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古玩商全集》第5/147页
十点到十二点是古玩街最热闹的时段,地摊和店铺全部开张,搞收藏的人也已到齐,剩下的就是交易了。卖货的,买货的,砍货的,甚至当托的,各色人等应有尽有。整条大街人声鼎沸,货主可以漫天要价,买家可以就地还价,没什么底价、成本,要的就是一个眼力。捡了漏凭的是真本事,打了眼也只能怪自己才疏学浅。
伍子围着大街上的摊位来回转了一圈,心里有点失望,这么多摊位、这么多东西,没一件他看上眼的。如今吧,全国全民都在搞收藏,国内收藏热已经热的不得了,再加温恐怕就得沸腾。见过沸腾的水吗,腾腾冒热气,咕嘟咕嘟冒泡,收藏热就跟沸腾的水一样,疯狂而杂乱无章。什么东西太热了也不是好事,经济太热了容易产生泡沫,体温太热了肯定是在生病,车胎太热了容易爆胎,钱太热了容易通货膨胀……
第8章:老书的价值
古云:乱世收藏黄金,盛世收藏古董。现在正是太平盛世,搞收藏本来就是热门,再加上个人和媒体的炒作,收藏热已经到了几近沸腾的状态。老祖宗留下的古董有限,搞收藏的人太多,这个缺口怎么弥补呢,聪明人就想到了法子:做假货,搞赝品。于是全国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上赝品充斥、假货横行。一些涉世不深的收藏者,还傻呵呵掏腰包呢,殊不知自己已经成了赝品的倾销市场。
时间已近中午,伍子一脸失望,准备回店里做饭,现在开门营业,还能赶上下午的一个交易高潮,没准还能卖出几件东西。刚要转身往回走,前边不远一个旧书摊位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这个摊位以前没见过,应该是新摊。经常在这里摆摊的摊主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就好比自己的势力范围,即使摊主偶尔不来,摊位空着也没人补缺。这是这条古玩街多少年形成的规矩。伍子看到的这个旧书摊摆在市场的最边缘,应该属于新摊位,还没有自己固定的势力范围,只能靠边站。
伍子走进观看,哎呦,旧书还真不少。旧书跟老书还不一样,老书怎么也得几十年以上的才能称为老书,旧书范围就广了,严格意义上讲凡是过期的书刊都应该叫旧书。这位摊主摆出来的就应该叫旧书,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女子世界、小说月报、特别关注、知音、读者……
伍子差点气乐了,这东西也好意思上古玩市场。这些杂志发行量太大,再过五十年恐怕也不会升值。相反,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教科书、文史类书籍等倒有可能升值,比如1960年版《水浒》一套拍出6万元天价,1955年版的《黄巾起义》也拍出了4500元。升值几十倍、几百倍绝不是笑话。
当然书籍的收藏跟他的发行量、历史环境、现存数量、认知程度等都有关系,不是哪一种书籍放个几十年都能升值的。
“老人家,您这些书在古玩市场可不好卖啊。”伍子对摊主说道。他也是好意,逛古玩市场的都是精明人,这种货色的旧书估计不会有人问津。
摆摊的是一老头,手和脸不知是很久没洗还是本来就那样,黑的匀称而凝重,身上的衣服和肤色倒挺般配,被油污遮掩的看不出本来面目。这形象怎么也跟古董商不沾边,怎么看怎么像收废品的。
老人冲伍子咧嘴一笑,露出残缺不全的黄板牙:“我是第一次上这来,能卖几个钱算几个。”
老人是蹬着三轮来的,足足装满好几个蛇皮口袋。有几个蛇皮袋已经打开,各种旧书凌乱的堆放在一起,还有几个袋子没有打开,大概是嫌占地方太大。伍子蹲下身子漫无目的地翻着书堆,绝大多数都是过期的杂志,从九几年的到二零零几年的都有,时间跨度有十几年。伍子暗想,要是把这些杂志从创刊号到现在的都集齐,说不定还有点收藏价值,如果中间有断档,哪怕只是一期,也只能当废纸处理了。大东西论件收藏,小东西就得论套收藏了,这是搞收藏的基本规律。
