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全集》第61/724页


“再传旨,大明取消一切赋税。”

“再传旨,大赦天下。”

““摆驾坤宁宫。”

……

崇祯走的很快,步子也大的出奇,众侍卫跟在身后直奔坤宁宫。

有没有必要护送这个皇帝离开?是不是要对这个王朝做最后的努力?李四心中无数个念头涌上来,最终都压制下去。

大明朝走到今天,任何修补或者改良都于事无补,只有经历狂风暴雨一般的彻底变革。在这场变革当中,崇祯必须去死,这也是作为大明朝皇帝应该付出的代价。

而崇祯也拿出了大国天朝国君的气魄,准备与江山社稷共存共亡。

在这最后关头率全副武装的侍卫到坤宁宫,意义已经十分明显:大明王朝后宫的女人不能苟且偷生忍受可能降临的侮辱,皇家名节不容玷污……

作者有话说:有一种传闻是这样的:在李闯进攻京城的最后关头,曾经和崇祯谈判,甚至许以“割据西北称王就退兵”的优厚条件,甚至愿意帮助明朝防范外敌和其他造反武装。而找遍史料也没有发现有相关记录,仔细想想也不大可能,李自成已经是事实上的西北王,夺取整个江山的“大业”就要完成,怎么可能放弃推翻大明做皇帝这样巨大的诱惑?所以书中没有出现类似桥段。

另:铺垫所用的笔墨已经很多,所以甲申之变的细节会一笔掠过,很多和本书无关的桥段将不再详述。

和崇祯的匆忙急切相比,周皇后反而显得从容许多,礼数周全的迎过崇祯,布下一桌酒菜,并袁妃作陪。

对饮三盏之后,崇祯长长呼出一口气:“大势糜烂如斯,贼军入寇只在弹指之间,皇家名节仅在尔等一念之间。”

端坐的周皇后平静如常,意气亦如常:“妾身事陛下凡一十八载,今同死于社稷,无憾无恨。”

“好,”崇祯拍案大赞。

侧席的袁妃一直在哆嗦,大叫着“我不想死”,疯狂摇头。

崇祯正襟危坐命左右宫人斟酒,亲自递到袁妃手上:“大明三百年国体不可废,袁妃饮罢了杯中酒就上路吧。”

袁妃脸色青白,忽然大叫一声极是敏捷的跳了起来,掩面痛哭着就往外面跑。

崇祯把袁妃的酒一饮而尽,大喝一声:“左右,斩之!”

李四一个健步赶上,抽出绣春刀。只一刀,就捅进袁妃的后心。

那些伺候的宫人早吓的魂不附体,爬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周皇后看也不看倒在血泊中还在不住抽搐的袁妃,淡淡说道:“妾身但求一全尸。”

崇祯咬着要说道:“准。”

这个素食布衣的大明皇后,更象是个有担当的农家妇人,李四忽然从她身上看到了路大嫂的影子。还滴答着鲜血的绣春刀来不及归鞘,就拦在这个女人面前:“皇后,事或尚有可为……”

“陛下决意身殉社稷,身为国母,当殉陛下。”周皇后说的决绝果断,忽然语气一转,轻声嘱咐李四:“李校典,太子尚且年幼,若侥幸得脱,当谨记今日之家仇国恨,若有复国机会,莫忘今日。”

这个不让须眉的女人已经有了必死之心。

周皇后微微蹲身给李四行个半礼:“太子的将来就交托给李校典了。”

说罢,返身而去。

片刻功夫,王承恩等宫人抱着周皇后的尸体大哭回报:“皇后已投缳殉国。”

周围的宫人已哭成一片。

见到皇帝尸首之后,崇祯劈手把手中酒盏摔个粉粉碎碎:““召太子并诸皇子。”

很快,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已经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齐至。

最年长者为长平公主,十五岁,最幼者为永王,六岁。

宫城外面号角呜鸣贼军甚众,这些身份尊崇的孩子也知道国破在即,早就惶恐不宁。忽然之间见到鲜血满地的惨状,还有皇后的尸体,登时唬的面色青白,年纪小一点的昭仁公主和永王立刻哇哇大哭不止。

崇祯看着两个年幼的公主,眼神中满是慈爱,缓缓说道:“身为天家妻女,当有莫大担当。此国破家亡之际,皇家女子不便苟活,汝等知否?”

当前:第61/72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