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古玩商全集》第86/147页
第112章:筹划、参与斗宝
伍子也感觉这个题款有点特别,莫非写这幅字的人也叫昌龄,或者别号昌龄老人?目前来讲只有这一种解释。不过这不是他注意的重点,他最在意的还是这幅字里隐藏的玄机。董老绝不会信口开河,那么郑重其事的给自己这幅字,肯定有他的原因。只是这里面的玄机太过深奥,他一时半会儿还参透不了。
老吴把注意力从这幅字上转移到手里的那个信封上。这是董老爷子作为古画的报酬交给他们的,当时还把信封的口子给封上,搞得神秘兮兮。估计是老头子不想让他们当时就打开查看吧,现在到了自己家里,当然没什么顾忌。老吴把信封撕开,里面真是一张现金支票,他习惯性地看看上面的数字,一个“1”后面一长串的“0”字。
“我的妈呀,这么多零!”老吴按住内心的骚动,把后面的0挨个数了一遍,1后面足足有七个0。“一千万,没错是一千万!”老吴确定上面的数字准确无误之后,身子险些滑到柜台底下。
一千万?这老爷子出手也太大方了!伍子拿起支票看看,没错,是一千万,而且是现金支票,随时可以取。
看董老爷子那种朴实的打扮,谁能想到人家出手这么阔绰,拿出一千万眼睛都不眨一下。不过仔细想想,董家能随随便便拿出一千万也合情合理,不说别的,就闹市里那座四合院,恐怕就得价值上千万。董老祖上好几代都是搞古玩的,又有装裱书画的绝活,经济来源绝对充裕。其实在古玩界,凡是几代传承搞古玩的世家,那都是大家主,随便拿出几件东西恐怕就得数以百万计。尤其是近些年,古玩的升值速度能赶上火箭,几十年前以破烂价钱收来的东西,现在的价值都得翻几百甚至几千、几万倍,绝对意义上的一本万利。
看着这张支票,伍子和老吴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兴奋,他们自己也纳闷,一千万从天而降,怎么就兴奋不起来呢?赵孟頫那幅真迹拍卖得来了两千万,当时两人兴奋的好几天没睡好,一下子跻身百万富翁的行列,一时真习惯不了。现在又一千万砸过来,心情却远没有上一次兴奋。他们心里都明白,李唐的这幅真迹在价值上绝对赶不上赵孟頫的那幅,如今的市价也就是一千万左右,可以说董老爷子给他们开出了一个很接近市场价的数目。这令伍子和老吴十分不安,人家老头子忙活半天,连身体的健康都搭进去,到头来却没有要半分回报。伍子本打算给老头子五百万作为酬谢,后来决定把一幅画给人家,钱就没送出去。现在可好,那幅李唐的真迹等于是董老自己掏腰包买下的,两不相欠,等于是人家白白给他修复了两幅古画,并且还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无论从哪方面讲,伍子都觉得对不住董老,何况人家还专程为自己去荐福庵求字,老头子说是碰巧,谁信呢。这才是伍子面对飞来的一千万高兴不起来的原因,他宁可支票上的数字是一万,那样他心里还安稳一些。伍子有心把支票还回去,被老吴给制止,老吴说既然老头子当时把信封封起来再交给他,就是防备他们当时拒绝这份大礼,老头子这么做肯定是存心用钱换这幅画的。现在把支票拿回去,也不会有结果,人家不会收下,白白打扰老爷子一次而已。伍子想想也对,于是打消了送还的想法。
现在账目上总共有三千万,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数字。现在他们可以正式考虑以后的经营策略了,有资金在手什么事情都好办了许多。自从古玩店开张以来,这是伍子和老吴第一次坐下来专心致志讨论“珍宝岛”的发展。
伍子让周晓晓把店里所有的收支账目拿出来,一点一点翻看,古玩店从开张到现在,营业额稳步提高,从以前的净亏损到现在略有盈余,可以说正在一点一点走上正轨。不过距离理想的状态还相差甚远。现在盈余的这点钱,还不够在饭店里吃一顿大餐,并且盈余是相对的,这里面没有除去房租等等隐性支出,他们的房租是一次性交付几年的,如果分摊在各月,算起来还是亏本。
老吴有心把珍宝岛相邻的两家店铺也盘下来,扩大营业规模,珍宝岛的左边开一家玉器专卖店,右边开一家现代的装饰品商店,珍宝岛在正中,还是主营古玩业务。最好把这两家店里的营业员也一起盘过来,老吴对人家店里的几个售货员早垂涎已久,没事总爱去旁边的店里唠嗑。弄得伍子大跌眼镜,这是有外甥和外甥女在场,老吴还算有所忌惮,不然还不得疯了。
