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古玩商全集》第93/147页


董老爷子微微摇头,“怎么会是假的,你对张家还不了解,张家可是青铜器世家,早在数十年前,张家的青铜器就已经冠绝京城了。张文平这小子能当上民间收藏协会的会长,可不是偶然,这跟他深厚的家族北京关系巨大,放眼现在的京城,在古玩界张家恐怕是首屈一指了,近些年来再也没有谁能出其左右。想当年,张文平的张家,你们伍家,你外公的王家,还有我们董家和李家并称为京城古玩界的五大家族,那时候每一家跺一跺脚,整个京城的古玩界都得颤三颤。事到如今,除了张家和李家风光犹在,其它三大家都已经没落喽……”董老说着话,眼眺远方,仿佛回到了当年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伍子闻听心里一动,张家、伍家、王家、董家、李家……京城古玩界的五大家族?前四家还好理解,就是张文平的张家,自己的伍家、外公的王家和董老爷子的董家,那个李家又是指的谁呢?想不到自己的伍家当年那么风光,竟然称得上京城古玩界的五大家族之一,伍子对自己家族的过去又多了一层了解。如此风光的事情,爷爷和父亲怎么从来没一起过呢,难道这里面有隐情?伍子强忍住内心的激动,试图一点一点套老爷子的话,这事可不能操之过急,董老向来对他们伍家的过去忌讳如深,这次也是一不小心说走了嘴。

“老爷子,您说的那个李家指的是谁啊?我怎么没听说过。”伍子故意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

“李家你也没听说过?当年也是富贾一方的大家主,他们家族最成名的地方就是瓷器,解放以前当时李家的掌门人李歪脖子就已经意识到元青花这个品种,不过当时没有引起古玩界的注意,认为他是胡说八道。当时人们普遍以为真正的青花瓷器起源于明朝,元朝根本没有成熟的青花瓷作品。李歪脖子的大胆推断被当时的人认为是疯话,当成了笑柄来谈。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元青花这个品种才逐渐被世人认知,现在想起来,李歪脖子的眼光还真够毒。也可以这么说,李歪脖子是国内发现元青花存在的第一人,只是当时没有录像、没有笔录、也没有公证处的公正,他这惊天的发现被埋没了而已。”董老一口气说了很多,言语里充满了激昂和亢奋,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年轻时候的岁月。

原来李家这么牛,那个李歪脖子也够了不起的,竟然能发现元青花的存在。要知道在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中寻找可能,那份独到的眼光和魄力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不过董老说了半天,伍子还是一头雾水,这个李家到底是哪一家呢。“董老,李家的后代现在在哪?也如我们伍家一样彻底没落了?”伍子好奇的问道。

董老爷子解释道:“那倒没有。五大家族当中后来最落魄的就是你们伍家,你外公所支撑的王家虽然也受冲击不小,不过你外公为人相当机警,大难当头也能做到全身而退,要不怎么能外号王狐狸呢。说起李家,我提一个人你肯定知道,他现在是北京民间收藏协会的副会长,叫李刚。李家现在的掌舵人就是他。现在的李家,估计收藏有三件以上的元青花,不光在北京,在全国的收藏界都是屈指可数的古玩大亨。”

原来是他!董老爷子提到的这个李刚伍子自然认识,只是他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他。伍子也只见过李刚几面而已,第一次还是在艾利丝瓷器专场的拍卖会上,后来又在一些重大场合见过李刚几次,不过都是只见其面而已,没有跟人家面对面交流过。听董老介绍,李家的实力原来如此巨大,至少收藏了三件元青花,那意味着什么……一件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瓷罐拍出了2.3亿,如果三件元青花一起开拍,那将是什么概念?连伍子这个想象力丰富的人都不敢想下去。

“对了,那个张文平的张家又是什么来历呢?”伍子好奇地问道,相对于李刚,他对张文平似乎更感兴趣。可能是因为艾利丝公司被张文平挤出北京的缘故吧,也可能是李彩奕在张文平的公司上班,而这个姓张的又帮过自己。况且张文平还要参加斗宝大会,这人自然要引起伍子的注意。

董老爷子抿了几口茶,稍微歇歇嗓子,这才继续说道:“说起张家,在当年京城的五大家族里要排名第一的。你看张文平现在风风光光,他父亲当年比他还要火爆,在京城的收藏界绝对排名第一的人物。提起张文平的父亲张砸钟,京城的收藏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杂种?呵呵……这名字太有个性了!”伍子被董老提到的这个很雷人的名字逗乐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中国人的名字更是五花八门,不过叫“杂种”这个名字,还是太教人不可思议了。

董老爷子见伍子发笑,知道他在笑什么,板着脸道:“这名字很好笑吗?想当年京城古玩界的五大家族,每一家的掌舵人都有外号,张家的张砸钟,伍家的伍秃子,还有你外公王狐狸,李刚他父亲李歪脖子,这不都是外号吗?”

