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第11/19页
不管怎样,他们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尤其是如果这任性的光终于决定要出现的话。
这时,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从眼镜上观察着奥利弗・辛克莱,这动作对那些想不露声色地偷看人的近视眼来说很是熟悉。他看到的就是小伙子常伴在坎贝尔小姐身边,而年轻姑娘每次对他都很客气,这绝不是为了让他高兴才这样。不过亚里斯托布勒斯对自己信心十足,态度仍很谨慎。
然而,面对着这晴阴不定的天气,这活动指针不能固定下来的晴雨表,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耐心要经受一次漫长的考验。正是带着这种要找到没雾的海平面的希望,大家才在太阳落下的时候,又在塞尔岛游了两、三次。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觉得不该参加进去。
还是白费劲!八月二十三日到了,可绿光还是不屑出现。
于是,这梦想便成了一个定式,其他任何想法都不能取代它。简直可以说它萦绕于人心头,大家日思夜想,就是在不用再数那些日日夜夜的时候,那时产生的新的迷恋也要为这种痴迷而动容。大家思想如此集中,各种颜色都化为一种颜色:蓝天是绿的,沙滩是绿的,岩石是绿的,水和葡萄酒也都绿得像是苦艾做的一样。麦尔维尔兄弟想象着自己身着绿装,成了两只大鹦鹉,在绿色的玻璃窗里,叼着绿色的烟卷!一句话,简直是绿的疯狂!大家都得了一种色盲,眼科学教授们可以就此在他们的眼科学杂志上发表一些引人注目的论文。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幸亏,奥利弗・辛克莱又有了个主意。
一天,他说:“坎贝尔小姐,麦尔维尔先生们,经过全面考虑,我觉得我们选择在奥班观察绿光真是不太合适。”
“这又怪谁?”坎贝尔小姐一面说,一面盯着两个罪魁祸首,两人不禁低下头。
“这里可没有海平面!”年轻画家又说,“因此,就必需到塞尔岛去寻找,只是可能我们在该到的时候却还没到那!”
“显然是这样!”坎贝尔小姐答道,“说实话,我真不知道两个舅舅为什么偏偏选这鬼地方来观察绿光!”
“亲爱的海伦娜!”萨姆说,他实在不知该说什么,“我们原以为“是的……以为……在哪都一样……”西布也过来帮着补充解释着。“以为太阳每晚也都会落在奥班的海平面上的……”“既然奥班位于海边!”“可您们想错了,我的舅舅们,”坎贝尔小姐答道,“您们大错特错,因为太阳就不落在这!”“事实上,”萨姆又说,“很不凑巧,是这些岛屿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到外海!”“肯定您们没想过要把它们炸掉吧?”坎贝尔小姐问。“要是能的话,那早就炸了。”西布坚定地回答说。“我们总不能在塞尔岛上露营吧?”萨姆提醒说。“为什么不呢?”“亲爱的海伦娜,如果你一定要这样的话……”“一定。”“那就走!”西布和萨姆两人回答着,语气很顺从。两个人完全屈从于外甥女的意愿,表示一切就序,立刻就可动身离开奥班。这时,奥利弗・辛克莱插了一句。“坎贝尔小姐,如果您愿意,我想去到塞尔岛住下更好。”“说下去,辛克莱先生,如果您的建议更好,我舅舅们不会反对的!”
麦尔维尔兄弟俩鞠了鞠躬,动作机械,那么一致,可能他们从来没这么相象。
“塞尔岛,”奥利弗・辛克莱接着说,“的确不适合在那里居住,哪怕只是呆上几天也不合适。要是您想锻炼一下您的耐心的话,坎贝尔小姐,您并不需要牺牲掉您的舒适环境。另外,我还观察到那里的山坡地形也有些挡住了人们看海的视线。如果很不凑巧,我们得在那等很长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长,比方说几个星期。要是那样的话,太阳现在正朝西逆行,最后可能会落在科隆塞岛的后面,或者是奥荣塞岛,甚至是去艾莱大岛后面。那时会由于没有够宽的海平面,我们的观察可能又要失败。”
坎贝尔小姐应声说:“事实上,这或许也是这次不幸最后一个机会了……”
“我们或许能避免这不幸的发生,去找个离赫布底里群岛更远些的观测站,就面对着广袤无垠的大西洋。”
“您知道哪有这么个观测站吗?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激动地问道。
麦尔维尔兄弟眼睛紧盯着年青人的嘴唇。他会怎么说?外甥女的梦想最后究竟会把他们带到哪去?为达到她的愿望,旧大陆最后会在哪结束呢?奥利弗・辛克莱的回答让两人悬着的心先放了下来。
“坎贝尔小姐,”他说,“离这不远有个观测站,我觉得那一切条件都很合适。那就是马尔岛高地后面的美丽的约纳岛,它锁住了奥班岛往西的视野,该岛是赫底里群岛中靠大西洋最近的一个岛。”
“约纳岛!”坎贝尔小姐喊道,“约纳岛,舅舅们,我们还没去过吧?”
