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三国之我是魏文长全集》第213/334页


很快,战斗结束了,望望日头,这场战斗不过持续了半个时辰左右,便已经取得了完完全全的胜利。

这番激战,我方士卒大约折损只有四百余人,而对方伤亡约有三千之中,一千余魏兵望风请降,这样一来,我方的兵力不降反升,这让我感到很是满意。

正在进一步打扫战场之中,被我安排留守在本方营寨的其中一名士卒神色匆匆地上山而来,对我说道:“将军!丞相又有军令传来!”

我冲他点点头,道:“快快说来!”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念道:“今探知魏帝曹芳正在九里山附近的甄城暂作居住,令魏延部攻下芒砀山后,不做任何休息,火速赶往九里山,继续攻击!形成对司马懿所部及曹芳的包围之势!”

我道:“我知道了,回去招呼兄弟,火速行军,不得有误!”

……

九里山,位于徐州市西北部北三环南侧,又名九凝山,高一百三十四米,面积百余公顷,因东西长九里而得名。九里山每座山头随物象形,至西向东依次为象山、宝峰山等,支麓有大孤山、小孤山、沙孤山、虎山、龟山、看花山、杨家山、江家山和琵琶山等。以东端的琵琶山景色最佳,因山形酷似琵琶而得名。

徐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九里山尤为重要。在几千年的战争岁月里,九里山发挥了抵御强敌、固守家园的重要作用。历代进攻和坚守徐州的战斗大多是在九里山前展开的。《水浒传》中的一首歌谣唱到:“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道出了九里山的战略作用。

公元前二〇五年,刘邦联合韩、魏等诸侯军队五十六万人,东向伐楚,占领彭城。项羽闻讯后,亲率三万精兵南下回击,在九里山前大败汉军,夺回彭城(项羽不愧是战神,三万打得五十六万溃不成军)。刘邦弃甲奔逃时只有几十名将士跟随。连老父亲也丢在半路上了。唐代,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与徐州感华军节度使时溥发生冲突,相战九里山前。

九里山前有一村庄名曰八里屯,还有“磨旗石”,都与古代安营扎寨、屯兵守敌相关,著名的琵琶曲《十里埋伏》以九里山前古战场为背景,描写了楚汉战争的激烈场面。后世的民国时期,国民党和侵华日军在九里山前对峙,双方建筑机场,驻扎军队,放置弹药,进一步表明了九里山的军事地位。

……

“报告将军,前方就是九里山支麓大孤山了!”

一直在前方探路的赵嘉差人回报说。

我抬眼望去,只见这大孤山在沉沉雾霭之中显得颇为高耸,它是连接九里山与芒砀山的一大峰脉,兼有芒砀山高峻和九里山平缓的特征,有些地域山势陡峭,有些地域却显得颇为平坦,峰上劲柏林立,荒草丛生,不像是有兵驻扎的样子。

“曹芳当真会挑这种地方作为屏障?那魏国重臣们未免也太不小心了!”

不过我虽然这样想着,却也不敢有所大意,依旧严令手下各部在九里山南暂时安下营寨,不可有所疏忽,灵猿队再次奉我命令进得山中,刺探魏军军情。

……

一夜过后,灵猿队回来了。

我急忙迎出去,问道:“军情如何?山上可有魏军?”

赵嘉道:“将军,实在是奇怪!这九里山并不算大,可是我们寻了一夜,几乎把整个山都翻个底朝天,可是连半个魏兵都不曾见得一个!”

我皱起眉头:“不对啊!按理说曹芳到此,怎么会没有人防御九里山呢?真是咄咄怪事!”

第303回 直捣甄城

出于安全的考虑,我命令全部五禽队第二天集体出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搜山,我实在是不敢相信——在这么重大的节骨眼上,魏军竟敢不在九里山设置防线。

第二天,五禽队全体出动,为了以防万一,我换上轻便服装,跟随五禽队一起山上勘察。

可是,这九里山上居然真的找不到一个魏军的影子!

难道说——这九里山当真是一座空山不成么?

我和五禽队在九里山中从早晨一直搜索到正午,只听得九里山林中鸟鸣兽啼,天上莺飞燕舞,却没有半点人声,亦没有半个人影。

祝炀找到我:“将军,看来这九里山确实是一座空山,魏军并没有在此设置防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喃喃道:“也许魏军根本想不到我们会突破芒砀山的守御,因此并未在九里山设置防卫吧!也只能如此解释了。”

雷鸣跟了上来:“那既然如此,咱们火速翻山过去,直捣甄城,擒拿魏国众臣和那曹芳小儿,岂不是天助我等!”

我点了点头:“好!就依雷头领之言,咱们火速翻山,攻打甄城!”

……

一万八千精兵良卒只用了半天时间,便翻越了九里山,向北急进,直逼甄城门户——留县。

留县的百姓们早已经跑得一干二净了,我大汉军马压境,打得司马懿节节溃败,就连皇帝曹芳也已经连弃洛阳、荥阳、陈留三座重镇,如今这些百姓哪里还敢继续在岌岌可危的留县居住,当然是能跑多远就多远了!

当前:第213/33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