“哦,原来是这样。”伍子点点头,算是表示了解了。不过他还是对这个名字感到好笑,外号也没有这么叫的,这不是骂人吗。他突然又想起一件事

董老爷子似乎看透了伍子的心思,进一步解释道:“你挺清楚了,是砸钟,不是杂种。张砸钟这外号也是颇有来历的:想当年张砸钟在京城的斗宝大会上曾经亲手砸过一套战国时代的青铜编钟,一度震惊了整个古玩界。那可是一整套的战国编钟啊,从大到小一共65件,整个砸得稀巴烂,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不要说现在,就是当时那个年月,这套编钟也是价值连城,值现大洋100万。砸钟,砸钟,张砸钟这个名字从此一夜走红,震动了半个中国的古玩界,一时被人们传为美谈。凭借砸战国编钟的这个壮举,张家在斗宝大会上一举夺魁,并奠定了五大家族之首的地位。尽管有人怀疑张家砸得那套战国编钟不一定全是真的,或者说有一部分是仿品,但是其中一部分是真品也是事实。由此可见张家在青铜器收藏上的实力有多大。你说张文平在本次斗宝大会上拿出一件战国的青铜缶,这当然不意外,他们家本来就是靠青铜器打天下的。”

第122章:京城往事(二)

听董老爷子这么一说,伍子再也笑不起来,原来张砸钟这个外号的背后,藏着这么一个令人佩服的典故。一套青铜编钟要放在现在,那无疑是国之重器、无价之宝。1978年夏天,在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出土过一套打击乐器,一共就是65件,总重量2500多公斤。乐器出土以后竟然还能继续演奏乐器,而且音乐性能保存完好,音色优美,音域宽广,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共有五个八度,能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战国编钟。张家当年砸得那套编钟虽然比不上曾侯乙墓出土的那套那么完整华丽,不过既然张砸钟的外号能叫响,估计也不会太差。

伍子对张文平这个人要重新审视了,这家伙不光人脉广,而且有极深的家庭背景,这样的人要参加斗宝大会,无疑是一个最强劲的对手。李刚如果也参加的话,说不定还会把家里怎藏的元青花拿出来。据董老爷子讲,李家可是至少珍藏着三件元青花的。伍子满心都是斗宝大会,不知不觉思维有上了这里。突然他又想起一件事,既然五大家族每一个掌舵人都有外号,那么董老爷子当年有什么外号呢。“董老,您作为董家的掌门人,当年想必也有外号吧。”伍子说道。

董老爷子冲伍子一阵冷笑,“你小子可不仗义,现在开始编排起我来了,问我当年的外号干什么,难不成还要取笑一把?”

伍子头摇的跟卜楞鼓似的,“我做晚辈的哪敢取笑您呀,只是好奇,随便问问。当年的五大家族里四个掌门人的外号都知道了,唯独您老还藏着掖着,这不是教人堵得慌吗。”

“其实啊,我们五个老家伙每个人的外号都有一定来历,张砸钟的来历跟你说过了。你爷爷伍秃子的外号也有来历,这家伙三十多岁就开始谢顶,到了四十来岁头顶上秃的跟和尚差不多了,伍秃子的外号就这么叫起来。至于你外公王狐狸,这外号跟他的性格有关,你外公这人太攻于心计,喜怒不形于色,让人根本看不透他心里想的什么,做起事来滴水不漏、圆滑至极。不过他在古玩界的口碑还是不错的,没有骗过什么人,也很少被人骗。至于李刚的父亲李歪脖子,这外号跟他的形象有关,这家伙的脑袋天生向左肩头歪着,特别是遇到大开门的古董的时候,脑袋几乎能歪到肩头上。而且这家伙判断古董的眼光还非常毒,于是人们在鉴定古董的时候,经常要先看看李歪脖子的脑袋是不是歪到了肩膀上,如果是,无疑古董是真的,如果不是,十有八九古董是假的。一来二去,李歪脖子那个永远直不起来的脖子竟成了古玩界的一个风向标,只要有他在,任何一个人都能从他的表现判断出古董的真假。李歪脖子的外号也从此成名。”董老一口气把当年四个老家伙的老底全部抖出来。

伍子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原来老一辈的古玩人士还有这么多趣事。不过说了半天,董老爷子还是没有提自己的外号,这让伍子很郁闷,心说这老头子,未免太小气了一点,一个外号有什么大不了,还迟迟不肯说出来。

“老爷子,说了半天,您还是没说您自己的外号啊。”伍子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

“我呀,我当年在五个掌门人当中是年纪最大的,你爷爷伍秃子比我小了将近二十岁;张文平的父亲张砸钟比我小十五岁;李刚的父亲李歪脖子比我小八岁,可惜这老家伙几年前已经去世了;你外公比我小十几岁。可以说在这四个掌门人当中我是大哥,大家对我还是比较尊重的。所以呢,我当时没有外号。不光当时没有,现在更没有。”董老爷子慢条斯理地说道。

