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之谜实体版作者纪连海》第1/12页


==========================================================
更多精校小说尽在网小说下载:http://www./
==========================================================
《琉球之谜》
作者:纪连海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了解琉球曾经是个独立的王国,曾有着“万国津梁”的辉煌的历史。琉球到底指的是哪里?与钓鱼岛和台湾有什么关系?刻着汉字的“万国津梁钟”为何在日本冲绳博物馆?中美日三国在这片古老的琉球土地上又演绎过怎样的爱恨情仇?
  从历史的角度,正本溯源话琉球,以客观的视角和真实的细节为您揭开琉球古国那段传奇的历史,讲述琉球古国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前世今生。


第一章 神秘的王国


引言
  她是中日之间一个小小的岛国,却汇集万千瞩目。
  她的这个位置那真是“万国津梁”,也是世界的桥梁。
  她与钓鱼岛有着明确的分界,却被刻意混为一谈。
  沈复的记载,比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对钓鱼岛的记载还早76年。
  她与中国海天相隔,却有着相同的文化追求与民间习俗。
  琉球人结婚也跟中国人一样,鼓乐小轿。
  在今天日本冲绳县博物馆陈列着一口铜钟,这口古钟的名字叫“万国津梁钟”,上面铸有如下的几行汉字:“琉球国者,南海胜地也。钟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琉球”,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名字,但她可不是我们小的时候玩的琉璃球,而是一个神秘的王国。这口“万国津梁钟”原本属于这个神秘的王国,但时至今日,为什么会挂在日本冲绳县的博物馆里呢?这口古钟背后拥有着哪些神秘的故事呢?


第1节 万国津梁
  “政通人和”是每一个国家追求的目标,但有时候拥有一个绝佳的地理位置,却是人和的先决条件。在风飘云荡的大海上,琉球正是因为具备了永久的地缘优势,才能一直保持着与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各国的贸易往来,从而确立了自己的文化地位。
  还是让我们先来解读一下“万国津梁钟”这个词的意思。“万国津梁”的意思是一万个国家的桥梁,也就是世界的桥梁,这座桥梁指的就是这口古钟的主人——琉球王国。过去的琉球王国散布在中国台湾东北和日本九州岛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琉球群岛地处东亚的海上交通要道,北连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于中国,距中国香港1 340公里,距中国大陆710公里,距中国台北660公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说到这儿,我们就知道,人家这个位置那真是“万国津梁”,也就是世界的桥梁。
  琉球群岛由北、中、南三大岛屿群共一百多个岛屿组成。北部岛群包括吐噶喇群岛、奄美群岛,又称萨南诸岛;中部是大琉球群岛(即冲绳群岛);南部是宫古群岛和先岛诸岛,面积共4 600多平方公里。在先岛群岛之北的海中,还有由钓鱼岛、北小岛、南小岛、黄尾屿、赤尾屿等构成的钓鱼岛列屿(日本称“尖阁群岛”)。
  而琉球国包括琉球群岛中的先岛诸岛、冲绳诸岛和奄美诸岛,总面积为3 500平方公里,它的西侧是中国东海,东侧是太平洋。最大的岛屿是冲绳诸岛中的冲绳岛(即大琉球岛),面积1 210平方公里;其次是奄美大岛,面积730平方公里。琉球群岛最南端的与那国岛,距中国台湾仅110公里,距钓鱼岛仅170公里。冲绳距东京970英里,距中国台北410英里,距中国内地沿岸440英里,距中国香港830英里,距马尼拉900英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战略价值十分重要。


第2节 最早的海上马车夫
  著名航海家郑和有句名言:“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17世纪荷兰海外贸易的繁荣,就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换来的。不可否认,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面对比陆地更多的艰难险阻,但是琉球的海外贸易却大都一帆风顺,满载而归。这是什么原因呢?
