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霸天机全集.net》第5/40页


【报国寺】
坐落在峨眉山脚,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庙,为峨眉山第一景。报国寺建于明代,匾额为康熙帝亲书。寺内殿宇四重,掩映在苍松翠柏间,还有新建的亭台楼榭和精巧雅致的花园。报国寺中有三件珍宝,一是七佛殿内永乐十三年(1415年)建造的高2.4米的巨型瓷佛,二是高7米、四周铸刻有4700余尊佛像和华严经全文的14层“华严塔”,三是高2.3米、重25吨的大铜钟。
【清音阁】
“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位于牛心岭下的清音阁,是峨眉山胜景之一。它建于公元4世纪,阁下有双飞桥,两桥之间耸立双飞亭,两条清澈的溪水从桥下奔流而过,两溪交汇处有一大石矗立其间,溪水撞击大石,发出巨响,浪花飞溅,激起阵阵薄雾,阳光下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虹影,令人爽心悦目。
【峨眉伏虎寺华严铜塔】
在四川省峨眉山伏虎寺内,距县城仅7公里,是游人登峨眉山的必经之路。伏虎寺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规模宏大,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华严铜塔。铜塔高7米,分三段十四级。下段为粗壮的覆钵体,塔身上部为双重楼阁,中间以巨大塔檐划分为两段,上、下各七级。塔身上铸有“严华经”经文及佛像4700余尊。华严铜塔兼具我国古代亭台与佛教建筑的特色。其上之雕饰多属高浮雕,且造型特殊,状如两重七层宝塔相叠。在大型金属建筑物中,堪称首屈一指。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佛教、雕刻艺术之珍贵文物。
【气候】
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陡峭,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一般是10月到次年的4月。
【峨眉山佛教简介】
峨眉山佛教属大乘佛教,僧徒多是临济宗、曹洞宗门人。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在万年寺的无梁砖殿里供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贤骑象铜像,重达62吨,高7.85米,宋朝时铸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全山僧尼400余人,尼姑修行的寺院有伏虎寺、雷音寺、善觉寺、纯阳殿、神水阁。
【山体地形】
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暴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比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如处石灰岩层中则藏九老洞之类岩洞地貌;及经花岗岩也变质岩区,则又成深峡之姿;山顶之坚实的玄武岩上自又是一番熔岩平台的景象。
【峨眉山市概况】
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总面积1168平方千米。总人口43万人(2004年)。www.xzqh.org
市人民政府驻绥山镇,邮编:614200。代码:511181。区号:0833。拼音:EmeishanShi。
隋置峨眉县。因地处峨眉山东麓而得名。峨眉,取大峨山与二峨山两山相对如眉而名。一说峨眉作蛾眉,谓山云鬟凝翠,鬓黛遥妆,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于是有“峨眉天下秀”之谚。或谓峨以名言,状其巍峨;眉以形言,有如秀眉。1988年设市。
2000年,峨眉山市辖12个镇、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2307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绥山镇95665高桥镇15979罗目镇23885九里镇28737龙池镇28902乐都镇15252符溪镇27306峨山镇13993双福镇24370桂花桥镇49135大为镇13775胜利镇19679龙门乡9872川主乡6791沙溪乡5058新平乡10127普兴乡12617黄湾乡21927
峨眉山市辖12个镇(绥山、九里、罗目、龙池、乐都、峨山、大为、符溪、双福、高桥、桂花桥、胜利)、6个乡(龙门、川主、沙溪、新平、普兴、黄湾)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辖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全市辐员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12镇6乡、253个村,总人口4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7万人,农业人口29.5万人。峨眉山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市。
峨眉山市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雨量1555.3毫米,土地肥沃,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盛产茶叶、白蜡、黄连,形成了以茶叶、蔬菜、中药材、畜牧为主的四大农业产业优势,建成了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和省级茶叶、蔬菜、食用菌、黄连、优质稻、食用竹笋无公害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草席生产基地和茶叶集散基地,峨眉山中药材享誉全国,峨眉白蜡产量占全国的1/2。矿产资源以煤、铁、铜、页岩、石灰石、石膏、芒硝、花岗石、钾长石、矿泉水、磷矿为主,是西南地区主要的非金属矿区和建筑建材基地。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便捷。成昆铁路由北至南贯穿全境,境内有火车站5个,公路四通八达,纵横密布,乐(山)峨(眉)快速通道与临境而过的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的接通,缩短了峨眉山市与成都的时空距离。邮电通讯已开通程控电话52000线、数字移动交换网、互联网,商业、服务、金融、信息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可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一流的服务。
