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学生》第1/45页


小说网 www.


正文 一、分别之际生感慨(小说网 www.最后更新时间:2005-09-25,小说网 www.点击数:297)

  就要分手了。这一天,崔思鸥和王哲一同去商店买了几瓶啤酒和一些小菜回来,在宿舍里一边喝酒一边道一些离别的话语。

  崔思鸥学了“轮机”专业,明天就要上船实习了。王哲一直坚持将“船舶机械”的课程功读下来,并最终选择了考研。

  两个人的酒喝得格外欢畅,但这不是因为高兴。就好比办丧事的人家请人吹打演唱不是因为喜庆一样。

  过了一会儿,王哲醉了。他的舌根变得僵硬,说话已经含糊不清。

  这时候,崔思鸥自言自语地感慨道:“想想明天我就要上船出海了。就要开始一种异于常人的生活了!”

  王哲嘱咐说:“在上面要好好照顾自己。处处小心。特别是不要忘了带好胃药。”王哲说这几句话的时候,一字一句都咬得非常清楚,好像是一个弥留的病人最后的回光返照。当说完这些话后,他便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崔思鸥也有几分醉了,但他毫无睡意。他的头脑里翻云蹈海,想着许多事情。

  对他来说,步入大学,既是理想的开始,也是希望的幻灭。刚入大学时,他看到:校舍不是想象中的富丽堂皇;同学不及理想中的温文尔雅;教授不像人们谈及中的那样学丰识富;未来也不是人们夸赞的那样前途无量。

  然而自从考入大学后,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人,新鲜离奇的事,都常常对他有不小的触动。他这个人容易激动,当一种感情上来充溢于胸的时候,他总是浮躁异常,情不能自已。然后便能感悟出许多新的认识,从前的观念和认识发生动摇或是改变。然而,这种感情总是短暂的,稍纵即逝。于是,他一入大学就养成了随时随地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的习惯。他把它们写在了一个精致的笔记本上,并取名叫“大学朝夕”。

  崔思鸥起身把“大学朝夕”拿到面前,这是他要带到船上去的东西。这时他翻开了第一页,那篇他曾经写下的序言便映入了他的眼帘。

  “步入大学以后,我不经意的所想和有意识的所为渐渐多了起来。每天在我脑海里闪烁的思想,细腻的感触;每天里不经意的愁楚,莫名的感动;每天里有趣的所见所闻;有意义的所言所作,如果不及时用笔记录于纸上,而使之随时间的流逝而从记忆中淡却乃至消失,确是人生之一大憾事。

  当一个人回忆过去的时候,他所能记忆的只是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蹋下的几个零星的深的脚印。如成功的一刻,失败的一刹;曾几何时站在前鞠后躬的拥崇间,某时某地蜷缩于左唾右骂的包围中……然而,仅仅把这些人生中的片影当作自己的全部经历,往往发现它们只富有戏剧性,并不能体现生活的真谛。

  在我看来,诸如那些从困境之中挣扎、自勉而最终获得成功的历程中的一点一滴;那些在得意之时自满、狂妄而最终步入失败的经历中的一丝一毫,才是一个人更值得在记忆中保留的东西。

  崔思鸥,你一定要切记!

  在这里,我要记录的是在我的生命乐谱中一个个跳动过的音符,或欢悦、或哀伤、或高亢、或低迷;所应展露的是我在岁月的流逝中被时间冲洗出来的一张张内心世界的画面。或光明、或阴暗、或斑斓、或惨淡。在其中,不应该有虚伪和隐瞒,更不能有对自己所感所想的扭曲。”

  看完这篇序言,崔思鸥心满意足地长吁一口气出来。他向窗外望去,阴霾的天空里,雨丝簌簌直下。房舍和树木的周遭,都有似有似无的水雾萦绕。万物都在雨中静默,若有所思然。

  在人生之途中有

  太多的十字路口,

  我常常眺望着,

  犹豫踟蹰。

  一个人无法同时

  踏上许多条征途,

  我选择了其中的一条,

  却往往说不出理由。 <歌词改>
************************************************

最新的章节请看小说网 www.
************************************************


正文 二、物是人非催泪下(小说网 www.最后更新时间:2005-09-25,小说网 www.点击数:197)

  第二天上午,崔思鸥独自一人在校园里漫步。盛夏里的校园,草盛花茂,树木荫翳,满耳朵里都是各种虫鸟啾唧的叫声。这时的崔思鸥看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倍感亲切。他沿着校内的大路一直走下去,最终在一幢宿舍楼前停下了脚步。

  这是他刚入学时住得宿舍楼。是学校最旧的一幢楼房,有七个楼层,屋顶是由老式的砖瓦铺成。所有门窗的油漆已经褪尽,有几处的墙面开始剥落。然而最引人注意的是,每间宿舍都没挂窗帘,而房间的正窗就正对着大路。站在路上,一楼房间里的摆设器物,都能一览无余。

  崔思鸥在这里徘徊了许久,因为他想起了自己刚入学时的情景。

  ……

  当崔思鸥提着笨重的行李箱,奔到学校的招新处的时候,他都快累散架了。但眼前的热闹景象又使他备感兴奋。刚才远远望去,就见这里的人密密麻麻,多如蝼蚁。现在走近了,果然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每个招新台都被人团团围住,在那人缝之间,立在各个招新台上的“自动化”、“法律”、“信息”、“英语”等字样时隐时现。再仔细看时,在台子周围一簇一拥,比肩擦踵的竟大都是中年人,只偶尔闪现几张年轻的容。在这些中年人中,有西装革履的,也有穿一身中山服的;有头发锃亮的,也有裹着头巾的;有站在人堆里拿着手机大声吆喝的,也有立在墙角张着嘴四下里张望的;有背着手,挺着肚子,神情严肃若有所思的,也有躬着腰,瓢着脸,嗤嗤笑着的……

当前:第1/4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