用这四套班子打,注意我的信号,胡利随时准备上场打冷箭,晓岚则是留在最后上场,明白了吗?”张晓军布置完毕以后用眼睛扫视着大家。

“明白了!”所有的队员习惯的立正回答。看的周围的那些记者莫名其妙。

坐在一等看台上的万嘉奇今天没有等孟莹提醒他自己就带了两并“揪心丸”,秘书还给他带了一瓶硝酸甘油和一罐旅行用的微型氧气瓶,原本没有心脏病的万嘉奇弄的自己跟个老翁似的,他今天是发了“恨点子”(万董的老家是湖北人,那话的意思是发了狠气),当他看到博采公司发出的赔率中国队已经跌到1赔20的时候,那股天生的狂劲又冒了出来,一下子砸了进去1000万美元,按照他们事前商量好的是万嘉奇占一半,剩下的孟莹占400万,卢侗石占100万。虽然万嘉奇的大手笔在开场前10分钟投了进去,可是也没有把赔率拉回多少,那些西方人还是认为美国队能够获得奥运会的篮球冠军。对于这样的豪赌万嘉奇也是第一次,虽然用的都不是自己的钱,就是输了也是无所谓,可是毕竟是在赌钱,而且是对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一种心理报复,所以在万嘉奇看来今天中国队无论如何都要赢,只要赢了,他甚至可以把赢来的钱全部都给国家队做经费,钱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钱的内涵和使用的价值以及合法的大量的获得它的乐趣,这就是万嘉奇。

比赛开始了,美国队员在还没有开球的时候就上来对中国队员凶象必露,甚至拒绝跟中国队员握手,连在现场的EDNT体育解说员都难过的说“美国人现在开始忘记礼貌了”,即便这样中国队员还是友善的向对方一笑了之,美国队因为有高大的中锋,对于开球首次进攻权利历来是他们获得,就是在小组赛的时候中国队同他们打的时候也没有争得这个球,可是今天张晓军专门设计了针对这个球的战术,他安排中锋马明奇在中圈弧里面先是假意去争抢,但是裁判一出手后不要去跳,而是先判断对方中锋把球拨出的方向,然后立即扑上去协助那里的防守队员抢下这第一个球,也就是说,实际上去传接第一个争球的对方队员只有四个人,而我们是有五个,我们放弃第一点的争夺是利用了比赛规则里规定的争球的人是不能把球从空中直接抱下来的规定,他必须在下落双脚接地之前把球拨给自己的同伴,而且还不允许双手触球,但是比赛规则里没有规定放弃争球的队员不可以去抢已经被对方触摸过了的球,马明奇虽然没有美国中锋那么高大威猛,但是身高也有2。15米,体重也有115公斤,在红星队训练后弹跳、反应、灵活等都是当今世界上高大队员中的优秀,当对方中锋愤力一跳的时候,马明奇却把重心移向了那球飞行的方向,由于中国队员根本就没有想去抢第一落点,因此几乎全部都是采取的防守阵型,对方中锋跳起来以后突然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于是他很潇洒的把球直接向前面的大前锋拨去,并且力气还比较大,他的意思是让大前锋直接拿球上篮得分,可是那大前锋根本就动不了,因为在他的身后中国队的后卫死死的顶在那里,另一个前锋也被戴俊看住,比赛中追球就是那么瞬间的事情,迟了一点就追不上了,而马明奇则是空手飞身过去把那无人接应的皮球死死的抄在手里,这么奇妙的防守组合让观众大开眼界,马明奇用粗大的手指抓着篮球,手臂像弹簧一样的对着戴俊“伸缩”着,那意思是让戴俊上来接应,戴俊立即向马明奇靠拢,要说美国球员真的是训练有素,失球后立即跟上来反逼抢,中国队的两个后卫都上来接应,美国队的中锋也是第一时间的扑了上来,甚至美国队的后卫也跟着上来夹击中国队的这几个有球队员,可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的中锋平时训练是按照后卫训练的大纲进行的,马明奇在向戴俊伸缩手臂的时候就已经举起了左手在跟前锋郎卫华打信号,郎卫华开始假装站在那里没有动,当他看到防守他的对方后卫重心一偏的时候,立即飞身空手向对方的球框笨去,那马明奇大手一挥,也没用什么准备动作,那球就划着弧线向对方的篮板砸去,等在那里的郎卫华等个正着,一个轻松的鹞子翻身,将篮球轻轻的从上面放进篮框,就好象农村老太太把老母鸡下的鸡蛋轻轻的放进菜篮子那样,落下来的时候在空中就对马明奇树起了大拇哥。那滑稽的表情逗的全场的华人都笑了起来。