  由于国土疆域狭小,琉球无法建立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因此它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通过发展海外贸易来获得财富。琉球的船只往来那霸与福州之间,还北上日本、朝鲜,南下安南、吕宋、暹罗、亚齐、爪哇、马六甲等,遍布整个南洋群岛。琉球从这样的“转口贸易”中富裕起来。根据日本学者赤岭诚纪1988年发表在《冲绳时报》的一篇文章《大航海时代的琉球》粗略统计,仅明代永乐到嘉靖几十年间,琉球就派往暹罗(今泰国)、满剌加(今马来西亚一带)、苏门答腊、爪哇等国贸易船101艘,人员数量达到了11 233人。正因如此,德国学者李斯博士才说:“葡萄牙人未到马六甲海峡以前,琉球人独占中国、日本、南洋间之贸易,那霸即为东亚贸易之一大市场。”人家琉球的海外贸易市场比荷兰早多了,这才是最早的“海上马车夫”。
  说到“海上马车夫”,我要说一句实话,中国对于他们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海上马车夫”可是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您要不信,我给您举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话说1404年,也就是大明永乐二年,有一艘外国船只因为遇到台风顺流漂到了福州,当时福州的地方官经过询问才知道这艘商船来自暹罗,也就是泰国。从泰国来的这艘船要去哪儿呢?它去琉球贸易。福建布政司就把这个情尚泰久王况汇报给了永乐皇帝,永乐皇帝朱棣就给福建布政司派了个使者——礼部尚书李至刚,派他来到福州传达自己的圣旨。这圣旨说“暹罗国与琉球修好,是番邦美事”,不幸遇到风浪刮到咱这儿来了,那咱们就应当给予帮助。怎么帮助呢?这是人家永乐皇帝的原文啊:“舟坏者为之修理,人乏食者,给之粟,候便风,其人欲归或往琉球,导之去。”船坏了,咱给人修(不要钱);人家饿了,咱给人好吃的、好喝的带着;等到风平浪静了,他要想回家,或者继续往琉球,咱来一条船引导他走入正途。要没有这样的皇帝支撑,要没有这样的国家为南来北往的人保驾护航,这琉球的贸易它能坚持多久?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琉球当上这“海上马车夫”,我们中国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么一件小事就可以充分说明这点。
  琉球就是以这种特殊的位置,成为中、日、朝三国及南洋各国之间贸易的重要枢纽,富庶程度闻名海内外,于是,富裕起来的琉球在1458年尚泰久王统治期间,铸造了一口铜钟,命名为“万国津梁”。提起这个尚泰久,这个“尚”姓与中国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个我们后面再讲。
  琉球海外贸易的大宗货物是向中国出售日本的白银、漆器、刀剑、屏风和扇子,将中国出产的药材、瓷器、丝绸、铜钱转售到日本和朝鲜,并将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半岛出产的犀角、苏木、香料、锡、糖、象牙、乳香、龙涎香销售到中国、日本、朝鲜三国。
  福州是琉球主要的在华贸易港口,琉球商人在福州交易的货物种类繁多,有各种手工业品、医药、香料、矿产、海产、纺织品及其他珍奇货物。福州还有人“代售球商之货”。琉球商人从福建带走的货物主要是陶瓷、漆器和丝绸三大类。
  琉球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在康熙初年已经十分发达。带到中国的货物有金银罐、金银粉匣、金缸酒海、泥金彩画围屏、泥金扇、泥银扇、画扇、蕉布、苎布、红花、胡椒、苏木、腰刀、火刀、枪、盔甲、马、鞍、丝、绵、罗盘,额外增加的朝贡之物无定额。康熙十九年,琉球再次进贡,皇帝令免部分奢侈品。在以后的朝贡中,只有通过琉球向南洋的转口贸易有发展,从南洋进口药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王国都城首里城(朝鲜称为“海浦”)出现了专门航行到朝鲜的琉球贸易船只。琉球与朝鲜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有发展,但经济的作用大于政治作用,因为它们同属于明朝的藩属。
  琉球与东南亚的经济关系是互补的。16世纪,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势力已经进入东南亚,它们的产品通过琉球这一中转站卖到朝鲜、日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第3节 琉球国名称的由来
