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陈真传Zei8.com》第1/67页


《精武陈真传》全集【实体书精校版】

作者:李亮

【由网[ 电子书]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正文

开卷特典·精武风云

——历代陈真影视巡礼

01 陈真其人——哥只是个传说

精武门,一个振聋发聩的名字!

陈真,一个同样响彻云霄的名字!

自武学大师霍元甲创立精武门起,“精武”二字所倡导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精武门中一干英杰志士的传奇事迹,就不断被人津津乐道。其中名头最响、被演绎最多的,除霍元甲外,便数他的大弟子陈真了。

陈真,从1970年代开始,就多次登上银幕,被众多动作明星扮演,一幕幕令人热血沸腾、柔肠寸断的好男儿的故事,随着光与影的流转而深入人心。他的出现,唤醒了沉睡在很多人心底的英雄梦。强健的体魄、矫捷的身手,不畏强权,以一己之力独闯虎穴狼巢,凭高超武艺徒手杀敌,当真是豪情盖天!这样的英雄好汉,即便是久远的岁月尘埃,也掩盖不了他一身的阳刚风采。以至于他作为民族精神的代表,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不见陈真,不识男人。正因为陈真和霍元甲一样,享有广泛的声誉,所以许多人都以为历史上确有其人。事实上,陈真只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在各类历史档案中均无关于他的记载。根据专家考证以及霍元甲后人提供的资料,也证实了陈真的确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所以严格地说,他只是一个传说!

陈真初次登场,是在1972年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中。导演罗维和李小龙为了将霍元甲所倡导的精武精神最大限度地传承和延续下去,同时又能不受史实的拘束,便请倪匡为李小龙量身打造出了陈真这一角色。陈真的原型,在身世上,应取自带艺拜师的霍元甲大弟子刘振声;在性格上,应取自同盟会元老陈其美,敢想敢干,且有留日背景;在武艺上,则取自“精武四杰”中的陈公哲和陈铁生,着实的武术大家。由此可以看出,陈真的身上融合了诸多历史上实有其人者的优点,并将精武精神汇于其一言一行中,这正好与精武总会“不争门户短长,熔各派武术于一炉”的宗旨相吻合。所以他甫一亮相,便赢得了满堂喝彩。

由于陈真在历史上没有其人,所以他的可塑性远比霍元甲大得多,给予了影视编剧们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除了师父是霍元甲固定不变外,其他如陈真的出身、恋人、朋友、敌人等,都各不相同、面貌多样:有的陈真是土里土气的农民子弟,有的陈真则是留洋归来,而梁小龙版的陈真一开始干脆就是个跟着师父隐居多年的“野人”,后来跟了霍元甲才回归社会。2010年的新版陈真又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能打架、懂跳舞,还会抽雪茄、弹肖邦的雅士……总之,陈真就是个面人,导演编剧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让他土就土,让他洋就洋。只不过永远不会改变的,是“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的中华傲气与民族气节!

其实,有没有陈真这个人,并不重要。“只要你爱国,你就是陈真。”他是一种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的汇集。家国飘摇的无情现实,唤醒了他的大无畏气概;锤筋锻骨的历炼,成就了他的传奇。在洋人侮辱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时,他不麻木、不怕事,挺身而出,痛惩凶顽;他愤世道不公、他恨外敌欺辱、他怒国人不争……总之他大恨于外敌,大爱于国人。正是这种陈真精神唤醒了无数国人奋发图强,使中国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当《精武门》演到最后一幕,陈真的面前,有一扇生死之门。跨出去,必然是巡捕的枪口。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恒远的问题。他勇敢地打开了这扇沉重的大门,用生命保卫了精武精神。枪声响过,豪气干云的陈真,凝成了不朽的丰碑。“以鲜血唤醒沉睡之狮,挥铁拳洗雪病夫之辱。”在这个呼唤英雄的时代,陈真从古远的时光里走来,闯进了我们的视野,也填满了我们的心灵。

02 三十八年细说从头——陈真历代影视回顾

【1、李小龙版——电影《精武门》(1972)】

“告诉你们,中国人不是病夫!”

