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全集》第291/724页
三天以来,赴死军昼夜不停的保持中等强度的攻击和骚扰,不管上不上钩,清军尤其是作为主力的满洲辫子兵,三天就是一个坎儿。
满洲兵制和大明不同,采取的是全民皆兵,整个部落的男丁都是军事单位,只要需要,立刻就一组织起来。从本质上来看,和大明的基本军事制度完全不同,但是骨子里还是在模仿和抄袭大明的军事制度。
尤其是在许多细节上,满洲的组织方式和制度就是大明的翻版和加强版。
奴兵(阿哈)、旗丁、战兵这种军事架构就是模仿的卫所制,因为幅员和人口基数的缘故,满洲人建立的其实就是一种随时可以流动的卫所。
按照明军的制度,每三个士兵当中就有一个携带五天的所需之物,如口粮等。这也是明军人数众多但是真正战兵不多的一个很大原因,三分之一的战兵不能上阵儿沦为后勤,战斗力肯定强不到哪里去。
为了追究兵力的强盛同时也是为了回避兵力紧缺的基本情况,满洲是每五个战兵当中就有一人携带三天所需之物。
也就是说,在完全不必提供给养的情况下,满洲战兵可以以最低八成的战兵投入战斗,时间期限是三天。再要延长的战斗时间的话,就必须以来给养或者士兵的轮换。
已经打了三天,多铎的主力辫子兵不可能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继续战斗。肯定要想法子补给军队或者干脆轮换战斗单位。
以为清军主力的建制多不完整,又是如此大规模的军团级别战斗,多铎肯定会想替换下主力做短暂补给,要不然这些辫子兵连一天也支撑不下去。
而赴死军采用的还是明军的制度,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不是轻装上阵的。虽然不能把军中每一个的士卒的战斗力完全发挥出来,却比清军多了两天的战斗时间。
这也是李四等的一个战斗机会,因为无论是补给还的轮换,肯定会出现一个间隙。而同样的间隙,赴死军两天之后才会出现。
“传令先锋和各主力营,加大骚扰的力度和次数,严密注视鞑子的动静,发现战机,立刻全力攻击。”
“火铳营不必再上前做任何掩护动作,全都垫在队肩处准备攻击。”
“炮营前调,随时候命。”
“庚字营前调,压在队肋上。”
可以肯定的是,多铎会肯快把这个间隙弥合。但只要逮住这个机会,就算不能给鞑子以重创,起码也能连皮带骨的撕下一大块肉。第一个伤口创开以后,以后就比较容易了。
天色已近黄昏,还有点风,营门外的大旗正猎猎作响。
丝丝缕缕潮气被风鼓荡着吹尽营帐,隐隐可以嗅到夹杂其中的烟火气。在昏黄的***中远眺,外面已起了雾一般的水汽,低低的压着。到了凌晨时候,这些雾气水汽就会凝结成朝露。
来往飞奔的士卒穿梭一般,把分散于战场各个角落的情况收集上来,然后把中枢的命令快速传达下去。在让李四对整个战局了若指掌的同时,做出最正确最有利的判断。
“如果我是多铎,我会怎么做?”李四自己都笑了:“这还用说吗,绝对是利用夜色和雾气的掩护完成补给或者轮替。”
如果能够在这个机会当中狠狠的咬下敌人一大块肉,清军肯定就会清醒过来,很快就能意识到他们所处的不利局面。
接下来呢?多铎会不会奋力撕开一道口子跑出去?
如果这里是扬州或者江北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战局不利,多铎绝对会理解脱离接触进而远遁。
但这里是南都,多铎这么大老远的过来,费了这么大的心血,绝对没有可能放弃攻克难都最后灭亡明朝这样巨大的诱惑。他还会进攻,至于他的进攻目标,已经是秃子脑袋上虱子了。
无论多铎能不能攻下南都,等他发觉这个布局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
“报,周文远部已就位。”
传令兵带来的这个消息让沉思的李四忽的站起身来,或许是因为过于兴奋的缘故,把身下的椅子都带的翻倒:“传我的令,全军准备突击。”
第139章 铁索连舟的效果
薄的雾气也不过一树尖子高低,纠缠着就是不肯散去在这个水汽蒸腾之地,更显得烟雾弥漫,就连天上的月亮也只是隐隐约约的一片晕光。
地面上的厮杀已经进入高潮。
多铎的本部亲军和图赖的汉军旗刚一被轮换下去,就遭受赴死军的强力攻击。
对于这次轮换,多铎做了充分准备,从南线抽调两万多人上来,以填补这个空当。
结果是还不等完全站稳脚跟儿,赴死军就又开始攻打。
对于赴死军在这个当口里的动作,多铎也是保持了十二万分的警惕,把孔有德的十几个佐也抽调过来,以备万一。
虽然同是投靠满洲的汉人,孔有德好歹也是封了王的,还是崇德早年的老人,自然要得更多的信赖。时至今日,归满已十几年,手下的那十几个佐虽已经残缺不堪,依旧没有打散混编,依旧是孔有德的嫡系人马,只是归属汉八旗而已。光是这一点,就是不那些新附军可以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