“我们明天就到那,”萨姆回答着。
“明天,日落前就到。”西布补充说。
“那就走,”坎贝尔小姐接着说,“如果,在约纳岛还找不到一个够开阔的地方,要知道,舅舅们,那我们就去找海边的另外一个地方,从约翰・奥格雷特,到苏格兰北端,再一直到英国南端的陆地之端,如果这还不够的话……”
“很简单,”奥利弗・辛克莱回答说,“那我们就去周游世界!”
第十三章 海的壮丽
得知这些客人做出的决定,是谁表现出很失望?那就是喀里多尼亚宾馆的老板。麦克・菲恩要是能做到的话,他多想把这些岛屿,小岛都统统炸掉啊!是它们挡住了从奥班看大海的视线。在一家人走了之后,他又说很后悔不该接待这些患偏狂病的人以此聊以自慰。
早上八点,麦尔维尔兄弟、坎贝尔小姐、贝丝夫人和帕特里奇,上了“蒸汽式先锋号快船”,广告上是这么叫的,船绕着马尔岛航行,中间经过约纳岛和斯塔福岛,当天晚上再返回奥班。
奥利弗・辛克莱比同伴们先到了上船的码头,即防栅的栈桥码头。他站在舷梯上等他们,舷梯搭在汽船的两个滚筒之间。
至于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吗,这次旅行跟他毫不相干。不过,麦尔维尔兄弟觉得还是应该通知他,他们这次仓促动身。这是最起码的礼貌,更何况他们又是世上最懂礼貌的人。
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听了两个舅舅的通知,反应很是冷淡,只简单地谢了谢他们,对自己的打算只字未提。
麦尔维尔兄弟于是告别离开,心想要是他们的宠儿态度过于谨慎,而坎贝尔小姐又有点讨厌他的话,那一切就算过去,而这会发生在一个美好的秋夜和一个漂亮的日落之后。约纳岛好像不会吝啬这样的夜晚和日落的。至少,他们是这么想的。
所有乘客都上了船,第三声汽笛一响,缆绳一松,先锋号便调转航向,驶出港湾,进入南部的凯尔雷雷海峡。
船上一些乘客,被这环马尔岛的十二小时迷人游览所吸引,每周都要游上两、三次。而坎贝尔小姐和同伴们得放弃这十二小时的游览,在第一个停靠港就下船。
其实,他们急于到达约纳岛,到这片宜于他们观察的新土地上去。天气很好,大海平静得如湖一般。横渡也应该很美。要是当天晚上他们愿望还不能实现的话,那他们在岛上安顿下来之后,再去耐心地等待。那里,幕已经启了,至少布景一直是摆好的。除非由于天气恶劣,要么肯定不会停演这绿光一幕剧。
简单说,正午前,大家就要到达旅行的目的地了。“先锋号”快船沿凯尔雷雷海峡而下,绕过岛的南端,开始穿越宽阔的洛恩湾入海口,把科隆塞和它古老的修道院甩在了左边,十四世纪岛上著名的贵族们建了这所修道院。船又沿马尔岛南部海岸驶下,海岸就像一只大螃蟹漂在茫茫大海上,它下面的钳子轻轻朝西南弯曲。突然,本莫尔山比远处的群山高出三千五百英尺,远处的群山崎岖陡峭,欧石南丛林形成了它天然外衣,圆润的山峰俯视着片片牧场,牛群在牧场上画出一个个斑点,阿达那里斯山在它那庞大的高原上骤然裁出这些牧场。
风景如画的约纳岛呈现在西北方,几乎就在马尔岛这只螃蟹南面钳子的顶端上。辽阔的大西洋,一望无垠,延伸向远方。
“您爱海吗,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问年轻同伴。他挨着她坐在先锋号舷梯上,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
“我太爱海了,坎贝尔小姐!”他答道,“是的,我可不是那些觉得海看上去很单调的庸俗之徒。在我眼里,没什么比海的面貌更富于变化的了,但要会在不同阶段观察它。大海的各个颜色是那么完美地相互融合在一起,一个画家要画出这既一致又不同的全部色彩来,可能比一张表情多变的脸还要难。”
“的确如此,”坎贝尔小姐说,“一丝微风轻轻吹过,大海也跟着不断变幻着面容,而且随着它浸透的光的不同,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看它现在,坎贝尔小姐,”奥利弗・辛克莱又说,“它是绝对地平静!不像一张熟睡的美丽的面庞吗?什么东西也不会让它那令人赞叹的纯洁变质,它脸上没有一丝皱纹,它很年轻,很美!可以说这只是一面大镜子,但却是照出天空的镜子,上帝也能在里面看到自己。”
“一面常被暴风骤雨打破的镜子!”坎贝尔小姐补充说。
“嗯!”奥利弗・辛克莱答道,“就是这让大海的面貌那样变幻无穷!一丝风起时,它的脸就会变,长上皱纹,波涛起伏,让它满头白发,顷刻间,它老了一百岁,但它总是那么美妙,磷光无限,泡沫满天!”
