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全集》第92/280页


身子一躬,闪电往门外追去!

第九章 白衣崆峒

石鼓山,在衡阳以北,湘水之滨,原是衡山支脉,山势并不太高,但峰峦峻秀,岩山峥奇!

唐李宽曾建石鼓书院于此,朱熹还写了一篇“石鼓书院记”,石鼓山也因此出名。

这里原是一座石山,遍地俱是乱石,山上有一块巨大圆石,其形似鼓,大家才叫它石鼓山,据古老传说,石鼓鸣、主有兵事。

一月之前,南北双岳门下陆翰飞、楚湘云,为了师仇,曾远上武陵山竹仗坪,去向赛孙膑令狐宣请教,当时赛孙膑曾说:“我答应了你们,自当尽我之力,只是石鼓山四句诗歌。也许不是身临其境,触发灵机,决难凭空想得出来,一月之后你们可在石鼓山等我。”

这消息,不知如何传出江湖,白衣剑侣金玉双奇的藏宝,江湖上人,谁不心存觊觎?

这一月来,不知有多少人前来找寻过,这些人,自然无一庸手,但谁也莫想解得开石鼓上四句题诗的奥秘,即使踏遍全山,这么一大片乱石,谁也瞧不出丝毫端倪,当然更无从找起。

于是,大家只好等赛孙膑令狐宣来了,才有揭开藏宝秘密的希望。

于是,赛孙膑令狐宣和南北双岳门下的陆翰飞、楚湘云,成了众失之的,大家都在眼巴巴的等着他们!

这天,就是他们约好见面的日子了!

大石鼓上,携着碗口大的十六个大字,那正是轰动武林无人能解的“石鼓歌”:

“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

远远望去,第一句的“有”字,第二句的“黼”字,第三句的“无”字,经人篡改之处,都可看得十分清晰。

在这四行字下面,却另有两行用黄泥写的大字,那是:“本日未正令狐宣准时抵此,南北双岳门下可在此等候。”

这不知是哪一位仁兄的大手笔?字体写得歪歪斜斜。

当然,这决不是赛孙膑令狐宣写的,因为他人还没来,也许是谁开的玩笑,但这两行字,却给闻风而来的江湖人物,有疑信参半,莫测高深之感!

此时、这斜斜伸展的山谷之中,竟然瞧不到半个人影,也许有人潜伏在周围乱石之间和树林之中,但大家谁都没有露面!

有,那是距大石鼓足有百丈来远的右侧山腰上,坐着一个身穿杏铜团花长袍的老者,生碍紫脸膛,环眼重眉,凛然有威。

老者对面是一个二十六八岁的丽人,一身黑缎衣裙,绣着一只白凤,颈上挂一串宝光闪闪的珍珠顶练,秀发堆鸦,斜簪一支碧玉凤钗,当真珠光宝气,艳丽动人!

两人面前一块桌面大的石上,放着一壶美酒,四五碟菜肴,大石边上,站着一个十五六岁的青衣小鬟,不时替两人斟酒。

他们居高临下,当风把盏,状极悠闲!

不知道的人,定然会把老者当作当地缙绅,或是携眷过境的显宦,慕石鼓山之名,乘兴登临而来。但谁会想到,他们竟是“紫云东仙,白帝西毒,中州一僧,南北双岳”中的“白帝西毒”毒神逢巨川,和他宠姬黑凤仙虞三娘!

另外,斜对面的一座小山顶上,也有两人,那好像不是武林中人,一个身材瘦小,穿一袭月白长衫的少年书生,面对湘水,倚石而坐,他身后站着一个弯腰驼背老态龙钟的仆人。

身边既没武器,世不像会武功的,只有那白衣书生,脸上蒙着白纱,使人瞧不清面貌,有神秘之感!

只是他们和大石鼓距离更远,不大引人注意而已。

时间逐渐接近中午!

山脚下有两道人影,沿着山涧而来,这两人身上全穿着黑衣,而且又走得极快,远远望去,只是两道黑影,在山径上晃动。

“老不死,你是越老越不管用了,秋儿让人家掳走,连人影还没找到,干女儿又眼睁睁给那酒鬼抱走,真是把老娘的脸都丢光了!”

走在前面的那个鸠面老婆子,气鼓鼓的数说着,鸠面老婆子后面,跟着一个脸色枯黄的老头,苦笑着道:“得啦,得啦,老太婆,这一路上,咱已经给你埋怨够了,其实……其实当时你也在场,可怪不得咱一个人呀!”

鸠面老婆子怒容满面,蓦地回过头去,手指指着老头鼻子,叱道:“什么?你还顶老娘的嘴,你烤熟了的叫化鸡,都会神不知鬼不觉的被人偷走,难道还是老娘冤枉了你?”

黑衣老头慌忙退了半步,低声道“老太婆,你说得小声点咯,前面就是石鼓山了,他们掳去秋儿也好,抱走你干女儿也好,反正逃不过要到这里来的,你急也没用,碰上了,先给他们一个厉害就是。”

鸠面老婆子怒声道:“这还用你说?要是他们不来呢?”

枯黄脸老头摇头道:“不可能,不可能、白衣剑侣金玉双奇的藏宝,谁不眼红?”他说到这里,忽然涎笑道:“啊!老太婆,真要找不到秋儿和楚姑娘,咱们先把藏宝夺到手,也是一样。”鸠面老婆子听得大怒,厉声道:“放你清秋大臭屁,你是油蒙了心窍,只想夺宝夺宝的,一点也不关心她们,告诉你。徒儿是老娘的,干女儿也是老娘的,要是有甚失闪,老娘就和你拼命!”

这两人不用交待,读者也早已知道他们就是厉山双煞了。

当前:第92/28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