一开局,中国队就给了美国队当头一棒,美国人还没有明白这是中国队设的局,他们还以为这是中国人的运气好,比赛继续进行着,原本号称比赛节奏世界第一的美国队突然感到今天的比赛节奏跟不上中国队,中国队的打法简捷、明确,决不拖泥带水,虽然在身高上不占优势,可是争抢篮板和抢断、盖帽并不美国差,而得球之后投入进攻的转换速度非常之快,往往是美国的球员还没有来得及回到自己的半场,对方的进攻已经结束了,而往往又是自己这方的进攻还没有组织起来对方已经在自己的半场展开了就地围抢,有些类似于足球比赛里的就地逼抢,美国球员都是擅长逼抢对方的,可是象这样的不停顿的满场逼抢他们还没见过,他们会去抢,可是大多是间歇性的,黑人的爆发力好,可是耐力不足,他们抢到了会继续,如果抢不到可能就会偷一会懒了,这是美国球员的特点,可是今天遇到中国球员还真有点那“强盗遇到打劫”的,自己的招没有对方快,这士气也自然就打了折扣,开场5分钟以后,美国队已经落后8分,这个时候冯斯。甘迪不得不叫了暂停。

冯斯。甘迪看到场上的局面不理想,他已经意识到今天会有一场龙争虎斗,在拼抢断方面他们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多丢了几个,在比赛节奏上现在是美国队跟着中国队拖,明显是被中国队牵着鼻子走,因此他只好叫停重新布置战术,甘迪手里拿着一块画板,不停的给队员们笔画着,他要求所有的队员不要去跟着中国队拼抢断,那样自己的节奏会更乱,他要求后卫压住球,不要随便的去放高吊球和长传球,那样会给中国队更多的机会去抢断,他反复的强调就是“压住节奏,打成功率。防守要使用扩大的区域盯人战术。”

比赛继续,让冯斯。甘迪纳闷的是中国队突然将首发的五名队员全部换了下去,上来了一群新面孔,他心里暗暗叫苦,“这些上来的肯定又改变了战术,那刚才自己布置的不是白弄了?”又不能马上再叫暂停,那样也实在是太不象话了,只好静观其变,在场外用手势来更改了。新上来的好象不如首发的那些队员,他们基本上不拼抢抢断球了,不过是死死的盯着美国队上场的每一个队员,干扰和破坏他们的进攻,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就是坚决不让美国队投三分球,美国队每次进了一个球以后,对方必然用一个百步穿杨的三分球还以颜色,比赛节奏明显的慢了下来,开始甘迪还有些沾沾自喜,认为对方这样的战术正好暗合了他刚才的布置,可是那比分却不停的拉开了差距,比赛进行到15分钟左右的时候美国队已经落后了15分之多。尽管甘迪在场外大呼小叫的又跺脚又挥臂的让队员们加快节奏加强抢断,可是那场上比赛的速度就是提高不起来,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中国队是算计好自己要控制比赛节奏后派上了一个能够打成功率的班子跟自己拼成功率,而且他们的战术都是围绕着三分球设计的,同样的进攻次数对方三分进的多,自己这边肯定就跟对方拉大了差距,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好再次叫停。

中国队的队员们通过场上的比赛已经对教练的安排佩服的五体投地,把美国人算计的准准的,场上的队员知道只要对方一叫停,那么第三套班子也就要跟着出来了,所以大家都不用教练讲就自觉的在场外做着准备,果然,暂停的时候虽然张晓军还是假摸假样的把队员们叫到一起指手画脚了一通,但是大家都明白那是摆给“鬼子”看的,当比赛的哨音一响起,那黛俊和马明奇立即走到了裁判组那里请求换人,甘迪怕就怕中国队又变招,看到中国队就换了两个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这是把内线换下去要加强防守了,好在自己已经安排了几个强悍的明星上去主打外围,也要跟对方拼一下三分球,这个时候再不打三分球恐怕就没有多少机会能够追的上去了。

黛俊和马明奇上去以后,中国队场上的战术又变了,速度快的比首发的还厉害,断、掏、盖、煽、堵、截充满了整个球场,甘迪布置的战术根本没有办法执行,而这时的中国队则是内外结合,远近结合,一会强突篮下,一会外围远投,把场上的美国队一下子就给打蒙了,他们可真的是找不着东南西北了,一个傻大个差点把球扣进了自己的篮框,引的全场观众哈哈大笑,那些买了美国队赢的人坐在那里不停的咒骂着美国队是“笨蛋”“蠢猪”,只要万嘉奇乐呵呵的坐在那里看的好“安逸”哦!今天准备的“揪心丸”一粒也用不上了,还不时的念叨着“胆子太小了,早知道这样不下一千万我是个乌龟”,“这张晓军太也不是东西,有这么好的绝活,咋就不跟我老哥‘夸’一哈子?”