  从古至今,名字对每个地方、每个国家都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意义的表达。挪威意为“通住北方之路”;葡萄牙指的是“温暖的港口”。那么“琉球”这个名字又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话说到这里,我们只要有个名字、有个词汇,就得解释。这“琉球”两字儿是神仙给取的吗?当然不是。取这两个字,命名这片海上仙山岛屿的,虽说不是神仙,但也是一个非常想成为神仙的人。他会是谁呢?当然是中国的隋炀帝了。
  早在成书于唐朝初年,也就是公元7世纪初的《隋书》中,便有专门的一段,叫“流求传”。比较信而有证的第一次琉球群岛的探索之旅发生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即公元607年。隋炀帝不畏波涛险远,令羽骑尉朱宽到海外寻访异俗,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岛,南至与那国岛,与那国岛在今天的钓鱼岛西南170公里。行至这一片海上,一片珍珠般的岛屿浮现在海中,“若虬龙浮在水面”,蜿蜒如长蛇,形状如虬龙一般,所以他就给这一片岛屿起了个名字,称为“流虬”。这个“虬”字左边是虫字边,右边搁一个竖弯钩。“虬”的意思是龙,在唐朝编纂《隋书》时,为避帝王讳,帝王是龙啊,为避帝王龙之讳啊,将该地更名为流求,这个“求”就是“求人”的“求”了。这样,当然也有人写成“留仇”、“瑠求”、“流鬼”之类的,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最终给这块地起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这就是我们今日使用的“琉球”这两个字的起源。
  在成书于1650年、由向象贤编撰的记载琉球国史的《中山世鉴》中,有如下的一段叙述,道出了琉球一名的来历:“当初,未(有)琉球之名。数万岁之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蜒,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流虬也”。
  在记载琉球国史的另一部著作《中山世谱》(1725年成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隋大业三年(607年)丁卯,炀帝令朱宽、何蛮抵本国,遥观地界于波涛间,蟠旋蜿延,其形若虬浮水中,名日流虬,嗣后改名流求。”
  从上述记载可以知道,要迟到公元6—7世纪中国的隋朝时,才出现了“流虬”的称谓,而这一名称,也是由中国人命名的。汉字中的“虬”,是龙的一种,以“流虬”称琉球群岛,显然是从地理形势上加以冠名的。不过,在成书于公元7世纪前期的《隋书》中,“流虬”又被写作“流求”。在中国古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与龙相关的字不能乱用,故以同音之字“求”替代了“虬”。其后,在我国史书中,都承袭了这一称谓,虽然在用字上有所出入,或作“流求”(《宋史·外国传·流求国》),或作“馏求”(《元史·外夷传·馏求》)。至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一名的用字才被正式确定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海外则依其“同中国的旧有关系”,“一般称为Liuchiu、Luchu、Loochoo、Lewchew或Liukiu”,实际表明了中琉传统历史关系的源远流长。
  琉球的另一个近邻日本将琉球叫什么呢?日本称之为“Riukiu”或“Ryukyu”。不过,日本对琉球的通用称谓是“Ryukyu”。“Ryukyu”衍生自中国的“Liuchiu”,原因是日语发音中没有“L”,意思是“天边漂浮的宝石”。根据中国学者何慈毅的观点,公元835年,日本僧人空海的弟子真济在其所编的《性灵集》中始称“留求”,读作“Ryukyu”。自14世纪日本加入明朝的册封体制后,“琉球”这一称呼便在日本固定下来。而关于“冲绳”的称呼,现存最早记录的日本史料是《唐大和上东征传》:753年,鉴真东渡到“阿儿奈波”岛,日语读作“Okinawa”,即现在的冲绳。
  说起琉球,还有一个问题。中国台湾岛过去也被称为琉球,那就有问题了。台湾岛这个琉球和琉球群岛这个琉球怎么区分呢?我告诉大家,流求也好,琉球也罢,都是我们中国人对那块地方所有岛屿的统称。怎么区分呢?大琉球便是台湾,小琉球便是琉球群岛,这就是一个区分。


第4节 美妙的开国传说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记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印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在一部部历史典籍中传承发扬。那么,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琉球古国又有哪些珍贵的史书?记录着哪些琉球民族的历史呢?
