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大盗全集.com》第339/340页


作为一个新兴的帝国,汉帝国虽然远远算不上国富民强,但却拥有一个相对简陋却很精干的政府机构,朝气蓬勃干练而有效率,同时也拥有大批从基层到指挥的经验丰富的军官,而且大多数文职官员都懂得一些军事知识,相对务实,更兼刚逢乱世,人民对战争的心理承载能力很强,在这种情况下,若有相对充沛稳定的资金投放能力,林汉帝国的战争动员力是非常强大的,也是相对持久的。

不过这种事情解释起来很复杂,而且这些官员们大多非常执拗,一旦认准了圣人之言便油盐不进,说也白说,所以林风也不打算和他们浪费口水。

沉默半晌,见林风不说话,李光地轻轻咳嗽,在场众人的目光一起转了过来,“陛下!”李光地拱拱手,“臣有话说!”

“晋卿何必局促?!”林风笑道,轻轻抬手,“有话请讲!”

“臣的意思是……”他慢慢站起身来,左右四顾,说话之间,旁边的大臣们立即敏锐的意识到这应该就是决胜的时刻了,当下一起紧张起来,徐乾学故作矜持,端坐椅上纹丝不动,但捏着茶碗的手指却禁不住微微颤抖。

“……打蒙古!!”李光地长眉一轩,朗声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臣的意思,就是乘此三军将士奋发之际,一鼓作气将东蒙古和漠西蒙古拿下来,把布尔雅格玛和葛尔丹这两个乱臣贼子一举擒拿,不然,于国于民,朝廷都是没法交代的!……”

杨名时眉头大皱,当即长身坐起,刚要开口说话,这时却见李光地微微摆手,继续说了下去,“……不过这场仗究竟打,是什么个打法?!是大打还是小打,是长打还是短打,那也还是要仔细着商榷才是!”

这也算和稀泥的一种了,林风撇了撇嘴,苦笑道,“晋卿但言无妨,不要言犹未尽,你我君臣多年,想来也之道,朕不是那种听不进话的人!”

“是、是!陛下言重了!”李光地微微躬身,笑道,“依照臣的意思,此战大可不一定一战而定,或可徐徐图谋,原本定的三路围攻,或可只动用一路、或者两路,原本连布尔雅格玛和葛尔丹、策妄阿拉布坦一起打,也不妨只打一个,咱们多些耐心,慢慢来,一个一个把他们打掉,这样以来,朝廷也支撑得起,老百姓也可以有长力,两全其美,岂不是好?!”

林风摇摇头,心中叹息,这个李光地,做政府一把手是很好的,做事干练,也善于搞团队协调,诸般政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的确是个难得的好总理。

但唯一可惜的是,此人确实不懂军事――错了,不是不懂,简直是差得太远,近乎一窍不通。

打仗的事情,可不是治水种田,今天做一点、明天也可以做一点,一点一点的磨下去,只要有耐心,天大的事情最后都可以办好。像战争这种风险性极大的活动,有一分力就得使一分力,能一棍子打死就绝对不能留到第二棍,不然,给敌人留得一丝空隙,就有被翻盘的危险。

谁之道葛尔丹和布尔雅格玛会使出什么样的对策?!面对汉军的大举进攻,他们会不是联合反扑,或者会不会化整为零,兜着汉军的大队人马捉迷藏?!而就在此刻,虽然汉军占据了多方优势,但对方也拥有着近二十万铁骑,若是进行军事预判,投放真实战场之后,汉军的胜算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之所以要三路围攻,原本就是因为战场区域太大,而这些游牧民族的机动能力又太强,无法进行有效捕捉才提出的不得已的作战方案,不然哪里还用得着这么费事?若真有这么简单,蒙古军不躲不跑和汉军硬扛,汉庭随便派出一员大将,领着十多万大军一路打过去,以那些蒙古部落军队现时的战场对抗能力,林风绝对相信这场大战一定会打成屠杀战。

从东北到外蒙古;从绥远、大同到乌兰布通;从兰州到新疆,三路大军隐隐形成合围之势,加上俄罗斯的仆从军,则可在极大范围内锁死葛尔丹和布尔雅格玛的流窜路线,然后一举击破――就算不能歼灭他,也能重伤他,打掉他们的威风气势,然后再用察哈尔铁木真家族的名义对其他蒙古部落进行政治诱降,再在重要地段设立永久驻军,进行行政区划,设官治理,只有这样,这场仗才算是值了。

想到这里,林风再也没有和他们磨嘴皮子的兴趣,抬起头来,在众多大臣的面上缓缓扫过,沉声道,“臣半个月前,已经派人召还寇北将军赵良栋、蒙古将军赵广元、破虏将军马英和安西将军张勇,恐怕再过几天,他们就要到京城了!!”