孟莹更是绝,看到这样的场面后,她毫不犹豫的拿起电话打给北京的朋友,“禁令解除,尽快叫老人家看上电视,咱们现在赢大发了!”于是张晓军的父亲很快就“一路畅顺”的来到宾馆,宾馆的房间里的电视机以最清晰最好的视听效果在等着这老人家。当老人家还在门外的时候就听见体育解说员兴奋的声音,“中国队战术得当,配合默契,以领先21分的较大差距结束了上半场的比赛,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我们所有华夏儿女的骄傲,几年来,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男子篮球队有了惊人的进步,具备了向世界顶级球队挑战的能力,这是我国健儿不断拼搏进取的结果,是。。。。。。”,老人家一听到这个声音高兴的加快了脚步,仿佛年轻了许多。

上半场就让中国队领先了这么多是除了张晓军以外谁也没有想到的,特别是美国人没有想到,在休息室里那些大牌明星一扫往日骄横的派头,都耷拉着脑袋不说话,冯斯。甘迪则双手插着要瞪着一对金鱼眼睛怒视着大家,他那几乎全秃了的脑门上由于冒汗显得更加光亮,

“我不知道你们是在场上干什么,更不想知道你们为什么要这么打,你们的作为就像一个刚出道的中学生球队,难道你们要把我们美利坚篮球王国的金字招牌拱手送给中国人吗?你们在国内的那股凶狠劲哪里去了?你们那种自我调节能力哪里去了?下半场不管对方再变换什么战术,我们都将用我们的强硬的打法给予粉碎,我们都必须用我们自己的东西去叫他们跟着我们走,我相信,今天的失败会叫你们后悔一辈子,要是哪个说自己不行了现在就退出,我看你们是让国内的舆论把你们给娇惯坏了。”

冯斯。甘迪一通大骂,难得这些大牌明星今天都没有回嘴,因为他们今天没有资格回嘴,毕竟是输了比赛,大伙也都在想下半场要怎么去收拾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家伙,在NBA,输了几十分翻盘的例子比比皆是不是新鲜事,因此他们并不在乎上班场的失利,他们也想明白了是上半场太注意跟对手拼战术了,下半场应该让自己自由发挥,美国是个“自由”的世界,哪里可以限制个人的发挥?这样的想法不是在一个队员的念头中,几乎所有的球员都在这么琢磨,这正是张晓军在上半场布置战术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张晓军这个时候在休息室也没有闲着,他冷静的给队员们分析着场上的局面和对方的心理,“美国队是什么样的实力你们已经领教了。他们是除了在单对单的对抗性上强过我们以外,在其他技术上并不比我们强,因此,他们是输在技不如人上,可是他们是不会看到这点的,也不愿意承认这点,这是他们的悲哀,下半场他们会我行我素不再跟着我们打,他们的队员会侧重于自我的发挥,那么我们怎么办?我们要用我们平时训练的多点防守重点突击的战法,谁出头就专门修理他,要把他们这种冒险的心态给彻底的压制下去,否则让他们打疯了也是很难对付的,在美国职业联赛里面,大翻盘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这一点大家不要掉以轻心,呵呵,这里我要借用鲁迅先生的话,叫做‘痛打落水狗’,第四套班子上去以后估计他们还能支撑大约五分钟,然后就会全面陷入混乱,那个时候就是任你们宰割的时候了。另外还有一点你们要注意的就是对方在下半场不会那么文明的比赛了,他们在NBA沙场上是久经锻炼的,各种阴损的着数层出不穷,虽然在上课的时候给你们讲解和示范过,但是毕竟你们在这方面的实践不多,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受伤,同时注意球德,受了再大的委屈也不要跟对方发生冲突,原来的老红星队员我不担心这个,可是你们个别人火气旺,还没有修炼到家,我是有些不放心,这里先给你们打打预防针,我们即要赢球,更要赢人!”