  这个拥有“万国津梁”钟的琉球王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那就早了去了,不过说到这里,我们总得以史为鉴,我也不能编故事,我向您推荐三本有关琉球王国的历史书,琉球王国也有如中国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类的历史书,第一本叫《中山世鉴》、第二本叫《中山世谱》、第三本叫《球阳》,这三本书都记载了琉球开国的如下神话传说:
  往昔,天城之中,有名阿摩美久之神。天帝召而谕之:此天城之下,有神可往而居住之灵地,唯是尚未成岛,尔可降之作岛……未几,阿摩美久上天奏请作岛。天帝赐给土石草木,阿摩美久以之作成数岛……然数万年后,仍无人类,神威亦无从可显。于是,阿摩美久复又上天乞给人种……遂给天帝御子男女二人。此二人虽无阴阳和合,但因并列而居,以往来之风为缘,遂生三男二女。长男,国主之始也。是为天孙氏。二男,诸侯之始。三男,百姓之始。一女,君君(巫女之首)之始。二女,祝祝(众巫女)之始也。此后,始有夫妇婚合之仪。长男天孙氏建立了“天孙王朝”。根据《中山世鉴》的记载,天孙王朝之后为舜天王朝,延续了三代、七十年。《中山世鉴》称舜天王为“大日本人王五十六代、清和天皇之孙……(源)为朝公”之子“源尊敦”。《中山世鉴》称舜天王朝的三位国王为舜天、舜马顺熙和义本王。义本王“自称不德”,让位给英祖王,即琉球中山国的始祖。
  琉球国的开国史,在《中山世谱》及其后于1745年成书的由郑秉哲等编撰的《球阳》中又有了进一步的变动,与《中山世鉴》相比,上述记载中的神话成分有所减弱,隐含了外界有人漂流至琉球本岛的可能。
  盖我国开辟之初,海浪泛滥,不足居处。时有一男一女,生于大荒际,男名志仁礼久,女名阿摩弥姑,运土石,植草木,用防海浪。而岳森始矣。岳森既成,人物繁夥。然当时之俗,穴居野处,与物为友,无有价伤之心。历年既久,人民机智,物始为敌。于是,复有一人,首出分群类,定民居者,叫称天帝子。天帝子生三男二女,长男为天孙氏,国君始也。二男为按司始(诸侯),三男为百姓始。长女为君君之始,次女为祝祝之始,而伦道始矣。
  同中国一样,一说起中华5 000年文明,应从哪儿说起呢?那得从黄帝尧舜禹开始说起。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英雄传说。话说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名叫天城的地方,在这个天城,有一个叫阿摩美久的神,她不是世界上最高的神,世界上最伟大最高的神叫天帝。天帝有一天告诉阿摩美久,说在天城之下,有一片神奇的地方,你可以去居住。然后这个阿摩美久就带着山石草木来到下面的这个海洋中,开始造岛,逐渐的就造成了我们前述所说的这一百多个岛屿。但是建造好了之后呢,这些个岛屿上经过了数万年,仍然没有人住。你没有人居住,那天神的神威就没法显现。你今儿变一苍蝇,明儿变一蚊子,后儿变一蟑螂,人也看不见呢?所以你变了半天,你孙悟空72变管什么用,你显摆给谁看呢?这个时候阿摩美久就觉得孤单,又来到天庭,跟天神说,天神哪,你借给我一些人类的种子吧。于是,天神就派了男女二人,跟着阿摩美久来到阿摩美久所居住的这个人间的地盘,这一男一女不是我们通常的人因爱而婚而生的两个孩子,而是天神自己捏的。拿什么捏的呢?这故事里头没说,但是这两个人来到这片地域以后,他们就因爱而婚而生了,生了一大堆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姑娘,这大儿子便是这片岛屿上最早的天孙王朝的国王,他的儿子,也就是大儿子以后的嫡长子就世世代代做国王了,他的二儿子便是这个天孙王朝属下最早的诸侯,三儿子便是这天孙王朝属下最早的百姓,大女儿便是最早被称为君君的巫女,巫女也叫女巫的首领,二女儿便是被称为祝祝的众巫女,也就是众女巫,此后我们知道这片岛屿才真正开始了像人间那样夫妇婚合的过程。
  这些当然是传说了。这里最早的人类当然不是神生的,那么又来自哪里呢?