伍子闻言眼珠子差点掉出来,这老头也太自恋了吧。不过这个还是小事,没必要纠缠下去,他又对董老爷子说道:“董老,关于五大家族的一些事情,你能不能说的详细一些。”

董老爷子将杯里的残茶一饮而尽,润润喉咙继续说道:“说起当年的五大家族,每一家都不简单,张砸钟的张家开着七八家古玩店,是五大家族当中实力最强的,不过比起其它四家,也仅是稍微强那么一点点而已。其它的四家实力都差不多,都有六七家古玩店。这五大家族加起来能有将近四十家古玩店,并且每一家都是当时北京最大的店铺。张、伍、王、李、董五家当时结下了一个简单的联盟,对北京乃至整个北方的古玩市场进行了垄断,当时的五大家族掌握着古董的定价权和鉴别真伪的权利。一件古董,五大家族说它是真的就是真的,哪怕是一块砖头,都会有人争相购买;说它值十块就值十块,哪怕它是价值连城的珍宝,也会被贬的一文不值。五大家族的势力就这么大,跺一跺脚颤三颤,绝对没有夸张。”

伍子听的有些入迷,想不到自己的爷爷和外公当年这么有势力。如今五大家族里面,张家、李家依旧辉煌,董家有董老爷子支撑,也还说得过去,为什么单单自己伍家败落了呢?还有自己外公的王家,虽然没有完全败落,也只是在一所大学里任教,勉强自保而已。这里面肯定有隐情,当年自己家族当地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董老,既然我们伍家当年这么有派,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没落了呢?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伍子终于忍不住,把心里积存多年的问题抖出来。

“这个……这个……”董老言语有些迟疑,

继而面色一闪变的十分严肃起来,“你小子不要套我的话,不是早跟你说过吗,老一辈的恩怨都已经过去,还是不要掺杂在你们这辈人身上。知道的太多对你没好处,你爷爷和外公不肯把往事告诉你,也是存得这个想法。你现在还太嫩,大千世界你经历了多少,等你在京津真正站稳了脚跟,事业做大了,你爷爷或许会考虑告诉你真相。他不说,我看时机成熟的话,也会说的。”董老爷子没有上伍子的套,一下子把话说死。

伍子一脸的失望,家族里最核心的隐私还是没套出来,不过董老这次已经讲的不少了,伍子对家族的过去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也算是本次拜访董老的一个意外收获。

看看天,已经将近中午,董老和伍子不知不觉说了一上午的话。伍子见老头子有些疲惫,起身告辞,老头子也没有挽留,让董轩送客。

从董老爷子家出来,伍子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复杂。用李唐的书画参加斗宝大赛的想法彻底破灭,有赵孟頫那幅真迹在,他根本没有胜出的机会。现在手里只剩下那把古琴和自己私藏的麻仓土,不过这两样东西都不可轻易示人,拿不拿出去参赛他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伍子心事重重回到店里,周晓斌和周晓晓见伍子魂不守舍的样子,也不敢多问,只是远远躲在一边小声嘀咕。伍子比这兄妹俩大不了几岁,不过他和老吴向来兄弟相称,周家兄妹作为老吴的外甥和外甥女,自然比伍子要矮一辈。伍子虽然从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是长辈,不过周家兄妹对他还是有顾忌的。况且伍子还是店里的半个老板,更使得周家兄妹对他尊敬非常。

伍子半躺在藤椅上,用紫砂壶沏上一壶热茶,一个人静静地闭目养神。心里不停地盘算如何应对这次斗宝大会,不能因为赵孟頫的书画和张文平的青铜器参赛就彻底放弃,轻易认输可不是伍子的脾气。他突然想到一个主意,天津这么大,沈阳道古玩市场在全国都有名,能不能抓紧时间淘一件宝贝呢。只要运气足够好,碰上好东西不是不可能,现在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东西要足够好。伍子被自己这个想法逗乐了,前些时还一心往外买东西,现在把东西换成钱了,又想着用钱往回买东西。有进有出、时进时出,搞古玩的人都这样吗?

心里暗暗盘算好,他开始打古玩市场的主意,争取在斗宝会开始之前淘到一件像样的古董。伍子开始频繁出入在沈阳道古玩市场,这次他不仅局限于地摊了,更多的则是主意市场两侧的古玩店。他这次主要目的不是捡漏,而是要寻一件真正开门的珍品,然后参加斗宝大会。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一周过去了。伍子在古玩市场一无所获,他渐渐开始绝望,淘宝这条路本跟行不通。不是说沈阳道各大古玩店里没有打开门的珍品,说实话,在这种规模的古玩市场里,各种门类的珍品还是不难见到的。但是拿这些东西去参加斗宝大会,就显得有些牵强了。这里面不少古玩可以通过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的淘汰赛,甚至可能进决赛,但是若说最后夺冠,伍子还没有发现具备那种实力的古玩。甚至跟李唐的古画在一个档次上的也不多见,参加斗宝大会的话分量还是显得太轻。

当前:第93/14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