张晓军把这只队伍早就训练成了一只具有铁的纪律的队伍了,那些队员好象自觉不自觉的在按照军人的习惯执行着教练的命令,张晓军也乐意自己的弟子能够像一个人一样的团结和有自信自律的品德。下半场一开始,美国队教练冯斯。甘迪就知道中国队又变阵了,但是他已经不在乎了,既然中国人那么喜欢变戏法就由的他去,也不想在费心思去猜测了,他布置队员按照自己的习惯打,该用肘子的地方绝对不要手软,该拉裤衩的时候只要不把对方的裤衩撕破了就可以了。因此,下半场一开始场面上的火药味就很浓,中国队员继续贯彻教练的安排,这帮人上来是专门强打篮下和设计防守陷阱的,美国队员几次看到有好的表演机会后就拉开架式准备“过瘾”,可是暗藏在对方底线附近的中国防守队员总是在对方拿到球前那么一刹那把球给断走了,气的美国队的几个大前锋在场上不顾礼节的一个劲的大吼“泻特!泻特!”这比赛就是这样,你越是急,那么球运就越是不照顾你,真的像张晓军预料的那样,美国队员顽强的抵抗了大约五分钟,各种擒拿手段全部使了出来,在这五分钟里尽管裁判颇有些偏袒美国队,但是还是有将近12次的犯规,美国队的高大中锋因为拿不到球,气的使劲的给了马明奇一拳,高大的马明奇被打的像风筝般的飘了出去,全场大哗,技术犯规是免不了的了,恐怕还会被奥运会课以巨额罚款,马明奇在经过简单的治疗以后又回到了场上,激动的场外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球打成了这个样子,冯斯。甘迪知道大势已去,就是红衣主教来也是回天无力了。

在奥运会篮球决赛的最后五分钟里,张晓军不停的变换着阵型,实验着各种组合,然后让队员们自由的发挥,这时中国队已经领先了29分之多,按照美国记者的话说,中国人“轻松的把篮球决赛中美国队最后的希望变成了垃圾时间,把整个奥运会篮球比赛中最大的悬念变成了毫无价值的一边倒”,连在场外的裁判台的钟表操作员都恨不得不要停表了,让这讨厌的令人乏味的垃圾时间快点过去,大家也好到酒吧里喝上一杯冰凉的啤酒解解暑,而那些坐在看台上美国游客早就沮丧的离开了,除了门票外他们还或多或少的搭上了一点赌资,这球输的连他们想闹事撒气的兴趣都没有了。场外剩下的大部分是中国的游客或者是华侨,当然还有许多亚裔游客。

在最后的一分钟里球场上成了双方球员的表演赛,中国队不在阻击对手的进攻,美国队的队员也失去了封堵中国队员进攻的欲望,大家是你进一个我进一个,把个比分很轻松的突破了100分大关,美国那些明星偶尔还来一点滑稽表演,惹的场外的观众哈哈大笑。

坐在看台上的韩国队教练朴善东这个时候回头对那些韩国的球员们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我师傅调教出来的球员,这些球员在我还在那里的时候水平连你们的一半都不及,可是现在你们自信能从他们手里拿到多少分?我看恐怕连一半都拿不到,知道我为什么那么严格的要求你们吗?就是为了篮球的真谛!我们要努力啊!”

而另一个观众则在秘书的帮助下不得不服用“揪心”丸了,那就是万嘉奇,他忘记了乐极生悲了,看到中国队这么好的成绩他高兴的手舞足蹈,心里不停的盘算自己这次到底赢了多少美元,算来算去居然让这个号称“铁算盘”的精明商人算不清楚了,后来竟急的满头大汗,搞的有些气急,还是秘书手疾眼快的把“揪心”丸给他塞进了嘴里,要不这万嘉奇保不齐还会倒在这里也没一定。后来还是秘书用手提电脑连上了博采公司的网站,精确的确定了投注终止时的中国队的赔率是1:1。533,也就是说这次万嘉奇一共赢了一亿五千多万美元,也就是说万嘉奇自己获得了七千多万的彩头,还帮孟莹获得了近六千万的彩头,就连卢侗石也跟着沾光干赚了一千五百万美元。不过这个时候卢侗石还不知道自己跟着发财了,他作为教练组的成员做在教练席上,对于张晓军变的戏法是即钦佩又惭愧,曾几何时自己还要跟张晓军较量其实自己根本就与张晓军不是在一个档次上,人家是把篮球运动真正的精华给悟透了,自己不过是在外型上学了点皮毛,就是在战术设计上也是闭门造车胡思乱想,而人家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对手的特点提前半年就开始设计了,并且总有后手保留,就说这次把,张晓军设计的随手阴形投篮的技术根本就没有使用,因为用不着,那么这种技术张晓军一定会继续完善,留到关键的时候使用,张晓军训练出来的队员在场上可以随着教练的指挥进行任意的打法变更,可以在任何位置变动,而自己就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反串的威力,只不过是强调突出个人的位置技术深化,一个队员在自己的位置上再有本事也很难去突破对手专门针对他设置的防守,只有动起来,变换角色的内涵才会叫对手摸不着头脑,你看,张晓军在设计第一个跳球战术的时候居然让中锋玩了一把后卫的角色,这些细小的设计要是没有平日里艰苦的磨练和教练的悉心指导,打死那些中锋也不会想到自己去练习后卫和前锋的技术。突破条条框框,打破各种位置技术的限制,勤于思考,这就是张晓军成功的法宝。