“您认为,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问,“没一个画家,不管他多伟大,也无法在画布上画出这大海的千姿百态吗?”
“我觉得不能,坎贝尔小姐,再说,他又怎么能呢?的确大海没有自己的颜色。只是天空的一面大镜子!它是蓝的吗?但不是用蓝色就可以画出来的!是绿的吗?也不是用绿色能画出来的!当大海阴郁,呈铅灰色,大发雷霆时,你会看到它波涛汹涌,这时好像天空把悬挂在海上的云彩也混合在海里面。啊!坎贝尔小姐,我越看,越觉得这海雄伟壮丽!海洋!两个字说明了一切!那是辽阔!在海底极深处覆盖着无垠的草原,相比之下,我们的草原是多么的荒凉!达尔文曾这样说过。在海洋面前,最宽广的大陆又算什么?不过是它用水包住的小岛而已!它覆盖了地表的五分之四!这就像一个人,心脏跳动在赤道上,通过一种不间断的循环,由自身散发出的蒸气做到自我供给,它给养了蒸气,蒸气再通过河流回到海洋,或者通过直流雨,海洋直接收回蒸气!是的!海洋,是无穷无尽,人看不到,但能感觉到,照诗人的说法,像它水里反射的宇宙一样无穷无尽!”
“我喜欢听您这么富有激情地说话,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说“这种激情,我也有!真的!我跟您一样爱海!”
“您不会怕遇到危险吧?”奥利弗・辛克莱问。
“不,事实上,我不会害怕的!人会怕他赞赏的东西吗?”
“您该是个勇敢的旅行者吧?”
“或许是吧,辛克莱先生,”坎贝尔小姐答道。“总之,在看过的游记中,我最爱看那些去发现远海的游记。多少次,我跟着那些伟大航海家们一起,去游遍这些远海!多少次,我投入这未知的世界,的确只是依靠想象。但这些完成如此伟大事业的英雄们,我不知还有什么比他们的经历更值得羡慕的了!”
“是的,坎贝尔小姐,在人类历史上,有什么比这些发现更美的呢!我每次看到一只小船,一艘军舰、商船,或只是一只渔船,看到它们出发,我的心都禁不住跟着登上船!我想我生来就是要做水手的。”
“您起码在海上旅行过吧?”坎贝尔小姐问。
“我是尽力这么做了。”奥利弗・辛克莱答道。“我游历了一段地中海,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地中海东岸诸港,和直到北美洲的那段大西洋,再有欧洲北部海域,而且我熟悉大自然慷慨馈赠给英国和苏格兰的所有海域……”
“这么美,辛克莱先生!”
“的确如此,坎贝尔小姐,我不知哪能跟汽船带我们到的赫布里底群岛的海域相媲美!这才是真正的群岛,天没有东方的蓝,但在它那野生岩石丛中和雾蒙蒙的天空里,可能它更有诗意。希腊群岛使这样一个神的社会得以诞生。好!但您将看到那是些非常庸俗,讲求实际的神,他们尤其擅长过庸俗生活,做个小生意,计算一下支出,我觉得奥林匹斯山多少有点像做作的沙龙,那聚集着这些神,他们有点太像沙龙里的那些人,具有他们身上所有缺点!我们的赫布里底群岛就不是这样,这是超自然生灵之所!斯堪的那维亚的神,不讲物质,非常纯洁,有抓不住的身形,那不是肉体!是奥丹,奥西昂,芬格是这些诗的灵魂的焕发。他们从萨加书中跳出。
“书中讲到的这些人,是多么美啊!这是比希腊奥林匹斯山更神圣的奥林匹斯山!这个奥林匹斯山一点没沾染上尘世的东西,要是需要给它那些主人们一个适当的位置的话,就该在我们赫布里底群岛的海域里。是的!坎贝尔小姐,我就在这朝拜我们的神,而且,作为这古老的喀里多尼亚岛的一个真正孩子,我不会试图去改变我们的群岛,改变它那二百个岛,那布满蒸气的天空和它那不定期的潮水。海湾暖流为东部海域的所有群岛把潮水升了温!”
