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全集》第710/724页


这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既非是利用职权搜刮民脂民膏,也不是大肆侵吞国家钱财中饱私囊,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如此一来,钱谦益老大人可就真的成了香饽饽了。

但凡是做诸如贩运奴隶这种勾当的,都得是有钱有势的人物,这些人物在地方上都是有名有姓提的

。以前做的时候,心里总是感觉这种事情不是什么偷偷摸摸赚钱也就是了,哪个敢正大光明的去做?

可如今不一样了,连文人领袖都是同行了,还有什么可遮遮掩掩的?索性放的干脆一些,大大方方的做了起来。

没过多少日子,钱老大人办寿宴,那可真叫是一个热闹。

钱谦益的学生们都是新晋的文人,送来的寿力也多是书画古玩之类的雅致之物。

更有不少奴隶贩子感激老大人为他们正名的情分,也凑了过来,送过来的寿礼也俗不可耐,直接就把黄白之物给弄到了这种“大雅之堂”上来了。

于是乎,国朝栋文人学子,和奴隶贩子等济济一堂把手言欢,真是热闹到家了。

对于这种事情的看法,还秉承了江南一贯的传统,有击节叫好的,更有大声叫骂的。

叫好的理由单的很,读书人也是人,也是吃五谷杂粮拉屎放屁的俗人,是人就需要银子,只要不犯法不亏德,能在读书的同时把银子赚到手,那才是真本事。以前多少年了,这些个书生就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不仅把自己读成了书呆子,更是家里读的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要是能取个功名什么的,也好好说。可绝大部分人至死都是白丁之身,岂不是白白耽误了一辈子?

那些个大骂的则更简了,读书人是圣人门徒,自然是要有个清高的样子。现如今的民风本就逐利,读书人再不想法子正一正这股子歪风邪气,这世道可就真的是不可救药了。如今连文人领袖都成了求财之辈,还有什么气节忠义可言?

管是击掌叫好的还是破口大骂的,都不可能影响到什么,也不可能为了这个事情耽误自己的生活。吃饭穿衣要钱,娃娃婆姨也要钱,哪一个是能离开银子的?有关心这些身外之事的闲工夫还不如多赚几个铜板更实惠呢……

此可见,江南的风气已经变化到了什么程度。

与同时,朝廷里头还有个大事儿。

兴武小皇帝也算是中兴之主了,按照年岁来说就到了婚配的时候今天下大定,皇帝大婚的事情也就来了。

经过前期的筹备和斟选,皇帝已经圈选了,准备册立皇妃。

虽然说只是个妃子,可这也算是皇帝是发妻,只要不出什么意外,用不了几年可以立后。

郑过大人是户部福建清吏司的郎中,从五品的官职,他家的千金被选中了。

母仪天下的皇后,肯定是要仔细斟酌详细考较。按照小皇帝本人的意思个发妻的人选是另有其人。可老学官们极力赞同郑家千金,一大票老学官轮番上阵磨硬泡,终于使得兴武小皇帝“欣然应允”。

老学官们认同这个郑家大小姐的原因说出来都好笑:因为郑过的女儿,也是未来的皇后是所有圈选女子当中长的最丑的。

按照老学官的一致看法,其他几个女子长的太过“妖冶”,分明就媚惑君上之相,自然是不可取的。只有给皇帝找个丑陋一点儿的老婆皇帝才不会沉迷美色,才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头。

刘理顺当时就说了且完全是出于为国家社稷为皇帝君王考虑的角度:“后者,母仪天下统领后宫德而轻色,是为首选朝太祖立后马氏,也是这么个意思。皇后貌丑,一来可安后宫,免有宫+>之乱,圣上可安心朝政,再者也是警示后世子孙,切切不可沉迷酒色荒废朝政……”

“其实立郑过之女还有一个好处,这个郑过和郑芝龙郑芝凤有血缘姻亲,这也是拉拢郑家的意思。万岁立一女子,而收福建,其中利益……”

当时的郑家,虽然还没有到后期那样深厚的实力,也是足以影响福建局面的一支力量。尤其是在这个时候,还谈不上什么民族英雄,更多的还是象走私船队或者干脆就是海盗。拉拢起来也不算太困难。

要说这些老学官,确实是为这个国家和小皇帝考虑的,只不过他们实在是考虑太多了,简直就是包揽了一切,让小皇帝有苦难言,还不得不接受。在老学官们看来,皇帝立后可不是市井人家娶媳妇那么简单,这里头最优先考虑的还是利害二字。能够和福建郑家这样的地方实力派联姻,对南都方面也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虽然还谈不上什么大婚,可皇帝的诏书已经下了,让福建清吏司的郑过来南都,这个意思已经明显,基本就算是敲定了。

就算是未来的国丈来到南都,基本就是是走走过场,不管这事情成与不成,郑过父女二人都有赏赐。要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郑家还有些比较有分量的人过来,无非是借着这个机会商议真正的利益取舍而已。

若是郑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向朝廷靠拢的话,就是郑过的女儿长的比夜叉还要恐怖,这门婚事也肯定能成。

只要南都朝廷能和福建郑家取得一定程度的默契和联合,朝廷的实力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到时候隐隐已经开始背离朝廷而逐渐倒向赴死军的两浙,就得重新考虑立场。甚至可以把这种影响往东南的两广延伸,于老学官们来说,这样的诱惑力无法拒绝。

无论放在哪朝哪代,这种事情都是举世瞩目的,虽然郑家人还在路上,已经有很多老百姓听说了消息,尤其是南都的百姓,早就知道的一清二楚。

皇帝大婚,花费弥巨,自然是要国库出钱的。可婚前婚后的各种赏赐,还是需要小皇帝自己掏腰包。小皇帝没有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趁着这个机会,很多人就动起了心思。

到了这个时候,钱谦益钱老大人的门路就能用上了,很轻易的凑出了三万两白花花的现银,算是报效的银子。这种报效的讲究可就大了,虽然说是子民报效心切,可还是谋求的商业利益,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得到某种政策上的好处。

可这事情终究是没有办成,报效的银子根本就没有递上去,直接就被老学官们给拒了。

当前:第710/72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