当然若想从老人这里收集全某一套杂志,绝对不可能,这完全就是一个大杂烩,挑几本八成新的打发时间还可以。伍子随便挑选出几本,准备无聊时打发时间,在另一个蛇皮袋里他发现还有杂志以外的旧书,那是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书,大部分是当时流行的小说和回忆录,有巴金的《随想录》、季羡林的《牛棚杂忆》,还有毛概、毛选等革命性书籍,另外就是些残缺不全的教科书。
伍子一下来了兴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书虽然年代还不够老,但是已经有了一些收藏家价值,个别的也能升值几倍几十倍,随着时间的推移,升值空间还很大。现在就已经有人在收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科书了,小学的、中学的都要,升值潜力很大。那时候的书跟现在的不一样,纸张发黄,手感发轻,纸的质量远没有现在的好,排版也比较单一,没有现在这么花哨。
伍子从中挑选出几十本放在一边,示意老人这些我要了。然后对老人说道:“老同志,另外三个口袋能打开吗,我挑挑看,中意的话多要几本。”
老人见伍子有购买的意思,脸上绽放出黑灿灿的笑容,把三轮车上剩余的三个口袋全部打开,口朝下摊在地上。这三口袋旧书还是以过期的杂志为主,不过伍子从中看到了几本格外刺眼的。那几本书颜色发黄,黄到什么程度?就跟死人的脸差不多,或者说跟祭奠死人用的烧纸差不多。用死人打比方可不是故弄玄虚,现在市面上流通的真古董,有多少是从死人身上摘下来的,谁能说得清?收藏古玩最好把眼睛擦亮,陪葬品之类的最好不要染指。
伍子伸手拣出那几本纸张发黄的书籍,封面三个大字非常醒目:红楼梦。伍子心跳有点加快,看这纸张,最起码也得是六十年代以前的,纸张比刚才挑选出来的那些还黄、还轻。看看书的末页,是1953年版的,他手里这本是中册,如果能找到上册和下册,集成一套,也算捡了一个小漏。伍子压制住内心的激动,尽量表现出一脸平静,继续在书堆里翻,上册和下册终于被翻出来,还好,这个漏今天捡定了。
“老同志,您这么多书是从那里来的?”伍子边翻书边问老人。
“我呀,是收废品的,河东三徐庄不是城中村改造吗,一个人家最近搬家,这些旧书就被我收来了。六毛三一斤,比市场价足足高出一毛钱,把主人家乐坏了。”老人回到道。
“那您比市场价高一毛收下来,不赔钱吗?”伍子问道。
老人一脸的得意,脸上黝黑的笑容持续绽放,“不会赔,我早打听好了,这种书一块钱一本很好卖,有人专门看过期的杂志。就是五毛一本我也赚啊。”
伍子又是一阵感叹,什么叫商品社会,这就叫,连收废品的老人都晓得搞投机了。搞古玩又何尝不是一种投机,除了极少数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好收藏之外,多数玩家都是在搞投机,赚取升值的利润。前些年人们炒股票,如今股市熊下去了,收藏热起来了,商品社会嘛,资金总要有个流向。命苦的人把钱用在买房上,命好的人把钱用在收藏上。
第9章:捡漏
除了一套红楼梦,伍子还从书堆里翻出一本1956版的《西游记》,可惜只有下册。最有价值的是一本年限不详的康熙字典,看纸张最起码也应该是清末民初的,可惜只有六本,康熙字典分为子丑寅卯等十二集,六本只能算半套。全套和半套在价值上可不是简单的除以二的关系,最起码会贬值五分之四。
伍子心里稍微有些遗憾,不过能捡到这些已经不错了,要不是他突然心血来潮过来翻看,这个小漏恐怕就错过了。现在的古玩市场,无论买方还是卖方,运作的已经相当成熟,捡大漏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能捡到小漏够不错的了。君不见如今的古玩市场,捡漏的人越来越少,打眼的人越来越多。不要想着捡个大漏一夜暴富,捡大漏只是一匹传说中的神马,神马都是浮云。
要不是这几本书夹杂在一些纸质同样发黄的五六十年代的旧书中间,很容易被人一眼发现,那样捡漏恐怕就轮不到伍子了。人吗,知足长乐,不要得陇望蜀,这山看着那山高,那是自己给自己找烦恼。