峨眉山市按国际旅游城市标准要求,大力实施‘山城一体、协调发展‘的战略,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天然气已进入工矿企业和居民的家庭,大、小电网优势互补,是全国首批‘百个电气化市(县)‘之一。城市布局日趋合理,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万人。城市绿化品位高,绿化覆盖率达43.5%,市容市貌日新月异。
峨眉山市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圈和成都高新技术平原区内,自1992年列入四川省‘一条线‘重点发展市以来,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7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4亿元,财政收入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农民人均纯收入3231元。先后建立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新材料、建材等园区,把绥山、胜利、符溪、桂花桥等10个镇列为全市工业经济重点镇,以园区的招商引资为龙头,配套完善了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旅游业是峨眉山市的支柱产业,开发了一批集观赏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高,山滑雪、温泉度假、生态戏猴、民俗风情等旅游项目,形成食、宿、行、游、娱、购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接待网络,年接待游客达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7亿元率。
2007年5月8日,乐山市峨眉山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都江堰风景区内,东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仅10多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2007年)米,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民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发源地之一。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
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们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
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点
前山
建福宫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山门左侧。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瑞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天然图画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海拔893米,两峰夹峙。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天师洞
天师洞:自建福宫北行两公里即至青城主庙――天师洞。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胸围7.06米、直径2.24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两千余年。
1943年夏,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来青城山写生。他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给青城道士的《奔马》和《天马》图,已制成石刻陈列。
祖师殿
祖师殿:位于天师洞右后侧山腰间,出天师洞过访宁桥即到。祖师殿又名真武官,创建于唐代。唐代诗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张愈均在此隐居。唐壑宗的女儿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该殿环境幽静,殿内在真武祖师、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图壁画、诗文刻石等。
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
b]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寅。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上清宫后为老霄顶、建有呼应亭、是赏观日出、神灯和云海奇观的绝佳地点。
后山
青城后山位于青城山后,泰安乡境内,距成都60公里,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西北与卧龙自然保护区为邻,而东北与赵公山相连,东越天仓山、乾元山可到天师洞、福建宫,西南与六顶山、天国山接壤,与青城山一脉相承,深藏不露,极具神秘色彩,直至80年代才加以开发。乘车从青城山大门左侧公路西行,跨青溪桥,穿后山门,经飞仙亭、飞仙观、响水洞、白石碾、金鞭亭、八卦台、贡茶亭、迎仙亭、三龙亭等众多景点,方到青城后山景区的起点站――泰安寺。景区全程20余里,新建有上山索道可使游客节省一半路程,便能欣赏到青城后山大部分景观。近年还新建了各类宾馆,为游客开辟了许多全新的旅游项目。青城后山还是蜀茶的著名产地,宋代设味江镇,清代此地妯产的佳茶被列为贡茶。
主要道教建筑
●建福宫
●老君阁
●园明宫
●上清宫
●天师洞
后山的主要景点
●泰安古镇泰安寺即坐落于古镇中央。古镇里有很多饭店和旅店供游客歇脚。
●五龙沟古称蛮河沟,长约8公里,因传说古时有五条神龙隐藏于沟中而得名。其中的景色有金娃娃沱,景色绝佳的龙隐峡栈道,石笋岩,回音壁等。
●又一村位于五龙沟之上的桃花溪,得名于陶渊明得“柳暗花明又一村”。村中有二十多户农家以发展旅游业为主,是又一个爬山歇脚的好地方。其中桃花溪度假公园亦坐落于又一村。
●白云索道从又一村上行到白云古寨。金骊索道。
●白云寺
●飞泉沟
●百丈桥位于飞泉沟中游,用木板铺成曲桥,逆水而上,长约百余米。两岸老树龙钟,附生着草绿色的“木萝莎”如薄纱飘舞。
●翠映湖
●白云古寨
四都江堰

当前:第5/4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