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之童养媳全集Zei8.com》第2/188页


杨初月一直想不明白,她爹这样的相貌平平的人,怎会娶到她娘这样的美人?杨初月的美人娘亲名叫柳四娘,她爹一直叫美人娘亲“四娘”,叫得甚是亲热,又有些不敢靠近和敬畏。

当婴儿的时间里,杨初月睡觉的时间居多,在婴孩时期学着慢慢习惯穿越后的农家生活。柳四娘出了月子后没多久,就用背带背着杨初月下田里干农活儿了,五月虽是农闲,但要锄地里的草,要到田里去看稻子的长势怎样。

杨初月跟着柳四娘出门,看到外面的情形心里暗了又暗。远处有一条高高的看起来甚是雄伟的山脉,近处都是一些高约一两百米高的土坡,土坡上被这里的乡民的祖先开垦成长条形的土块,因为坡度较陡,所以那些土片都不大。

土包下面是旱田,上面是土片,而且土包上半部分多是石头,其余的那些土坡几乎都是这样的格局。杨初月看到那些土里长的玉米瘦瘦小小的,像极了发育不良缺少营养的三岁小孩,而那苞米更是小的可怜。

稻田里的稻子种得很密,挨挨挤挤的长得很整齐,但杨初月知道这种种稻子的方法是错的。前世她在乡下时经常跟着外婆下田,田里种的稻子之间间隔较大,这样有利于稻子扬花结穗。像她现在看到的种法,到秋天收到的只是一堆稻草,稻子根本收不了多少。

柳四娘背着杨初月顺着长满杂草的小路上了土坡,到了自家地里后,她解开背带,把杨初月放在土边,然后蹲在玉米地里用手里的割草刀锄草。

杨初月看着柳四娘的脸,她确实长得漂亮,但经历了多年的乡下生活后,一双手上长满老茧,脸也变得黑瘦,但仍可看出她是个美人。柳四娘脸上一片恬静,不过从她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她心里很无奈很不甘。但乡下农村里的妇人从来没有心比天高的资格,就算生得美貌又如何,到最后还是屈服于这种贫苦重复劳作的生活。

扯完好几块小土地里的草,柳四娘重新背上杨初月往坡下走。坡脚有一块弯月形的旱田,里面种满了空心菜,柳四娘弯腰摘了很大一把回家。

家里的米缸早已见底了,柳四娘从隔壁堆放杂物的房里拿出小半盆瘦小的红苕洗尽了削成小块,再放了几把磨细的玉米放进大铁锅里煮。她把杨初月放到那堵完好的靠墙的木床上,自己坐在稻草编成的蒲团上,一边折菜一边烧火。

杨初月穿来一个多月,知道柳四娘是个沉默话少的女人,兴许她也对这样贫苦的生活感到无奈吧。杨初月还记得她刚抱自己的时候说的那句话,“是你命苦,投胎到这个地方。”

家里没油,空心菜也是折好了用开水煮,煮熟了就捞起来,拌上盐就拿来下煮红苕。中午一家子回来了,杨初月的四个姐姐和爹娘坐在几块木板搭成的桌子上吃午饭。简单的午饭,一家子也吃的很开心。

第2章 穷人的无奈

现在杨初月还有奶可吃,但照着这家里的情况,柳四娘的身体已经挤不出多余的奶水给杨初月喝,估计过不了多久,杨初月就要断粮了。

到收玉米的时节,杨初月已经喝不上奶了,柳四娘就用红薯切成丁,再煮稠了给她喂下。红薯糊糊纤维多,杨初月吃了就吐,但现在没法子,能吃的只有这个了。

眼见杨初月一天一天瘦下去,她爹去隔壁王家借了一筒精米回来,给杨初月熬米汤吃。杨初月吃了一个多月的米汤,后来米汤里逐渐加了磨细的玉米粉,再到后来里面有红苕,再后来米消失了,只剩玉米粉和红苕熬成的糊。

这样的吃法一直吃到她一岁零四个月,她的妹妹出生。

小妹出生后三天,家里来了两个老婆子,杨初月对那个一头白发的老太太很有印象,是她的奶奶。奶奶对柳四娘说:“你看你又生了一个闺女,家里就那么一点儿粮食怎么养得起这么多孩子?不如你把小闺女抱给隔壁村的张大婶家养,她家里的独子刚刚战死,又没别的孩子。”