老吴的构思挺大气,也很能激发人的战斗热情,伍子刚听到老吴的宏伟构想,当时还真动了心思。不过他马上冷静下来,仅仅一个珍宝岛还经营不好,这时候扩大规模不合时宜。现在古玩店的营业收入惨淡的要命,找不出根源盲目扩张,最后只能是发展的越快死的越快。当务之急不是急着扩大规模,而是先要把古玩店的经营搞上去。所以伍子一口回绝了老吴的宏伟构想,三千万就放在账户上,伍子不同意,这钱还就花不出去。
伍子和老吴开始认真分析古玩店经营惨淡的原因——地理位置不好?不是,这里离沈阳道很近,虽说处在沈阳道旧物交易市场的边缘,但是这是去那里的必经之路,每天的人流量相当大;门面不够气派,不够引人注意?也不是,为了装修店面,老吴可是花了大心思,专门请的设计公司,在内外装修上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珍宝岛这牌子,在整条街上足够耀眼、也足够个性;是服务态度不好?也不是,别的不说,就周晓晓这歌唱家一般的嗓音,无论男人女人,保准进来一个迷倒一个,进来两个迷倒一对;是价格离谱?也不是,店里的东西虽然档次普遍不高,不过价钱绝对公道,老吴虽然财黑,不过也懂得薄利多销的道理,所有货物价格定的都相当合理……
思来想去,两人总结出来一些头绪,营业额上不去、顾客不多主要原因不在硬件上,而在软件上。古玩店在这条街上能有好几百家,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珍宝岛又是刚开业不久没有固定的客源,自然营业额就上不去。再有就是他们经营的业务品种太单一,沈阳道从来不缺少古玩,要想在这条街上站稳脚,必须走专业化的路子,就像老吴设想的那样,卖玉器的店铺就专卖玉器,卖装饰品的商店就专卖装饰品。只有产品专业化了,在竞争中才会有优势,搞大而全目前来说不合适。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先把“珍宝岛”古玩店的知名度打出去,有了知名度,营业额自然就上去了。说道知名度,老吴自然与即将召开的津门斗宝大会联系在一起。斗宝大会已经举办了五届,如今已成为天津收藏圈的一件盛世,到时候电视台都会跟踪报道,如今的斗宝大会已经不限于天津本地人参与,北京、河北、山西、山东等整个华北地区的收藏爱好者都已参与其中。其影响力之大、号召力之强,超乎想象。如果能在斗宝大会上夺魁,珍宝岛古玩店无疑将一夜成名,成为藏友心目中的福地,到时候慕名而来的人车拉船载源源不断,还愁没有生意。
伍子和老吴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斗宝大会上有所作为,这可是提高自身知名度的一条捷径。可以说在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珍宝岛的未来发展跟这次斗宝已经息息相关,也可以说,伍子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这次斗宝上。
大战的方针定下来,伍子和老吴开始分工,老吴负责收集本次斗宝的情报,伍子则负责大赛的报名以及寻找参赛的宝物。
心里有了奋斗的目标,伍子觉得特别踏实,甚至有些兴奋,尽管挑战巨大,但是他偏偏天生不怕挑战。一个年轻人,总生活在没有挑战的日子里,生活还有什么意义,青春本来就是上次赐给我们应对挑战、超越自我资本,守着这种资本不去使用,白白耗去生命,对得起大好的青春吗。
老吴终究比伍子年长几岁,没有伍子那份应对挑战的激情,相比伍子的亢奋和跃跃欲试,老吴显得心事重重。在这个国度里,民间举行的各种类型的比赛或者排名,无不充斥着浓郁的人情味和潜规则,古玩的斗宝又岂能免俗。有时候竞争的失败不是自身实力的因素,而是场外的因素,在这个讲究人情和潜规则盛行的年代,单纯依靠实力取胜,那就太天真了。所以老吴对这次斗宝抱的希望并不大,以前的五届斗宝大会他都到过现场,对于现场那些评委更是知之甚多,至于里面存在的潜规则,更是尽人皆知。之所以每届还有这么多人参加,绝大多数都不是冲着大奖来的,更多的是抱着一种互相交流、开开眼界的思想。
