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这东西》第19/61页


有这些,恐怕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婚姻。
结婚,意味着青春时代的结束。
至少,在男人们的内心里,或多或少都抱有这种想法。
他们在内心深处会认为,能无拘无束尽情玩乐的时候仅在单身时期,一旦结了婚就
不可能再如此纵情了。从新婚开始,青春――那灿烂的时期将成为过去,一切将被家庭
这一框框所束缚,凡事都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自在。
在某个朋友即将结婚时,男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些许的伤感和同情,“唉,这家
伙,看样子好日子也要结束了。”
仅从以上这些例子或许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男人们只在乎自身的快乐。其实反过
来说,男人觉得结婚后再也不能随意游玩这种想法本身就是男人们重视家庭心理的一种
反映。
事实上男人确实非常珍惜单身时代,希望趁年轻尽情地玩乐一番。在这点上,男女
之间并无多大的差别。
最近虽然好像一谈恋爱便马上结婚的男人有所增多,但是男人的这一本能仍未发生
多少变化。
男人能够远离结婚、保持彻底自由的时期,屈指算来大致不过是自踏出校门至三十
岁之间的这几年光阴罢了。
在此时期内,许多男人认为恋爱与结婚是两件无特定联系的事情,因此他们不把结
婚作为恋爱的最后阶段。
当然这时期谈恋爱最终能进入结婚阶段的为数并不少。
如果每对情侣都能平平稳稳地发展下去,倒也的确不错,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
易,在本章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结婚前夕的男人对恋爱的真实想法。
对二十岁刚出头,尚未意识到结婚一事的男子来说,最合适的伴侣是能够在一起愉
快地消磨时光的女子。
所谓“在一起愉快地消磨时光”,包括轻松地交谈、欢快地交游、共享相同的兴趣
爱好以及和谐的性生活。既然男子尚无结婚的意愿,那么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的便是开朗
富有新鲜感的女子,而不是家庭。
这种场合,让男人敬而远之的是动不动就提出要结婚、竭力要把对方拉入家庭的女
子。当男人还想保持单身尽情玩乐时,她们却已早早地开始设想构筑爱巢,盼望早日成
婚。
男人对女性的这种倾向十分警觉,一旦觉得她已认真考虑结婚事宜,男人的第一个
反应就是“糟糕”,随即开始做出撤退准备。
于是,女人会通过“我们今后怎么办”,“某某人已结婚了”,以及“家里人让我
去相亲”之类的话语,委婉地向男方提出结婚要求。
男人若对此不置可否,女人们立刻会急躁不安,责问男人“你怎样向我负责?”或
“难道你只是逢场作戏!”这类女子最让男人头痛,且最具杀伤力。
只要发生了肉体关系,就必须结婚,对此男人们感到实在无法接受。如果认同这种
说法便是认同“如果不打算结婚就不能谈恋爱”这一逻辑。假若尚处在要求新娘必须是
处女的、价值观念异常保守的封建时代,这种说法或许会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时至提倡
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今日,还拘泥于“既然以身相许,男人就应该担起责任”这种观念,
那也显得太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还有一些女子会说,“既然彼此相爱,希望组织家庭不是顺理成章的吗?”乍看也
有一定的道理。可是爱情果真是至高无上的,只要爱一个人就必须占据他全部的生活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恐怕男人便会视恋爱为危途从而敬而远之了。




女性还有一句常用的台词,“你让我如此喜欢上了你,而你却……”这句话亦有值
得推敲之处。让对方狂热地爱上自己,男人的确应该负其中的部分责任,却不是全部。
对某人是否喜爱,原本是由自身意识决定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对方的责任,因此这种
说法并不恰当。
想必看过《旅情》这部在电影史上享有盛誉的电影的人不在少数。影片中,奥黛莉
・赫本扮演美国一家公司的女秘书。女主人公利用暑假来到意大利的威尼斯。一个偶然
的机会中,她认识了一名经营古董店的中年男子,两人双双坠入情网。但是好景不长,
假期结束后,女主人公不得不踏上归途。在影片的最后,中年男子捧着白色栀子花在站
台上尾随列车奔跑,女秘书在车中透过车窗含泪回望,两人的特写镜头交错穿插,演绎
了一出动人的离别场面、催人泪下。
为写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散文,我去意大利作了一次专题访问。我向一名当地船夫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假设你是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如果女主人公无法忘记你,再次回到你身边要求和
你生活在一起,你会怎么办?”
船夫耸耸肩回答道:
“如果这样的话,反正我没有提及要结婚之类的事,自然用不着负什么责任。两人
在一起已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天,难道这还不够吗?如果没有遇上我,等待她的只能是
一个无聊寂寞的假期;而正因为有了我,彼此才会有如此美好愉快的回忆,这一点我想
她也应该明白的。”
对这名船夫的话,恐怕有不少男性内心抱有同感。不过,日本的男人虽然对此也有
共鸣,但在内心某一角落,总还有一丝内疚感吧!
这种日本式的感觉,直至今日,在公司之类的组织内仍遗风甚重。同事间谈恋爱,

当前:第19/6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