众人大吃一惊,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之前竟然没有得到一丝风声。然而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林风又抛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诸位爱卿,你们一口一个让朕圣裁,那今天朕就遂了你们的心意,今天,朕就告诉你们,朕已做出决定,我大汉朝廷,今后三年之内将以击破葛尔丹、布尔雅格玛为己任,三路出征计划不作改变,待朕和诸位大将商量妥当之后,再决定出征日期!!……”

“陛下!……”杨名时一声哀鸣,膝盖一软,重重地跪倒在地,“还请陛下慎重处事!!……”

“杨卿是说朕孟浪了?!”

“陛下!!”杨名时叩首不已,这时突然抬起头来,大声道,“北方残破不堪、江南新定未久,而今天下人心厌战,陛下若要妄自兴兵,至亿万百姓于不顾,必将为天下人唾骂!!……”咚咚咚他重重地叩了几个头,昂首道,“常言道,‘武死战、文死谏’,臣身为国家大臣,不敢不言――陛下今日若不收回从命,臣今日就跪在这里,直到陛下回心转意为止!!”

林风摇了摇头,侧过头去,对旁边侍立的李二苟道,“杨先生很累了,你带几个人送他回府,请他好好休养身体,等调理好了再出来做事!!”

末了,他朝李光地笑笑,“礼部的事情,晋卿可安排得力干员暂署部务,不要因为杨先生得病,就把今年的秋闱给耽误了!!”

第十章  大国的崛起(下)

接上文准葛尔平定,收复台湾后,帝国强盛三十余年,中国进入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但封建贵族势力依然存在,中国老牌贵族以地主、书生、传统官僚、一部分陆军军事贵族为主,主张以传统儒家思想治国,闭关自守,回到老式“天朝上国”状态。

新兴工商业主、海军军事贵族、银行寡头等等力主扩张,形成激进派,与保守派形成矛盾,具体体现在:东南亚战争的发动、税收高低以及殖民地地位、建设等。

林风进入中老年,介绍家庭状况,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林璁为太子,顾炎武、周培公为太子太傅,知书达礼,并有一定改革思想,但依然属于保守派阵营,为人宽厚,稍嫌优柔寡断,得到保守派大臣全力支持,但林风对其极为不满。

二子林睿,贵妃宝日龙梅所生,性格激烈冲动,狂热地军事冒险主义者,在宝日龙梅授意下,拜黄宗羲、马英、施琅为师傅,十余岁即入保定士官学校,十三岁入塞北大营担任低阶军官,因蒙古血统,得到部分蒙古王公的支持;十八岁离开陆军,跟随施琅学习海军,十八岁加入第一舰队服役,参与多场战争,官至海军上校。

保守派。激进派激烈斗争,太子缺乏军事支持,逐渐日暮穷途,最终于主角五十五岁寿诞前夜发动军事政变,汪士荣叛变,企图刺杀林风,被识破,监察院京城驻军围攻皇宫,李二苟最先获讯,乔装打扮后逃脱;陆军上将瑞克仓皇逃出府邸,路遇叛军,被询问是否支持太子即位,瑞克当即矢口拒绝,被囚禁,后被枭首。

首辅大学士李光地因病离休,此刻已经病入膏肓,垂死,但仍被叛军攻入府邸,要求其支持叛军,被拒绝,被囚禁,后被乱刀砍死,除一子在皇宫当执外,满门被杀。

海军中将,海军部侍郎王海生听闻政变,率海军驻京警卫六百人勤王,于崇文门外遭遇年羹尧部队,因兵力不足被击败,被俘后囚禁,后被枭首。

海军上将,海军部尚书施琅于政变初期即为叛军攻破府邸,被俘绞死。

陆军部侍郎张勇双腿残疾,行动不便,在被俘之前感叹人生,称自己已背叛崇祯、背叛康熙,今日绝不可再背叛林风,遂用短火枪射头自尽。

陆军部侍郎王大海率家中家丁、亲卫老兵勤王,还未出门,即遭遇早有预谋的叛军围攻,被火枪射杀。

禁卫军总参谋长王栳泗当夜在妓院嫖娼,叛军破门而入,被数支长矛钉死在床板之上。

陆军上将马英当日于城外与部下赛马,回城路上遭埋伏,随即混战,老将虽年逾六十,但仍一骑当千,用弓箭射杀二十余人,率亲卫部下六十余人突围,奔驰二十余里,在北京东门外因战马脱力,坠马、被围,朝着皇宫方向步战前进,为火枪兵围射,身中六十余弹,血流遍地,力竭、扶墙、大笑而死。

当前:第339/34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