1972年,李小龙的第二部电影《精武门》问世。全片以霍元甲之死拉开序幕,叙述了陈真如何追查师父的死因,进而引出中日武术对决,并牵扯出日本阴谋的全过程。作为“精武”题材影视作品的鼻祖,本片是李小龙建立民族英雄形象的代表作,也奠定了李小龙国际巨星的地位。

表现家国情仇的影片太多,但《精武门》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首先在于剧情简洁深刻而不落俗套。导演罗维处理本片时,采用了颇具戏剧张力的煽情方式;编剧倪匡的故事框架更使影片突破了以往功夫片狭隘的复仇主题,将影片上升到民族大义的高度,以其强烈的爱国意识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而李小龙的激情演出和绝对魅力,与极度渲染的高昂的民族情绪结合在一起,加上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令本片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对于李小龙而言,这部电影是他辉煌的开始。《唐山大兄》帮他打出了名头,划时代的《精武门》则使他成了全世界华人心目中的英雄。片中李小龙展现了作为一个武术家应有的风范。他的动作、想象力无可挑剔,他对功夫场面的合理调度安排,以及对于镜头的准确把握,至今看来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当然,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李小龙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示了挥舞双截棍的绝技,那精湛而威力无比的棍术,令观众眼界大开,叹为观止。双截棍从此风靡世界,在外国年轻人中掀起了学习中国功夫的狂潮。而电影中李小龙用大拇指擦鼻子、食指勾动招呼日本人等动作,更为李小龙迷们争相模仿。

《精武门》中最出彩的地方,当然就是李小龙的真功夫。当时的动作电影还没有武术指导,所有武打动作全由演员自行设计。没有了固定招式套路的束缚,李小龙自成一派,其硬朗的武术风格和“快准狠”的武打技巧,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他自创的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发千斤于一点,冲极限于苦练,集所有搏击武术之大成,在影片中大放异彩。他的功夫迅猛凌厉、动作干脆利落、出招轻灵又富于力量,爆发力和速度无人能比。李小龙用拳拳到肉、招招写实的拳脚功夫擦亮了世界的眼睛,为中华武术在全球范围的传播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而他凝视敌人的犀利眼神、打斗时独特的长啸、自我陶醉地摇头等动作,也成为了他的“注册商标”,不断被后人所仿效。

李小龙版的陈真,奠定了此后数版陈真的动作风格。归结起来,就是一寸拳、双截棍、连环三腿。

寸拳、跃身腾空连环三腿和勾漏手,是截拳道中的三大绝招。其特点讲究在与对手近身搏斗时,进行快攻,在短距离内击中敌手的腹部和背部。看似没有酝酿力道,实则内力在瞬间爆发,达到快速克敌制胜的效果。这些绝招运用于观影感受上,在最大程度上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中国功夫的魅力,不但极具审美价值,也造就了本片诸多经典的打斗场面。其中“砸匾、碎牌、踢馆、夜战、赴死”等场景,在后续的陈真影视中被不断模仿重现,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当陈真在租界公园门口飞脚踢碎中国人引以为耻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时,当他将“东亚病夫”的纸撕碎塞进日本武士的口中时,观众压抑已久的怨愤得到了强烈的宣泄,扬眉吐气,酣畅至极。

“踢馆”是全片武戏的重中之重。在霍元甲的灵堂上,日本武士以为中国人可欺,送来一块写有“东亚病夫”的横匾。陈真为了不破坏师父的丧礼,一忍再忍。到了丧礼结束,血气方刚的陈真扛着“东亚病夫”的横匾,昂首闯入日本人的虹口道场。他先是深藏不露地用犀利的眼神盯着正在训练的日本武士,日本武士恼羞成怒,一拥而上,却在瞬间被陈真以寸拳、后肘击、转马回旋踢,打得落花流水。第二波冲上来的日本武士,呈环状将陈真围在圆心正中间,顺时针不停移动,企图借此迷惑陈真。陈真处之泰然,除去外衣,露出肌肉发达的躯体,双手握拳,面对如狼似虎般猛扑上来的日本武士,快速扇形弧踢左脚与右脚,夹攻的日本武士被踢得人仰马翻。紧接着,凌厉潇洒的李三脚、迅猛刚劲的肘击、站立抱摔、锁手腾空旋转、出神入化的双截棍,陈真绝招频出,令日本武士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全无还手之力,彻底沦为“沙包”。这一段武戏相信每位国人都会看得血脉贲张,尤其是陈真喊出“中国人不是病夫”时,他民族英雄的形象就此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

英雄会被人们记得,多是因为死得惨烈。那生命终结的瞬间光芒,能照亮最漆黑的地方,亮得能让沉睡的万物突然觉醒。影片的结尾,陈真被围困在武馆,为了不连累精武门,他慷慨赴死。当他一个凌空腾起,纵身迎接子弹时,画面突然定格,一种强烈的悲壮气氛喷薄而出,给全世界的观众以深深的震撼。这一幕也成为了影史上经典中的经典。