柳四娘躺坐在床上不说话,杨初月的爹坐在一旁草蒲团上一言不发。另外一个穿着布衣的大婶开口说道:“四娘你放心,我家有粮食养活这孩子。婆子我把这孩子抱走后一定会把她当亲女儿一样看待,将来招个乖顺的上门女婿。这女婿的人选啊,就从我那些侄子里面挑一个最老实的,决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柳四娘知道隔壁村比她在的这个村好些,张婶是她婆婆的表妹,算是八竿子打得着的亲戚。她看张婶生的和蔼,人也可靠,想到张婶家里有好几块好田,家里有稻米吃,红苕还拿来喂猪。再看自己这个家,家徒四壁不说,有时候连红苕都吃不上。家里还有五个孩子要养活,几个孩子都瘦瘦小小的没多少生气。要是小女儿去张家能好过一些,抱给她样也好。

“四娘,这事我不强求你。你和老三商量好了,再来通知我一声就好。”张婶看出柳四娘在沉默,她也不强迫杨家老三和他媳妇儿把孩子交给她养。

晚间坐在木桌前吃晚饭,杨老三坐着一直没说话,四个孩子都安安静静的吃红苕和着玉米面煮的晚饭。杨初七抬眼看了看床上躺着的刚出生不久的六妹,和呆呆傻傻坐在一旁的五妹。今天奶奶和张姑奶到她家来说的那番话她都听到了,她们这是要把六妹抱给别人养。

穷人的家的孩子早当家,她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已经懂得要为父母分忧,但像小妹这事她还做不了主,尽管不希望爹娘把小妹给别人养,但她在这事上还没说话的权利,谁让她家里穷,养不起孩子。

看着呆呆傻傻的五妹,杨初七叹了口气,自己吃过后,用粗陶碗舀了一碗熬稠了的红苕煮玉米面给她喂下。杨初月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贫贱之家百事衰,能有口吃的已经很好了。

她这大姐是叫杨初七,因为生在十二月初七,杨老三和柳四娘就用她出生的日子给她做了名字。杨初七现在还不到九岁,已经开始帮家里做许多农活了,她除了要做地里的活儿,煮饭洗衣扫地看妹妹,家里的活儿也几乎都被她包去了。

经过一年多的了解,杨初月初步了解了她现在在的家是个什么情况。她所在的朝代叫大胤,而这个地方则是大胤西南,相当于前世西南某地的山区。在大学时她曾去那些偏远的山区支教过,知道那些地方过的是什么日子。不过她现在所在的地方只是山区的前沿,真正的山沟还在她家往后走半个时辰的大山里面。

这个村子叫桐安村,地方大但人口不多,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因为地处山地丘陵地区,各户人家住得稀稀拉拉挨得不近。

她爹在家里排行老三,就叫杨老三。杨家老爹和妻子杨陈氏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杨大、杨老二、杨老三和最后一个姑姑杨春。

这地方地区偏远,因为是山区交通不便,加上山里的人民封建愚昧,所以这里又穷又落后,很多人家吃不饱穿不暖,更别说娶媳妇了。

有闺女的人家为了不让女儿留下吃苦,在她们不到十四岁的时候就把女儿嫁到大丘陵外的小丘陵地区去了,要娶媳妇的青年小伙子就得到更远的山里去娶老婆,但还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和人贩子商量,花钱买媳妇。

杨初月的大伯娶大伯娘的时候,杨家把家里的那头老耕牛买了,花了五两银子从三十里外的大新村娶回来的,二伯娘则是杨家二老用小女儿杨春从山里的一条沟换婚换回来的。至于杨初月的娘,则是花钱从人贩子手里买来的。

买她娘的钱还是卖了大伯娘一个金镯子和家里的小牛犊得来的,因为大伯娘最喜欢最值钱的嫁妆被卖了,因此大伯娘很不待见她娘。杨初月想,杨家并不是有钱的人家,怎会用那么少的钱买了这么好看的媳妇?难道是柳四娘太廉价?还是人贩子的脑子不好使?不过这些都是无聊之际的思想垃圾。

想到柳四娘的遭遇,杨初月非常加万分的同情这个漂亮的女人。柳四娘被卖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十六岁,因她是杨家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媳妇,杨家人担心她跑了,所以刚到那会儿杨家人看得紧,只要她稍微多走一步,就会被痛打大骂一阵,直到生下杨初七后,她的日子才好过了一点。

杨初月之所以穿越,也是因为遇到了人贩子。她还记得那晚她下班回家,因为太晚所以只能打车回家。但在等车的途中,她遇到了黑心的人贩子。

“美女,你的东西掉了。”

杨初月当时回头一看,还没看清那人长什么样子就晕倒了。她被装上大货车运往不知名的山区,在货车上听到了那伙人贩子的讲话,得知自己要被买到西北部的穷山区去。后来她想办法逃下了车,被三个人贩子追着跳下了山崖,然后穿越到了这个地方。

当前:第2/18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