伍子选来选去,挑中了那么三十来本,其中有杂志,也有毛选、《随想录》等五六十年代的旧书。当然主要还是那套《红楼梦》和《康熙字典》,1956版的《西游记》虽然残缺,一块钱当然值得拿下。挑选几本杂志完全是为了掩人耳目,不然很容易引起老人的注意,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太招眼。老人懂得单本卖这些旧书,肯定是位聪明的老头,万一被他看穿了可就不好办了,捡漏,就要做到天衣无缝。
“老人家,我就要这些,你看多少钱?”伍子对老人说道。看着这老头,他不自觉想起前些天那位吴王夫差剑的卖主,也是位老头。事情就这么巧,两次捡漏都发生在老人身上,人要是走运拦都拦不住。
老人把伍子挑出去的书数了一下,满脸堆笑道:“一共三十三本,你给三十块钱得了。”
伍子没有砍价,三十块钱还砍价,那就有点天理不容了。把钱点给老人,老人脸上黝黑的笑容更加灿烂,他这一车书也不过一百快钱收来的,转眼收回三分之一的成本,能不高兴吗。三十本书对他这几蛇皮袋来说,根本不显少,三十块钱跟白捡似的。伍子突然感觉这个脏兮兮的老人原来挺可亲可爱,老人淳朴的笑容在他眼里犹如灿烂的黑牡丹,连满是油污的衣服都脏的那么可爱,这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老人脸上在笑,伍子心里在笑,原来卖旧书的主人估计也在笑:老人笑是因为他赚了差价,伍子笑是因为他捡了漏,原书的主人笑是因为他卖废纸的价钱比市价高出一毛。一堆旧书,三家欢喜,这才是捡漏的最高境界。
所谓的捡漏说白了完全就是坑蒙拐骗,仗着货主不懂行,将绝世珍品按废品的价格收走,美其名曰捡漏。这种事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绝不罕见,那时候市场刚刚搞活,古董收藏迎来了第一个春天,很多古董贩子上山下乡,收到不少好东西,那哪是捡漏,简直就是骗子、强盗。第一批搞古董的人发了,紧接着是第二批,这时候农村人的古玩意识已经强化,捡漏开始困难。第二批搞古玩的人有的发了,有的则原地踏步。第三批古董贩子在下农村,风云开始变换,好东西已经被人收走,怎么办,于是假货赝品开始充斥,因而第三批下乡的人赔钱的不在少数。别看乡下大爷、大婶们看着挺憨厚,祖传的锅碗瓢盆一拿一摞,实际上全是赝品。
伍子搬着书回到店里,这时候已经下午两点,草草泡上两包方便面,午饭就算对付过去。今天这东西若是出手,起码值上千,捡了一个小漏。现在市面上做假的古书也不少,不过伍子丝毫不怀疑自己收来的是假货。因为看老人那架势,还有他拉来的那成袋子的旧书,不像是专门贩假的。当然收东西不能光看人,主要得看东西本身。凭伍子的经验,他感觉不是作旧出来的。
古书作旧很简单,用浓烟或者特殊的化学材料熏蒸,古书泛黄的纸面就做出来了,当然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隔夜的茶水喷上去,那种老黄的颜色就出来了。技艺更精湛的还会在差水里掺入少许酱油和墨汁,反复刷几遍,效果更好。不过这种作旧方法行家很容易辨别出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最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就是:用清水在纸张上淋,作旧的纸张晾干后会出现黄白相间的水痕。这种鉴别方法会损害纸张的原来形态,属于有损鉴定,一般不适用。也可以用鼻子去闻,刷过茶水的有茶叶沫子味,烟熏的有烟味,而正宗的老纸有一种很沧桑的味道。什么叫沧桑的味道的呢,这个不好用语言形容,接触的古纸多了,自然能够体会出来。这就牵扯到一个历练的问题,初搞收藏者最好不要轻易上手去买,最好先身处实地历练一段时间,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上手淘货。这样才能少打眼。
第10章:老街淘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