李小龙的《精武门》是第一部如此成功地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英雄主义的影片。它具备了所有港产片乃至内地电影中难以直接宣泄的民族自豪感,尽管这种自豪的快感短暂而急促,但电影传达出来的激情和正义感无可替代,其图腾意义更是毋庸置疑。以西方人的视角来看,陈真,这个为雪国耻而挥洒汗水热血的年轻人,也极大地引起了他们的敬意和惊叹。因此,与其说是陈真这一角色成就了李小龙,倒不如说是李小龙成就了陈真精神。

【2、梁小龙版——电视剧《陈真》(1981)、《陈真后传》(2001)】

《陈真》是当年轰动内地的电视剧《大侠霍元甲》的续篇。1981年,为了对抗TVB的重头戏《上海滩豹子胆》,亚洲电视决定开拍《陈真》。一向作风干练颇有武人风范的徐小明,再次游说自己旳好友梁小龙出任男主角陈真。毕竟《大侠霍元甲》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除了黄元申扮演的霍元甲传神之外,梁小龙饰演的陈真也功不可没。果然这部新戏一经播出马上就赢得了开门红,并在后来风靡内地,横扫十亿人口。梁小龙也成为继李小龙之后,又一经典的陈真演绎者。

由于是电视连续剧,《陈真》的情节比起电影来,可以延伸得更广,所以在人物塑造上也比较全面。其剧情紧接霍元甲遇害之后,陈真九死一生带着师父之子霍东觉流浪江湖,而以佐滕为首的东洋邪恶势力妄图称霸中华武林,到处挑起事端。陈真见状决心重建“精武门”,使佐滕的阴谋不能得逞。最后陈真为救霍东觉,深入虎穴,力歼日本高手,不幸中计遇害,死在师父灵前。当他像将灭未灭的油灯,挣扎一下、再一下时,沉沉的阴影罩下来,观众的心底落满了厚重的悲哀,挥散不去。

梁小龙版《陈真》虽然画面粗糙、场景简陋、景色单调,但那时候的功夫剧集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剧情几无掺水,每集都能让人感觉意犹未尽。再加上梁小龙的本色出演,把陈真民族英雄的形象塑造得光辉异常。剧中陈真从鲁莽冲动的后生成长为隐忍坚韧的英雄,其逐渐演变的过程,被梁小龙刻画得那么真实、可信。从那时起,陈真就不再是虚幻的人物了,他有血有肉地活在了每个观众的心中。他就是那个穿着黑色中山装、梳着整齐头发的梁小龙。

《陈真》的成功,相当程度上还得益于梁小龙一身的真功夫。虽然样子不帅、身形不高,还很朴实憨厚,但梁小龙利索的身手一抖落出来,绝对令人惊叹不已。由于《陈真》的剧本是一边修改一边拍,根本就没有时间预先设计武打动作及排练,到了开打时,剧本上只写着“大打五分钟”或“小打几个回合”,于是梁小龙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设计了众多武打动作,充分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武术功底。

完全展示陈真高超武艺的武戏有两场,一是在虹口道场中,他以一对多,一长串连环腿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之感;二是在花园中,陈真与田中决战,此时陈真的拳脚已不局限于普通功夫片的花拳绣腿了,而是更加趋近于实战,无论是动作、节奏感都把握得恰到好处,招招直接命中要害,刚猛无俦,堪称八十年代功夫剧的经典样本。此外如陈真力败浅见泽、南北双狮斗火龙、大战江湖八隐等武打场景,也颇令人称道。

在息影十余年后,梁小龙于2001年又复出主演了27集电视连续剧《陈真后传》,这是一部集武术、空手道、剑道、跆拳道、枪战、车技于一体的新式武侠传奇片。其剧情和之前的《陈真》几乎毫不相关,唯一共同之处就是那腔爱国的热血。剧中的陈真已不再是一位历尽艰辛的独行侠,而成了一名团结各路英豪共同斗争的抗日领袖,有着更为独特的人生经历。此时的梁小龙虽已略显发福和老态,不复年少威武的英姿焕发,但饱经风霜、脸上刻满了沧桑沉稳的一代豪侠,给观众带来的却是一个更有实力和成熟味道的新陈真。

当前:第1/6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