第113章:大战前的准备
看着伍子信心百倍的样子,老吴也不想打消他的积极性,重在参与嘛。即便不能拿第一,进前十拿个奖状什么的总还有希望。他们现在手上有三千万,就是用票子砸,也能砸进前十。既然这个圈子里存在潜规则,那他们就按规矩来,风风光光的排名,暗地里有多少是拼人脉、拼票子挣来的。
伍子不管老吴怎么想,反正他现在已经开始考虑拿什么古董参赛了。要是放在前些时,伍子手里的牌还是不少的,有赵孟頫和李唐的两幅真迹,还有马尾辫留下来的唐代的古琴,甚至自己私自收藏的绝品“麻仓土”也可以考虑。现在则不同,两幅古画一幅拍卖、一幅送人,都不属于自己,手里的牌只剩下马尾辫那把古琴和自己手里的麻仓土了。
这两件东西都是稀世之宝,只要拿出去,绝对有夺冠的实力。这一点伍子相当有信心,不过这两件东西他都有所顾忌。古琴则不用说,为这东西马尾辫她爷爷都失踪了,而且还遭人亡命追杀,现在风头虽然过去了,不过鬼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卷土重来,一旦古琴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他和老吴极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所以用这把古琴参赛,伍子还是顾虑颇多的,再说这把琴也不是他自己的,琴的主人是马尾辫,用人家的东西参赛,似乎不太好。至于自己私自收藏的麻仓土,如果参赛的话,伍子更有信心,他有99%的把握能一举夺魁。毕竟麻仓土是烧制元青花的主要原料,并且早已经绝迹很久,他手里那批麻仓土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旦麻仓土出现在斗宝现场,势必会引起国家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劝他捐献给国家的可能性极大,这样的话,伍子心里那个远大的计划:仿制元青花就会彻底泡汤。为了一次斗宝,把仿制元青花的机会失去,是不是值得,算不算因小失大?
思来想去这两件东西都不适合拿出去参赛,伍子的头有点大,现在去寻找新的参赛宝物无异于白日做梦。尽管书上有三千万,但是古玩这东西不是你手里有钱就能随意买到的,收藏古董跟机缘也有很大关系。没有机缘,手里钱再多也没用,碰不到好东西,有钱也没地方花去。后来他突然想到了董老爷子,他手上不是还有那幅李唐的真迹吗,何不借来一用?以董老对自己的偏爱,借来用一用也未尝不可。伍子打定主意,决定过几天再去拜访董老。他抽空让周晓晓去收藏协会参赛报名处把名报上,当然不是以他个人的名义,而是以珍宝岛古玩店的名义。很快周晓晓报名成功,并带回来一份参赛须知和一份赛程安排简介。报名成功,伍子又安下一份心,原来参赛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复杂。
几天之后,老吴带来斗宝大会的第一批消息,这次报名的个人和单位包括古玩店一共有3000多个,据说差一点就到4000。创下了历届报名之最,足见这次斗宝大赛的激烈程度。另外据可靠消息,全天津最大的几家古玩店全部报名参赛,包括望古堂、融宝斋、珍宝坊、福宝斋、齐云轩、物华居等等,这些都是屈指可数的古玩名店。另外专门经营珠宝玉器的荣源珠宝行、龙光宝业等珠宝巨头也报名参加。这仅是天津本地比较出名的古玩宝器经销商,如果算上那些实力稍差一点的参赛单位,恐怕得几千,这还不包括外地的参赛者和才赛单位。足见本次斗宝的激烈程度。
对于老吴提到的这些商家的名字,伍子都听着耳生,偶尔有听说过的也是一知半解。他虽然在天津待了大半年,不过并没有四处走动过,而且还经常外出,比如回北京、去浙江,是以他对这里的古玩行业并不了解。这里面龙光宝业的名字他最熟悉,好像在什么地方听人说过,哦对了,韩笑雨在去年艾利丝的秋拍上介绍过,当时龙光宝业的老板许龙光好像还去过拍卖现场,不过这家伙长得什么样子他早已记不清了。跟老吴一打听,还真是北京那个许龙光,龙光宝业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分公司,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都市自然也不例外。龙光宝业这次高调参赛,恐怕也是抱着打响知名度的目的。有龙光宝业这样的竞争对手,这场斗宝大赛的含金量无疑大大增加,同时竞争将更加激烈。