第5节 神秘族群——闽人三十六姓
  关于琉球种族与文化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较常见的说法认为,与日本绳纹时代属于相同文化的人种在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从中国中南部沿海地区来到包括琉球群岛在内的日本西南部地区,并从西向东扩散。也有说法认为,古琉球文化属于百越文化的一部分。另一种常见的说法是,上古时代的琉球居民来自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西亚岛链,属于马来人。我们暂且不说琉球最早的居民来自哪里,但有一个神秘的族群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
  在古琉球王国斑驳陆离的历史底片上,曾经活跃过一个神秘的族群——“闽人三十六姓”。有关这一特殊群体的传说,在各种撰述中时有涉及却又语焉不详,充满神秘气息。而在波澜万丈的东亚海洋史上,这支神秘的族群时隐时现,随历史的疾风怒涛聚合零落,历程十分悲壮。“闽人三十六姓”受到琉球王国非常的重视优待。他们来到琉球国后,得到上至王府和下到民间的极大尊重,成为琉球王国里一支享有特殊待遇的族群,大都被委以重任,参与国家重要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并世代享有高官厚禄,甚至官拜相国,成为琉球国中影响至大的名门望族。他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叫“唐营”——唐人聚居区。后来叫“久米”。久米村有两个大庙,一个大庙是孔子庙,一个大庙是天后、关帝庙。孔子庙很大,叫“堂三楹”,中间奉孔子,两边奉他的两个属下,分别拿着《易》《书》《诗》《春秋》。天后、关帝庙也是三楹格局,中间天后,西面关羽,天后就是天妃。
  据史家考据,“久米”的意思就是“永久享有俸禄”。至今仍是一个古意盎然的散发着高贵气息的地名。“闽人三十六姓”世代聚居的久米村,座落在王都首里城,是琉球国王直辖地,与琉球国王府王族及高官重臣七大姓比邻而居,是琉球王国的四大城邑之一,也是桂冠云集的高尚社区。这些闽人后代的琉球士大夫家庭生活似乎都很优渥丰裕,家家有精心打造的花园庭院,里面种植奇花异卉,还有“假山池苑,率有丘壑,供人游览”。
  依照琉球官制,居住在王都首里的尚、向等王族七大姓,世代为王室婚姻,法司、紫金大夫这种等级的官员,均不出七姓。而琉球人至今老少皆知的蔡温,早年因为学业优异,被琉球王破格擢拔为法司,成为琉球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蔡温于清康熙四十六年以进贡船存留官的身份,在福州留学三年,拜长乐人刘希开为师,专攻天文、气象和地理。因他勤奋好学,刘甚为感动。蔡回去后任国师,于清雍正六年(1728)又当上了琉球国从一品的“法司官”。为了治理山水农田,他不辞辛劳到各地考察后提出了“依法决川,兼修民田”的计划;并大力宣传他制定的《山林法》和《农田经界法》,对琉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闽人三十六姓”被称为琉球国中最负文物声名的族群。
  而具体到36个姓究竟是实数还是虚数,而又具体由哪36姓氏构成也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结论。
  福州琉球馆展示的“闽人三十六”姓氏写着:蔡、郑、金、林、陈、毛、王、梁、阮、孙、曾、魏、程、红、周、李、高、吴、沈、田、马、钱、宗、叶、范、杨、郭、翁、于、韩、贾、俞、陶、伍、江。但据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明清福建海外贸易的谢必震教授考证:上述36个姓氏中属于“闽人三十六姓”行列的只有蔡、郑、金、林、陈、毛、王、梁、阮、孙、曾、魏、程、红、周、李、高、吴、沈、田、马、钱、宗、叶、范、潘等26姓,其余姓氏尚待确认。

当前:第1/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