“它的确是我们的,属于我们这些苏格兰高地上的苏格兰人的!”坎贝尔小姐答道,她被年轻同伴灼热的话语所鼓舞,“是我们的,阿盖尔郡的苏格兰人的!啊!辛克莱先生,我跟您一样,为我们的喀里多尼亚群岛而痴迷!它太美了,我爱它,甚至在它发怒时我也爱它!”
“的确,它的大发雷霆是很壮丽的,”奥利弗・辛克莱跟着说。“经过三千里的跋涉,什么也挡不住它要狂风大作!苏格兰海岸对着美洲海岸。要是那边,从大西洋的另一岸,掀起了惊涛骇浪,这边,浪潮和风暴的袭击也就要降临了,风和浪都朝西欧涌去!但它们对我们的赫布里底群岛又能怎样呢?这些岛基层是花岗岩,坚若磐石,可以笑对飓风和大海的凶猛攻击!……”
“嗨!是氢与氧的化合物,含 2.5%的氧化钠!的确,没什么像氯化钠的碰撞那么美的!”
这些话显然是冲坎贝尔小姐和奥利弗说的,就像给两人的激情以答复一样,听到这,两人转过身。
亚里斯托布勒斯・尤尔西克劳斯正站在远处的舷梯上。
这讨厌的人知道奥利弗・辛克莱要陪坎贝尔小姐到约那岛,他无法抵制住要跟她同时离开奥班的愿望,于是,他比两人先上船,在横渡时,一直呆在先锋号大厅里,刚刚上来来看小岛。
氯化钠的碰撞!这给奥利弗・辛克莱和坎贝尔小姐的梦想是怎样重重地击了一拳呀!
第十四章 约纳岛上的生活
约纳岛渐渐露出了身影,该岛旧名波涛之岛,岛上的阿贝山海拔不过四百英尺,汽船快速朝小岛靠拢。近午时分,“先锋号”沿方石彻成的石堤停泊下来,这些石块被水染成绿色。一些乘客下了船,他们人数很多,一小时后要再乘船穿过马尔海峡返回奥班,另一些人,人数不多,也跟着下了船,他们想在约纳岛住下,不用说也知道这些人是谁。
岛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港口。一个石码头,护住海湾,让它不受外海海浪的影响,仅此而已。在气候宜人的季节里,那停靠着几只游艇或小渔船,它们是来开发这些沿岸海域的。
按照日程安排,游客们只能用两小时看看岛屿,而坎贝尔小姐和同伴们,丢下游客,忙着去找一个合适的住处。
不能指望在约纳岛上也找到英国好海滨城市所具有的那种舒适环境。
约纳岛长不过三里,宽不过一里,居民仅有 500。阿盖尔公爵,岛的主人,从那边只能收得几百斤东西。岛上根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城市,也没有城镇,甚至没有村落而言。只散落着几户人家。大部分都是些简陋的茅屋,可以说很美,但却过分简陋,几乎都没窗户,只从门透进去些光线,没烟囱,只是在屋顶上挖了个洞,只有草和石子抹的墙,芦苇和石竹南铺的屋茅顶,用海草的粗纤维连着。
谁又能相信,在斯堪的那维亚历史早期,约纳岛曾是德落伊教的发祥地?谁想象得出继他们之后,公元六世纪,爱尔兰人圣・科拉班,岛也以他名字命名过,他为了传授新基督教,在那建立了全苏格兰第一家修道院,克卢尼的僧侣们还在那一直住到宗教改革运动!现在到哪去找作为主教和英国大神甫们修道理的那些宏伟建筑呢?在这残迹中间,哪还能发现大图书馆呢?它曾藏有丰富的档案材料和与罗曼史有关的手稿,在那当时的精英们汲取精华,为己所用。可是!眼下只有废墟,而曾深深改变北欧的文明却在此诞生。过去的圣・科拉班,只剩下今天的约纳岛,只有几户农家,他们艰难地从沙土地上收得那么可怜的一点大麦、土豆和小麦。岛上还有少见的几户渔家,渔船靠赫布里底小岛的多鱼水域生存。