几天以后,伍子再次拜会董老爷子,说明了要借李唐那幅作品一用的意思。董老没有犹豫便点头答应。偏巧董老也是这次斗宝大会的评委之一,这令伍子大为兴奋,有董老做评委,等于自己朝中有了人,夺魁的希望又增加了几分。不过董老只在最后的决赛才会参加,预赛阶段是不会参与的。这一点伍子倒不担心,如果用李唐这幅组品参赛的话,初赛和复赛没有问题,最主要的难点还是决赛。到时候每一件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评委评选哪一件当选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到时候决定名次的不单单是古玩自身的价值,一些场外因素和个人嗜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一点老吴提醒过伍子,里面的潜规则颇为讲究,让他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伍子对这事也很上心,今天听说董老也是决赛的评委,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一针强心剂。不过董老也表示,评委不光他一个人,按以往的惯例,应该有20个之多,他一个人恐怕也无力回天。再说董老这人为人正直,如果看到有比李唐的作品还要珍贵的古玩,肯定不会吝啬手里的一票,也就是说董老这一票也不保险。伍子问及评委里还有谁,董老表示他也不清楚,他也是前天才接到的请柬,至于还有谁也接到请柬,他一时摸不准。
董老又问及伍子看没看送给他的那幅字,是不是参透了里面的玄机。伍子实话实说,字迹能看懂,虽然是狂草,但是以他对书法的造诣和认知,认清字体没有问题。但是这首唐诗具体隐藏了什么秘密,他就不得而知了。董老微笑着摇摇头,参不透没关系,慢慢来,总有一天会参悟出来的。希望他好不容易求来的卜卦对这个晚辈能有所帮助。伍子难免又是一番感谢。
从董老爷子家里出来,伍子的心情喜忧参半,喜的是老头子答应借给他古画一用了;忧的是这幅画还不足以保证他夺魁,像董老谈及的那样,评委有20来个,如果不是特别突出的宝贝,恐怕很难打动这些人。他又想起了自己拍出去的那幅赵孟頫的字画,论起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赵孟頫的那幅比李唐的这幅要高出一个档次,可惜拍卖出去了,不然拿着那幅画参赛把握更大一些。
回到店里,伍子把邀请评委的请柬已经发出的消息告诉老吴,让他务必尽快搞清楚评委的名单,或许关键时刻有用。老吴满口答应,并即刻去办理,现在手上有钱,老吴人脉又广,搞清楚这些不成问题。
伍子打发走老吴,突然想起来好几天没去公司了,自从春拍结束以后好像就一直没去过。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太在意这份工作,不过既然没有正式辞职,还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好。他决定去公司看看。
走进公司大厅,里面一切如常,不过他感觉对这里越来越陌生了。走上三楼的走廊,迎面正看见董春,抱着一摞文件从走廊另一头走过来。董春见是伍子,老远就绽放出灿烂的微笑:“伍三思,什么时候请客啊?你的事情我可听说了。”董春一张极富媚态的脸上洋溢着浓浓的笑意。
伍子见董春主动打招呼,不由得多看了她几眼。准确地说这是一张惊艳至极的脸,尤其是脸上带着笑意,更平添了几分媚态。单就这张笑脸,恐怕任何生理正常的男人都不会无动于衷,伍子记得董春从来没对他这么笑过,今天好像是第一次。她所指的事情,自然就是伍子拍卖古画的事情。他当时尽量低调,没想到还是被人摸到了底细。
“吃饭没问题啊,等哪天哥几个凑齐了,我请大家吃顿大餐。”伍子很客气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