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全集》第126/724页


自闯贼破京以来,山河破碎身如浮萍,如今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座城池,怎能不叫这位身为大明正统的太子百感交集?

聚集在这里的人们怕有万千之众,见到太子驾临立刻乱哄哄的跪拜,还有许多人声音都是呜咽的。

“民心可用呐,我大明子民盼太子之如久旱苗禾之盼甘霖。我大明光复有望呐。”

“先皇治世垂十七年,兢兢业业临渊而履薄,气运延续自在民心长存。”

这些东宫的学官们见到如此“万民景从”的胜景,一个个老眼含泪。仿佛只要太子振臂一呼就能重建大明河山一般。

这些熟读孔孟文章精研圣人教诲的老学究们就爱认这个死理儿:无论是李闯的百万贼军,还是满洲人的雄兵壮卒,哪怕就是身边李四的赴死军,都不过是一时逞快而已。真正要执掌天下恢复大明朝往日的荣光,还是要靠民心。

“得道多助”的圣人教诲,就是万古不易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李四反而要低调的多,夹杂在赴死军之中几乎不为人所视。

民心,这个东西就和军队的士气一样,从来就不是天然生成。在这个弱肉强食力强者胜的丛林世界,顺应民心永远会处于被动。真正看清天下大势者会主动制造出民心,甚至操纵民心。

民心其实就和赴死军一样,都不过是李四改变这个时代的工具而已。

补破锅的老孙头来的晚,只能看到一大片的后脑勺,还有几杆大旗正鱼贯而过。为了不错过这千载难逢看太子的机会,索性拿修补铁锅的家什垫脚,垫起脚尖往人群里观看。

那个瘦瘦弱弱的少年就是太子了吧,怎生的如此单薄?作为上天之子的大明皇储不是应该龙骧虎步的嘛?

老孙头怎么也看不出太子和普通少年有什么不同。

太子这样的少年人真的能够挽起大明气运?把大明朝的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少年人身上,是不是太没谱儿了些?

再看太子身后那些手持铁叉的汉子,一个个精神饱满雄壮威武,衣服上的那道通体红线恍如刚刚沥血一般。荡起的杀气如同有形,让人不敢近视。

也只有见过血的百战雄兵才有如此的气势!

看见这样的一支虎贲之师,老孙头心里有底了:这才是真正扭转乾坤的力量。

虎卧龙藏隐爪牙

第九十章 似是而非的道理忽悠人

天子坐明堂。

如今的太子也离开了山窝窝,终于进了“明堂”。

虽然给太子等人安排了还算不错的住所,可金求德还不敢表现的太过殷勤,毕竟现在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明朗。

南京城里有个弘光帝,这边的小县城里忽然就冒出了个大明正统,任谁的心里也清楚的很:风云将至。

弘光帝禅位于太子,脑筋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知道没有这个可能。

既然弘光帝不可能承认太子的正统地位,那局面就很难说了。

会不会派兵来攻打?谁也说不准。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号令黄得功黄部,解拿这个大明正统进南京,然后抛出许多“此太子为伪冒”的言论,好平息此事。

可黄得功原本就和弘光朝有这样那样的纠葛,会不会拥立这个太子依旧是个未知之数。

当年拥立弘光完全是借助军方的力量,黄得功也算是有功的,可这位靖南侯黄侯爷和弘光朝越来越远也是大伙都知道的事情。

局面究竟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只有天知道了。

刚入驻舒城的太子立刻修书两封,让金求德派人送给南京弘光帝和在庐州滁州交界的黄得功。

金求德捧着这两封书信,就好像是抱着扇磨盘般似有千钧之重。

虽然不知道书信的内容,但是金求德知道这书信肯定是关于正统继顺的大事,闹不好整个江南就会因为这书信再次掀起血雨腥风……

无论是哪一方的势力,都不是小小的舒城县尊能够惹得起的,只能老老实实做事夹起尾巴做官……

“这世道,又要乱呐!”金老县尊提着袍子角出来,看看阴沉的天色,似乎是在自言自语:“按说如今不应该是暴风雨的季节吧?”

当前:第126/72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