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全集》第340/724页
这个黄宗羲在浙江一带名气极大,算是东林复社中的拔尖人物。前番清军南下,也是一腔热诚的想要报效国家,想不到地是刚好赶上马、阮打击东林党人,稀里糊涂的就被扔进监牢之中。
直到后来弘光逃窜新皇登基,东林人在朝中成为一股相当重要的力量,又赶上兴武小皇帝重审讼狱,这才从监牢之中出来。由于黄宗羲名气很大,又有东林的背景,很快就得到新朝赏识。
兴武小皇帝也是欣赏黄宗羲的观点,经常咨之询之。中书省的参知都事官职很小,不过是正七品,但是黄宗羲地观点极受新皇赞同,眼看着就要受到重用,肯定是一颗要崛起的政坛新贵。
唐王可不理会什么新贵不新贵地,更不管你是黄宗羲还是绿宗羲,一见到这些东林人就大冒无名之火:“我不管你们是谁,赶紧给我下去,我和万岁有大事要说。”
众人纷纷退下,唯独黄宗羲看了唐王一眼,欲言又止,终于还是躬身退了下去。
唐王火急火燎的把事情一说,兴武小皇帝也是惊地不行,再也摆不得装出来的皇帝姿态:“什么?宣旨地天使也杀了?这……忠诚伯知道么?”
“你说呢?”要不是看他现在是皇帝了,唐王真想一巴掌抽在他后脑勺上,没好气的反问了一句:“我说万岁……往国里说咱们是君臣,往家里说你是我一个大侄子,旁的我也就不说了,是谁给你出的这个主意?赶紧把人交给忠诚伯处置,这事情还有的救……”
“我原也认为取了忠诚伯的兵权是操切了些,”小皇帝有些沮丧的说道:“不过想想忠诚伯也是先皇托孤的重臣,又随朕等辗转至今,忠心肯定是有的。
若是朕要取他的兵权,忠诚伯即便是心中不愿,也不会违了朕的意思。赴死军兵中至强,朕也是想抓在手中以图北地。待到光复河山之后,忠诚伯此等血诚忠君之臣少不得是要留名凌烟阁上……”
忠诚伯肯定是忠诚的,我就是取了他的兵权,他也说不出什么来,君君臣臣的这一道坎儿不是随便就能越过去的。再者说了,我这做皇帝的也不是白拿他的兵权,还给了他爵位和兵部尚书的职衔,更是准备给他李四留名青史的机会呢。
“别说这个了,最要紧的是赶紧把这事情撕扯干净,找几个倒霉鬼做替罪羊先推出去再说。算是给了赴死军一个交代,然后再大把的封赏洒下去……”唐王做事,就讲究一个干净利落:“要不然李四可就真的要率兵打进来清君侧了。”
“还能有什么封赏?封赏有用么?”兴武小皇帝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核心。
赴死军从来就不依靠什么封
四这种人也不是封赏能够打动的。封赏要是有用的个异姓王小皇帝也绝不吝惜。
关键是这些东西都没有用。
皇帝表现的并没有如唐王这般火急火燎,淡淡的说道:“我估摸着吧,忠诚伯这样的人做不出提兵攻打的事情来,所谓的清君侧不过是篡位称帝的借口而已。忠诚伯若真的有这个心思,当初就不会拥立朕了。即便是到了眼下,他若是提兵来打,还有谁能挡得住他?”
长平公主的心思比唐王要缜密的多,也细腻地多,很快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
要是李四真有染指帝位之意,早就做了。
当初清军渡江弘光南逃,李四大可以以监国代国的名义盘踞南都,然后依托坚固城防死守。
既然在野战当中都能打败鞑子,守城战地把握岂不是更大?
即便是李四忽然改了心思,就真的盯上了金銮殿上的那把龙椅,大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大举攻城,“清君侧”地借口可是朝廷送上门去的。
“你是说……”
“朕以为忠诚伯断断不会行什么逆举。”
唐王还是着急,这可不是小事情,不能光凭借这么点推断就下定论,万一要是出了什么岔子,老朱家的祖宗都得急地活过来:“忠诚伯的忠心我是信得过的,可他手下那些将士要是闹起来,保不齐就有什么乱子出来。当务之急还是赶紧安抚好赴死军……”
“只怕赴死军不是那好安抚的,就算丢几个替罪羊出去,也难有什么效果。赴死军是忠诚伯指掌之间地力量,能让他们甘冒奇险的福斯长江两岸,还能压不下这点事情?”
长平公主眼光中满是诧异,一直以为这个太子弟弟是胸无城府的少年,现在看来,还真是错了。
登上皇位,思考的事情肯定要多一些,眼界也更开阔一些,可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吧?
“是不是有人给万岁出了什么主意?”
皇帝背后肯定是有高人指点,要不然不会把局面看的如此通透明晰。
兴武小皇帝遥望北方,心思甚是沉重:“赴死军和忠诚伯是一而二二而一地,不会有忠诚伯驾驭不了赴死军的可能。到了这个局面,什么样地封赏也没有用……”
“照你这说,忠诚伯是不会反的。”唐王也看出了点门道来:“只要他不反,怎么样都好说,又是东宫地太子校典,还是咱们大明朝的重臣忠臣,心里头有什么别扭,大伙儿可以坐下来好好念叨念叨。忠诚伯地功劳是摆在那里的,谁也抹不下去,他要什么咱们就给他什么,也是了,封个王,赐个超品也就齐了嘛。赴死军本来就是忠诚伯的,还要他带着就是了。反正他做的也是打鞑子的事情……”
长平公主仔细捋顺了思路,终于叹息一声:“忠诚伯想要的东西,不好给呀……”
整整两天,朝廷里都没有任何消息。
抗旨不遵,已经是大到了天上去的罪行,诛杀宣旨天使,这可是老百姓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连宣旨的太监都稀里哗啦砍了个干净,这忠诚伯的胆子也忒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