获得了胜利的中国队在投进了最后一个压哨球以后平静的和对手握手,张晓军也微笑着走到甘迪面前伸出了友好的大手,甘迪的个子和张晓军差不多,他面无表情的向张晓军祝贺胜利,“我是美国第一个没有在奥运会上拿到冠军的职业教练,这恐怕要作为一个特例记录在美国NBA的历史上,祝贺你取得的成绩,希望我们以后还能成为对手和朋友。”

孟莹及时的把甘迪的话翻译给张晓军听,张晓军笑了笑回答道,“谢谢!中国兵法云,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我也希望能够有一个可以博弈的对手,欢迎您到中国来。我会用中国人的礼节招待您。”

甘迪听了孟莹的翻译后,脸上呈现出庄重的表情,那是一种男人对男人欣赏的表情,“OK!我一定会去的。”

这次获得冠军以后中国的各大媒体可不像上次那样被动了,各种采访和欢迎议事早就准备好了,《篮球导报》还特意以“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为大红套金通栏标题发了号外,国内各大街小巷是锣鼓喧天,张晓军的父亲在宾馆里还没有出去就已经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留守在国内的著名体育播音员,今年已经近70高龄的孙世雄激动的代表电视台来采访张晓军的父亲,

“张老,您好!也许大家不知道,我自小就是个篮球迷,第一次解说体育比赛于是从篮球开始的,那个时候我自己也参加业余比赛,可惜天赋不行。您能跟我们说说晓军小时侯的事情吗?”

“哈哈,这个啊!我首先要向我的儿子道歉,我自己是搞篮球的,可以说是共和国第一代的专业教练,可是我没有教过我儿子一天篮球,因为他的身材不够标准,所以根本就没有支持他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是现在他成功了,他让我骄傲也让我惭愧,还真是那句话,世上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现在检讨我自己,我就是一个眼盲的教练,晓军小的时候就很有篮球天赋,在学校里打篮球也是出类拔萃的,可是没有在他最有才华的时候去为国家效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我希望年轻的教练今后多给一些热爱篮球艺术的年轻人一点机会,不要像我这样,真的是惭愧啊!”老人家说的满眼泪花。

“就我们所知道的,也许晓军要是经过您的训练恐怕还不一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他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思路跟原来的正规篮球训练完全不是一个路子,有些人还说他是野路子,也许正是您当年的失误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所以您也不必过于自责。”同样是满头白发的孙世雄说道。

“晓军这孩子就是在我的手下训练也会去琢磨他自己的东西的,这个我早就知道,从高中毕业以后我们就基本上管不住他了,好在他没有学坏。”张老摇摇头说道。

“那么您从一个篮球专家的角度看,晓军在篮球训练上有那些突破?”孙世雄按照事前拟好的大纲问道。

“可以这么说,晓军完全推翻了我们几十年篮球训练的总纲,另辟溪径,他首先抓的是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而不是我们所强调的先天身高,在他的眼里综合素质不高是没有办法融合全面的技战术的,其次是他对篮球的理解是从人类的行为科学的角度深入的,他所强调的是整个球队的整体性,他要求队员的全能和综合发展,在他的手下没有特别的尖子也没有滥竽充数的板凳队员,所有队员都是根据战术需要安排的,第三,他设计的战术是以对手心理失衡为准则的,也就是说摇让对手摸不清用意,整个战术体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是我们以前所没有想到的。第四,他把做人的道理融化在对篮球的诠释里,这更是叫我们这一代教练惭愧的,我经历了中国50多年的篮球发展历史,我深深的懂得那人要是做不好,球也就打不好,可是我们把做人的教育和篮球的训练给割裂开了,而晓军强调的是先通过训练做人,在以做人的道理去练球,你们看他的队员有张扬的吗?他训练过的球员在其他球队哪个不是带出一群老虎?”晓军的父亲得意的说着。

当前:第32/10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